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带着悲壮的激情,在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搏斗”的平凡梦想是息息相关、情怀相通的,它再次昭示:从平凡的世界里走出的中国梦想,将一定不平凡!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虽然已经收官,但其引发的社会关注热潮却仍然高涨。在电视荧屏长时间以“刷脸”“狗血”等话题点为宣传噱头的情况下,《平凡的世界》以其独一无二的历史厚重感,在时下商业化和娱乐化泛滥的文艺生态里,显得格外“不平凡”。同名电视剧热播,网上点击量近20亿,原著小说脱销,社会热议不断……种种现象级的传播,让新一轮“平凡热”引发了深深思考:《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在今天还能这么热?穿透时代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心灵从未走远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改编自路遥先生经典同名巨著,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城市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带领观众回到那段开拓创新的奋斗岁月。电视剧以细腻的手法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原著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形势、家族矛盾、陕北农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经历,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真实的生活习俗,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是一部平凡人对抗苦难的正能量史诗。相比《甄嬛传》《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根据人气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首轮播出并不惊艳,在索福瑞收视榜单上,未能突破1%的门槛,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口碑”,《平凡的世界》再掀高潮,成为连“习大大”都推荐的“良心好剧”。
《平凡的世界》有着风吹麦浪般的清新,它不加“特技”,更不炫技,回到了生活本身,回到了人性本真,就像孙少平那清澈而深邃的眼睛。一幕幕感人场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情节,让人感慨“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是冰冷的”,让人为“利他”的真爱泪奔,让人感奋不走捷径的奋斗,才能真正“让手里的黑面馍变成白面馍”。
没有为爱情而泪染枕席者,不足以谈青春;没有为梦想而汗滴禾下者,不足以谈人生。哪怕再微弱,每个平凡的生命也都曾散发自己的光。不要说孙少平、孙少安们只是普通的无人纪念碑,正是这“人性的温暖、奋斗的执著、美德的力量”,成为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本身。在精神坐标闪耀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王者。对这种价值的珍视与礼赞,深藏着打动一代代人的心灵密码,正如路遥笔力千钧的书写:“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命之树常青。”
“真善美”触动几代人,中国人的心灵其实从未走远。“60后”“70后”们喜欢它,或许是因为有很强烈的乡愁和怀旧情绪在里边。而“90后”接受它,则是被主人公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不懈奋斗的人生打动,因为它很励志,让心中充满正能量。
正如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研讨会上所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秉承了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情怀,真诚地讲述平凡人群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用镜头生动艺术地营造出20世纪80年代的泥土味、民族风、精气神,传递出一种温暖、励志、真诚、向善的精神力量。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描写了困境,但又充满理想;虽然经历了苦难,但仍然仰望星空、寻找希望,从生活中执著思考未来,不断地探索、追求、奋进,在平凡中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只有领略了平凡,才会收藏当初丢弃的幸福。没有痛苦,生活的盛宴就淡了原味;没有平凡,人生的画卷就浅了底色。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繁华都市的街头,尽管40多年时空变迁,但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求真、求善、求美,始终是中国人心灵深处最为真切的呼声。
相信生活,相信理想,尤其在当下,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侵袭、功利心态的膨胀,这些平凡的价值力量,难道不是极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难道不是我们面对人生风雨最为坚实的依靠?也正因为这样,“像孙少安一般去奋斗,像田润叶一样去爱”,成为很多人的深切感悟。
梦想之花绽放
就像杏树开出白粉粉的花,柳树抽出千万条绿丝,几经波折,这个春天,《平凡的世界》在人们心里开始了新的生长。
“怀着梦想奋斗,全世界的困难都要给你让路。”十八大上,在习近平的那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里,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一定包含着孙少平、孙少安们当年向往却未能完全实现的梦想。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面对困境与磨难,人应该有怎样的抉择?迈出怎样的步子?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饥饿、贫穷、卑微、灾害,如果说“苦难”构成了孙少平们的人生底色,那么对现在很多年轻人而言,生活向他们展现的,不乏工作的辛劳、社会的复杂、公平的焦虑,“梦想”之路同样不平坦。
古人品诗,有“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之叹,《平凡的世界》引起很多人共鸣:“我就是孙少平!”这种感悟,这种豪情,就像一束永恒的光,超越了特定年代,照射着华丽的梦想。
“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我们在中国的广袤国土上,充当着社会的中坚力量。真情永不过时,奋斗总有价值,这是今天重看《平凡的世界》的理由,也是新旧两代人精神连通的沟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梦想如果搁浅着,就永远只能是梦想。生活从来不是一次华丽的冒险,而是一场坚忍的守望。要努力实现承载了千千万万个平凡世界里的中国梦,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工作,凭着不向苦难低头的倔强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冲劲,历尽苦难艰辛与磨练砥砺,从贫瘠的土地里,开出希望的花儿来,让中国梦的种子埋入这平凡世界里的黄土地。
“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活动时透露。从《平凡的世界》里的故事开始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我们显然难以还原习近平和路遥的窑洞对话。但可以确定的是,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带着悲壮的激情,在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搏斗”的平凡梦想是息息相关、情怀相通的,它再次昭示:从平凡的世界里走出的中国梦想,将一定不平凡!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虽然已经收官,但其引发的社会关注热潮却仍然高涨。在电视荧屏长时间以“刷脸”“狗血”等话题点为宣传噱头的情况下,《平凡的世界》以其独一无二的历史厚重感,在时下商业化和娱乐化泛滥的文艺生态里,显得格外“不平凡”。同名电视剧热播,网上点击量近20亿,原著小说脱销,社会热议不断……种种现象级的传播,让新一轮“平凡热”引发了深深思考:《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在今天还能这么热?穿透时代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心灵从未走远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改编自路遥先生经典同名巨著,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城市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带领观众回到那段开拓创新的奋斗岁月。电视剧以细腻的手法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原著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形势、家族矛盾、陕北农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经历,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真实的生活习俗,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是一部平凡人对抗苦难的正能量史诗。相比《甄嬛传》《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根据人气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首轮播出并不惊艳,在索福瑞收视榜单上,未能突破1%的门槛,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口碑”,《平凡的世界》再掀高潮,成为连“习大大”都推荐的“良心好剧”。
《平凡的世界》有着风吹麦浪般的清新,它不加“特技”,更不炫技,回到了生活本身,回到了人性本真,就像孙少平那清澈而深邃的眼睛。一幕幕感人场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情节,让人感慨“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是冰冷的”,让人为“利他”的真爱泪奔,让人感奋不走捷径的奋斗,才能真正“让手里的黑面馍变成白面馍”。
没有为爱情而泪染枕席者,不足以谈青春;没有为梦想而汗滴禾下者,不足以谈人生。哪怕再微弱,每个平凡的生命也都曾散发自己的光。不要说孙少平、孙少安们只是普通的无人纪念碑,正是这“人性的温暖、奋斗的执著、美德的力量”,成为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本身。在精神坐标闪耀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王者。对这种价值的珍视与礼赞,深藏着打动一代代人的心灵密码,正如路遥笔力千钧的书写:“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命之树常青。”
“真善美”触动几代人,中国人的心灵其实从未走远。“60后”“70后”们喜欢它,或许是因为有很强烈的乡愁和怀旧情绪在里边。而“90后”接受它,则是被主人公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不懈奋斗的人生打动,因为它很励志,让心中充满正能量。
正如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研讨会上所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秉承了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情怀,真诚地讲述平凡人群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用镜头生动艺术地营造出20世纪80年代的泥土味、民族风、精气神,传递出一种温暖、励志、真诚、向善的精神力量。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描写了困境,但又充满理想;虽然经历了苦难,但仍然仰望星空、寻找希望,从生活中执著思考未来,不断地探索、追求、奋进,在平凡中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只有领略了平凡,才会收藏当初丢弃的幸福。没有痛苦,生活的盛宴就淡了原味;没有平凡,人生的画卷就浅了底色。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繁华都市的街头,尽管40多年时空变迁,但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求真、求善、求美,始终是中国人心灵深处最为真切的呼声。
相信生活,相信理想,尤其在当下,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侵袭、功利心态的膨胀,这些平凡的价值力量,难道不是极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难道不是我们面对人生风雨最为坚实的依靠?也正因为这样,“像孙少安一般去奋斗,像田润叶一样去爱”,成为很多人的深切感悟。
梦想之花绽放
就像杏树开出白粉粉的花,柳树抽出千万条绿丝,几经波折,这个春天,《平凡的世界》在人们心里开始了新的生长。
“怀着梦想奋斗,全世界的困难都要给你让路。”十八大上,在习近平的那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里,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一定包含着孙少平、孙少安们当年向往却未能完全实现的梦想。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面对困境与磨难,人应该有怎样的抉择?迈出怎样的步子?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饥饿、贫穷、卑微、灾害,如果说“苦难”构成了孙少平们的人生底色,那么对现在很多年轻人而言,生活向他们展现的,不乏工作的辛劳、社会的复杂、公平的焦虑,“梦想”之路同样不平坦。
古人品诗,有“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之叹,《平凡的世界》引起很多人共鸣:“我就是孙少平!”这种感悟,这种豪情,就像一束永恒的光,超越了特定年代,照射着华丽的梦想。
“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我们在中国的广袤国土上,充当着社会的中坚力量。真情永不过时,奋斗总有价值,这是今天重看《平凡的世界》的理由,也是新旧两代人精神连通的沟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梦想如果搁浅着,就永远只能是梦想。生活从来不是一次华丽的冒险,而是一场坚忍的守望。要努力实现承载了千千万万个平凡世界里的中国梦,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工作,凭着不向苦难低头的倔强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冲劲,历尽苦难艰辛与磨练砥砺,从贫瘠的土地里,开出希望的花儿来,让中国梦的种子埋入这平凡世界里的黄土地。
“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活动时透露。从《平凡的世界》里的故事开始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我们显然难以还原习近平和路遥的窑洞对话。但可以确定的是,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带着悲壮的激情,在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搏斗”的平凡梦想是息息相关、情怀相通的,它再次昭示:从平凡的世界里走出的中国梦想,将一定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