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环节。文章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分析了在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程序设计 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郭红(1966-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数据库应用技术;孟广学(1964- ),男,内蒙古赤峰人,华北科技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接口技术;崔新伟(1981- ),女,河北唐山人,华北科技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应用。(河北三河0652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119-01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内涵。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结合华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
一、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面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清楚地看到,任何领域高新技术的产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当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专业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适应各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也显得越来越迫切,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或必将成为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动力。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先导
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对教学和课程本质、教学过程、学生地位、教师作用等方面认识的基本观念。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其他教学创新的先导。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转变目前普遍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重教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现象,避免高分低能。其次,教师不要把自己看成教学活动的主宰,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促进其主体发展,从而树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
时学会学习,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创新教育的主体
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创新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创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创造的精神和能力作为核心。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大致经过“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评价”几个阶段,其中兴趣是前提,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VB程序设计教学为例。开课伊始,可用很少的学时简单介绍或演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利用VB开发的应用软件,比如Internet上流行的聊天软件,同时再精选往届学生完成的大作业进行演示,让学生看到学习该课程的努力方向和可以达到的目标。其次,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进展,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励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计算机教育应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计算机课程是自身专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方面的应用意识。在课程进入后一阶段时,选择适当时间介绍学生所学专业中的一个实际应用系统,让他们看到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作用。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计算机教师还应与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交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当中,选择一些简单且实用的问题留作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利用综合作业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2.改善教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的教育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仍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受到抑制。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应坚持创新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质疑,相互讨论和研究,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参与式教学和实例化的启发式教学可以较好地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亲切自然,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正是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才能自然地生成他们的创新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室+CAI课件的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内容生动形象,易见性好,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实施创新教育,延伸理论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建立了相关课程的教学网站,其中包含教学课件、典型例题、趣味题、难点分析、作业展示、在线测试、程序设计的参考资料、论坛答疑等。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参考、解惑,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网上自学,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空界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涵,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是创新教育的保障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上课发言、向教师提问、讨论交流、综合作业等多方面,尤其是综合作业,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在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中,我们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流水阅卷的方式,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同时改革了以往试卷中重语言知识考核、轻编程能力考核的特点,将试卷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能力考核的比重,题目由易到难,重点考核学生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以此为导向,教师将教学重心转向能力的培养,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保障。
五、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有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自己要树立创新意识,不循规蹈矩,习惯于寻找能触发灵感的契机,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不满足于既有的结论。教师的可贵风格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其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更新知识结构。现在,许多人认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只要懂计算机、能讲基础课就行,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水平,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更应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再次,鼓励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要进行科学研究,将新成果不断地补充到教学中去,用自己创新的经历去启发学生。最后,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营造创新能力培养训练的氛围和空间。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计算机已成为其他各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经过几学期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探索,切实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子荣.英国高校“教”与“学”的新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2(5).
[3]裴娣娜.论发展性教育学的主体参与[J].学科教育,2000(1).
[4]赵利敏.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程序设计 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郭红(1966-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数据库应用技术;孟广学(1964- ),男,内蒙古赤峰人,华北科技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接口技术;崔新伟(1981- ),女,河北唐山人,华北科技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应用。(河北三河0652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119-01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内涵。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结合华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
一、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面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清楚地看到,任何领域高新技术的产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当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专业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适应各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也显得越来越迫切,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或必将成为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动力。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先导
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对教学和课程本质、教学过程、学生地位、教师作用等方面认识的基本观念。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其他教学创新的先导。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转变目前普遍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重教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现象,避免高分低能。其次,教师不要把自己看成教学活动的主宰,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促进其主体发展,从而树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
时学会学习,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创新教育的主体
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创新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创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创造的精神和能力作为核心。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大致经过“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评价”几个阶段,其中兴趣是前提,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VB程序设计教学为例。开课伊始,可用很少的学时简单介绍或演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利用VB开发的应用软件,比如Internet上流行的聊天软件,同时再精选往届学生完成的大作业进行演示,让学生看到学习该课程的努力方向和可以达到的目标。其次,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进展,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励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计算机教育应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计算机课程是自身专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方面的应用意识。在课程进入后一阶段时,选择适当时间介绍学生所学专业中的一个实际应用系统,让他们看到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作用。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计算机教师还应与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交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当中,选择一些简单且实用的问题留作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利用综合作业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2.改善教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的教育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仍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受到抑制。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应坚持创新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质疑,相互讨论和研究,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参与式教学和实例化的启发式教学可以较好地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亲切自然,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正是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才能自然地生成他们的创新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室+CAI课件的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内容生动形象,易见性好,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实施创新教育,延伸理论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建立了相关课程的教学网站,其中包含教学课件、典型例题、趣味题、难点分析、作业展示、在线测试、程序设计的参考资料、论坛答疑等。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参考、解惑,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网上自学,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空界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涵,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是创新教育的保障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上课发言、向教师提问、讨论交流、综合作业等多方面,尤其是综合作业,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在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中,我们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流水阅卷的方式,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同时改革了以往试卷中重语言知识考核、轻编程能力考核的特点,将试卷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能力考核的比重,题目由易到难,重点考核学生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以此为导向,教师将教学重心转向能力的培养,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保障。
五、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有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自己要树立创新意识,不循规蹈矩,习惯于寻找能触发灵感的契机,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不满足于既有的结论。教师的可贵风格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其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更新知识结构。现在,许多人认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只要懂计算机、能讲基础课就行,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水平,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更应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再次,鼓励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要进行科学研究,将新成果不断地补充到教学中去,用自己创新的经历去启发学生。最后,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营造创新能力培养训练的氛围和空间。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计算机已成为其他各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经过几学期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探索,切实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子荣.英国高校“教”与“学”的新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2(5).
[3]裴娣娜.论发展性教育学的主体参与[J].学科教育,2000(1).
[4]赵利敏.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