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湖北省蕲春县横车镇石头口村水稻双季机插示范基地情况、水稻双季机插技术要点、发展障碍,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从而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植户收益做出贡献。
关键词 蕲春县;水稻;双季机插;示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035-03
Double-season Machine Transplanting Demonstr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and i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
CHEN Jian-jun, FANG Xi-wen, ZHANG Xiao-yong et 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Extension Center of Qichun County, Qichun, Hubei 435300)
Abstract We introduced the Qichun County double-season machine transplanting demonstration base of rice, the technical points and development obstacles of double-season machine transplanting demonstr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Finally,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stablize the grain production and to enhance the income of farmer households.
Key words Qichun County;Rice;Double-season machine transplanting;Demonstration technology
湖北省蘄春县每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稻产业的基础,也是农民重要收入来源。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机械化是稳定发展双季稻的必然出路。双季稻机耕机收水平迅速提升,已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但机插水平却一直难以提高,至今不到10%,成为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之一。张振昭等[1]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双季机插可达到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目标,与抛秧比产量相当,省工11 d/hm2,纯收入增加380元/hm2;比手工插秧增产约5%,省工29 d/hm2,纯收入增加1 830元/hm2。在农业部门的努力下,结合育秧基地项目建设,蕲春县早稻机插水平提升较快,已达到30%以上,但晚稻机插一直无法突破。2013年开始蕲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3年做了晚稻机插不同播期、品种筛选搭配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2016年联合水稻种植大户郑全元,在蕲春县横车镇石头口村举办了连片6.67 hm2两季机插示范。笔者介绍了湖北省横车镇石头口村水稻双季机插示范基地情况、水稻双季机插技术要点、发展障碍,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从而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植户收益做出贡献。
1 水稻双季机插示范基本情况
1.1 示范地
示范地点为湖北省横车镇石头口村,国土部门已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源充足,沟渠配套,土壤肥沃,是蕲春县双季稻种植区,农民有种植习惯。
1.2 示范过程
1.2.1 早稻。3月17日,在已建中型育秧基地育早稻机插秧,用种量75 kg/hm2,品种为嘉育253,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7.6 d,整精米率55.3%,長宽比2.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8.8%,胶稠度87 mm,直链淀粉含量26.0%,是地标产品“蕲春酸米粉”很好的原料;4月8日开始机插,底肥45%(N∶P∶K=15∶15∶15)复合肥600 kg/hm2,机插密度30 cm×12 cm,插27万丛/hm2、135万苗/hm2;返青施尿素120 kg/hm2,小苗除草剂;前期防稻瘟病兼防螟虫,破口露穗时综防螟虫、纹枯病、稻瘟病,整个生育期用药2次;7月20日早稻收获。
1.2.2 晚稻。7月5日育晚稻机插秧,用种量22.5 kg/hm2,品种为盛泰优722,在长江中下游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2.6 d左右,较耐低温,糙米率81.9%,精米率70.8%,整精米率57.1%,粒长7.3 mm,长宽比3.6,垩白粒率28%,垩白度2.5%,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55 mm,直链淀粉含量18.2%,蒸煮后适口性好、米饭软硬适中不粘结、冷饭不回生,是较好的食用优质稻;7月23日晚稻机插,底肥40%有机无机复混肥600 kg/hm2,机插密度30 cm×15 cm,插21.75万丛/hm2,90万苗/hm2;返青施尿素120 kg/hm2,小苗除草剂;活棵(15 d左右)防螟虫兼防稻飞虱,分蘖盛期、破口露穗时防螟虫、稻瘟病、纹枯病兼防稻飞虱,整个生育期用药3次;11月5日晚稻收获。
1.3 示范效果
1.3.1 早稻。7月10日组织技术人员测产,示范片早稻平均有效穗数317.1万/hm2,穗总粒数120.4,结实率75.8%,千粒重26.4 g,理论产量7 640 kg/hm2;7月20日组织相关专家实测,示范片平均实产达6 528 kg/hm2,比全县早稻产量(6 129.6 kg/hm2)增产398.4 kg/hm2[2],增幅为6.5%。
1.3.2 晚稻。10月28日组织技术人员测产,示范片晚稻平均有效穗332.9万/hm2,穗总粒数117.9,结实率80.3%,千粒重26.1 g,理论产量8 225.9 kg/hm2;11月5日组织相关专家实测,示范片平均实产达到7 814.6 kg/hm2,比全县晚稻产量(7 647.0 kg/hm2)增产167.6 kg/hm2,增幅为2.2%。 2 水稻双季机插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早稻受气候条件、机插密度和晚稻插种期影响,应选择中熟、分蘖能力强的耐寒品种,一般选择生育期在110 d内的品种;晚稻受密度、气温和安全齐穗的影响,应选择中熟优质杂交品种[1]。此外,还应考虑市场需求,尤其是种植大户最好采用加工企业订单品种;蕲春因生产地标产品“蕲春酸米粉”的需要,早稻应选择适宜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常规品种,如嘉育253、中早39等;晚稻选用全生育期在115 d以内,食味好的优质杂交品种,如盛泰优722、岳优9113、H优518等。
2.2 培育机插壮秧
2.2.1 合理安排播种期。确保晚稻9月20日前齐穗,在早稻播种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早播,根据选择的品种特点,蕲春县早稻播种安排在3月15—20日,晚稻播期在7月1—5日为宜。
2.2.2
培育壮秧。一是把好育秧关。严把秧土质量关,死土、塘泥、灶灰、墙土等不能用;严把种子消毒关,早稻一定要用强氯精浸种;严把浇水关,要浇足、浇透;严把播种均匀关,用种量常规品种每盘160~180 g,杂交品种每盘75~100 g[3],注意盘的四边、四角;严把苗床质量关,关键是苗床要平;严把育秧盖土关,关键需注意盖土不能用拌了壮秧剂的床土,盖土后严禁再浇水,盖土要匀、不宜过厚;严把用泥土护苗床边关。早稻最好在中型育秧基地育,确保安全;晚稻为减少育秧、运秧成本,最好就近选田,采用水田泥浆育秧。二是把好苗床管理关。防冻、防晒,芽期要保湿、保温,注意高温;防干、防湿,苗期不能太干,3叶后不能太湿;防治病虫害;防施肥伤害,如苗小脱肥时,用尿素喷灌;防疯长,要控苗,关键是要炼苗,培育出健壮的秧,苗龄早稻25 d、晚稻15 d,4叶至5叶时即可。
2.3 适时机械插秧
2.3.1 大田准备。机械插秧要求大田田平泥烂、底肥充足,大田整地质量高低要求在3 cm以内,机插前大田经过沉实,黏土质沉实1~2 d,沙土质沉实1 d左右。沉实标准为沉淀不板结,泥软水清不浑浊。要做到田等秧,切勿秧等田[4]。
2.3.2 适时机插。林炳朝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试验水稻,机插的时间越迟,机插水稻的试验单产量越低[5]。应在秧苗4叶期左右、苗高20 cm以内适时机插。
2.3.3 插足基本苗。以现行30 cm宽行距插秧机为基础,通过调小株距来增大栽植密度,进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这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早稻30 cm×12~14 cm为宜,常规稻1.8万穴,7万~9万苗;晚稻杂交稻1.4万穴,5万~7万苗[6-7]。
2.4 加强大田管理
机插秧大田生长特点一般表现为机插后返青期较长,分蘖前慢后快,一般始见于5叶1心期,栽后12 d加快生长,分蘖猛增,够苗期提前,高峰苗不易控制,易造成总苗数多、穗数多、个体生长量偏小、穗型较小、可塑性大、成熟期相应推迟。高产栽培应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路子。实行“前促、中控、后保”,最终达到成穗适中、穗大粒饱的目标[8]。
2.4.1 科学施肥管水。水稻机插后,前3 d如果田间缺水,须缓速灌,防止秧苗随水漂移,薄水扎稳根,再正常灌水。晚稻浅水移栽,返青前应保持田面薄水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日灌夜排。早稻机插后 5~7 d施促蘖肥,施尿素75~105 kg/hm2,氯化钾45~60 kg/hm2。10~12 d再施1次分蘖肥,一般施尿素45 kg/hm2。晒田复水时看秧苗的情况,追施穗肥。晚稻机插,起秧到移栽的过程中易受高温蒸发的影响,植后容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加之移栽植伤,秧苗有 3~5 d的缓苗期。分蘖肥应掌握“少量、分次施”的原则进行。中等肥力稻田可用尿素90 kg/hm2混合氯化鉀150 kg/hm2,分2次施用,即移栽后5和15 d施用。
2.4.2 适时晒田。要及时灌浅水护苗,浅水勤灌,够苗晒田,活水装苞,干干湿湿壮籽。 一般早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 70%~80%开始晒田,晚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 80%~90%开始晒田。要多次轻晒,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促根系下扎,保持旺盛的根系活力,防止倒伏,为壮杆重穗建立高质量的禾苗群体。
2.4.3 防治病虫草害。机插秧后5 d左右结合施分蘖肥,进行化学除草。病虫防治,早稻常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晚稻常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2.5 适时收获
早稻谷九成熟时应及时收获,晚稻可根据订单企业需要收获。为防止晾晒造成的混杂或污染,稻谷收后及时送到订单企业或烘干企业,以确保品质,提高种植效益。
3 水稻双季机插发展障碍及建议
3.1 发展障碍
3.1.1 技术要求高。水稻机插育秧必须达到秧块四角方正,秧苗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分布均匀、根系盘结、手提不散。整田必须达到耕深10 cm左右、不重不漏、田面平整、整洁无残茬;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 cm;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 cm,水深2 cm[9]。此外,插秧、水源要求都较高,各环节都应考虑到,否则会导致减产,影响品质,降低种植效益。
3.1.2 品种搭配组合少。蕲春县等双季稻生产温光资源较紧张地区,水稻双季机插对早稻、晚稻的生育期要求较高,对产量、品質也有要求,相应的早、晚稻搭配合适的品种不多,种植户选择机会较少。
3.1.3 连片种植有难度。水稻双季机插最好是连片种植,便于统一规划,机械操作方便,利于水源管理、病虫统防。但现实中由于土地分块承包,各经营户种植意愿很难统一,大户流转也难做到连片。
3.1.4 田间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国家近年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都参与建设,改善了部分田块排灌问题;但还仍未做到整体规划,无法确保大围大畈排灌无忧,很多区域还是依靠一些老化、排灌不畅的陈旧设施,无法满足双季机插对水源的高要求。 3.1.5 双季稻化肥、农药应用量大。为提高水稻单产、确保种植效益,农民在种植双季稻时化肥、农药用量加大,这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宜,对食品安全和品质都有影响。
3.2 发展建议
3.2.1 加强技术培训。水稻双季机插技术要求高,这与现在农村劳力素质低相矛盾,因此培训、指导能很好化解这一矛盾。过去的成功经验证明,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利用相关项目加大水稻双季机插技术培训力度,依托示范片建设,加大对种植户现场指导力度,确保种植户能熟练掌握各环节操作技术。另外,农机专业化服务也能很好的解决相关问题。
3.2.2 加大相关品种搭配试验示范。发展水稻双季机插,合适的早晚稻双季品种搭配是关键因素之一。所选用的品种生育期必须满足栽培要求,品质必须适应市场需要。推广部门应加大相关品种搭配双季机插试验示范,通过示范选择并推广本地最适合的搭配品种,确保种植户的安全。
3.2.3 推广绿肥种植和有机无机混合肥应用。双季稻肥料、农药用量大,对环境、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可在晚稻收获后种植油菜等绿肥作物,提高土壤肥力;种植水稻时大量应用有机无机混合肥,尽量减少化肥用量;在保障产量的同时,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
3.2.4 加工企业订单生产。发展水稻双季机插的目的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使种植户增产、增收,从而保障种植效益。双季稻早稻以发展加工稻为主,在蕲春县主要是作为“蕲春酸米粉”原料;晚稻因灌浆时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最适合发展优质食用稻,应在加工企业订单主导下,统一区域内品种,连片种植,实现产业化,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振昭,易添华,李明章,等.洞庭湖区双季稻机械化插秧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6):87-89.
[2] 蕲春县统计局.蕲春县统计年鉴2016[M].蕲春:蕲春县统计局,2016.
[3] 胡潮水,蒋根土,童六冰.机插双季稻高产技术攻关的试验研究[J].现代农机,2014(2):47-49.
[4] 向小平.湘北双季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2013(1):7.
[5] 林炳朝.婺城区机插双季稻试验与分析[J].当代农机,2014(7):78-79.
[6] 孙健,洪建军,张建民,等.水稻双季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0(3):44-45.
[7] 陈立才,叶厚专,李艳大,等.丘陵双季稻区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53-56.
[8] 袁德勝,青光浩.汉寿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探索[J].湖南农机,2007(2):22-23.
[9] 周明军,郑述东.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指南[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11,29.
关键词 蕲春县;水稻;双季机插;示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035-03
Double-season Machine Transplanting Demonstr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and i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
CHEN Jian-jun, FANG Xi-wen, ZHANG Xiao-yong et 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Extension Center of Qichun County, Qichun, Hubei 435300)
Abstract We introduced the Qichun County double-season machine transplanting demonstration base of rice, the technical points and development obstacles of double-season machine transplanting demonstr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Finally,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stablize the grain production and to enhance the income of farmer households.
Key words Qichun County;Rice;Double-season machine transplanting;Demonstration technology
湖北省蘄春县每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稻产业的基础,也是农民重要收入来源。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机械化是稳定发展双季稻的必然出路。双季稻机耕机收水平迅速提升,已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但机插水平却一直难以提高,至今不到10%,成为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之一。张振昭等[1]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双季机插可达到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目标,与抛秧比产量相当,省工11 d/hm2,纯收入增加380元/hm2;比手工插秧增产约5%,省工29 d/hm2,纯收入增加1 830元/hm2。在农业部门的努力下,结合育秧基地项目建设,蕲春县早稻机插水平提升较快,已达到30%以上,但晚稻机插一直无法突破。2013年开始蕲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3年做了晚稻机插不同播期、品种筛选搭配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2016年联合水稻种植大户郑全元,在蕲春县横车镇石头口村举办了连片6.67 hm2两季机插示范。笔者介绍了湖北省横车镇石头口村水稻双季机插示范基地情况、水稻双季机插技术要点、发展障碍,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从而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植户收益做出贡献。
1 水稻双季机插示范基本情况
1.1 示范地
示范地点为湖北省横车镇石头口村,国土部门已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源充足,沟渠配套,土壤肥沃,是蕲春县双季稻种植区,农民有种植习惯。
1.2 示范过程
1.2.1 早稻。3月17日,在已建中型育秧基地育早稻机插秧,用种量75 kg/hm2,品种为嘉育253,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7.6 d,整精米率55.3%,長宽比2.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8.8%,胶稠度87 mm,直链淀粉含量26.0%,是地标产品“蕲春酸米粉”很好的原料;4月8日开始机插,底肥45%(N∶P∶K=15∶15∶15)复合肥600 kg/hm2,机插密度30 cm×12 cm,插27万丛/hm2、135万苗/hm2;返青施尿素120 kg/hm2,小苗除草剂;前期防稻瘟病兼防螟虫,破口露穗时综防螟虫、纹枯病、稻瘟病,整个生育期用药2次;7月20日早稻收获。
1.2.2 晚稻。7月5日育晚稻机插秧,用种量22.5 kg/hm2,品种为盛泰优722,在长江中下游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2.6 d左右,较耐低温,糙米率81.9%,精米率70.8%,整精米率57.1%,粒长7.3 mm,长宽比3.6,垩白粒率28%,垩白度2.5%,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55 mm,直链淀粉含量18.2%,蒸煮后适口性好、米饭软硬适中不粘结、冷饭不回生,是较好的食用优质稻;7月23日晚稻机插,底肥40%有机无机复混肥600 kg/hm2,机插密度30 cm×15 cm,插21.75万丛/hm2,90万苗/hm2;返青施尿素120 kg/hm2,小苗除草剂;活棵(15 d左右)防螟虫兼防稻飞虱,分蘖盛期、破口露穗时防螟虫、稻瘟病、纹枯病兼防稻飞虱,整个生育期用药3次;11月5日晚稻收获。
1.3 示范效果
1.3.1 早稻。7月10日组织技术人员测产,示范片早稻平均有效穗数317.1万/hm2,穗总粒数120.4,结实率75.8%,千粒重26.4 g,理论产量7 640 kg/hm2;7月20日组织相关专家实测,示范片平均实产达6 528 kg/hm2,比全县早稻产量(6 129.6 kg/hm2)增产398.4 kg/hm2[2],增幅为6.5%。
1.3.2 晚稻。10月28日组织技术人员测产,示范片晚稻平均有效穗332.9万/hm2,穗总粒数117.9,结实率80.3%,千粒重26.1 g,理论产量8 225.9 kg/hm2;11月5日组织相关专家实测,示范片平均实产达到7 814.6 kg/hm2,比全县晚稻产量(7 647.0 kg/hm2)增产167.6 kg/hm2,增幅为2.2%。 2 水稻双季机插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早稻受气候条件、机插密度和晚稻插种期影响,应选择中熟、分蘖能力强的耐寒品种,一般选择生育期在110 d内的品种;晚稻受密度、气温和安全齐穗的影响,应选择中熟优质杂交品种[1]。此外,还应考虑市场需求,尤其是种植大户最好采用加工企业订单品种;蕲春因生产地标产品“蕲春酸米粉”的需要,早稻应选择适宜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常规品种,如嘉育253、中早39等;晚稻选用全生育期在115 d以内,食味好的优质杂交品种,如盛泰优722、岳优9113、H优518等。
2.2 培育机插壮秧
2.2.1 合理安排播种期。确保晚稻9月20日前齐穗,在早稻播种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早播,根据选择的品种特点,蕲春县早稻播种安排在3月15—20日,晚稻播期在7月1—5日为宜。
2.2.2
培育壮秧。一是把好育秧关。严把秧土质量关,死土、塘泥、灶灰、墙土等不能用;严把种子消毒关,早稻一定要用强氯精浸种;严把浇水关,要浇足、浇透;严把播种均匀关,用种量常规品种每盘160~180 g,杂交品种每盘75~100 g[3],注意盘的四边、四角;严把苗床质量关,关键是苗床要平;严把育秧盖土关,关键需注意盖土不能用拌了壮秧剂的床土,盖土后严禁再浇水,盖土要匀、不宜过厚;严把用泥土护苗床边关。早稻最好在中型育秧基地育,确保安全;晚稻为减少育秧、运秧成本,最好就近选田,采用水田泥浆育秧。二是把好苗床管理关。防冻、防晒,芽期要保湿、保温,注意高温;防干、防湿,苗期不能太干,3叶后不能太湿;防治病虫害;防施肥伤害,如苗小脱肥时,用尿素喷灌;防疯长,要控苗,关键是要炼苗,培育出健壮的秧,苗龄早稻25 d、晚稻15 d,4叶至5叶时即可。
2.3 适时机械插秧
2.3.1 大田准备。机械插秧要求大田田平泥烂、底肥充足,大田整地质量高低要求在3 cm以内,机插前大田经过沉实,黏土质沉实1~2 d,沙土质沉实1 d左右。沉实标准为沉淀不板结,泥软水清不浑浊。要做到田等秧,切勿秧等田[4]。
2.3.2 适时机插。林炳朝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试验水稻,机插的时间越迟,机插水稻的试验单产量越低[5]。应在秧苗4叶期左右、苗高20 cm以内适时机插。
2.3.3 插足基本苗。以现行30 cm宽行距插秧机为基础,通过调小株距来增大栽植密度,进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这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早稻30 cm×12~14 cm为宜,常规稻1.8万穴,7万~9万苗;晚稻杂交稻1.4万穴,5万~7万苗[6-7]。
2.4 加强大田管理
机插秧大田生长特点一般表现为机插后返青期较长,分蘖前慢后快,一般始见于5叶1心期,栽后12 d加快生长,分蘖猛增,够苗期提前,高峰苗不易控制,易造成总苗数多、穗数多、个体生长量偏小、穗型较小、可塑性大、成熟期相应推迟。高产栽培应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路子。实行“前促、中控、后保”,最终达到成穗适中、穗大粒饱的目标[8]。
2.4.1 科学施肥管水。水稻机插后,前3 d如果田间缺水,须缓速灌,防止秧苗随水漂移,薄水扎稳根,再正常灌水。晚稻浅水移栽,返青前应保持田面薄水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日灌夜排。早稻机插后 5~7 d施促蘖肥,施尿素75~105 kg/hm2,氯化钾45~60 kg/hm2。10~12 d再施1次分蘖肥,一般施尿素45 kg/hm2。晒田复水时看秧苗的情况,追施穗肥。晚稻机插,起秧到移栽的过程中易受高温蒸发的影响,植后容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加之移栽植伤,秧苗有 3~5 d的缓苗期。分蘖肥应掌握“少量、分次施”的原则进行。中等肥力稻田可用尿素90 kg/hm2混合氯化鉀150 kg/hm2,分2次施用,即移栽后5和15 d施用。
2.4.2 适时晒田。要及时灌浅水护苗,浅水勤灌,够苗晒田,活水装苞,干干湿湿壮籽。 一般早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 70%~80%开始晒田,晚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 80%~90%开始晒田。要多次轻晒,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促根系下扎,保持旺盛的根系活力,防止倒伏,为壮杆重穗建立高质量的禾苗群体。
2.4.3 防治病虫草害。机插秧后5 d左右结合施分蘖肥,进行化学除草。病虫防治,早稻常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晚稻常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2.5 适时收获
早稻谷九成熟时应及时收获,晚稻可根据订单企业需要收获。为防止晾晒造成的混杂或污染,稻谷收后及时送到订单企业或烘干企业,以确保品质,提高种植效益。
3 水稻双季机插发展障碍及建议
3.1 发展障碍
3.1.1 技术要求高。水稻机插育秧必须达到秧块四角方正,秧苗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分布均匀、根系盘结、手提不散。整田必须达到耕深10 cm左右、不重不漏、田面平整、整洁无残茬;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 cm;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 cm,水深2 cm[9]。此外,插秧、水源要求都较高,各环节都应考虑到,否则会导致减产,影响品质,降低种植效益。
3.1.2 品种搭配组合少。蕲春县等双季稻生产温光资源较紧张地区,水稻双季机插对早稻、晚稻的生育期要求较高,对产量、品質也有要求,相应的早、晚稻搭配合适的品种不多,种植户选择机会较少。
3.1.3 连片种植有难度。水稻双季机插最好是连片种植,便于统一规划,机械操作方便,利于水源管理、病虫统防。但现实中由于土地分块承包,各经营户种植意愿很难统一,大户流转也难做到连片。
3.1.4 田间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国家近年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都参与建设,改善了部分田块排灌问题;但还仍未做到整体规划,无法确保大围大畈排灌无忧,很多区域还是依靠一些老化、排灌不畅的陈旧设施,无法满足双季机插对水源的高要求。 3.1.5 双季稻化肥、农药应用量大。为提高水稻单产、确保种植效益,农民在种植双季稻时化肥、农药用量加大,这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宜,对食品安全和品质都有影响。
3.2 发展建议
3.2.1 加强技术培训。水稻双季机插技术要求高,这与现在农村劳力素质低相矛盾,因此培训、指导能很好化解这一矛盾。过去的成功经验证明,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利用相关项目加大水稻双季机插技术培训力度,依托示范片建设,加大对种植户现场指导力度,确保种植户能熟练掌握各环节操作技术。另外,农机专业化服务也能很好的解决相关问题。
3.2.2 加大相关品种搭配试验示范。发展水稻双季机插,合适的早晚稻双季品种搭配是关键因素之一。所选用的品种生育期必须满足栽培要求,品质必须适应市场需要。推广部门应加大相关品种搭配双季机插试验示范,通过示范选择并推广本地最适合的搭配品种,确保种植户的安全。
3.2.3 推广绿肥种植和有机无机混合肥应用。双季稻肥料、农药用量大,对环境、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可在晚稻收获后种植油菜等绿肥作物,提高土壤肥力;种植水稻时大量应用有机无机混合肥,尽量减少化肥用量;在保障产量的同时,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
3.2.4 加工企业订单生产。发展水稻双季机插的目的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使种植户增产、增收,从而保障种植效益。双季稻早稻以发展加工稻为主,在蕲春县主要是作为“蕲春酸米粉”原料;晚稻因灌浆时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最适合发展优质食用稻,应在加工企业订单主导下,统一区域内品种,连片种植,实现产业化,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振昭,易添华,李明章,等.洞庭湖区双季稻机械化插秧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6):87-89.
[2] 蕲春县统计局.蕲春县统计年鉴2016[M].蕲春:蕲春县统计局,2016.
[3] 胡潮水,蒋根土,童六冰.机插双季稻高产技术攻关的试验研究[J].现代农机,2014(2):47-49.
[4] 向小平.湘北双季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2013(1):7.
[5] 林炳朝.婺城区机插双季稻试验与分析[J].当代农机,2014(7):78-79.
[6] 孙健,洪建军,张建民,等.水稻双季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0(3):44-45.
[7] 陈立才,叶厚专,李艳大,等.丘陵双季稻区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53-56.
[8] 袁德勝,青光浩.汉寿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探索[J].湖南农机,2007(2):22-23.
[9] 周明军,郑述东.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指南[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