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想26年前在前苏联旅行有两件事叫人既感动又深思。一是到处挂着列宁像,无论是多么小的一间办公室也不例外。二是每个城市都有无名烈士墓,墓前总有一团日夜不熄的火。这是我们过去在颂歌里,在诗里曾千百次听到或看到过的镜头和场面。可是在我们这里一下子就没踪影了,而在万里外的异国却依然如故。
红场仍然是一个最富政治色彩与革命理想的地方。这广场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阔大,南边是厚厚的宫墙,北边是高大的商店,东边是座大教堂,西边还有些建筑。这样,广场夹在其中倒成了一个小盆地。但就在这个大盆子里,人们还是每天受着革命的洗礼。瞻仰和参观列宁墓的人排着长长的队,在广场里绕一个圈,伸出场外,见不到尾。列宁已经逝去几十年了,这个世界已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人们还是这样怀念着他。当我们在一名军官的陪同下走近列宁墓时,肃穆庄严之气立即笼罩着全身全心。一步入花岗石的墓穴,便无一点声息,灯光中列宁安卧在鲜花丛中,人们绕着他静静走过,这时我深切地感到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上,是专门到这里来看列宁。他还是如我们在画上,在电影上看到的那个样子,好像小憩一会儿,就可以起来走到写字台旁似的。从墓中出来,这位军官在墓后草地上给我们讲解列宁墓的修建经过。他身着黄呢子军大衣,身体魁梧,声音低沉,仿佛头上的云都不行,宫墙下风都不动。我看着广场上那连续不断的队伍,想人们来看他,是因为心里还有他。而众人心里都只有一个人,那便是信念,便是万众一心,这多么可贵啊。列宁墓后的克里姆林宫墙下还埋着一些革命元勋和名人的遗体、骨灰。在墙上我找见了世界上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的名字。这地方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也表明他们没有忘记过去。
在基辅,我们看了一个无名烈士墓。在烈士们的雕像前一团烈火正熊熊燃烧,这是从地下送来的管道天然气。这个设计方案本身就极富诗意。烈士精神不灭,浩气长存。已是深秋,纪念碑周围的松柏更绿,枫叶更红。这时从碑前的大道上走来一对新婚夫妇,他们穿着漂亮的婚礼服,身后跟着一群家人友人,也都衣冠整齐,很严肃隆重。一对新人手捧鲜花恭恭敬敬地献在火焰前的石阶上。我们立即上去和他们攀谈。他们两人都是工人。我问:“你们结婚不上教堂吗?”新娘立即笑了:“我们才不去呢。年轻人结婚到烈士墓献花这已成习惯,是很平常的事了。”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时也很高兴。我们送了名片,他们中一位长者便招呼大家在一起照相。这时又有一对、两对新婚夫妇陆续向墓地走来。我静观着他们虔诚的举动,看着火焰前那双映红的脚,还有他们手中那一捧鲜艳的花。结婚,意味着生活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在这阶段开始时,他们要回想一下过去,要想想以后怎样生活,要定一个准星,要找一个参照,于是就来到这里。一句话,他们没有忘记过去,还承认先烈们开创的路。以后这种墓前献花的动人情景,我几乎每走一地都可碰到。
在列宁格勒,我们去参观当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办公地,还有他发表著名演说的小礼堂。一切如故,那张简朴的床,那部老式电话,还有那个很旧的写字台。翻译指给我看镜框里的一幅列宁素描像。他说:“你看,其实列宁当时没有胡子,只是后来像上、电影上都有胡子,也就这样传开了,再不改了。”这幅画是当时一位画家写生的真迹,果然是没有胡子的。
列宁有胡子还是没有胡子这都不要紧,关键是还有一个列宁,胡子可留,也可剃,周恩来在西安事变前就留着胡子。前苏联在政治改革中,清算了许多历史上的错误,学校都已停了历史课,联共党史也要重写,但是列宁的权威没有改变。把领导神化、偶像化不好,但一个民族,一个大国,没有一个领袖的形象印在人心里,时刻出现在人们眼前,那就有可能失去可贵的凝聚力。因为一个领袖的形象,往往代表一种主义,一种信仰,这种主义和信仰又是经过反复的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检验之后留存并固定下来的,它和人物本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这时的领袖形象也早不拘泥于人物形象,而是一种思想信仰的象征了。这不是将领袖神化,而是将主义形象化。这是任何一项大业,任何一个民族在进步中所必须的,所以历史除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的波澜外还留下许多人物的星辰。这好比灯塔,好比战旗,是一种标志,一种号召。
列宁,不管他有胡子还是没有胡子,他已成为前苏联人民心中的丰碑。而且,他所代表的思想已逐渐从政治信仰转化为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与日俱增,永不磨灭。综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总是要不断开放又永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这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红场仍然是一个最富政治色彩与革命理想的地方。这广场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阔大,南边是厚厚的宫墙,北边是高大的商店,东边是座大教堂,西边还有些建筑。这样,广场夹在其中倒成了一个小盆地。但就在这个大盆子里,人们还是每天受着革命的洗礼。瞻仰和参观列宁墓的人排着长长的队,在广场里绕一个圈,伸出场外,见不到尾。列宁已经逝去几十年了,这个世界已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人们还是这样怀念着他。当我们在一名军官的陪同下走近列宁墓时,肃穆庄严之气立即笼罩着全身全心。一步入花岗石的墓穴,便无一点声息,灯光中列宁安卧在鲜花丛中,人们绕着他静静走过,这时我深切地感到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上,是专门到这里来看列宁。他还是如我们在画上,在电影上看到的那个样子,好像小憩一会儿,就可以起来走到写字台旁似的。从墓中出来,这位军官在墓后草地上给我们讲解列宁墓的修建经过。他身着黄呢子军大衣,身体魁梧,声音低沉,仿佛头上的云都不行,宫墙下风都不动。我看着广场上那连续不断的队伍,想人们来看他,是因为心里还有他。而众人心里都只有一个人,那便是信念,便是万众一心,这多么可贵啊。列宁墓后的克里姆林宫墙下还埋着一些革命元勋和名人的遗体、骨灰。在墙上我找见了世界上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的名字。这地方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也表明他们没有忘记过去。
在基辅,我们看了一个无名烈士墓。在烈士们的雕像前一团烈火正熊熊燃烧,这是从地下送来的管道天然气。这个设计方案本身就极富诗意。烈士精神不灭,浩气长存。已是深秋,纪念碑周围的松柏更绿,枫叶更红。这时从碑前的大道上走来一对新婚夫妇,他们穿着漂亮的婚礼服,身后跟着一群家人友人,也都衣冠整齐,很严肃隆重。一对新人手捧鲜花恭恭敬敬地献在火焰前的石阶上。我们立即上去和他们攀谈。他们两人都是工人。我问:“你们结婚不上教堂吗?”新娘立即笑了:“我们才不去呢。年轻人结婚到烈士墓献花这已成习惯,是很平常的事了。”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时也很高兴。我们送了名片,他们中一位长者便招呼大家在一起照相。这时又有一对、两对新婚夫妇陆续向墓地走来。我静观着他们虔诚的举动,看着火焰前那双映红的脚,还有他们手中那一捧鲜艳的花。结婚,意味着生活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在这阶段开始时,他们要回想一下过去,要想想以后怎样生活,要定一个准星,要找一个参照,于是就来到这里。一句话,他们没有忘记过去,还承认先烈们开创的路。以后这种墓前献花的动人情景,我几乎每走一地都可碰到。
在列宁格勒,我们去参观当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办公地,还有他发表著名演说的小礼堂。一切如故,那张简朴的床,那部老式电话,还有那个很旧的写字台。翻译指给我看镜框里的一幅列宁素描像。他说:“你看,其实列宁当时没有胡子,只是后来像上、电影上都有胡子,也就这样传开了,再不改了。”这幅画是当时一位画家写生的真迹,果然是没有胡子的。
列宁有胡子还是没有胡子这都不要紧,关键是还有一个列宁,胡子可留,也可剃,周恩来在西安事变前就留着胡子。前苏联在政治改革中,清算了许多历史上的错误,学校都已停了历史课,联共党史也要重写,但是列宁的权威没有改变。把领导神化、偶像化不好,但一个民族,一个大国,没有一个领袖的形象印在人心里,时刻出现在人们眼前,那就有可能失去可贵的凝聚力。因为一个领袖的形象,往往代表一种主义,一种信仰,这种主义和信仰又是经过反复的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检验之后留存并固定下来的,它和人物本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这时的领袖形象也早不拘泥于人物形象,而是一种思想信仰的象征了。这不是将领袖神化,而是将主义形象化。这是任何一项大业,任何一个民族在进步中所必须的,所以历史除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的波澜外还留下许多人物的星辰。这好比灯塔,好比战旗,是一种标志,一种号召。
列宁,不管他有胡子还是没有胡子,他已成为前苏联人民心中的丰碑。而且,他所代表的思想已逐渐从政治信仰转化为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与日俱增,永不磨灭。综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总是要不断开放又永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这才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