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家长工作是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全体的开展。一对一容易形成交流的不均衡,产生偏爱、特殊现象,家长之间的联络也比较少;一对全体则是大锅饭形式,不能真正关注到每位家长和幼儿,特别是大班额情况下,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也是极大的挑战。而区域化家长工作能取两者之所长,可以先将教师要面对的大额班级的家庭数量适度調整,再通过分批的小面积交流和各种活动,有效地关注到每个家庭,增加与家长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快速形成多个和谐的新的小集体。认真做好大额班级区域化的家长工作,既可以快速凝聚起一个和谐、互动的群体,同时也相应缓解了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幼儿教育工作本就特别需要教师具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大额班级情况下,教师每天都要在繁重的日常工作后再继续完成应接不暇的家长沟通工作,处理家园之间的各类问题,遇上不理解和不配合的家长,更是让教师焦头烂额,便很难真正关注到每个家庭。特别是刚入园的新小班幼儿,在情绪和生活上都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照顾,育儿知识不够丰富的家长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这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久而久之,教师会感到工作压力大、负担重,身心疲惫。因此,良好稳定的班级家长工作就成了新班集体面临的首要任务。
区域化家长工作是以某个特征或条件,将大额班级各家庭划分为若干个片区,在班组成员的带领下,通过分区联络、和谐互动、密切配合,形成班级凝聚力的一种家长工作形式。
1.区域化家长工作能有效进行家园沟通
解决家长的分离焦虑和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新班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尝试借助区域化家长工作的方式,在大额班级中有效进行家园沟通,可以为建立理解、和谐、携手共育的良好氛围奠定基础。
2.区域化家长工作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从个体家庭走入集体生活,生理、心理需要适应并开始独立,区域化家长工作能促进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促进幼儿各方面的成长,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1. 划分家庭区域,营造和谐班级家教氛围
如今,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习惯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交流。就居住范围讲,经常有同一小区甚至同一栋楼内的家长都互不认识,而区域的划分和建立却有利于家长了解家庭附近的幼儿情况,有助于家长之间相互的交流,为孩子入园作铺垫,提前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孩子入园前,教师以幼儿园为中心点,根据班级内各幼儿家庭所在楼盘的远近,进行片区划分。如:把全班35个家庭分为5个片区(同时标注居住小区)。然后确定每个片区的人数,如:A区(6人)、D区(4人)等。将区域划分情况公布后,家长知道附近有孩子的同班幼儿,会主动去联系认识了解,见面热情打招呼,并提前让孩子熟识,且家长间也有个照应,无形中提前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2.区域访聊,力争家园教育同步
区域访聊既能缓解教师大额班级家访工作的压力,又能让各家庭相互认识沟通,细致了解如何配合班级工作,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的教育,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将入园家访创新成区域访聊。提前电话通知指定片区家长,约在幼儿园或小区某个地方,利用半天的时间,由两位教师组织孩子游戏,熟悉玩伴,家长则在另两位教师的组织下相互认识、沟通和学习。
如:周六上午为xx片区家长访聊,地点是xx小区内游乐场。通过一上午的时间,教师从中了解到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生活习惯,家长们知道了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而孩子们则在游戏中熟悉了教师,认识了同片区的玩伴,有的甚至已经交到了好朋友。同时,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家长可以互留电话,利用开学前的时间经常一起散步、外出玩耍,孩子之间便会更熟悉,并形成信赖感。孩子入园后,正因为有了精神依托,有了玩伴,情绪相对容易稳定,就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加上家长已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了入园前教育,班级工作的开展相对容易多了。
3.区域约见,增进家庭互动交流
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在取得某些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某些困惑。因此,将不同区域家庭集结在一起互动交流,既能拓宽家长的教育观,了解到不同教育方法的利弊,互帮互助,还能正确面对孩子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通过交流获取丰富的育儿知识,更好地认识和引导孩子在家的表现。
在开学一段时间后的某个晚上,邀请xx区和xx区的10个家庭进行区域约见。如:当教师聊到非常能干但遇事就哭的幼儿佳佳时,家长反映在家也如此,而且总是将哭作为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其他几个家庭听了后,纷纷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给孩子耐心地讲道理,告诉她如何解决问题。”“不要一哭就哄,让她知道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她进行冷处理,等情绪过后再细致分析事情的原委和正确的应对办法。”……最终,家长通过反复斟酌,在教师的建议下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并通过后期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的佳佳,不再那么爱哭,已经能够学着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去面对问题了。
作为教师,在组织区域约见的过程中,应更注重针对性,给予约见家庭行之有效的指导。可建议学习型家长多了解幼儿心理学,阅读幼儿读物等,帮助其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可鼓励行动型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环境评比”“爸爸助教”“成长档案评比”“家长沙龙”“亲子运动会”和“亲子晨练”等活动,获取实践经验。通过区域约见,真正让每一位家长都有所得。
4.区域活动,共享资源拓展空间
每当到了周末,家长们便会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创设温馨的亲子环境,带孩子进行各种游戏和户外活动,一天下来总是筋疲力尽。其实,与其绞尽脑汁带一个孩子玩游戏,还不如给孩子召集同龄伙伴,创造一个快乐的活动空间。每个区域总会有组织能力强的家长号召者,更不缺丰富的家长资源,只要加以充分利用,配合教师的适时指导,从家里到户外,从区域内到区域间,相信每个孩子的周末都会是快乐无比的。
每个区域都由一位热情活泼的家长组织周末亲子活动。如:xx妈妈是专职妈妈,经常在网上搜集最新的活动情况,带领家长领取免费的木偶剧票,让孩子享受了快乐的时光;xx姥姥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在家附近发现了一家儿童阅览室,通过不断宣传后,附近区域的孩子每周都多了一份精神食粮;xx妈妈酷爱搜集好吃和好玩的地方,每每有了新的发现后,各区域孩子便翘首期盼周末了。
家园合作需要双方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任。区域化家长工作对班级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自身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不畏惧艰难的优良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家园沟通是一门艺术,家长和教师建立互助、信赖、理解的良好关系,了解家长关注焦点,倾听、鼓励、支持、回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育,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育儿观。
2.要注重小节,善于发现问题
注重小节,才能发现区域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情成功与否往往在于小节,小节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做大文章。小节主要指的是教师要细心观察家长的参与情况。如果某位家长有一次不能参加区域活动,可能是工作忙或时间上有冲突,但多次不参加,教师就需要关注并详细了解:是他和区域内家长存在不愉快,还是他对本区域的活动有不同想法……教师要了解真正的原因,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只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小节,关注到每一位家长,才能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使区域家长工作开展更顺利。
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家长工作的质量密不可分。大额班级区域化家长工作,搭建起了一座家园共育的高速桥梁,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幼儿才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大额班级的家长工作状况
幼儿教育工作本就特别需要教师具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大额班级情况下,教师每天都要在繁重的日常工作后再继续完成应接不暇的家长沟通工作,处理家园之间的各类问题,遇上不理解和不配合的家长,更是让教师焦头烂额,便很难真正关注到每个家庭。特别是刚入园的新小班幼儿,在情绪和生活上都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照顾,育儿知识不够丰富的家长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这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久而久之,教师会感到工作压力大、负担重,身心疲惫。因此,良好稳定的班级家长工作就成了新班集体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为什么要开展区域化家长工作
区域化家长工作是以某个特征或条件,将大额班级各家庭划分为若干个片区,在班组成员的带领下,通过分区联络、和谐互动、密切配合,形成班级凝聚力的一种家长工作形式。
1.区域化家长工作能有效进行家园沟通
解决家长的分离焦虑和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新班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尝试借助区域化家长工作的方式,在大额班级中有效进行家园沟通,可以为建立理解、和谐、携手共育的良好氛围奠定基础。
2.区域化家长工作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从个体家庭走入集体生活,生理、心理需要适应并开始独立,区域化家长工作能促进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促进幼儿各方面的成长,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合实践开展大额班级区域化家长工作
1. 划分家庭区域,营造和谐班级家教氛围
如今,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习惯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交流。就居住范围讲,经常有同一小区甚至同一栋楼内的家长都互不认识,而区域的划分和建立却有利于家长了解家庭附近的幼儿情况,有助于家长之间相互的交流,为孩子入园作铺垫,提前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孩子入园前,教师以幼儿园为中心点,根据班级内各幼儿家庭所在楼盘的远近,进行片区划分。如:把全班35个家庭分为5个片区(同时标注居住小区)。然后确定每个片区的人数,如:A区(6人)、D区(4人)等。将区域划分情况公布后,家长知道附近有孩子的同班幼儿,会主动去联系认识了解,见面热情打招呼,并提前让孩子熟识,且家长间也有个照应,无形中提前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2.区域访聊,力争家园教育同步
区域访聊既能缓解教师大额班级家访工作的压力,又能让各家庭相互认识沟通,细致了解如何配合班级工作,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的教育,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将入园家访创新成区域访聊。提前电话通知指定片区家长,约在幼儿园或小区某个地方,利用半天的时间,由两位教师组织孩子游戏,熟悉玩伴,家长则在另两位教师的组织下相互认识、沟通和学习。
如:周六上午为xx片区家长访聊,地点是xx小区内游乐场。通过一上午的时间,教师从中了解到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生活习惯,家长们知道了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而孩子们则在游戏中熟悉了教师,认识了同片区的玩伴,有的甚至已经交到了好朋友。同时,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家长可以互留电话,利用开学前的时间经常一起散步、外出玩耍,孩子之间便会更熟悉,并形成信赖感。孩子入园后,正因为有了精神依托,有了玩伴,情绪相对容易稳定,就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加上家长已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了入园前教育,班级工作的开展相对容易多了。
3.区域约见,增进家庭互动交流
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在取得某些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某些困惑。因此,将不同区域家庭集结在一起互动交流,既能拓宽家长的教育观,了解到不同教育方法的利弊,互帮互助,还能正确面对孩子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通过交流获取丰富的育儿知识,更好地认识和引导孩子在家的表现。
在开学一段时间后的某个晚上,邀请xx区和xx区的10个家庭进行区域约见。如:当教师聊到非常能干但遇事就哭的幼儿佳佳时,家长反映在家也如此,而且总是将哭作为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其他几个家庭听了后,纷纷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给孩子耐心地讲道理,告诉她如何解决问题。”“不要一哭就哄,让她知道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她进行冷处理,等情绪过后再细致分析事情的原委和正确的应对办法。”……最终,家长通过反复斟酌,在教师的建议下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并通过后期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的佳佳,不再那么爱哭,已经能够学着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去面对问题了。
作为教师,在组织区域约见的过程中,应更注重针对性,给予约见家庭行之有效的指导。可建议学习型家长多了解幼儿心理学,阅读幼儿读物等,帮助其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可鼓励行动型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环境评比”“爸爸助教”“成长档案评比”“家长沙龙”“亲子运动会”和“亲子晨练”等活动,获取实践经验。通过区域约见,真正让每一位家长都有所得。
4.区域活动,共享资源拓展空间
每当到了周末,家长们便会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创设温馨的亲子环境,带孩子进行各种游戏和户外活动,一天下来总是筋疲力尽。其实,与其绞尽脑汁带一个孩子玩游戏,还不如给孩子召集同龄伙伴,创造一个快乐的活动空间。每个区域总会有组织能力强的家长号召者,更不缺丰富的家长资源,只要加以充分利用,配合教师的适时指导,从家里到户外,从区域内到区域间,相信每个孩子的周末都会是快乐无比的。
每个区域都由一位热情活泼的家长组织周末亲子活动。如:xx妈妈是专职妈妈,经常在网上搜集最新的活动情况,带领家长领取免费的木偶剧票,让孩子享受了快乐的时光;xx姥姥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在家附近发现了一家儿童阅览室,通过不断宣传后,附近区域的孩子每周都多了一份精神食粮;xx妈妈酷爱搜集好吃和好玩的地方,每每有了新的发现后,各区域孩子便翘首期盼周末了。
四、大额班级区域化家长工作开展的要点
家园合作需要双方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任。区域化家长工作对班级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自身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不畏惧艰难的优良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家园沟通是一门艺术,家长和教师建立互助、信赖、理解的良好关系,了解家长关注焦点,倾听、鼓励、支持、回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育,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育儿观。
2.要注重小节,善于发现问题
注重小节,才能发现区域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情成功与否往往在于小节,小节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做大文章。小节主要指的是教师要细心观察家长的参与情况。如果某位家长有一次不能参加区域活动,可能是工作忙或时间上有冲突,但多次不参加,教师就需要关注并详细了解:是他和区域内家长存在不愉快,还是他对本区域的活动有不同想法……教师要了解真正的原因,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只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小节,关注到每一位家长,才能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使区域家长工作开展更顺利。
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家长工作的质量密不可分。大额班级区域化家长工作,搭建起了一座家园共育的高速桥梁,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幼儿才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