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理解的时尚就是每个时代中人们追求和享受的事物,如20世纪50年代的交谊舞,90年代的美甲、美容、烫发,近几年来流行的广场舞等,它涉及各个领域。又如裸婚、奔婚、凑婚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老年人和保守的人看来,这些是怪现象。实际上,用科学的、进步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时尚。
有了时尚的产生,必然会有一股潮流来追赶时尚,不少人敢于大胆追求,这样,就形成了一股追随的潮流。在潮流来临时,大家会争先恐后地挤进去赶潮流,适应潮流,在潮流中奔走……不挤进潮流,你就成了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享受不来新生事物带来的刺激和兴奋。在这股潮流中,涌进的大军中自然会产生一种相互攀比,相互竞争的心理和心态。结果就是显摆、充能人、充大头等。
我从外区到东光社区某大院六年多了,小区里住着一千多户人,是典型的“三多”家园:老人多、小孩多、宠物多(猫、狗)。每到周末或者傍晚,小区院子里就会挤满了来来往往的人,带小孩的、遛宠物的、散步的……一旦人多了起来,就会形成追赶潮流及攀比之风。
老人之间的攀比对象,通常就是子女了,他们常在一起唠嗑,唠叨的就是女儿啊,儿子啊,媳妇啊,女婿啊!都是能人,会赚钱,常给自己拿多少零花钱,带自己去哪里旅行;家里什么都有,总是吃不完、穿不完、用不完……孩子们讲究生活,吃饭不吃过顿饭菜,什么东西再贵用一两次就扔掉。什么台灯、电饭煲、电水壶等家用小电器,一坏了就扔掉,孩子们觉得修理费事,坏了再买一个新的就行了。孩子们的衣服可以开一个小型百货商店,不上千元的东西不买,穿一两次就嫌弃,扔扔扔!有时候,买到不喜欢吃的零嘴,不管是不是进口的,多少钱,通通都去了垃圾桶!
老人们在显摆的同时,又有些生气,现在的年轻人不知好歹,家中的饭菜不过顿,那些剩下的饭菜都由心疼钱的老头老太太们偷偷吃掉,成了“三剩香”,老人们完成了这个任务,也要拿出来抱怨,当然怨气中仍旧透露着一些显摆的样子。
小孩不用说,六年多来,每年都有一茬一茬的小孩出生。小孩子不喜欢常呆在家里,便常被带出来,在院子里散散步,孩子們玩儿得兴高采烈,你追我赶地疯跑,在这个兄弟姐们少的年代,同龄孩子的陪伴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只是,孩子多了,孩子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们在互相交流育儿经验的同时,又常互相攀比起来。谁家请的月嫂年轻、漂亮,谁家开出的工资高,这些都是攀比的由头。
保姆、月嫂之间也有攀比,谁家的主人家对人好,谁家的工资高,谁家的伙食开得好……一来二去,不仅邻里间的关系变差,主人家和保姆之间也多了不少不融洽……
更有甚者,还相互攀比孩子们的吃穿用度。吃的什么进口奶粉,用的什么尿不湿,穿的什么品牌的衣服。不少孩子年纪小小便从头到脚都是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进口的衣物,连一双护膝也要进口的才行,就更不用说玩具、文具等物品了,那更要进口的。院子里的人们都这样,仿佛不给孩子买进口的东西就是跟不上潮流、不够时尚。而那些条件不够好的年轻父母,更是自己省了再省也要给买进口的物品,仿佛这样,孩子们在和别的小孩儿一起玩耍时才不会被嫌弃。
外国的什么都好,那大家怎么都不去外国定居,去外国生小孩呢,还当中国人干嘛?真是丢尽了国人的脸。攀比不仅让人丧失了传统的美德,更严重的是,这样培养孩子,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增添伤痕。孩子们长大后,会否也形成互相攀比的心理?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赶潮流、赶时尚、攀比是心理的病态。你用钱来攀比,何不多用点钱去扶贫,援助农村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援助贫困山区,多做些公益事业,为社会排忧解难,从心理上得到些欣慰呢?
责编/昱青
有了时尚的产生,必然会有一股潮流来追赶时尚,不少人敢于大胆追求,这样,就形成了一股追随的潮流。在潮流来临时,大家会争先恐后地挤进去赶潮流,适应潮流,在潮流中奔走……不挤进潮流,你就成了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享受不来新生事物带来的刺激和兴奋。在这股潮流中,涌进的大军中自然会产生一种相互攀比,相互竞争的心理和心态。结果就是显摆、充能人、充大头等。
我从外区到东光社区某大院六年多了,小区里住着一千多户人,是典型的“三多”家园:老人多、小孩多、宠物多(猫、狗)。每到周末或者傍晚,小区院子里就会挤满了来来往往的人,带小孩的、遛宠物的、散步的……一旦人多了起来,就会形成追赶潮流及攀比之风。
老人之间的攀比对象,通常就是子女了,他们常在一起唠嗑,唠叨的就是女儿啊,儿子啊,媳妇啊,女婿啊!都是能人,会赚钱,常给自己拿多少零花钱,带自己去哪里旅行;家里什么都有,总是吃不完、穿不完、用不完……孩子们讲究生活,吃饭不吃过顿饭菜,什么东西再贵用一两次就扔掉。什么台灯、电饭煲、电水壶等家用小电器,一坏了就扔掉,孩子们觉得修理费事,坏了再买一个新的就行了。孩子们的衣服可以开一个小型百货商店,不上千元的东西不买,穿一两次就嫌弃,扔扔扔!有时候,买到不喜欢吃的零嘴,不管是不是进口的,多少钱,通通都去了垃圾桶!
老人们在显摆的同时,又有些生气,现在的年轻人不知好歹,家中的饭菜不过顿,那些剩下的饭菜都由心疼钱的老头老太太们偷偷吃掉,成了“三剩香”,老人们完成了这个任务,也要拿出来抱怨,当然怨气中仍旧透露着一些显摆的样子。
小孩不用说,六年多来,每年都有一茬一茬的小孩出生。小孩子不喜欢常呆在家里,便常被带出来,在院子里散散步,孩子們玩儿得兴高采烈,你追我赶地疯跑,在这个兄弟姐们少的年代,同龄孩子的陪伴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只是,孩子多了,孩子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们在互相交流育儿经验的同时,又常互相攀比起来。谁家请的月嫂年轻、漂亮,谁家开出的工资高,这些都是攀比的由头。
保姆、月嫂之间也有攀比,谁家的主人家对人好,谁家的工资高,谁家的伙食开得好……一来二去,不仅邻里间的关系变差,主人家和保姆之间也多了不少不融洽……
更有甚者,还相互攀比孩子们的吃穿用度。吃的什么进口奶粉,用的什么尿不湿,穿的什么品牌的衣服。不少孩子年纪小小便从头到脚都是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进口的衣物,连一双护膝也要进口的才行,就更不用说玩具、文具等物品了,那更要进口的。院子里的人们都这样,仿佛不给孩子买进口的东西就是跟不上潮流、不够时尚。而那些条件不够好的年轻父母,更是自己省了再省也要给买进口的物品,仿佛这样,孩子们在和别的小孩儿一起玩耍时才不会被嫌弃。
外国的什么都好,那大家怎么都不去外国定居,去外国生小孩呢,还当中国人干嘛?真是丢尽了国人的脸。攀比不仅让人丧失了传统的美德,更严重的是,这样培养孩子,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增添伤痕。孩子们长大后,会否也形成互相攀比的心理?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赶潮流、赶时尚、攀比是心理的病态。你用钱来攀比,何不多用点钱去扶贫,援助农村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援助贫困山区,多做些公益事业,为社会排忧解难,从心理上得到些欣慰呢?
责编/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