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设计规划。一同来盘点一下2019年养老政策的新变化新亮点。
退休待遇:稳步提高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今年3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2019年继续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5%左右。此次调整是国家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1.18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据人社部介绍,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同时,继续确保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全部公布2019年养老金调整方案,主要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
对于亿万职工来说,养老金是退休后的重要保障。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并推出了“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政策”等一系列“大礼包”。该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逐步统一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单位及个人缴费基数核定办法等政策,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要提高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2019年提高至3.5%,进一步均衡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目前,陕西、上海、重庆、四川等部分省市已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保障了基金安全和养老金足额按时发放,为下一步全国统筹奠定了基础。
9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央国家部委已多次强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9月24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确保亿万人民“老有所养”。
养老设施:补足短板
2019年,作为民生补短板的重要一环,更多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硬举措”落地。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按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为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
4月28日,2019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全国老龄办主任马晓伟在会上表示,今年要重点建立健全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打造老龄产业新业态、新动能。
5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决定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社区为基本依托,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较大力度增加就業、扩大服务消费促内需、推动社会合理分工和经济转型升级。会议决定加大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税费政策优惠。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承受或提供房产、土地用于上述服务的,免征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6项收费。同时,研究完善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支持生活服务业发展。扩大员工制家政企业免征增值税范围。
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李克强指出,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养老服务,是应对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会议决定,要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行、助洁等便捷服务。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要把养老服务作为重要配套。
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版)》。修订版最鲜明的特点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普惠养老的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的税费优惠政策明显强化。《实施方案》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将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持专业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采用差别化补助的方式,按每张养老床位2万元的标准支持居家社区型和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
方案提出,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力争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的目标。“三提升”是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两下降”是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一满意”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9月26日,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要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发展养老事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确保养老服务安全、可靠。
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
2019 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 18 部委联合发文《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2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 90%,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普遍建立,“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9月4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的通知。各省级民政部门要以《社会救助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和《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为参照,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领域政务公开,2019年6月底前统一公布本行政区域现行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养老机构投资指南,出台或修订完善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指导文件,2019年底前全面实行基层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9月17日,四部门发文提升农村敬老院兜底保障能力,要求自2019年起,针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设施条件、设备配置和安全管理,实施为期三年的改造提升工程。到2020年底前,重点提升现有县级供养服务设施的照护能力,强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确保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排查出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重大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到2022年底前,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
10月28日,卫健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一步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强化醫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二、推进医养结合机构“放管服”改革;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四、优化保障政策;五、加强队伍建设。
11月4日,民政部关于印发《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办法》明确了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认定、发布、使用、移出等规定。
智慧养老:方兴未艾
养老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连日来,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民政部等多部委相继发文,关注养老服务。与此同时,31省份也纷纷发力养老服务。
6月27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将支持建设三类试点示范: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成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示范街道(乡镇),包括应用多类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街道或乡镇;示范基地,包括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地级或县级行政区。
9月23日,工信部就《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
9月26日,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要求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
北京、上海、四川等省份明确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养老服务。北京要求,积极创新适合养老助残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助残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四川确定,四川中行将为四川省内养老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提供涵盖各类贷款、境内外债务资本市场融资、跨境融资撮合、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等服务。上海指出,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
浙江、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则专注智慧养老服务。浙江打造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浙里养”平台,按月直接拨付至符合要求的养老企业、社会组织、兜底对象的对公账号和个人账号内;黑龙江推进“互联网+养老” 建设智慧养老院,2019年将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内蒙古推进“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模式,以“12349”便民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为纽带,整合家政、物业、社工机构等服务组织。
退休待遇:稳步提高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今年3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2019年继续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5%左右。此次调整是国家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1.18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据人社部介绍,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同时,继续确保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全部公布2019年养老金调整方案,主要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
对于亿万职工来说,养老金是退休后的重要保障。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并推出了“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政策”等一系列“大礼包”。该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逐步统一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单位及个人缴费基数核定办法等政策,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要提高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2019年提高至3.5%,进一步均衡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目前,陕西、上海、重庆、四川等部分省市已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保障了基金安全和养老金足额按时发放,为下一步全国统筹奠定了基础。
9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央国家部委已多次强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9月24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确保亿万人民“老有所养”。
养老设施:补足短板
2019年,作为民生补短板的重要一环,更多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硬举措”落地。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按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为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
4月28日,2019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全国老龄办主任马晓伟在会上表示,今年要重点建立健全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打造老龄产业新业态、新动能。
5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决定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社区为基本依托,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较大力度增加就業、扩大服务消费促内需、推动社会合理分工和经济转型升级。会议决定加大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税费政策优惠。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承受或提供房产、土地用于上述服务的,免征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6项收费。同时,研究完善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支持生活服务业发展。扩大员工制家政企业免征增值税范围。
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李克强指出,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养老服务,是应对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会议决定,要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行、助洁等便捷服务。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要把养老服务作为重要配套。
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版)》。修订版最鲜明的特点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普惠养老的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的税费优惠政策明显强化。《实施方案》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将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持专业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采用差别化补助的方式,按每张养老床位2万元的标准支持居家社区型和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
方案提出,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力争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的目标。“三提升”是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两下降”是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一满意”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9月26日,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要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发展养老事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确保养老服务安全、可靠。
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
2019 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 18 部委联合发文《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2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 90%,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普遍建立,“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9月4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的通知。各省级民政部门要以《社会救助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和《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为参照,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领域政务公开,2019年6月底前统一公布本行政区域现行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养老机构投资指南,出台或修订完善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指导文件,2019年底前全面实行基层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9月17日,四部门发文提升农村敬老院兜底保障能力,要求自2019年起,针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设施条件、设备配置和安全管理,实施为期三年的改造提升工程。到2020年底前,重点提升现有县级供养服务设施的照护能力,强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确保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排查出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重大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到2022年底前,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
10月28日,卫健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一步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强化醫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二、推进医养结合机构“放管服”改革;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四、优化保障政策;五、加强队伍建设。
11月4日,民政部关于印发《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办法》明确了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认定、发布、使用、移出等规定。
智慧养老:方兴未艾
养老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连日来,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民政部等多部委相继发文,关注养老服务。与此同时,31省份也纷纷发力养老服务。
6月27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将支持建设三类试点示范: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成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示范街道(乡镇),包括应用多类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街道或乡镇;示范基地,包括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地级或县级行政区。
9月23日,工信部就《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
9月26日,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要求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
北京、上海、四川等省份明确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养老服务。北京要求,积极创新适合养老助残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助残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四川确定,四川中行将为四川省内养老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提供涵盖各类贷款、境内外债务资本市场融资、跨境融资撮合、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等服务。上海指出,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
浙江、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则专注智慧养老服务。浙江打造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浙里养”平台,按月直接拨付至符合要求的养老企业、社会组织、兜底对象的对公账号和个人账号内;黑龙江推进“互联网+养老” 建设智慧养老院,2019年将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内蒙古推进“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模式,以“12349”便民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为纽带,整合家政、物业、社工机构等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