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为音乐所具有的情感艺术的特性,所以它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可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音乐教育 青少年素质 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音乐教育则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重视音乐教育,可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由此可见,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灵魂的有力手段,对青少年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各方面发生变化。大家所熟悉的《爱我中华》,其通过独唱、合唱等形式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一致,共创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整个作品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热情,给人一种美化、一种力量、一种信念。
2006年冬天,胡总书记在北方考察时,和当地老百姓扭秧歌的热烈场面,给亿万电视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天寒地冻的恶劣气候环境与脸上洋溢着幸福、载歌载舞的人们形成强烈对比,看了此画面,还有谁怀疑我国人民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核心的领导下有何战胜不了的困难呢?从总书记扭秧歌步伐来看,应该看出总书记有着深厚的音乐舞蹈功底,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早期的音乐艺术学习,在总书记的心里留下深刻记忆。因而让我们看到,青少年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养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他们以精神影响,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意志品质
音乐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艺术,它能够体现出人们的思想,但并非抽象表现,而是用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展示,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旋律被聆听者接受并陶醉时,它会使人产生出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意志品质,从而使人充满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大型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以优美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再现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过雪山草地时不畏艰险的光辉英雄形象,讴歌了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发人深思,使人奋进。所以,青少年在主动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不仅逐步地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而且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的音乐技能训练,培养出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所表现的刻苦努力的顽强个性,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再如,乐器演奏,若要取得出色成绩,平时必须积极热情,一丝不苟,全身心忘我地投入训练,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音乐的精微性、表演性与形象性,则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又反过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其他各方面,从而使之产生高度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因此,我们平时训练学生的音乐演唱、演奏并不在于将其培养成大音乐家,而是通过学习音乐艺术的过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一种意志品质。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教育,而音乐教育则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干脆将右脑称为“音乐脑”,此种说法尽管夸张了些,但也说明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如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列宁、马克思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还有便是他们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缘份。他们不仅从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习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架,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整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从而将思维引向更深、更独特处。爱因斯坦曾说过他的很多科学成就便是受音乐的启迪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拉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尽管平时的训练略显枯燥,但当优美的旋律从他那小提琴中流出时,他的思维也便随之飞翔起来,有时苦思冥想的,费尽脑汁的难题此时竟迎刃而解。
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在音乐的学习中,特别是乐器演奏时,手、脑、眼、耳等须互相协调配合,从而能够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和灵敏度。从而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灵活、越复杂,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使其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青少年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使其更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基础。
此外,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还能够增进健康,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够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能够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消除减缓疲劳。日本东京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进去只要带上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入耳膜,有涓涓细流声,有百鸟争鸣声,还有奔腾的战马嘶鸣声,等等。听众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恍惚置身于其中,半小时左右,大脑便完全放松开来,疲劳状态逐步消失。也正因为此,世界有很多医院,充分利用各种不同音乐所具的功能来减缓或消除某些疾病症状。青少年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如果欣赏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将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从而使其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更加显著提高。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应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做健美操,同学们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此时,他们身心便都得到了愉悦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要做的平缓的胸腹式深呼吸运动,还能够锻炼肺活量,使心、肺都得到保健和按摩的作用。
总之,对青少年实施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而应刻不容缓,扎扎实实地实施。重视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關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各级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
[关键词]音乐教育 青少年素质 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音乐教育则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重视音乐教育,可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由此可见,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灵魂的有力手段,对青少年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各方面发生变化。大家所熟悉的《爱我中华》,其通过独唱、合唱等形式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一致,共创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整个作品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热情,给人一种美化、一种力量、一种信念。
2006年冬天,胡总书记在北方考察时,和当地老百姓扭秧歌的热烈场面,给亿万电视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天寒地冻的恶劣气候环境与脸上洋溢着幸福、载歌载舞的人们形成强烈对比,看了此画面,还有谁怀疑我国人民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核心的领导下有何战胜不了的困难呢?从总书记扭秧歌步伐来看,应该看出总书记有着深厚的音乐舞蹈功底,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早期的音乐艺术学习,在总书记的心里留下深刻记忆。因而让我们看到,青少年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养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他们以精神影响,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意志品质
音乐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艺术,它能够体现出人们的思想,但并非抽象表现,而是用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展示,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旋律被聆听者接受并陶醉时,它会使人产生出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意志品质,从而使人充满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大型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以优美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再现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过雪山草地时不畏艰险的光辉英雄形象,讴歌了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发人深思,使人奋进。所以,青少年在主动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不仅逐步地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而且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的音乐技能训练,培养出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所表现的刻苦努力的顽强个性,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再如,乐器演奏,若要取得出色成绩,平时必须积极热情,一丝不苟,全身心忘我地投入训练,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音乐的精微性、表演性与形象性,则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又反过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其他各方面,从而使之产生高度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因此,我们平时训练学生的音乐演唱、演奏并不在于将其培养成大音乐家,而是通过学习音乐艺术的过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一种意志品质。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教育,而音乐教育则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干脆将右脑称为“音乐脑”,此种说法尽管夸张了些,但也说明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如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列宁、马克思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还有便是他们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缘份。他们不仅从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习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架,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整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从而将思维引向更深、更独特处。爱因斯坦曾说过他的很多科学成就便是受音乐的启迪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拉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尽管平时的训练略显枯燥,但当优美的旋律从他那小提琴中流出时,他的思维也便随之飞翔起来,有时苦思冥想的,费尽脑汁的难题此时竟迎刃而解。
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在音乐的学习中,特别是乐器演奏时,手、脑、眼、耳等须互相协调配合,从而能够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和灵敏度。从而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灵活、越复杂,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使其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青少年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使其更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基础。
此外,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还能够增进健康,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够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能够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消除减缓疲劳。日本东京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进去只要带上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入耳膜,有涓涓细流声,有百鸟争鸣声,还有奔腾的战马嘶鸣声,等等。听众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恍惚置身于其中,半小时左右,大脑便完全放松开来,疲劳状态逐步消失。也正因为此,世界有很多医院,充分利用各种不同音乐所具的功能来减缓或消除某些疾病症状。青少年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如果欣赏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将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从而使其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更加显著提高。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应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做健美操,同学们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此时,他们身心便都得到了愉悦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要做的平缓的胸腹式深呼吸运动,还能够锻炼肺活量,使心、肺都得到保健和按摩的作用。
总之,对青少年实施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而应刻不容缓,扎扎实实地实施。重视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關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各级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