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思路上注重比较、积累和朗读,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文言文;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我们改进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温故知新,巩固旧有知识
在熟练掌握已有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水到渠成,此所谓“温故而知新”,通过积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期“功到自然成”。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地听老师讲文言文为主动地学文言文。以期出现“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教”的佳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
二、比较求同,在区别中学会新知
在“同”字上下功夫。“比较”是方法,“求同”是核心,获得新知是目的。
1.把古汉语中的字、词、句用现代汉语的字、词、句作比较,在比较中认识逐渐明晰。如讲“年且九十”,我指着一个学生问:“你今年多大了?”他回答说:“十四岁多了”(或“我快满十五岁了”)。“啊,你年且十五。”我的话立刻引起学生们一阵笑声。就在这笑声里,学生们经过比较可以看出:是年龄,“且”,是“将近”的意思,是个副词。再如“陈老师是四川人”这句话,学生们都知道是判断句。把它跟“陈涉者,阳城人也”比较,学生们又自然地领悟到:后一句是判断句。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点拨:“者”,是语气词,表达停顿;“也”,是语气词,表判断;“者”、“也”组成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通过这样的点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把尚未学的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跟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比较。如,把“虽我之死”中的“之”字跟“西蜀之去南海”中的“之”字比较,学生们也很快了解到这是将“之”字用在主谓句中,以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通过“比较”,从而在学习新知中学会归纳、总结,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变换求异,发现差异,掌握新知
这是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出发,在“变换”上做文章。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找出它们的差异,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排除定向思维,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以便求得新知。比如讲“何以战”(《曹刿论战》),我将它按现代汉语的词序变成“以何战”,再让学生比较两句的异同。结果,学生找出了它们的差异在语序上的变化,原句是宾语前置,再学习“何陋之有”(《陋室铭》)时就容易多了。这样,找到了关键,掌握了新知。
四、精点易误字词,重视区别积累
古汉语中的有些字、词看起来和现代汉语相似,但实际却不同。若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进行精点。
古今词义的变化。古汉语中有部分词,虽然现在还在用,但词义却变化了,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能以今释古。如“几欲先走”(《口技》)中的“走”字,今义是“行走”,动词;古义却是“跑”或“逃跑”。像“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中的“等”、“死国”就不能望文生义,不能根据现代汉语理解为“等候”、“亡国”,而应该根据上下文义和文言古义加以点拨,理解为“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把这些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点拨,不仅为学生扫除了学习文言文的障碍,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
文言单音词。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常常把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的某一个双音词。这时,教师要进行点拨提示。《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中的“妻子”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古义却指妻和子女。由于古汉语中的双音词,每一个词素都有独立意义,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因此必须精点。我的精点,都是采用古今词义相对照,并加强板书,以此形成对比,既形象直观,又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朗读、译读,点拨关键字词
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读出语感,从语感中领会,这是学习文言文重要途径之一,要贯穿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学习于课堂,就必须将课堂教学的朗读引向深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知识,发现感受,领悟新知。变枯燥、被动为乐学、好学,如“屠自后断其股”译读为“屠从后断其大腿”,教师点到为止,只点拨关键字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其探索,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可让一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译读,同桌俩学生一唱一和,兴趣盎然,可纠正误读的字音、句读、语感、情感,加深理解,让人人参与,增加事半功倍的可能性。
六、通过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
归纳、整理是治学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做知识卡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如让学生分篇目、分单元总结,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①通假字;②古今异义词;③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等);④生难句;⑤典型修辞句。也可将典型知识予以归类,进行比较,从而牢固掌握,构建学生文言知识体系。
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反思,倡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学习文言文的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以无穷的求知欲来唤起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来激起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 语文;文言文;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我们改进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温故知新,巩固旧有知识
在熟练掌握已有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水到渠成,此所谓“温故而知新”,通过积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期“功到自然成”。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地听老师讲文言文为主动地学文言文。以期出现“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教”的佳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
二、比较求同,在区别中学会新知
在“同”字上下功夫。“比较”是方法,“求同”是核心,获得新知是目的。
1.把古汉语中的字、词、句用现代汉语的字、词、句作比较,在比较中认识逐渐明晰。如讲“年且九十”,我指着一个学生问:“你今年多大了?”他回答说:“十四岁多了”(或“我快满十五岁了”)。“啊,你年且十五。”我的话立刻引起学生们一阵笑声。就在这笑声里,学生们经过比较可以看出:是年龄,“且”,是“将近”的意思,是个副词。再如“陈老师是四川人”这句话,学生们都知道是判断句。把它跟“陈涉者,阳城人也”比较,学生们又自然地领悟到:后一句是判断句。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点拨:“者”,是语气词,表达停顿;“也”,是语气词,表判断;“者”、“也”组成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通过这样的点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把尚未学的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跟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比较。如,把“虽我之死”中的“之”字跟“西蜀之去南海”中的“之”字比较,学生们也很快了解到这是将“之”字用在主谓句中,以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通过“比较”,从而在学习新知中学会归纳、总结,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变换求异,发现差异,掌握新知
这是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出发,在“变换”上做文章。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找出它们的差异,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排除定向思维,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以便求得新知。比如讲“何以战”(《曹刿论战》),我将它按现代汉语的词序变成“以何战”,再让学生比较两句的异同。结果,学生找出了它们的差异在语序上的变化,原句是宾语前置,再学习“何陋之有”(《陋室铭》)时就容易多了。这样,找到了关键,掌握了新知。
四、精点易误字词,重视区别积累
古汉语中的有些字、词看起来和现代汉语相似,但实际却不同。若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进行精点。
古今词义的变化。古汉语中有部分词,虽然现在还在用,但词义却变化了,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能以今释古。如“几欲先走”(《口技》)中的“走”字,今义是“行走”,动词;古义却是“跑”或“逃跑”。像“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中的“等”、“死国”就不能望文生义,不能根据现代汉语理解为“等候”、“亡国”,而应该根据上下文义和文言古义加以点拨,理解为“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把这些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点拨,不仅为学生扫除了学习文言文的障碍,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
文言单音词。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常常把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的某一个双音词。这时,教师要进行点拨提示。《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中的“妻子”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古义却指妻和子女。由于古汉语中的双音词,每一个词素都有独立意义,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因此必须精点。我的精点,都是采用古今词义相对照,并加强板书,以此形成对比,既形象直观,又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朗读、译读,点拨关键字词
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读出语感,从语感中领会,这是学习文言文重要途径之一,要贯穿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学习于课堂,就必须将课堂教学的朗读引向深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知识,发现感受,领悟新知。变枯燥、被动为乐学、好学,如“屠自后断其股”译读为“屠从后断其大腿”,教师点到为止,只点拨关键字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其探索,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可让一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译读,同桌俩学生一唱一和,兴趣盎然,可纠正误读的字音、句读、语感、情感,加深理解,让人人参与,增加事半功倍的可能性。
六、通过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
归纳、整理是治学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做知识卡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如让学生分篇目、分单元总结,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①通假字;②古今异义词;③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等);④生难句;⑤典型修辞句。也可将典型知识予以归类,进行比较,从而牢固掌握,构建学生文言知识体系。
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反思,倡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学习文言文的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以无穷的求知欲来唤起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来激起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