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西方文化基础比较
  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于多样性。多样性的文化更具活力,更具互补性;单一的文化更容易消亡。多样性的文化适应变化的能力更强;单一的文化类型容易僵化、保守,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许多种族消亡了,比如匈奴、鲜卑、契丹、党项等等,这固然与外来种族入侵、物质生产的落后有关,但文化的单一和落后也是其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这些文化消失了,但它们存在的历史价值却十分巨大,它们以自我的消亡为其他民族和文化提供了充分的营养。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它的多样性。中华文化不仅仅是指汉族文化,而且包容了56个民族的多样文化,同时吸收了佛教、基督教等外来文化,而构成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乐章。同样,西方文化之所以繁荣昌盛,也是与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整合各种文化分不开的,如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整合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体。
  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交会点在于多样性。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才使得文化的交流具有更大的意义。文化的差异越大,文化的多样性越强,其融合的过程也越艰难,但融合所产生的文化的发展性也越大。世界文化是不同多样性文化的对立和统一,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是不同的文化类型,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对立,但中西方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中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共存,原因在于:
  第一,从源头上看:从空间上看,尽管中国文化产生于东亚大陆,西方文化产生于欧洲。二者相隔数万里,似乎是独立的完成了文化的起源。但是,毕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在与风雨雷电等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在满足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某种稳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了文化。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其产生的目的和所形成的基础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社会整体的运行,逐步形成的道德、习惯、法律等文化范畴,都以规范人们行为为目的,而文学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的高度反映,同时也是统一人们思想、娱乐生活的工具。
  第二,从发展规律上看:从时间上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中国文化成熟于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兴盛,西方文化成熟于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当时的中国和古希腊都处于奴隶社会末期,社会急需新的思想来引领改革。比如,孔子和苏格拉底二者就有很多相同之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与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分别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基本上处在同一时代。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东西方还是彼此相互隔绝的,但是二人在教育思想上却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教育的对象上,二人都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在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上,二人都高度肯定教育的重要价值,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二人都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受教育者独立思考,反对直接给出结论的灌输式教学。
  第三,中西方文化有着许多共同点。中西方文化都具有较长的历史,都具有完整的体系,中西方文化都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如中国在西周后期出现的那一段黑暗期,魏晋南北朝以及再到后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文化都面临着消亡的断层危机,但在之后却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发展新时代。对于西方来说,在希腊文明的衰落期,在黑死病时期,西方文明也没有断层。不得不说中西方文化都具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文化自我修复能力,修复能力在于它的无限创造性,这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结合点。
  二、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过程
  与中西方文化冲突相对应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如果文化冲突是不同质的文化相遇后所发生的排斥现象的话,那么文化的融合则是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整合的过程。
  交流与交融是相互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本线索包含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西学东渐”)和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学西传”)两个方面。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主要是从近代17世纪开始的。在17世纪以前,中西方文化各自独立的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发展来看,经历了17世纪“好奇”、18世纪“赞美”和19世纪“不屑”的过程。而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则经历了17世纪“礼遇”、18世纪“淡漠”和19世纪“震惊”的过程。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要经历了启蒙时期: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的进入;探索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苏联文化影响;曲折时期:封闭与半封闭、中断与悬搁;开放时期:复苏与传播、冲突与重构、借鉴与创新。而在“中学西传”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文明西传:如道德文化、科举文化、文学艺术等;思想西進:如儒家思想、道教哲学、中国禅宗等;方法论西渐:如整体思维、古代兵法、阴阳思想等过程。
  三、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
  中西方文化的波浪式发展规律。全世界的文化本来就是应该融合的,融为一体的,觉得哪个好就用哪个,自然而然是文化从先进的往落后的一边流,就跟水一样,这叫“洼地效应”。就是说先进的文化地区已经走到比较发达的阶段,他的文化就一定会被比较落后一些的地区所吸收。
  中西方文化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从而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在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和转化的过程中,彼此的优势和力量此消彼长。
  第一阶段:公元元年以前,中西方文化独立发展,各自成为当地轴心文化,属于文化定型阶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到了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文化占据了中国文化的统治文化。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以及希伯来文化的综合。古希腊文化提供了科技文明,古罗马文化提供了制度文明,而希伯来文化提供了信仰文明。中西方文化仿佛是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此时还没有交会,形成了双峰对峙的局面。
  第二阶段:公元元年到公元12世纪,中国文化继续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了封建文化的巅峰,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核心,无论是科技、人文还是艺术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西方文化。而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遏制自由,西方文化不仅没有发展,而且呈现没落之态。
  第三阶段:公元13世纪到20世纪,中国到了宋代以后,文化逐步衰落,逐渐退出世界中心,文化封闭,思想保守,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使得中国面对崛起的西方列强不知所措。而欧洲则以文艺复兴运动为铺垫,以工业革命为导火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使得资产阶级以崭新的力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自由、平等、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阶段西方文化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凭借着坚船利炮,西方国家打开了保守中国的大门。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中国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世界的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复兴逐步实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完全融入了世界文化,并以一个崭新的强大的大国姿态挺进国际舞台,体现了中国梦的巨大文化底蕴。而一度认为是绝对真理的西方文化在当前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垄断、工业文明的弊端逐步显现,金融危机、美元货币体系的瓦解,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的匮乏,民族矛盾,恐怖主义的威胁等等,都使得西方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对于中国的崛起,一些西方政治家感到了无比的恐惧。一方面不断预言“中国崩溃论”,希望“中国崩溃”,然而,中国越发展越好、越发展越快,结果“中国崩溃”论“崩溃”了。他们仿佛看到了一头巨龙已经醒来。他们又推出“中国威胁论”,主张“遏制中国”。然而,这些论调都是徒劳的。中国既不会“崩溃自己”,也不会“威胁他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第一作者为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李海波
其他文献
2015年,贺兰县将围绕履行招才引智工作十项职责,建立“一局两站三项活动”基本工作框架。  一是成立招才工作机构。整合招才引智资源,采取“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模式组建招才局,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把分散在各部门的职能、人员、政策职能“捏指成拳”,构建政策“一个口子出”、人才“一支队伍管”、重点项目“一竿子插到底”的组织架构,有效提升工作效能。  二是编织招才工作网络。在乡镇、街道、园区、
期刊
每当夜幕降临,在“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宁夏最早的解放区盐池县,老百姓惬意享受着清洁电能带来的幸福和欢愉。而在“万家灯火”亮起来的背后,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头戴蓝色安全帽、身穿红马甲,穿梭于工厂学校、奔走在城乡田野,不遗余力为老区百姓提供细致入微的电力服务,随叫随到、从不掉线,真诚兑现心系老区、有诺必践的庄严承诺,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他们就是盐池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快接
期刊
沙坡头区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强化监督管理,着力打造一支廉洁型、高效型、法治型干部队伍。  强化教育培训,培养法治意识。完善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把法制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和岗位业务学习内容,倡导和鼓励党员干部联系實际,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自主学习。  强化日常管理,构筑法治体系。研究出台了《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和预警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三公”经费
期刊
隆德县积极定位“服务”坐标,带领机关党员“走出去”,把机关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来谋划,使机关党建和党员队伍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助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牵手重点非公”,实施“双抓双促”。结合“工厂(车间)实训示范基地”建设,与20家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双抓双促”(抓支部促規范、抓党员促提高)帮带机制。  二是“牵手社区居民”,实施“三个面向”。大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群众
期刊
近日,平罗县首家农民田间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该学校主要针对农民感兴趣的、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在田间随时讲授,从而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  家住平罗县城关镇沿河村村民徐堂喜,家里有2座日光温室,20多亩地,听说平罗县在该村成立了首家农民田间学校,并讲授日光温室种植技术,他一大早就和村民们来听课。当天,共有35名城关镇沿河村村民学习了针对该村农民需求的日光温室种植技术。  为了又快又好地培育出更多的
期刊
又是一年黨员冬季轮训时,利通区东塔寺乡精心开设“五个课堂”,全方位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员引领示范、为民服务素质。  “理论课堂”强素质。开展理论专题辅导,邀请专家和区委领导授课,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和党的政策法规等知识,将理论学习内容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党员参学积极性。  “廉政课堂”明纪律。通过开设廉政党课、印发《案例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发送廉政
期刊
近年来,兴庆区委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注重服务的区域化、精细化、长效化和多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一、突出区域化,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范畴  以便于党组织管理、党员发挥作用为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形成“街道——社区——网格——楼宇”四级联动、全面覆盖的党组织构架,有效整合区域内党组织资源和服务资源。一是成立街道“大工委”。采
期刊
2015年1月9日,自治区区直机关工委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述职会——区直各机关党委书记首次面对面述职会。上午8点50分,会议准时开始,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叶旭主持会议,他明确指出:“今天,我们召开部分区直部门及中央驻宁单位机关党委书记述职汇报会,主要目的就是检验和促进工作,加强学习交流,更好地推动机关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  以往,这样的述职会都采用书面汇报的形式,由各厅局单位把汇报材料报送至区直机关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动员令。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固化为制度。  一、强化第一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适时出台一系列举措,规范和简化公务接待工作,坚决刹住铺张浪费之风,切实杜绝公务接待等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务实节俭、高效透明的公务接待工作,推动公务接待工作向规范化、良性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落实公务接待规定与提升公务接待效果的“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