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既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的需要,为研究生自身发展指引方向,也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量化反馈,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供有力抓手,为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提供参考。根据广泛调研,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分、专业研究素质分、人文素质分和身心素质分。在实施时,需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学生的鉴定功能,开展评奖评优工作。这个课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研究生 综合评价 建立
研究生综合评价,是指高校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符合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生活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表征信息,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并依此进行测量、考核和评定。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从规模发展转型为内涵发展,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部分高校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制定了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国内也有专家学者在综合国内外情况,结合理论与实际后,对研究生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部分高校综合评价的实施情况,对研究生综合评价的必要性、体系构建及实施的注意事项展开论述。
1 建立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思想政治过硬、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首次提出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适时提出了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要求招生单位每年减少5%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名额,用来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201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将达到1:1。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高校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评价体系,不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要求。为了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进行分类引导,有必要建立适合不同研究生群体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1.2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自身发展指引方向。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贯彻教育理念的有力抓手,也是“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的量化体现。通过将综合评价体系纳入研究生手册,研究生可以从入学开始就清楚的了解到培养单位对自己发展方向的要求。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加大学术科研的测评分数或所占比重,引导学术型研究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科研方面。这样可以使研究生尽早的进入状态,找准发展方向,按照培养要求规划自己的研究生学习。同时,通过将研究生各项素质或能力量化,既有助于研究生在横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又有助于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长处,寻找差距,自我鞭策。
1.3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量化反馈。随着研究生教育管理领域对培养质量的关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早已成为热门话题。随着新政策、新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又有一些问题浮出水面:如何对培养机制改革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如何证明新的教育管理办法更有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相应的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数据,客观的反映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绩效考核的依据。测评数据还可以通过横向比较,让基层培养单位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二级学院调整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1.4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供有力抓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研究生思政工作面临着共同的困境。首先,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学习和工作,《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指出,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要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是,研究生导师往往只重学业指导,忽视思想引导、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其次,由于研究生科研压力较大,自主意识较强,参加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学工线开展的诸如学风教育、创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和活动无法引起研究生的兴趣和关注。第三,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维权意识较强,加之奖助学金评比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使研究生的奖助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新入学的研究生将收取学费。同时,在研究生收费后,高校对研究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将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这意味着研究生奖助工作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让研究生思政工作处于发展的“瓶颈”。
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也是一个激励体系,通过对思政教育活动进行加分,再与研究生的奖助挂钩,既可以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又为研究生评优评奖提供客观依据,以分数论高下,减少研究生奖助工作的阻力,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1.5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提供参考。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的规模大幅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目前高校向招聘单位提供的研究生信息资料中,量化指标则主要集中体现在研究生培养层面,如课程成绩单、英语水平和发表论文情况。研究生其他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则主要依靠导师评语、辅导员评语、就业推荐表等带有主观判斷性质的报告,如果作为研究生的毕业鉴定将缺乏说服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苍白无力。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科学地体现一个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潜能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提供参考。通过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分析研究生综合测评的历史数据,为调整教育培养政策和方向,向社会输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研究生,解决我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提供参考。 2 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硕士研究生评价体系是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量化体现,不同高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会设立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研究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构成指标之前,首先需广泛调研分析不同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考核评价状况,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考核指票、评优方案及激励机制的调查、硕士研究生在校个体生活状况的调查(包括压力源、应对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考核体系的调查等。根据文献综述与广泛调研,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2.1 思想政治素质分。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何,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的日常政治行为、道德表现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该指标的可操作性,既要进行硕士研究生的自我评价,也要组成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学生代表为评价主体的小组根据研究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讨论评判,两者结合才能形成最终的思想政治素质分。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表现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集体观念、敬业精神五个方面。实际操作时可分为三部分:基础分、思想道德表现加分、思想道德表现减分。思想道德表现加分包括政治素养的荣誉和社会工作加分。思想道德表现减分指测评年度,受到学校、学院通报批评或者纪律处分的,根据批评和处分的种类,酌情扣分。如此便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行为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兼顾,不忽略任何一个方面。人的思想政治表现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又通过活动和人际交往表现出来,因此有些高校增设日常活动情况表现指标,将此指标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分中,以此也可引导研究生更积极地投身于德育实践中。
2.2 专业研究素质分。研究生培养一直是围绕着“专业”来进行的,专业性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层次的最本质的特征。从学生方面看,研究生教育必须为学生顺利进入专业领域提供充分的准备。从评价角度看,则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专业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具备较高的外语阅读水平,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专业研究素质分包括学习成绩与学术成果。学习成绩指研究生一学年的学习情况,并赋予适当的权重,以引导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术成果包括科研成果获奖加分、发表论文加分、专利、软件著作权加分、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加分、科研立项加分、学术专著加分、会议投稿加分等。两者按适当的权重组合形成最终的专业研究素质分。
2.3 人文素质分。人文素质是研究生综合素质体系中的底蕴素养,在研究生成才成人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般而言,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指研究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人文素质包括人文修养和课外活动两方面,人文修养包括参加音乐、书法、绘画活动或参与此类比赛获奖,撰写人文社科论文、调研报告并获奖等。实践能力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对社会、专业各方面的认识,增加研究生的社会阅历,提升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
2.4 身心素质分。调查表明,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研究生占24.47%。研究生阶段主要跟随导师学习,不仅学业繁重,还要应对论文发表、导师项目等各种工作,因此,研究生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人才构成的重要因素。除了身体问题,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近些年,研究生自杀或伤人事件的屡屡发生就是一个证明,毕业、就业、婚姻家庭这些压力使研究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因此,研究生的身心素质分包括以下方面:健康意识、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意志品格。
3 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实施注意事项
3.1 广泛调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谨慎实施。研究生评价体系是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量化和体现,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评价体系前应根据广泛调研的结果确定评价指标与权重,听取各二级学院、研究生导师、学生工作教师、学生代表的意见后,方可谨慎实施。在实施综合评价过程中,学校、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是实施的公正性,这是保证评价体系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监督制度、申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须根据现实操作需要,不断完善补充,切实实现制度公开、程序文明,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3.2 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目标。研究生综合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按个人测评,班级民主评议、行政小组评议等阶段。每个学生都要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对照综合评价标准,认真进行总结和自我测评。在个人测评基础上,各班成立班级民主评定小组,包括班长、党支部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学生代表等。班级民主评定小组根据同学的实际表现和测评标准给每一位同学评定成绩,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由学院领导、导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行政小组对结果进行最终的评定。
3.3 根据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生的评价作用,有效开展评奖评优工作。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并实施后,每位研究生都会产生一项总体的分数和各单项分数,这也是对研究生思想、行为的导向性功能的体现。专业研究素质分可以作为依据给予研究生相应等级的学术优秀奖学金,人文素质分比较突出的研究生,可以申请“社会活动奖”等荣誉,体育方面表现优秀同时思想政治素质分评价为优秀的研究生则可以资格申请“体育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思想政治素质分则可以视为定性考核,评价结果为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本学年各级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的评比,这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
4 小结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关系复杂的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此项体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对研究生的表现进行排序,而是以此为激励,促进研究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随之转变研究生的观念,搭建促进研究生綜合素质发展的活动平台,增加研究生锻炼和展示能力的机会。高校应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反馈,使评价的结果为高校的研究生学生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推进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和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熊慧,何德海.基于“三自”理念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轻工教育,2010,1:38-40.
[2]贾金玲.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3]刘元芳.知识创新与研究生教育的使命[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1:15-17.
[4]徐燕茹.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282-283.
[5]代玉美.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6]孔祥义.论公安院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学研究,2009,95-96.
[7]王孙禺等,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32-35.
[8]张云华,毛东升.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31):64-67.
[9]陈林选.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6(8):387-389.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度高教研究项目2011030009。
作者简介:蔡旻颖(1985-),女,浙江诸暨人,助教,现就职于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键词:研究生 综合评价 建立
研究生综合评价,是指高校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符合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生活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表征信息,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并依此进行测量、考核和评定。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从规模发展转型为内涵发展,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部分高校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制定了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国内也有专家学者在综合国内外情况,结合理论与实际后,对研究生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部分高校综合评价的实施情况,对研究生综合评价的必要性、体系构建及实施的注意事项展开论述。
1 建立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思想政治过硬、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首次提出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适时提出了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要求招生单位每年减少5%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名额,用来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201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将达到1:1。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高校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评价体系,不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要求。为了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进行分类引导,有必要建立适合不同研究生群体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1.2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自身发展指引方向。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贯彻教育理念的有力抓手,也是“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的量化体现。通过将综合评价体系纳入研究生手册,研究生可以从入学开始就清楚的了解到培养单位对自己发展方向的要求。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加大学术科研的测评分数或所占比重,引导学术型研究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科研方面。这样可以使研究生尽早的进入状态,找准发展方向,按照培养要求规划自己的研究生学习。同时,通过将研究生各项素质或能力量化,既有助于研究生在横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又有助于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长处,寻找差距,自我鞭策。
1.3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量化反馈。随着研究生教育管理领域对培养质量的关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早已成为热门话题。随着新政策、新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又有一些问题浮出水面:如何对培养机制改革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如何证明新的教育管理办法更有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相应的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数据,客观的反映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绩效考核的依据。测评数据还可以通过横向比较,让基层培养单位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二级学院调整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1.4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供有力抓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研究生思政工作面临着共同的困境。首先,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学习和工作,《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指出,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要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是,研究生导师往往只重学业指导,忽视思想引导、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其次,由于研究生科研压力较大,自主意识较强,参加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学工线开展的诸如学风教育、创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和活动无法引起研究生的兴趣和关注。第三,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维权意识较强,加之奖助学金评比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使研究生的奖助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新入学的研究生将收取学费。同时,在研究生收费后,高校对研究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将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这意味着研究生奖助工作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让研究生思政工作处于发展的“瓶颈”。
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也是一个激励体系,通过对思政教育活动进行加分,再与研究生的奖助挂钩,既可以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又为研究生评优评奖提供客观依据,以分数论高下,减少研究生奖助工作的阻力,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1.5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提供参考。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的规模大幅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目前高校向招聘单位提供的研究生信息资料中,量化指标则主要集中体现在研究生培养层面,如课程成绩单、英语水平和发表论文情况。研究生其他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则主要依靠导师评语、辅导员评语、就业推荐表等带有主观判斷性质的报告,如果作为研究生的毕业鉴定将缺乏说服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苍白无力。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科学地体现一个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潜能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提供参考。通过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分析研究生综合测评的历史数据,为调整教育培养政策和方向,向社会输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研究生,解决我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提供参考。 2 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硕士研究生评价体系是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量化体现,不同高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会设立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研究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构成指标之前,首先需广泛调研分析不同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考核评价状况,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考核指票、评优方案及激励机制的调查、硕士研究生在校个体生活状况的调查(包括压力源、应对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考核体系的调查等。根据文献综述与广泛调研,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2.1 思想政治素质分。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何,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的日常政治行为、道德表现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该指标的可操作性,既要进行硕士研究生的自我评价,也要组成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学生代表为评价主体的小组根据研究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讨论评判,两者结合才能形成最终的思想政治素质分。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表现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集体观念、敬业精神五个方面。实际操作时可分为三部分:基础分、思想道德表现加分、思想道德表现减分。思想道德表现加分包括政治素养的荣誉和社会工作加分。思想道德表现减分指测评年度,受到学校、学院通报批评或者纪律处分的,根据批评和处分的种类,酌情扣分。如此便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行为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兼顾,不忽略任何一个方面。人的思想政治表现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又通过活动和人际交往表现出来,因此有些高校增设日常活动情况表现指标,将此指标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分中,以此也可引导研究生更积极地投身于德育实践中。
2.2 专业研究素质分。研究生培养一直是围绕着“专业”来进行的,专业性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层次的最本质的特征。从学生方面看,研究生教育必须为学生顺利进入专业领域提供充分的准备。从评价角度看,则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专业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具备较高的外语阅读水平,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专业研究素质分包括学习成绩与学术成果。学习成绩指研究生一学年的学习情况,并赋予适当的权重,以引导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术成果包括科研成果获奖加分、发表论文加分、专利、软件著作权加分、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加分、科研立项加分、学术专著加分、会议投稿加分等。两者按适当的权重组合形成最终的专业研究素质分。
2.3 人文素质分。人文素质是研究生综合素质体系中的底蕴素养,在研究生成才成人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般而言,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指研究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人文素质包括人文修养和课外活动两方面,人文修养包括参加音乐、书法、绘画活动或参与此类比赛获奖,撰写人文社科论文、调研报告并获奖等。实践能力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对社会、专业各方面的认识,增加研究生的社会阅历,提升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
2.4 身心素质分。调查表明,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研究生占24.47%。研究生阶段主要跟随导师学习,不仅学业繁重,还要应对论文发表、导师项目等各种工作,因此,研究生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人才构成的重要因素。除了身体问题,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近些年,研究生自杀或伤人事件的屡屡发生就是一个证明,毕业、就业、婚姻家庭这些压力使研究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因此,研究生的身心素质分包括以下方面:健康意识、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意志品格。
3 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实施注意事项
3.1 广泛调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谨慎实施。研究生评价体系是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量化和体现,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评价体系前应根据广泛调研的结果确定评价指标与权重,听取各二级学院、研究生导师、学生工作教师、学生代表的意见后,方可谨慎实施。在实施综合评价过程中,学校、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是实施的公正性,这是保证评价体系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监督制度、申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须根据现实操作需要,不断完善补充,切实实现制度公开、程序文明,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3.2 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目标。研究生综合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按个人测评,班级民主评议、行政小组评议等阶段。每个学生都要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对照综合评价标准,认真进行总结和自我测评。在个人测评基础上,各班成立班级民主评定小组,包括班长、党支部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学生代表等。班级民主评定小组根据同学的实际表现和测评标准给每一位同学评定成绩,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由学院领导、导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行政小组对结果进行最终的评定。
3.3 根据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生的评价作用,有效开展评奖评优工作。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并实施后,每位研究生都会产生一项总体的分数和各单项分数,这也是对研究生思想、行为的导向性功能的体现。专业研究素质分可以作为依据给予研究生相应等级的学术优秀奖学金,人文素质分比较突出的研究生,可以申请“社会活动奖”等荣誉,体育方面表现优秀同时思想政治素质分评价为优秀的研究生则可以资格申请“体育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思想政治素质分则可以视为定性考核,评价结果为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本学年各级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的评比,这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
4 小结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关系复杂的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此项体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对研究生的表现进行排序,而是以此为激励,促进研究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随之转变研究生的观念,搭建促进研究生綜合素质发展的活动平台,增加研究生锻炼和展示能力的机会。高校应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反馈,使评价的结果为高校的研究生学生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推进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和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熊慧,何德海.基于“三自”理念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轻工教育,2010,1:38-40.
[2]贾金玲.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3]刘元芳.知识创新与研究生教育的使命[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1:15-17.
[4]徐燕茹.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282-283.
[5]代玉美.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6]孔祥义.论公安院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学研究,2009,95-96.
[7]王孙禺等,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32-35.
[8]张云华,毛东升.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31):64-67.
[9]陈林选.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6(8):387-389.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度高教研究项目2011030009。
作者简介:蔡旻颖(1985-),女,浙江诸暨人,助教,现就职于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