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形成了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生來说,他们的年龄小,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多媒体以它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发挥着独有的功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具体而又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认知兴趣与求知欲望成为小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内驱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运用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又不可能完全照搬到我们的课堂上,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各种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使学生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排除现实生活中对学习产生的干扰因素。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喜欢看动画片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就用立体图形拼组了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通过认识机器人来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为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机器人还是个魔术师,会用长方体画图形,电脑演示画图形的过程,这一活动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男生闭上眼睛,女生睁大眼睛仔细看,这样的话语也不过是故弄玄虚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画完以后,让男生先猜猜机器人是怎么画的,女生再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再画一次来验证学生的说法。通过机器人的这两次演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是怎样得到的长方形,再次让学生说,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梳理,使其初步感知“面”在“体”上。你能用手中的物体画出图形吗,孩子们已经急不可耐、跃跃欲试了,我们并不着急,先让他们说说自己想怎么去做,真正明白怎么做就可以动手了。在操作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他们利用手中的物体画出了各种平面图形。学生在交流时都能说出自己所画图形的名称。在这节课中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是重点,但并不是难点,许多孩子的生活经验很丰富,我们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平面图形是从立体图形上得到的。我通过创设情境更好地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动态演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探究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不是摆设不是点缀,它是传统的手段方法不可比拟的、独特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诠释、分解难点,虚拟现实情境,模拟数学实验,使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关键,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如,在教学“笔算除法42÷3”时,电脑显示分小棒的过程,先把4捆也就是4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1捆也就是10根,这个1要求商在十位上,还剩下的一捆(10根)要和2根合起来,也就是12根,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4根,这样每份都得到了14根。分小棒的过程和笔算的过程同时进行,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并且这个演示可以循环播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除法的计算,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角的度量”一课中,有两个角从视觉上无法辨别谁大谁小,怎么办呢?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他们利用白板的移动功能,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进行比较。那怎样知道它们的度数呢,学生运用白板学具中的量角器进行度量,找到了量角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加强了空间认识。
这样借助课件的逐步呈现,使得学生不仅倍感有趣,更重要的是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难以理解的逻辑关系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通过问题的解决,难点分散,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更有条理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大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形成技能需要练习,只有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才能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发现中拾级而上、不断深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通过“火眼金睛”“听儿歌”“找身边的平面图形”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利用多媒体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小马过河,学生每做对一道题,小马就向前迈进一步。有摘水果,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你就可以拥有它了。火眼金睛的学生用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来判断对错。还有搭房子,谁做得又对又快,谁的房子就搭得高。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学生说:老师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利用多媒体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思维品质得到升华。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陈罕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81).
作者简介:徐红英(1970—),女,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一级教师,现任山东省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南关小学数学教师。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生來说,他们的年龄小,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多媒体以它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发挥着独有的功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具体而又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认知兴趣与求知欲望成为小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内驱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运用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又不可能完全照搬到我们的课堂上,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各种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使学生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排除现实生活中对学习产生的干扰因素。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喜欢看动画片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就用立体图形拼组了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通过认识机器人来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为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机器人还是个魔术师,会用长方体画图形,电脑演示画图形的过程,这一活动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男生闭上眼睛,女生睁大眼睛仔细看,这样的话语也不过是故弄玄虚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画完以后,让男生先猜猜机器人是怎么画的,女生再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再画一次来验证学生的说法。通过机器人的这两次演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是怎样得到的长方形,再次让学生说,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梳理,使其初步感知“面”在“体”上。你能用手中的物体画出图形吗,孩子们已经急不可耐、跃跃欲试了,我们并不着急,先让他们说说自己想怎么去做,真正明白怎么做就可以动手了。在操作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他们利用手中的物体画出了各种平面图形。学生在交流时都能说出自己所画图形的名称。在这节课中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是重点,但并不是难点,许多孩子的生活经验很丰富,我们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平面图形是从立体图形上得到的。我通过创设情境更好地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动态演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探究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不是摆设不是点缀,它是传统的手段方法不可比拟的、独特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诠释、分解难点,虚拟现实情境,模拟数学实验,使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关键,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如,在教学“笔算除法42÷3”时,电脑显示分小棒的过程,先把4捆也就是4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1捆也就是10根,这个1要求商在十位上,还剩下的一捆(10根)要和2根合起来,也就是12根,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4根,这样每份都得到了14根。分小棒的过程和笔算的过程同时进行,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并且这个演示可以循环播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除法的计算,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角的度量”一课中,有两个角从视觉上无法辨别谁大谁小,怎么办呢?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他们利用白板的移动功能,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进行比较。那怎样知道它们的度数呢,学生运用白板学具中的量角器进行度量,找到了量角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加强了空间认识。
这样借助课件的逐步呈现,使得学生不仅倍感有趣,更重要的是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难以理解的逻辑关系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通过问题的解决,难点分散,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更有条理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大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形成技能需要练习,只有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才能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发现中拾级而上、不断深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通过“火眼金睛”“听儿歌”“找身边的平面图形”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利用多媒体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小马过河,学生每做对一道题,小马就向前迈进一步。有摘水果,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你就可以拥有它了。火眼金睛的学生用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来判断对错。还有搭房子,谁做得又对又快,谁的房子就搭得高。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学生说:老师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利用多媒体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思维品质得到升华。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陈罕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81).
作者简介:徐红英(1970—),女,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一级教师,现任山东省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南关小学数学教师。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