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田野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让幼儿感受真实的情景体验,亲身参与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感受。让幼儿参与田野活动是帮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自然,在游戏中提高其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亲身体验世界能够加深幼儿对自然事物的记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目的,真正做到自然界的动植物与课本上所介绍的理论相衔接,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田野活动;幼儿;身心健康
一、田野活动
1.田间野趣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针对幼儿的田野活动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包括:在田野里组织家长、教师、儿童共同参与放风筝,老师带领幼儿识别田野里的动植物并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拍照保存,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田野种植植物的活动等。
2.田野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自我成长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田野活动参与的主题较多,可以组织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参与。形成家长、教师和幼儿三方的有效互动。此外,带领幼儿在田野里活动可有效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接触,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热爱自然的意识。此外,田野面积广大、动植物丰富,能够为幼儿提供广大的探索和发现世界的空间,激发幼儿潜能,极大地促进幼儿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我认知的发展。
二、做好组织田野活动的准备工作
1.提前考察和准备
教师在组织开展活动前,要提前查看此目的地是否能够开展活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排除存在安全隐患的事物,做好幼儿安全防范工作。此外,出发前后,教师要及时查看天气预报,选择恰当时间出行。教师要带好药箱,及时询问幼儿的健康状况,做好幼儿的安全保障工作。
2.利用家庭资源
教师在组织开展田野趣味活动中可以让家长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家长参与活动,不仅能够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减少幼儿参与活动的安全隐患因素,还能够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的协调合作。增强三方的理解,形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联动机制,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有效利用田野活动
1.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托
3~5岁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探索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和热爱游戏等特点。具备这些特点的幼儿往往更渴望亲身经历和参与到实践中。因此,在组织田野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做好学生的辅助工作。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在带领幼儿去田野活动前,教师可通过讲授法和图示结合法教学生一些有关田野里的动植物的名称。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动植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一些动植物的特点并演示与此动植物相关的动画和图片,让幼儿认识动植物。在带领学生到达目的地后,让幼儿自己寻找在上课时学到的动植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最终,奖励认知最多最全动植物的幼儿。以这种方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延伸课内知识
幼儿在认知方面缺乏实际经验,在开展田间野趣活动时,教师可以讲授某种植物的种植方法,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例如,教师在教幼儿认识土豆时,可以教幼儿如何种植土豆。教师可以以实际操作田野间挖一个坑,告诉幼儿土豆要埋进田里,等土豆生长发芽之后施肥等待春季收获。以实践教会幼儿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记忆知识,丰富他们的世界。
四、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
田野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自我理解和观察能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做幼儿的引领者,带领幼儿一起探索,解答他们的困惑,在探索过程中做好幼儿的引路人。田野间的动植物丰富多彩,让幼儿自主发现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能够极大地满足幼儿的乐趣。田野间的蔬菜、蝴蝶、青蛙、盛开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和硕果累累的树木等都是幼儿观察的对象,幼儿能够在观察和探索中丰富他们的认知世界,给他们充满童趣的幼儿世界增添一笔浓厚的色彩。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自我,这种活动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做好田间野趣的反思评价
在组织开展田间野趣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展现最真实、最富有童心童趣的一面。幼儿所展示的真实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个人习惯等都是有利于教师教育活动的资源。活动开展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现每个幼儿的差异,并记录下来。在让幼儿寻找动植物中观察幼儿的兴趣,倾听他们的想法,发现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差异,为后期做好幼儿的因材施教工作做准备。
六、总结
田野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成长和发展的天地,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此外,活动满足了幼儿阶段的发展需要,能够让幼儿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成长,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活动能够有效形成家庭、学校、学生的有效联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沈一凡.浅谈幼儿在户外创意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知识文库,2021(8).
注:本文系2018年江蘇省常州市“十三五”备案课题“‘自然教育’理念下园本生态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CJK-L 2020068)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田野活动;幼儿;身心健康
一、田野活动
1.田间野趣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针对幼儿的田野活动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包括:在田野里组织家长、教师、儿童共同参与放风筝,老师带领幼儿识别田野里的动植物并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拍照保存,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田野种植植物的活动等。
2.田野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自我成长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田野活动参与的主题较多,可以组织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参与。形成家长、教师和幼儿三方的有效互动。此外,带领幼儿在田野里活动可有效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接触,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热爱自然的意识。此外,田野面积广大、动植物丰富,能够为幼儿提供广大的探索和发现世界的空间,激发幼儿潜能,极大地促进幼儿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我认知的发展。
二、做好组织田野活动的准备工作
1.提前考察和准备
教师在组织开展活动前,要提前查看此目的地是否能够开展活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排除存在安全隐患的事物,做好幼儿安全防范工作。此外,出发前后,教师要及时查看天气预报,选择恰当时间出行。教师要带好药箱,及时询问幼儿的健康状况,做好幼儿的安全保障工作。
2.利用家庭资源
教师在组织开展田野趣味活动中可以让家长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家长参与活动,不仅能够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减少幼儿参与活动的安全隐患因素,还能够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的协调合作。增强三方的理解,形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联动机制,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有效利用田野活动
1.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托
3~5岁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探索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和热爱游戏等特点。具备这些特点的幼儿往往更渴望亲身经历和参与到实践中。因此,在组织田野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做好学生的辅助工作。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在带领幼儿去田野活动前,教师可通过讲授法和图示结合法教学生一些有关田野里的动植物的名称。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动植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一些动植物的特点并演示与此动植物相关的动画和图片,让幼儿认识动植物。在带领学生到达目的地后,让幼儿自己寻找在上课时学到的动植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最终,奖励认知最多最全动植物的幼儿。以这种方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延伸课内知识
幼儿在认知方面缺乏实际经验,在开展田间野趣活动时,教师可以讲授某种植物的种植方法,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例如,教师在教幼儿认识土豆时,可以教幼儿如何种植土豆。教师可以以实际操作田野间挖一个坑,告诉幼儿土豆要埋进田里,等土豆生长发芽之后施肥等待春季收获。以实践教会幼儿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记忆知识,丰富他们的世界。
四、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
田野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自我理解和观察能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做幼儿的引领者,带领幼儿一起探索,解答他们的困惑,在探索过程中做好幼儿的引路人。田野间的动植物丰富多彩,让幼儿自主发现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能够极大地满足幼儿的乐趣。田野间的蔬菜、蝴蝶、青蛙、盛开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和硕果累累的树木等都是幼儿观察的对象,幼儿能够在观察和探索中丰富他们的认知世界,给他们充满童趣的幼儿世界增添一笔浓厚的色彩。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自我,这种活动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做好田间野趣的反思评价
在组织开展田间野趣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展现最真实、最富有童心童趣的一面。幼儿所展示的真实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个人习惯等都是有利于教师教育活动的资源。活动开展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现每个幼儿的差异,并记录下来。在让幼儿寻找动植物中观察幼儿的兴趣,倾听他们的想法,发现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差异,为后期做好幼儿的因材施教工作做准备。
六、总结
田野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成长和发展的天地,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此外,活动满足了幼儿阶段的发展需要,能够让幼儿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成长,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活动能够有效形成家庭、学校、学生的有效联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沈一凡.浅谈幼儿在户外创意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知识文库,2021(8).
注:本文系2018年江蘇省常州市“十三五”备案课题“‘自然教育’理念下园本生态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CJK-L 202006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