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期,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国诗歌,不仅在我国翻译介绍的相当少,就是在苏联,过去介绍出版的资料也不多。只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和公开化的出现,才有了较大的改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就诗人本身而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虽然都是活跃于20世纪初期俄国诗坛的重要诗人,但在新的阶段,并未以自己的创作奠定自己在诗坛的地位。既不象马雅可夫斯基那样被称为“最有才华的诗人”,又不象勃洛克、叶赛宁、阿赫玛托娃以自己的诗打动读者的心灵。还有一部分人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离开了俄罗斯。大出于这历史的特点,无论是苏联,还是我国,对于20世纪初期的俄国诗坛整体,研究和注意得不足。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文学史更是如此。20世纪初期的俄国诗歌不管它的成败如何,终究是苏联诗歌的前奏,离开它就不能把俄国诗歌和苏联诗歌联结起来,就很难作出公允的评价。这也是我们向读者翻译介绍一点20世纪初期俄国诗歌的原因。我们在这里共介绍了5位诗人的作品,但这5位诗人,却分属4个诗歌流派:阿克梅派、立体未来派、自我未来派和新农村派。从这一简单的现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时的俄国诗坛,在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的冲击下,所激起的巨大反响。不过,20世纪初期,俄国诗歌流派的情况,不是我们要介绍的任务。我们只是把5位诗人的简略情况叙述如下:奥西普·埃米里耶维奇·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是苏联俄罗斯诗人,属阿克梅派。他的诗歌主要是歌颂文化历史人物,强调具体地从物质上认识世界,从所刊登的几首诗中,也可看出这些特点。他著有诗集《石头》(1913)、《忧伤》(1922)、组诗《沃罗涅日笔记》(1966年发表)。此外还有《谈但丁》(1967年发表)及自传体散文和论文等著作。米哈依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库兹明(1875—1936)是苏联俄罗斯诗人。早期诗歌倾向于象征派,后转向阿克梅派。著有诗集《亚历山大之歌》(1921)、《淡水鲑破冰而出》(1925—1928)。还翻译过薄伽丘、阿普列尤斯、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韦列米尔·赫列布尼科夫(1885—1922)是苏联俄罗斯诗人,属立体未来派。在晚期作品中,力图创造未来自由人类的“新的童话”和语言。著有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革命的长诗,如《苏维埃诞生前夕》(1921)等。伊戈尔·谢维里亚宁(1887—1941)是俄国诗人,属自我未来派。著有诗集《高脚杯里泡沫飞》(1913)、《香槟酒中的菠萝》(1915)。他的诗流露出崇拜自我的情绪。他的优秀作品抒情性强,韵律悦耳。但有的作品却颇费解。1917年移居国外。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克柳耶夫(1887—1937)是苏联俄罗斯诗人,属新农村派。他的诗有宗法制农民的气息和宗教色彩,偏爱拟古,有时寓意莫测,富有民歌风格。诗集有《松涛轰鸣》(1912)、《歌词集》(2卷,1919)、《农舍和田野》(192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