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旨对恩施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40例手中口病患儿为本文研究资料;采取咽拭子,肛拭子方法留取标本送检,并予以予以阿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结果 140例患者中,肠道病毒阳性22例,EV71阳性44,柯萨奇A16阳性20例,肠道病毒+EV71阳性11例,阴性病例43例。经治疗后140例患儿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恩施地区手足口病大多是由EV71感染所致,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对手足口病的及时诊断与施治是全面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趣A16;临床分析
手中口病属世界范围内流行、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呈现皮疹或疱疹[1]。本文则就恩施地区2013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40例手中口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40例手中口病患者,其中男性8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为1.46:1;患者年龄7个月~14岁,平均年龄(3.3±0.8)岁。其中:小于1岁者9例(6.4%);1~4歲者110例(78.6%);5~7岁者11例(7.9%),大于8岁者10例(7.1%)。以上140例患儿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其临床体征与表现:(1)发热。121例患儿(86.4%)出现不同程度发热,其中105例患儿(75.0%)表现为中低热(37.5~38.9℃),16例患儿(11.4%)为高热(39℃以上);19例体温正常(13.6%)。(2)皮疹。本组患儿中138例出现皮疹(98.6%)。皮疹形态多为大小不等、粟米样的红色丘疹,部分患儿的疹尖可见水疱,极少数为脓疱状;皮疹多分布于手掌、足底、膝和臀部;其中皮疹数据较多的患儿有129例,占92.1%。患儿皮疹多发于发病后2~3d内出齐,出疹5~7d后完全消退;皮疹多为斑丘疹、疱疹,且在其消退后不留有色素沉着。(3)口腔黏膜病变。本组患儿中有137例出现口腔黏膜病变,占97.9%;多数患儿口腔黏膜病变初期时,多为小疱疹且边缘带有红晕;1~2d后逐渐转为淡黄色或白色。
1.2 方法
140例患儿均视其实际病情采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气雾剂等施治。阿昔洛韦10mg/(kg·d)+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门诊治疗均为1次/d;住院治疗1次/12小时;5-7d/疗程。咽峡部有疱疹者辅以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局部喷雾,1次/6-8小时;部分患儿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则加用抗菌药物;同时,对口腔溃疡患儿采用2.5%的碳酸氢钠予以口腔清洁等治疗。
1.3 疗效评定
显效:患儿24~48h内体温正常;且皮疹、疱疹等得以好转;全身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儿72h内体温正常;且皮疹、疱疹等得以好转;全身症状完全消失。无效:患儿72h后体温尚未恢复正常;且全身症状未改善。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140例患儿均经咽拭子,肛拭子检查,肠道病毒阳性22例,EV71阳性44,柯萨奇A16阳性20例,肠道病毒+EV71阳性11例,阴性病例43例。
2.2 治疗效果
140例患儿临床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其中123例患儿7d内痊愈(87.9%),17例于10d内痊愈(12.1%);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遗症。
3 讨论
手中口病属世界范围内流行、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呈现皮疹或疱疹。该疾病传播途径多为接触传染、唾液等分泌物以及空气传染。导致手中口病的肠道病毒多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中以EV71和CoxA16最为常见,且EV71则被学界公认为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2]。
EV71属嗜神经病毒,感染EV71后病毒及其毒素会速度进入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并形成病毒血症,严重者会导致患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患儿死亡。共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四肢抖动、频繁呕吐、呼吸喘促等[3]。本组140例患儿中绝大多数为EV71型,其中肠道病毒阳性22例,EV71阳性44,柯萨奇A16阳性20例,肠道病毒十EV71阳性11例,阴性病例43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123例患儿7d内出院(87.9%),17例于15d内出院(12.1%)。
综上所述,恩施地区手足口病大多是EV71感染所致,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但经及时诊治,均痊愈出院。因此,对手足口病的及时诊断与施治是全面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避免或降低病死率、后遗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国英,李润青,张晓慧,等.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致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B):1271-1272.
[2]牛文柯,林艺,丁淑军,等.山东省EV71和CoxA16所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02):101-104.
[3]丘冰青,杨鸣.住院手足口病病例临床诊治分析353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208-209.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趣A16;临床分析
手中口病属世界范围内流行、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呈现皮疹或疱疹[1]。本文则就恩施地区2013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40例手中口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40例手中口病患者,其中男性8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为1.46:1;患者年龄7个月~14岁,平均年龄(3.3±0.8)岁。其中:小于1岁者9例(6.4%);1~4歲者110例(78.6%);5~7岁者11例(7.9%),大于8岁者10例(7.1%)。以上140例患儿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其临床体征与表现:(1)发热。121例患儿(86.4%)出现不同程度发热,其中105例患儿(75.0%)表现为中低热(37.5~38.9℃),16例患儿(11.4%)为高热(39℃以上);19例体温正常(13.6%)。(2)皮疹。本组患儿中138例出现皮疹(98.6%)。皮疹形态多为大小不等、粟米样的红色丘疹,部分患儿的疹尖可见水疱,极少数为脓疱状;皮疹多分布于手掌、足底、膝和臀部;其中皮疹数据较多的患儿有129例,占92.1%。患儿皮疹多发于发病后2~3d内出齐,出疹5~7d后完全消退;皮疹多为斑丘疹、疱疹,且在其消退后不留有色素沉着。(3)口腔黏膜病变。本组患儿中有137例出现口腔黏膜病变,占97.9%;多数患儿口腔黏膜病变初期时,多为小疱疹且边缘带有红晕;1~2d后逐渐转为淡黄色或白色。
1.2 方法
140例患儿均视其实际病情采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气雾剂等施治。阿昔洛韦10mg/(kg·d)+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门诊治疗均为1次/d;住院治疗1次/12小时;5-7d/疗程。咽峡部有疱疹者辅以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局部喷雾,1次/6-8小时;部分患儿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则加用抗菌药物;同时,对口腔溃疡患儿采用2.5%的碳酸氢钠予以口腔清洁等治疗。
1.3 疗效评定
显效:患儿24~48h内体温正常;且皮疹、疱疹等得以好转;全身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儿72h内体温正常;且皮疹、疱疹等得以好转;全身症状完全消失。无效:患儿72h后体温尚未恢复正常;且全身症状未改善。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140例患儿均经咽拭子,肛拭子检查,肠道病毒阳性22例,EV71阳性44,柯萨奇A16阳性20例,肠道病毒+EV71阳性11例,阴性病例43例。
2.2 治疗效果
140例患儿临床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其中123例患儿7d内痊愈(87.9%),17例于10d内痊愈(12.1%);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遗症。
3 讨论
手中口病属世界范围内流行、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呈现皮疹或疱疹。该疾病传播途径多为接触传染、唾液等分泌物以及空气传染。导致手中口病的肠道病毒多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中以EV71和CoxA16最为常见,且EV71则被学界公认为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2]。
EV71属嗜神经病毒,感染EV71后病毒及其毒素会速度进入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并形成病毒血症,严重者会导致患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患儿死亡。共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四肢抖动、频繁呕吐、呼吸喘促等[3]。本组140例患儿中绝大多数为EV71型,其中肠道病毒阳性22例,EV71阳性44,柯萨奇A16阳性20例,肠道病毒十EV71阳性11例,阴性病例43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123例患儿7d内出院(87.9%),17例于15d内出院(12.1%)。
综上所述,恩施地区手足口病大多是EV71感染所致,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但经及时诊治,均痊愈出院。因此,对手足口病的及时诊断与施治是全面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避免或降低病死率、后遗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国英,李润青,张晓慧,等.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致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B):1271-1272.
[2]牛文柯,林艺,丁淑军,等.山东省EV71和CoxA16所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02):101-104.
[3]丘冰青,杨鸣.住院手足口病病例临床诊治分析353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