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着重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必修1、2两模块内容与旧课标的不同,必修1以自然地理为主,在学习难度、地球演化与生命体悟、地理实践活动、多样化地理学习媒介等方面与旧课程标准有不同;必修2以人文地理为主,在学习要求、重大发展战略、海洋国土观念、多样化学习方法等方面与旧课程标准有不同。
关键词:地理课程标准;新旧对比;核心素养;地理教师
新地理课程标准在继承旧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更深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着重突出整体性、时代性和思想性等。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重心,结构化课程内容,让主题成为教学的路标,在情境中代入课程内容,推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落实。同时进一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内容的体现;充分反映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成就;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科内及学科间联系及配合的关注,摆脱碎片化及相互脱节等现象;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际要求。笔者下面将重点解析新课程标准中必修两个模块内容的修订情况。
新课程标准中的地理1与旧课程标准的必修1相比,模块内容由四个方面变成三个方面:旧课程标准的必修1为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異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新课程标准的地理1则为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两者相同的都是首先给学生介绍基础的地球科学知识;讲解一些自然现象、地理现象及原理;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对自身周边的自然地理现象识别、观察、叙述、分析的能力以及审美的意识,都侧重于自然地理部分。两者间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降低学习难度、简化学习要求。新课程标准地理1相较旧课程标准必修1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是地球运动部分及地理意义部分、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部分、整体性和差异性部分等,需要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及数学等多学科融合,降低难度,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地理,认识真实的世界。新课程标准必修1共12条学习要求,比之旧课程标准减少了6条。同时又增加了地质年代表、土壤的成因、识别主要植被等要求。因此,需要老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重兴趣、重现象到本质、重自然存在、重生活实际。
2.增加对地球演化与生命的体悟。在利用地质年代表等,了解地理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体悟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人类出现时间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从而对宇宙、对地球、对个体有不同尺度的理解与哲学上的思考。
3.注重地理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内容12条中有3条提到了野外考察。凸显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学习中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教学中重视野外考察,如果有条件,在教学中安排和考虑野外考察。除野外考察外,还可以通过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与观测、对主要地理模型实验与总结等方式展开相关实践活动。
4.创设多样化地理学习媒介。新课程标准中除了资料、图表、示意图、标本等传统学习手段之外,还提到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视频等新技术、新媒体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新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如VR、AR、MR等,同样对地理教师提出相应要求,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技术展现地理学习情境、使学习内容得到更加直观的体现,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授课的内容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
新、旧课程标准的地理2虽然主要都是包含四个方面,但是内容还是有区别:新课程标准的地理2主要内容为人口、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而旧课程标准必修2则为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比较而言,都体现了要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的主旨,都侧重于人文地理方面。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简化学习要求,增减有度。新课程标准必修2在内容要求上,与旧课程标准比较,删掉了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内容、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增加了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阐述某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海洋权益、地理信息技术等。
2.增强了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视。新课程标准2.7条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通过对不同类型专题地图的运用,说明了其相关地理背景,体现其相关时代特色,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综合思维的使用对国家的大动向、大发展、大战略,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其地理背景,并在将来有可能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以建设社会主义特色中国为己任,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3.强化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相关观念。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让海洋可以造福人类是全球的共同追求和愿望。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南海诸岛、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突出我国充分重视海洋国土、海洋权益的态度与诉求。保卫海洋国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当今重要的课题。
4.创设多样化的地理学习方法。学习人文地理的方式方法很多,新课标提倡使用问题式的学习方法、案例的学习方法、“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及方法、社会调查法等多样化地理学习方法,丰富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人文地理问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做适合的地理教育。
作者简介:孙越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中教一级职称。
编辑 张俐丽
关键词:地理课程标准;新旧对比;核心素养;地理教师
新地理课程标准在继承旧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更深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着重突出整体性、时代性和思想性等。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重心,结构化课程内容,让主题成为教学的路标,在情境中代入课程内容,推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落实。同时进一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内容的体现;充分反映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成就;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科内及学科间联系及配合的关注,摆脱碎片化及相互脱节等现象;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际要求。笔者下面将重点解析新课程标准中必修两个模块内容的修订情况。
新课程标准中的地理1与旧课程标准的必修1相比,模块内容由四个方面变成三个方面:旧课程标准的必修1为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異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新课程标准的地理1则为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两者相同的都是首先给学生介绍基础的地球科学知识;讲解一些自然现象、地理现象及原理;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对自身周边的自然地理现象识别、观察、叙述、分析的能力以及审美的意识,都侧重于自然地理部分。两者间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降低学习难度、简化学习要求。新课程标准地理1相较旧课程标准必修1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是地球运动部分及地理意义部分、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部分、整体性和差异性部分等,需要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及数学等多学科融合,降低难度,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地理,认识真实的世界。新课程标准必修1共12条学习要求,比之旧课程标准减少了6条。同时又增加了地质年代表、土壤的成因、识别主要植被等要求。因此,需要老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重兴趣、重现象到本质、重自然存在、重生活实际。
2.增加对地球演化与生命的体悟。在利用地质年代表等,了解地理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体悟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人类出现时间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从而对宇宙、对地球、对个体有不同尺度的理解与哲学上的思考。
3.注重地理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内容12条中有3条提到了野外考察。凸显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学习中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教学中重视野外考察,如果有条件,在教学中安排和考虑野外考察。除野外考察外,还可以通过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与观测、对主要地理模型实验与总结等方式展开相关实践活动。
4.创设多样化地理学习媒介。新课程标准中除了资料、图表、示意图、标本等传统学习手段之外,还提到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视频等新技术、新媒体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新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如VR、AR、MR等,同样对地理教师提出相应要求,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技术展现地理学习情境、使学习内容得到更加直观的体现,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授课的内容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
新、旧课程标准的地理2虽然主要都是包含四个方面,但是内容还是有区别:新课程标准的地理2主要内容为人口、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而旧课程标准必修2则为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比较而言,都体现了要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的主旨,都侧重于人文地理方面。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简化学习要求,增减有度。新课程标准必修2在内容要求上,与旧课程标准比较,删掉了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内容、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增加了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阐述某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海洋权益、地理信息技术等。
2.增强了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视。新课程标准2.7条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通过对不同类型专题地图的运用,说明了其相关地理背景,体现其相关时代特色,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综合思维的使用对国家的大动向、大发展、大战略,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其地理背景,并在将来有可能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以建设社会主义特色中国为己任,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3.强化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相关观念。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让海洋可以造福人类是全球的共同追求和愿望。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南海诸岛、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突出我国充分重视海洋国土、海洋权益的态度与诉求。保卫海洋国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当今重要的课题。
4.创设多样化的地理学习方法。学习人文地理的方式方法很多,新课标提倡使用问题式的学习方法、案例的学习方法、“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及方法、社会调查法等多样化地理学习方法,丰富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人文地理问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做适合的地理教育。
作者简介:孙越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中教一级职称。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