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5~28日,全球最大规模的专业缝制设备展览会——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2013)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对于每两年一届的CISMA展会,很多缝制设备企业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众多新产品将闪亮登场。
另一端,众多服装企业也在翘首企盼,想在CISMA上观一观技术风向,寻一寻品质更好、效率更高、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服装设备,以增强企业的内功。可以想象,CISMA2013又将是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
经历多年积累,中国缝制机械产业以全球产量80%的业绩成为全球最大缝机制造中心,且随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企业的迅速成长,不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技术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显现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强大发展动力。CISMA就是一场Party。在这里不仅能够与同行交流技术,与客户沟通思想,更能通过这个团聚的机会提振彼此信心。
缝机强国雁阵和鸣
国内缝机产业的调整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产品结构正加快向高效、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方向调整,高端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型可以与进口机型争夺市场份额,并且在高端市场领域也越来越有话语权。
对中国缝机行业来说,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也称不上最坏的时代。宏观经济运行速度在下行,行业必定面临调整。这是最难熬的时候,也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刻。
整合集中在加快
中国是世界缝机制造头号大国,但缝机行业其实并不大,年产值约600亿元,产业内企业规模以中小型居多。这两年,缝机行业的整合集中在加快,并购重组案例也越来越夺人眼球。比如,上工申贝今年先后上演了两起国际并购案,把德国高端品牌百福、凯尔曼双双收入囊中;西安标准则于去年底并购了上海惠工三厂,现已成功改制为上海标准海菱缝制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和鹰科技也收购了欧泰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与此同时,国内服装产业出口订单向大企业转移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缝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产销逐渐向大企业、龙头企业、特色企业集中。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淘汰过剩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除了企业间的外部整合在加快,企业内部资产的整合也在加速,尤其是面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少数技术全面、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正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已崭露锋芒。比如,天津富怡集团将在CISMA2013上重磅推出“富怡全自动模板缝制系统”,堪称缝机行业的革命性新工艺,该系统整合了富怡集团极具优势的三大产品板块:富怡服装CAD模板软件,富怡模板专用激光切割机以及富怡全自动模板缝纫机。
上海和鹰科技今年也开启了新定位,由“软性材料裁剪专家”升级为“服装数字化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以“裁剪”为中心,主推“个性化定制系统”和“快速成衣系统”,不断完善产品布局以打通缝制生产线。这就是和鹰的“两纵一横”新战略。
此外,随着缝制设备企业的渠道下沉,终端代理商、经销商也在合纵连横,对企业的强势话语权形成制衡。这其实是种双赢局面,对于代理商、经销商来说,有效规避了恶性竞争,增强了服务能力;对于设备企业来说,则节约了渠道管理成本,可有更多精力投入产品研发和品牌宣传工作。所以,整合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
高端化趋势明显
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今年前5个月105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的统计,在16家企业亏损、55家企业利润同比负增长的不利因素下,行业仍依靠11家利润增长5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6%的成绩。这表明,企业分化正在逐步加大,现实也验证了这一点——强者愈强。
国内缝机产业的调整已进入了一个新高度,产品结构正加快向高效、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方向调整,高端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型可以与进口机型争夺市场份额,并且在高端市场领域也越来越有话语权。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指出,我们的自主品牌正和主流外企处在同一层级竞争,在常规产品的竞争中已经难分胜负,在特种产品方面,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
以2012年为例,国内缝机行业在产量下降28.82%的情况下,产值同比下滑仅10.6%,产值同比降幅远低于产量降幅;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已达45%以上,新产品利润则占总利润的71.5%;高附加值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总量增幅明显,占比快速提高。
在行业回暖趋势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国内缝机行业要进一步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首先,加快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建立面向战略制高点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实现由廉价劳动力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化优势的转变,从大规模批量化制造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积极迎合服装加工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缝制设备的改装。
其次,积极践行人才培养战略,解决缝机行业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问题,特别是解决科技领军型高端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短缺的突出问题。
再者,要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积极组建行业创新联盟,形成有序良性竞争。国内企业不能只顾自弹自唱,还要顾及整个乐团的和谐;既要追求鹤立鸡群,也要加入雁阵和鸣。
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280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同比下降5.66%;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同比下降6.01%;产销率为96.3%,产销总值同比同步下滑。
而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行业105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的统计情况来看,行业情况远比以上数据显示的严峻。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销同时下滑,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缝机行业产业规模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收缩态势,生产节奏明显放慢,产销率持续走低,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但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机遇和挑战一直并存。虽然缝机行业暂遇挑战,但机遇也是看得见的。
机遇一,随着服装生产企业和订单加速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转移,越南、印尼等国市场对于缝制机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已成为国内缝机企业新的市场增长点。中国作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世界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基地,必将吸引大批的服装生产企业来华进行设备采购,比如CISMA2013期间,斯里兰卡出口发展局将组织10余家斯里兰卡服装企业全程参观,并会针对具体产品组织中国设备供应商与斯里兰卡服装企业举行会谈。
机遇二,未来20年,中国仍将是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机械制造中心和市场中心,这是缝机行业的工业基础。同时,“云制造”为缝机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数字化时代,尤其要重视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生产、通讯技术等行业科技创新,最终帮助中国缝机行业克服发展阵痛,实现转型与提升。
机遇三,制造服务型企业正在形成。缝机企业正从单纯的产品制造企业主动向产业链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这是缝机行业近年来的一大特点,企业更加注重满足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深入了解服装业转型升级对设备及人才的需求,从而与服装加工企业构建起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基础。
另一端,众多服装企业也在翘首企盼,想在CISMA上观一观技术风向,寻一寻品质更好、效率更高、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服装设备,以增强企业的内功。可以想象,CISMA2013又将是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
经历多年积累,中国缝制机械产业以全球产量80%的业绩成为全球最大缝机制造中心,且随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企业的迅速成长,不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技术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显现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强大发展动力。CISMA就是一场Party。在这里不仅能够与同行交流技术,与客户沟通思想,更能通过这个团聚的机会提振彼此信心。
缝机强国雁阵和鸣
国内缝机产业的调整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产品结构正加快向高效、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方向调整,高端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型可以与进口机型争夺市场份额,并且在高端市场领域也越来越有话语权。
对中国缝机行业来说,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也称不上最坏的时代。宏观经济运行速度在下行,行业必定面临调整。这是最难熬的时候,也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刻。
整合集中在加快
中国是世界缝机制造头号大国,但缝机行业其实并不大,年产值约600亿元,产业内企业规模以中小型居多。这两年,缝机行业的整合集中在加快,并购重组案例也越来越夺人眼球。比如,上工申贝今年先后上演了两起国际并购案,把德国高端品牌百福、凯尔曼双双收入囊中;西安标准则于去年底并购了上海惠工三厂,现已成功改制为上海标准海菱缝制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和鹰科技也收购了欧泰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与此同时,国内服装产业出口订单向大企业转移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缝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产销逐渐向大企业、龙头企业、特色企业集中。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淘汰过剩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除了企业间的外部整合在加快,企业内部资产的整合也在加速,尤其是面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少数技术全面、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正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已崭露锋芒。比如,天津富怡集团将在CISMA2013上重磅推出“富怡全自动模板缝制系统”,堪称缝机行业的革命性新工艺,该系统整合了富怡集团极具优势的三大产品板块:富怡服装CAD模板软件,富怡模板专用激光切割机以及富怡全自动模板缝纫机。
上海和鹰科技今年也开启了新定位,由“软性材料裁剪专家”升级为“服装数字化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以“裁剪”为中心,主推“个性化定制系统”和“快速成衣系统”,不断完善产品布局以打通缝制生产线。这就是和鹰的“两纵一横”新战略。
此外,随着缝制设备企业的渠道下沉,终端代理商、经销商也在合纵连横,对企业的强势话语权形成制衡。这其实是种双赢局面,对于代理商、经销商来说,有效规避了恶性竞争,增强了服务能力;对于设备企业来说,则节约了渠道管理成本,可有更多精力投入产品研发和品牌宣传工作。所以,整合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
高端化趋势明显
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今年前5个月105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的统计,在16家企业亏损、55家企业利润同比负增长的不利因素下,行业仍依靠11家利润增长5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6%的成绩。这表明,企业分化正在逐步加大,现实也验证了这一点——强者愈强。
国内缝机产业的调整已进入了一个新高度,产品结构正加快向高效、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方向调整,高端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型可以与进口机型争夺市场份额,并且在高端市场领域也越来越有话语权。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指出,我们的自主品牌正和主流外企处在同一层级竞争,在常规产品的竞争中已经难分胜负,在特种产品方面,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
以2012年为例,国内缝机行业在产量下降28.82%的情况下,产值同比下滑仅10.6%,产值同比降幅远低于产量降幅;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已达45%以上,新产品利润则占总利润的71.5%;高附加值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总量增幅明显,占比快速提高。
在行业回暖趋势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国内缝机行业要进一步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首先,加快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建立面向战略制高点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实现由廉价劳动力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化优势的转变,从大规模批量化制造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积极迎合服装加工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缝制设备的改装。
其次,积极践行人才培养战略,解决缝机行业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问题,特别是解决科技领军型高端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短缺的突出问题。
再者,要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积极组建行业创新联盟,形成有序良性竞争。国内企业不能只顾自弹自唱,还要顾及整个乐团的和谐;既要追求鹤立鸡群,也要加入雁阵和鸣。
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280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同比下降5.66%;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同比下降6.01%;产销率为96.3%,产销总值同比同步下滑。
而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行业105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的统计情况来看,行业情况远比以上数据显示的严峻。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销同时下滑,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缝机行业产业规模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收缩态势,生产节奏明显放慢,产销率持续走低,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但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机遇和挑战一直并存。虽然缝机行业暂遇挑战,但机遇也是看得见的。
机遇一,随着服装生产企业和订单加速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转移,越南、印尼等国市场对于缝制机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已成为国内缝机企业新的市场增长点。中国作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世界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基地,必将吸引大批的服装生产企业来华进行设备采购,比如CISMA2013期间,斯里兰卡出口发展局将组织10余家斯里兰卡服装企业全程参观,并会针对具体产品组织中国设备供应商与斯里兰卡服装企业举行会谈。
机遇二,未来20年,中国仍将是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机械制造中心和市场中心,这是缝机行业的工业基础。同时,“云制造”为缝机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数字化时代,尤其要重视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生产、通讯技术等行业科技创新,最终帮助中国缝机行业克服发展阵痛,实现转型与提升。
机遇三,制造服务型企业正在形成。缝机企业正从单纯的产品制造企业主动向产业链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这是缝机行业近年来的一大特点,企业更加注重满足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深入了解服装业转型升级对设备及人才的需求,从而与服装加工企业构建起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