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的CT、MRI表现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的CT和MRI表现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该疾病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的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6例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MR扫描.6例中3例行CT复查,1例行MR复查.结果 6例患者CT均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纹状体密度增高,均累及壳核,其中5例同时累及苍白球外侧部或尾状核;3例CT复查表现为受累纹状体密度减低或密度增高影消失.1例T1WI表现为两侧豆状核高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MRI复查示受累豆状核T1WI和T2WI信号无变化.所有患者的舞蹈病症状均在血糖控制后2~6 d内消失.结论 典型的CT和MRI表现有助于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的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R胆管水成像(T2WI-MRC)和钆贝葡胺增强后胆管成像(CE-MRC)对肝移植供体胆管显示的差别.方法 32名肝移植供体术前均行T2WI-MRC和CE-MRC检查,以术中胆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种成像方法对肝内外胆管的显示情况,并对胃肠内液体影、呼吸引起的运动伪影进行比较.结果 胆管变异9名,2种检查方法均正确诊断.2种方法均可清楚显示3级肝内胆管,T2WI-MRC有28名(87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由Weiss和Enzinger[1]于1982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发生于软组织、肺、骨、脑和小肠等脏器的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发生于肝脏者罕见。
期刊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的原因.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T),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的原因,统计各类伪影占总伪影的比例.结果 100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347段,其中存在伪影192段,发生率为1
患者女,27岁.右侧肩关节及右侧手臂肿痛,关节活动障碍10余年.体检:右侧拇指、右前臂外侧及右上臂肿胀、局部不规则隆起,皮肤紧张、发亮.触诊局部高低不平,坚硬,轻度压痛.关节活动障碍.X线平片示右桡骨骨皮质增生硬化,以外侧明显,表面凹凸不平,内侧缘表面较光滑,骨髓腔狭窄;右尺骨末见明确异常;右侧大多角骨、舟状骨、第1、2掌骨、第1指骨、第2指骨近节骨皮质肥厚、硬化;右侧月骨可见斑点状致密影(图1)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IMT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均行CT扫描,2例行MR检查.结果12例单发病灶均位于肝右叶.6例肿块为实性,4例肿块为囊实混合性,2例表现为门静脉周围浸润性病灶.CT图像上呈实性或囊实性低密度影,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重度强
患者 女,42岁,孕4产1.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股沟肿块,站立时明显,自觉月经来潮后缩小.体检:左下腹左阴阜部有一肿块.大小约8 cm×7 cm ×6 cm,呈卵圆形,站立时明显,质软,边界尚清,左腹股沟环外轻度压痛。
期刊
目的 探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管电流(mA),获得一致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的图像噪声,进而控制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 (1)80例患者作为固定mA组(650 mA)以一致的扫描条件进行64层螺旋CTCA检查.2名医师用5分法评价固定mA组的噪声水平以确定诊断图像质量所需要的噪声水平标准差(SD)SD.值,并建立一个少量对比剂团注探测循环时间扫描(TB)噪声SDTB值和心脏扫描(
患者女,25岁.闭经3个月,发现左下腹包块.妇科检查:左附件区可触及1个直径约8.0 cm的包块,边界清楚,活动可,有轻触痛.后穹窿穿刺抽出10ml淡黄色液体,细胞学检查未查到恶性肿瘤细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