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间作绿肥是一项重要的幼龄茶园培肥方式,本研究通过种植夏季和冬季绿肥,筛选适宜于幼龄茶园的绿肥种类。通过比较夏、冬共11种绿肥的生物产量;绿肥对茶园耕层土壤pH值,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情况;和绿肥间接地对茶树荧光生理的影响,本研究筛选最适宜幼龄茶园种植的绿肥为夏季的墨西哥玉米和冬季的黑麦草。
关键词 幼龄茶园;绿肥;产青量;耕层土壤;荧光
中图分类号:S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1-025-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127.1345.01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27 13:45:41
间作绿肥是一项重要的幼龄茶园培肥方式。本研究通过种植6种夏季绿肥和5种冬季绿肥,比较绿肥的生物产量,以及施用绿肥对茶园耕层土壤pH值、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茶树荧光生理的影响。具体试验经过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绿肥种类
1.1.1 夏季绿肥
夏季绿肥共6种,包括田菁、花生、南方苜蓿、绿豆、箭舌豌豆、墨西哥玉米。
1.1.2 冬季绿肥
冬季绿肥共5种,包括黑麦草、白三叶、紫云英、黄花苜蓿、蚕豆。
1.2 方法
(1)分别于4月中旬和11月中旬在幼龄茶园布置随机区组试验,种植上述2季绿肥种类,并根据2季不同种绿肥的产绿特点,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
(2)割青及埋青时调查各处理单位面积内绿肥的产青量,以明确各绿肥的生物产量。
(3)埋青前、埋青后3个月、埋青后6个月共3次采集茶园耕层土样,并在风干磨碎后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有pH值、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以研究各种绿肥处理对耕层土壤状况的作用。
(4)2季绿肥埋青后3个月调查对应小区的茶树荧光参数变化,以明确绿肥种植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肥的生物产量
通过对2季绿肥生物产量数据的分析,夏季绿肥和冬季绿肥的生物产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夏季绿肥中,生物产量最高的为墨西哥玉米,其次是花生、绿豆等,墨西哥玉米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的绿肥品种。冬季绿肥中生物产量最高的为黑麦草,其次为蚕豆,二者差异显著,又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的生物产量。从2个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玉米和黑麦草的产量在2个种植季里分别具有明显的优良特性。
2.2 绿肥对茶园土壤的影响
2季绿肥对茶园土壤的影响情况如表1所示。夏季绿肥中的墨西哥玉米,冬季绿肥中的黑麦草,在埋青前后,经过腐熟作用,最终对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作用;夏季绿肥中的花生和绿豆,冬季绿肥中的蚕豆也对茶园土壤酸碱度和整体营养情况有一定增益作用;其他绿肥对茶园土壤的作用度相应偏小,且影响效应不够一致,相关度较低。
2.3 绿肥对茶树荧光特性的影响
2季绿肥对茶树荧光特性的影响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2季绿肥处理后的幼龄茶树,虽然荧光Fm值和F0值存在着一些区别,但各处理间并未构成显著差异。这表明,只经过1季绿肥的种植和埋青腐熟处理,茶树荧光参数并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即绿肥对其影响效果不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通过本试验结果发现,最适宜幼龄茶园种植的绿肥为冬季的黑麦草和夏季的墨西哥玉米。
3.2 讨论
与林新坚等[1]在研究施用绿肥的过程关注到了绿肥的施用年数不同,本研究中绿肥种植的时间偏短,因为气候等因素而造成的不确定性则难以免除,而且难以产生积累效应,故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存在着一定差异[2-4],本研究所得最适宜种植的绿肥品种还需进一步的试验验证。另外,在之后的验证研究中,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值得借鉴,如王建红等[5]研究了根际微生物的活动情况,朱庆松[6]则结合其他物理覆盖物研究了绿肥覆盖情况等。
李明杰等[7]在研究种植白三叶绿肥的关键技术时发现,白三叶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最终筛选的黑麦草和墨西哥玉米2种绿肥均系禾本科植物,与传统经验中绿肥种类多豆科植物的情况不同,这可能是因为试验茶园长期未种植豆科绿肥,缺少与豆科绿肥共生的根瘤菌所致。
参考文献
[1] 林新坚,黄东风,李卫华,等.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151-157.
[2] 李慧玲,林乃铨,郭剑雄,等.不同绿肥品种在茶园的生态适应性[J].茶叶科学技术,2011,(4):24-27.
[3] 傅海平,常硕其,刘红艳,等.茶园绿肥品种的筛选[J].茶叶通讯,2010,(3):6-7.
[4] 刘义平.生态茶园经济绿肥的适宜品种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5):106-107.
[5] 王建红,曹凯,傅尚文,等.几种茶园绿肥的产量及对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9,(1):100-102.
[6] 朱庆松.信阳毛尖茶园不同覆盖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7] 李明杰,郭锦华.幼龄茶园套种白三叶关键技术[J].中国茶叶,2011,(1):17.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关键词 幼龄茶园;绿肥;产青量;耕层土壤;荧光
中图分类号:S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1-025-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127.1345.01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27 13:45:41
间作绿肥是一项重要的幼龄茶园培肥方式。本研究通过种植6种夏季绿肥和5种冬季绿肥,比较绿肥的生物产量,以及施用绿肥对茶园耕层土壤pH值、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茶树荧光生理的影响。具体试验经过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绿肥种类
1.1.1 夏季绿肥
夏季绿肥共6种,包括田菁、花生、南方苜蓿、绿豆、箭舌豌豆、墨西哥玉米。
1.1.2 冬季绿肥
冬季绿肥共5种,包括黑麦草、白三叶、紫云英、黄花苜蓿、蚕豆。
1.2 方法
(1)分别于4月中旬和11月中旬在幼龄茶园布置随机区组试验,种植上述2季绿肥种类,并根据2季不同种绿肥的产绿特点,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
(2)割青及埋青时调查各处理单位面积内绿肥的产青量,以明确各绿肥的生物产量。
(3)埋青前、埋青后3个月、埋青后6个月共3次采集茶园耕层土样,并在风干磨碎后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有pH值、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以研究各种绿肥处理对耕层土壤状况的作用。
(4)2季绿肥埋青后3个月调查对应小区的茶树荧光参数变化,以明确绿肥种植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肥的生物产量
通过对2季绿肥生物产量数据的分析,夏季绿肥和冬季绿肥的生物产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夏季绿肥中,生物产量最高的为墨西哥玉米,其次是花生、绿豆等,墨西哥玉米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的绿肥品种。冬季绿肥中生物产量最高的为黑麦草,其次为蚕豆,二者差异显著,又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的生物产量。从2个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玉米和黑麦草的产量在2个种植季里分别具有明显的优良特性。
2.2 绿肥对茶园土壤的影响
2季绿肥对茶园土壤的影响情况如表1所示。夏季绿肥中的墨西哥玉米,冬季绿肥中的黑麦草,在埋青前后,经过腐熟作用,最终对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作用;夏季绿肥中的花生和绿豆,冬季绿肥中的蚕豆也对茶园土壤酸碱度和整体营养情况有一定增益作用;其他绿肥对茶园土壤的作用度相应偏小,且影响效应不够一致,相关度较低。
2.3 绿肥对茶树荧光特性的影响
2季绿肥对茶树荧光特性的影响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2季绿肥处理后的幼龄茶树,虽然荧光Fm值和F0值存在着一些区别,但各处理间并未构成显著差异。这表明,只经过1季绿肥的种植和埋青腐熟处理,茶树荧光参数并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即绿肥对其影响效果不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通过本试验结果发现,最适宜幼龄茶园种植的绿肥为冬季的黑麦草和夏季的墨西哥玉米。
3.2 讨论
与林新坚等[1]在研究施用绿肥的过程关注到了绿肥的施用年数不同,本研究中绿肥种植的时间偏短,因为气候等因素而造成的不确定性则难以免除,而且难以产生积累效应,故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存在着一定差异[2-4],本研究所得最适宜种植的绿肥品种还需进一步的试验验证。另外,在之后的验证研究中,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值得借鉴,如王建红等[5]研究了根际微生物的活动情况,朱庆松[6]则结合其他物理覆盖物研究了绿肥覆盖情况等。
李明杰等[7]在研究种植白三叶绿肥的关键技术时发现,白三叶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最终筛选的黑麦草和墨西哥玉米2种绿肥均系禾本科植物,与传统经验中绿肥种类多豆科植物的情况不同,这可能是因为试验茶园长期未种植豆科绿肥,缺少与豆科绿肥共生的根瘤菌所致。
参考文献
[1] 林新坚,黄东风,李卫华,等.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151-157.
[2] 李慧玲,林乃铨,郭剑雄,等.不同绿肥品种在茶园的生态适应性[J].茶叶科学技术,2011,(4):24-27.
[3] 傅海平,常硕其,刘红艳,等.茶园绿肥品种的筛选[J].茶叶通讯,2010,(3):6-7.
[4] 刘义平.生态茶园经济绿肥的适宜品种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5):106-107.
[5] 王建红,曹凯,傅尚文,等.几种茶园绿肥的产量及对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9,(1):100-102.
[6] 朱庆松.信阳毛尖茶园不同覆盖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7] 李明杰,郭锦华.幼龄茶园套种白三叶关键技术[J].中国茶叶,2011,(1):17.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