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居耐人寻味
无锡市新街巷30号是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的故居。故居小巷原名“七尺场”,现统称为“新街巷”。新街巷在标有“30号”门牌的一幢旧式民居左右墙角处,至今留存着“钱绳武堂”四个阴刻红字花岗岩界石两方。修竣的钱钟书故居粉墙黛瓦,竹丝镶门,是座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竹丝板门两侧,挂着一幅“文采传希白,雄风经射潮”对联,故居内所陈列的家具,均为清末民初的物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形制也按原样恢复。钱钟书就是在这座民居内度过了他的小学、中学时代。
钱钟书故居钱绳武堂吸取西式建筑特点,是无锡的书香宅第。主体建筑面积504平方米,中有天井,天井两侧各有侧厢一间,东有备弄,弄底另有厨房、餐室、柴屋数间,后有花园。在花园内的西北角,有二层楼房四间,附属平房数间,其中东首一间楼房称“还续书楼”。楼后有平房一间,独成小院,因园内有一树盛开梅花,故名“梅花书屋”。
钱绳武堂与一般的民居有所不同的是,前后二进平面布局并不是传统的矩形,而是呈平行四边形,两个对角分别是84和96度,加之梁架,包括椽等均随此角度构成,形成一种极其独特的空间结构。而铺地的方砖、山墙等纵向则是按偏东9度,从而形成一个约6度的夹角,给人以一种既神秘又耐人寻味的感觉。建造者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和寓意,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江南书香门第
推开故居木门,迎面是著名学者、美籍华人顾毓琇题写的“钱钟书纪念馆”匾额以及钱绍武塑的钱钟书半身像。
故居第一进东第一间原是钱家寝室,第二、三间为钱钟书父亲钱基博教授寒暑假回来教督子侄之所,名为“后东塾”。钱钟书少年时期常和几位堂兄弟在此读书、听讲、习字、作文。钱钟书曾以此私塾为名写过一部散文集,名曰《后东塾读书记》。这里虽没有像鲁迅故居中的“百草园”,也没有像柳亚子故居中的“复壁”,但从其文化内涵来看却各有特色。后东塾现在陈列钱家族表及“钱绳武堂”各个杰出人才的生平简介,其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这样的文化泰斗,也有社会活动家、著名工商人士钱基厚和科学家钱钟韩、钱钟泰,教授钱钟华,机械工程师钱钟鲁、钱钟教,实业家钱钟汉,银行家钱钟英,建筑学家钱钟毅,革命烈士钱钟仪等,其家族真不愧为江南一代书香门第!
西三间为钱钟书居所,卧室内有简单的木床、书桌、茶几等,由于钱钟书的大伯钱基成无子,钱钟书便被继为嗣子,因此大伯夫妇的卧室,平时便成了钱钟书少年时代的小书房。在这里,钱钟书由混沌未开窍的顽童成长为奋发上进的青年,逐渐感知人生,走向伟大。
第二进西三间为其祖父钱福炯居所,现布置了青年时期钱钟书和青年杨绛相携漫步于街头之模型。在东三间钱钟书父母居处,依据《围城》中湘西茶坊之描述,摆放着方桌、大口碗、茶缸和蓑衣,墙上不规则地张贴着放大了的钱钟书生活照。在这里你指点电子触摸屏,可以浏览先生的巨作,著名的《围城》用先进的灯光和电脑效果来显示,而《管锥编》则制成了巨型的书的模型,其中钱钟书当年的手迹和埋头写作的形象一一展现于篇中。第二进大厅悬有“钱绳武堂”匾额,两边有钱福炯集经史语撰联“以蔽风雨,曰止曰时,相协厥居,孤始愿不及此;既勤垣墉,爰众爰有,自求多福,汝兄弟好为之。”这个“会客宴居及岁时祭享之所”,也是钱钟书当年完婚的地方,为家族精神核心之所。
钱绳武堂的粉墙漆柱朴素淡雅,那一方方青砖,仿佛在向人诉说当年钱钟书与玩伴在这里摆起乒乓桌打球的情景呢!客厅如今被布置成文学陈列室,展厅共分五部分:敏而好学,人中之龙;辛勤耕耘,文学大师;著作等身,学术泰斗;饮誉全球,光照后人;钱氏家庭,英才辈出。展厅内容将一个光彩照人的钱钟书形象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应验状元预言
据钱钟书的叔父钱孙卿遗文介绍,“绳武堂”的堂名是由钱钟书的祖父亲自题额,并请当时的江苏省省长、爱国人士韩国钧书写。查“绳武”二字,典出于《诗经·大雅·下武》篇的“绳其祖武”句,其意为遵循祖上的足迹走。故居门口一幅砖刻对联,上书“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由钱钟书父钱基博所撰,这幅阳刻砖铭正统而循规蹈矩,有一种强烈的家族荣誉感使命感!“希白”乃吴越王钱的重孙、北宋文学家钱易的字,“射潮”二字典出于苏东坡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的“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之句。相传钱曾在杭州用弓箭射钱塘江潮头,与海神交战,他在位期间大兴水利工程,促进农业生产,对江浙一带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这副门联,既称颂了钱氏祖先钱的文采、武略,也显示了撰书者的超群之才、浩然之气,它与“绳武堂”之匾额互为呼应,可谓绝妙好词!
门厅内有铜制钱钟书雕像,旁书一副对联:“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此联出自元好问诗《眼中》:“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钱钟书自号“槐聚”,即出于此。此外故居大厅庭柱上还有一副抱柱楹联,系南通状元张謇所撰,联曰:“金匮抽书,有太史子;泰山耸桂,若颍川君。”也许张状元早已听说钱钟书周岁时“抓周”,既未抓玩具也未抓瓜果食品,竟抓了一本书的故事;或是他已察觉到钱家祖孙三代文气之盛,志向之高,故预言钱家会出像司马迁那样的大名人、钟嵘那样的大文豪。而如今钱钟书先生果真成了举世闻名的文学家,先生的几个堂弟如钱钟韩、钱钟汉、钱钟毅、钱钟仪等,也分别成为学者、教授、爱国实业家和革命先烈,张謇的预言终于成为了事实!
宾客蜂拥而至
钱钟书故居的修复工作于2002年5月完成。故居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开放,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无锡市博物馆负责管理。
故居修复根据“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采取弃新、复旧、补缺等方法,按原样恢复建筑格局和构件装饰,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既做到新旧格调的吻合,又体现新旧设施的交融,重现了故居当年的居住环境和面貌。与此同时,有关方面还向海内外广泛征集了“钱绳武堂”的住宅实物、钱钟书及其家族成员的文物图书资料,如桌、案、椅、照片、书信等。
斯人已逝,这空荡的古宅里留着多少旧时痕迹。钱钟书学贯中西,有“学界泰斗、文化昆仑”之誉,仅一部《围城》不知倾倒天下多少文士,“钱学”正日益为世所重。
钱钟书故居静谧而干净,钱钟书纪念馆的形式设计和陈列展示犹如一部书,一部真实反映钱钟书先生人生轨迹的书,一部耐读易懂的书,一部耐人寻味的书,一部催人奋进的书。
钱钟书故居自开门迎客以来,四海宾朋蜂拥而至。尽管新街巷30号地处内巷,但每天前往观众多达2000余。逢节假日期间,参观的游客更在5000之上,其中不少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和外国人。一生甘于寂寞的钱钟书,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关注!社会名流汤一介、钱逊、冯其庸、李希凡等纷纷赞赏政府对钱钟书故居的保护,他们参观后留言:“正是这些深烙着历史印痕、具有深刻人文价值的信息,明白无误地印刻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命脉。如果一个城市丢弃了像钱钟书这样的人文痕迹,那剩下的只有苍白,缺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