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去甚远,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接受,非常重视解题技巧的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抹杀了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从而导致不少学生虽然学习了生物学课程,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不会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让初中生物教学走进生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呢?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句话鲜明地指出:现实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和动力,是学科知识的归宿。生物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新课标中特别明确提出:“注重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所以初中生物教学要走进生活。
1 发掘生活中的生物信息
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堂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是他们对生活中有关生物学现象和经验的解读、总结和升华。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探究生物学规律,感悟生物学的思想方法,感受生物学的存在,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深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句话,走进生活学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服务生活。
例如,学生容易把含有能量和利用能量混为一谈,觉得人吃了食物,食物中有能量就可以了,不需要线粒体。教师可举一个能量在体内没被利用的例子。白蚁是吃木头的,它靠体内的鞭毛虫分解木头获取能量为生。而初生的白蚁体内没有鞭毛虫,必须从其他白蚁身上获得。因此,仅食物中含有能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线粒体的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把食物中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让学生深刻领会了线粒体这种能量转换器的作用。
许多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层出不穷,如艾滋病、禽流感、非典、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绿色无公害食品、赤潮、沙尘暴、温室效应、外来物种入侵上海世博会、化石燃料污染排放,以及现在的低碳生活,把这些热点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来,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树立责任意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等。这些经历和体验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价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抓住一切契机,将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去关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用生物知识服务生活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人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行为。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例如讲“营养物质”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讲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食谱,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饮食习惯问题指出危害。结合常见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指出饮食习惯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一生健康的大事,让合理营养这种生活理念扎根于学生心中,这远比一次生物考试成绩更有意义,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关注生物科技成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生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生物教学中要不断补充和引入最新的发展成果。如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进一步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仍具全能性;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将有利于人类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生物进化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转基因抗虫作物培育成功和生态农药的问世,大大减轻农药污染,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将会使更多的动、植物遨游太空,接受宇宙射线的辐射而诞生新的物种。当然,在学生感受生物科技神奇力量的同时,也要指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充分认识它的“两面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总之,高中生物课教师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合,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职教中心)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句话鲜明地指出:现实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和动力,是学科知识的归宿。生物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新课标中特别明确提出:“注重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所以初中生物教学要走进生活。
1 发掘生活中的生物信息
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堂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是他们对生活中有关生物学现象和经验的解读、总结和升华。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探究生物学规律,感悟生物学的思想方法,感受生物学的存在,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深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句话,走进生活学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服务生活。
例如,学生容易把含有能量和利用能量混为一谈,觉得人吃了食物,食物中有能量就可以了,不需要线粒体。教师可举一个能量在体内没被利用的例子。白蚁是吃木头的,它靠体内的鞭毛虫分解木头获取能量为生。而初生的白蚁体内没有鞭毛虫,必须从其他白蚁身上获得。因此,仅食物中含有能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线粒体的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把食物中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让学生深刻领会了线粒体这种能量转换器的作用。
许多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层出不穷,如艾滋病、禽流感、非典、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绿色无公害食品、赤潮、沙尘暴、温室效应、外来物种入侵上海世博会、化石燃料污染排放,以及现在的低碳生活,把这些热点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来,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树立责任意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等。这些经历和体验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价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抓住一切契机,将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去关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用生物知识服务生活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人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行为。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例如讲“营养物质”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讲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食谱,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饮食习惯问题指出危害。结合常见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指出饮食习惯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一生健康的大事,让合理营养这种生活理念扎根于学生心中,这远比一次生物考试成绩更有意义,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关注生物科技成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生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生物教学中要不断补充和引入最新的发展成果。如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进一步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仍具全能性;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将有利于人类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生物进化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转基因抗虫作物培育成功和生态农药的问世,大大减轻农药污染,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将会使更多的动、植物遨游太空,接受宇宙射线的辐射而诞生新的物种。当然,在学生感受生物科技神奇力量的同时,也要指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充分认识它的“两面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总之,高中生物课教师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合,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