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白绢病露天接种技术及盆栽抗病性鉴定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鉴定茉莉花资源对白绢病的抗性,从主产区广西横县的病株分离白绢病菌株,以横县双瓣茉莉花为材料,对露天条件下茉莉花白绢病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盆栽的不同茉莉花品种(系)进行接种,采用相对抗病程度评价法鉴定供试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表明:(1)在5种接种方法中,带菌燕麦粒埋土法的病情指数、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7.93%、86.67%,可以作为茉莉花白绢病露天接种方法;以此法接种后0~24 d期间,随着苗龄增加,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呈降低趋势,1年生盆栽发病最迅速,病情指数也一直最高,20年生的发病最慢,病情指数一直最低;(2)供试的18份茉莉花品種(系)中,有抗病品种(系)5个、中感品种(系)6个、高感品种(系)7个,其中J0718的相对抗性指数最高,虎头茉莉和J1836最容易感染茉莉花白绢病,横县双瓣茉莉属中感品种;(3)供试的其他8份素馨属资源中,迎春花的相对抗性指数为0.93,为高抗品种;抗病品种4个,包括耳叶茉莉、扭肚藤、厚叶素馨及浓香茉莉,高抗及抗病品种占62.50%,可为茉莉花抗性育种提供种质资源;(4)在抗病及高感种质资源中,都有单瓣、双瓣及多瓣类型,不宜仅依据瓣型来判断抗性强弱。
  关键词:茉莉花;白绢病;接种技术;抗性鉴定
  Abstract: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resistance of jasmine resources to Sclerotium rolfsii, a strain of S. rolfsii was isolated from Jasminum sambac grown in Hengxian, and the inoculation technology of the strain was explored with Hengxian double petal jasmine as the material, and th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otted jasmine by relative disease resistance was evaluated. The disease index and incidence rate of the oat seed embedding method were the highest, being 47.93 and 86.67% respectively, which could be used as the outdoor inoculation method for the jasmine southern blight. 0–24 d after inoculation, the incidence and disease index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ling ag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plant which was 1 year old was the fastest and the disease index was the highest. The incidence of the plant which was 20 years old was the slowest and the disease index was the lowest. There were 5 varieties that were resistant to the disease, 6 varieties were medium susceptible varieties and 7 varieties were high susceptible varieties. The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of J0718 was the highest. J. sambac ‘Grand Duke of Tuscany’ and J1836 were the most susceptible to jasmine southern blight, and Hengxian double petal jasmine was medium susceptible variety. The other 8 Jasmine resources from Jasminum L were tested. J. Nudiflorum was a high resistance variety with a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of 0.93. Four were resistant varieties, including J. auriculatum, J. elongatum, J. pentaneurum and J. odoratum. 62.50% of the 8 varieties were high resistanc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varieties,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jasmine resistance breeding. In the disease resistant and high sensitive germplasm resources, there were single, double and multi valve types. The resistance to jasmine southern blight was not related to the corolla type.
  Keywords: Jasminum sambac; Sclerotium rolfsii; artificial inoculation technique;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茉莉花[Jasminum sambac (L.) Aiton],系木犀科(Oleaceae)素馨属(Jasminum)绿灌木,原产于印度[1],根据花冠轮数,常分为单瓣茉莉、双瓣茉莉、多瓣茉莉三种类型。茉莉花花量大,花期长,花香持久、被誉为“天下第一香”[2],是著名的花茶和香精原料[1],还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我国种植茉莉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国广西横县、福建福州市、四川犍为县及云南元江县等地规模种植,种植面积12 300 hm2,年产鲜花120 600 t,年产茉莉花茶110 800 t[3],是重要的“一帶一路”经济植物[4]。白绢病是茉莉花最主要的病害,近年来发生日益严重,可导致茉莉花大面积枯死,严重影响茉莉花的产量及品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5-6]。
  茉莉白绢病,俗称白毛病、菜籽病,是土栖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土传根部危险性病害[5, 7]。该病菌的寄主范围极广,包括花生[8]、芝麻[9]、番茄[10]、辣椒[11]、苹果[12]等近100个科500多种植物[13],且病菌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 a,因此很难防治[5],在国内外茉莉花产区普遍发生[14-17],发病率可达36.5%[16],甚至完全毁灭种植园[18]。国内外已有不少针对该病的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的相关研究报道[7, 17, 19-22],但有些化学药剂残留期较长,易造成环境污染[18]。而以微生物菌剂、菌肥为主要载体的生物防治措施,防治成本较高,且生防菌的定殖易受土壤pH、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防治效果尚不够稳定[7]。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作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23]。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鉴定抗病种质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24]。国内外已有开展花生种质对白绢病抗性鉴定的报道[23, 25-27],Sennoi等[28]进行了洋姜白绢病室内抗性鉴定,Gholami等[29]开展了菜豆抗白绢病评价。而茉莉花白绢病抗性评价及抗病资源筛选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收集的18份茉莉花品种(系)及8份素馨属其他种为材料,开展了茉莉花白绢病露天接种技术及盆栽抗病性鉴定研究,旨在建立茉莉花白绢病露天接种方法并筛选抗源,为茉莉花抗性育种及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露天苗圃(22°48′ N、108°22′ E)进行,地面新铺黑色地布。试验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6 ℃,年均降雨量1304.2 mm,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无霜期334 d[30]。
  1.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包括18份茉莉花品种(系),8份素馨属其他种的植物。茉莉白绢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菌株SRNN1分离自广西横县校椅镇茉莉种植园内的感病植株,经纯化鉴定,菌株rDNA-IT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T634388。燕麦粒为市售燕麦,千粒重23.87 g。病菌培养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 g,水1 L,pH自然。
  1.2  方法
  1.2.1  带菌燕麦粒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晏立英等[23]的方法,略作修改。将茉莉白绢病菌在PDA培养基平板上28 ℃培养3 d,用灭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直径5 mm的菌碟,备用。燕麦粒装入三角瓶中,蒸馏水浸泡4 h后,倒掉水分,121 ℃高压灭菌60 min。将白绢病菌碟接种于灭菌的燕麦粒中,置于28℃黑暗条件下培养7 d,期间每隔12 h摇动三角瓶1次,直至所有燕麦粒上均长满菌丝。
  1.2.2  不同接种方法的比较  以横县双瓣茉莉的健壮扦插苗为试材,取3年龄种苗移栽到种植盆,种植盆直径18 cm,深17 cm,栽培基质为黄心土∶泥炭土=4∶1。移栽后露天养护6个月,选取长势一致的盆苗进行接种试验。共设置5种接种方法及对照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10盆,3次重复。参考晏立英等[23]的方法,修改了接种数量形成撒表土法、埋土法、贴茎法,增加覆盖基质或无菌燕麦粉形成盖泥炭法及混合埋土法,具体方法如下:
  (1)撒表土法。植株浇透水分,将带菌的燕麦粒撒在植株茎基部周围的土壤表面,15粒/盆。
  (2)埋土法。带菌燕麦粒埋入茎基部周围2 cm深的土层中,15粒/盆。
  (3)贴茎法。带菌燕麦粒粘于透明胶带上,固定于茎基部,15粒/盆。
  (4)盖泥炭法。植株浇透水分,将带菌的燕麦粒撒在植株茎基部周围的土壤表面,15粒/盆。覆盖一层2~3 cm厚湿透的泥炭土。
  (5)混合埋土法。带菌燕麦粒与无菌燕麦粉混合埋入茎基部周围2 cm深的土层中,带菌燕麦粒15粒/盆。
  (6)对照(CK)。植株浇透水分,将不带菌的燕麦粒撒在植株茎基部周围的土壤表面,15粒/盆。
  1.2.3  不同苗龄的植株感病情况比较  以横县双瓣茉莉为试材,选取1、3、5、10、20年苗龄植株移入种植盆,种植盆直径18 cm,深17 cm,栽培基质为黄心土∶泥炭土=4∶1。移栽后露天养护6个月,选择长势较一致的盆苗进行接种试验,采用带菌燕麦粒埋土法进行接种。每个处理10盆,3次重复。   1.2.4  不同品种(系)抗病性鉴定  供试材料包括18份茉莉花品种(系),8份素馨属其他种的植物,均为扦插繁殖的1年苗龄的盆栽。种植盆直径18 cm,深17 cm,栽培基质为黄心土∶泥炭土=4∶1。采用带菌燕麦粒埋土法进行接种,每个处理10盆,3次重复。
  1.2.5  病情调查  接种后每3 d调查1次病情,计算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不同接种方法比较试验连续调查14次,其他试验连续调查8次。病情分级标准及计算参照杜婵娟等[7]的方法稍加修改,病情分级标准:0级指未见枯黄病叶病枝;1级指全株<25%以下萎蔫和死亡;3级指全株25%~50%表现萎蔫和死亡;5级:全株>50%表现萎蔫,但未死亡;7级指整株枯死。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I={[Σ(各级病株×对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7)}×100。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1.2.6  抗性评价方法  采用相对抗病程度评价方法[23]鉴定供试材料的抗性,以病情指数最高的茉莉花品种(系)为对照,计算其他品种的相对抗性。相对抗病指数=(最高病情指数-评价品种病情指数)/最高病情指数。根据抗病指数抗病程度分为5级,免疫:相对抗病指数为1.0;高抗:相对抗病指数为0.80~0.99;抗病:相对抗病指数为0.40~0.79;中感:相对抗病指数为0.20~0.39;高感:相对抗病指数低于0.20。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作图,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方法的比较
  以主栽品种横县双瓣茉莉3年生盆栽植株为试材,测试了5种不同接种方法的茉莉发病情况。由结果可知,不同接种方法的茉莉初始发病时间不同,病情指数及发病率亦有不同。接种6 d后,埋土法、混合埋土法、贴茎法及盖泥炭法开始发病;接种12 d后,撒表土法开始发病(图1)。接种后6~42 d,埋土法的病情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接种42 d后,埋土法的病情指数高达47.93,显著高于其他接种方法,埋土法与混合埋土法发病率分别达到86.67%和90.00%,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撒表土法、盖泥炭法及贴茎法(图2,表1)。因此,埋土法为茉莉花露天接种白绢病的理想方法。
  2.2  不同苗龄的病情比较
  以1~20年苗龄的横县双瓣茉莉盆栽植株为试材,采用埋土法接种后,各苗龄的茉莉均能发病,但不同苗龄发病表现不同。1、3及5年苗龄的接种6 d后开始发病,10 a的接种9 d后开始发病,20年生的接种18 d后才开始发病(图3)。
  接种24 d后,在发病率方面,1年苗齡的发病率与3、5年苗龄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10、20年苗龄的;而在病情指数方面,1年苗龄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苗龄,3年与5年的差异不显著,10年与20年的差异不显著(表2)。随着苗龄增加,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有降低趋势。在接种后0~24 d期间,1年生盆栽发病最迅速,病情指数也一直最高,20年的发病最慢,病情指数一直处于最低水平。
  2.3  不同品种(系)抗性鉴定
  接种24 d后,不同品种(系)发病情况及对相对抗性见表3。供试18份茉莉花品种(系)资源中,有抗病品种(系)5个,占27.78%,相对抗性指数为0.43~0.75,其中J0718的相对抗性指数最高,为0.75;有中感品种(系)6个,占33.33%,相对抗性指数为0.22~0.37,其中主栽品种横县双瓣茉莉的抗性指数为0.34;有高感品种(系)7个,占38.89%,相对抗性指数为0.00~0.18,其中虎头茉莉和J1836的抗性指数最低为0.00,最容易感染茉莉花白绢病。
  供试的其他8份素馨属资源中,有高抗品种1个,即迎春花,相对抗性指数为0.93;抗病品种4个,包括耳叶茉莉、扭肚藤、厚叶素馨及浓香茉莉;中感品种1个,高感品种2个;高抗及抗病品种占62.50%,可为茉莉花抗性育种提供抗源。
  3  讨论
  白绢病抗性鉴定的方法较多,Sennoi等[28]采用带菌高粱室内接种法鉴定洋姜对白绢病的抗性,Shokes等[25]采用菌碟贴茎法比较不同花生品种对白绢病的抗性,晏立英等[23]利用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鉴定花生在苗期对白绢病的抗性。据本文作者预试验观察,茉莉花白绢病菌在燕麦粒上的菌丝生长量比在高粱粒上更为丰富,也更易产生菌核。另外,由于茉莉花为木本植物,接种至发病的时间较长,菌碟贴茎法中使用的菌碟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干缩,导致病菌死亡,不易引起茉莉花发病。因此,本文选用燕麦粒制备接种体。本研究中,带菌燕麦粒埋土法接种效果最好,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最高,其次是混合埋土法,而撒表土法和贴茎法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显著低于埋土法和混合埋土法。这与晏立英等[23]在鉴定花生苗期对白绢病的抗性的研究结论不同,可能是接种环境及作物不同。本研究中接种的是木本的茉莉花,侵染相对较慢、病程长,贴茎法虽然前期长出了大量的白色菌丝,但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受紫外线影响,菌丝不能长期存活,后期侵染能力降低,侵染率不能持续增加。而撒表土法,由于带菌燕麦粒直接暴露在表土,离植株根系较远,侵染历程较久,在露天接种环境下,不利于病菌保湿,前期虽然结出了菌核,在试验期内没能大量侵染植株。
  茉莉花种植3~7 a后进入丰产期,生产上也有种植20~30 a不更新的。本研究中,对1~20年苗龄的茉莉花接种相同数量的白绢病病菌,1年苗龄的盆栽发病最快、病情指数及发病率最高,随着苗龄增加,开始发病的时间延迟、病情有变轻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苗龄增加,茉莉花根系更为发达,木质部硬化,病菌不易侵入,因此多年生植株的抗病性更强。而在生产上常见种植多年的茉莉园内白绢病发生严重,可能是因为常年连作导致白绢病菌积累量大。因此,在挖除病苗后,应尽量补种大苗壮苗。对于新植园,由于茉莉花苗龄普遍较低,更易感病,建议在种植前进行全面的土壤处理,压低菌源;有条件的最好选种抗病品种。   谢玲玲等[31]认为单瓣茉莉花香味好,但抗病虫能力较差,双瓣茉莉花抗病虫能力较好而香味次之。在供试18个茉莉花资源中,5份抗病资源中有单瓣类型茉莉花2个,双瓣类型1个,多瓣类型2个;6个在中感品种中,有单瓣3个,双瓣1个,多瓣1个;在7个高感品种中,有单瓣1个,双瓣2个,多瓣4个。3种不同抗性的茉莉花中,都有单瓣、双瓣及多瓣类型;3种不同瓣型的茉莉中,都有抗病、中感、高感类型。不宜仅依据瓣型来判断抗性强弱,这与谢玲玲等[31]的观点不同,可能是对不同病害表现不同,本研究是针对白绢病的抗性。供试的其他8份素馨属资源中,有高抗品种1个,抗病品种4个,高抗及抗病品种占62.50%。说明在同属中有较丰富的抗性资源,可为茉莉花抗性育种提供抗源。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61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218.
  何丽斯, 夏  冰, 孟祥静, 等. 水杨酸和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茉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1,27(5): 1083-1088.
  梅  宇, 梁  晓. 2019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J]. 茶世界, 2019(9): 10-19.
  袁昌齐, 束成杰, 贾晓东, 等. “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南亚篇)[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 35(2): 1-2.
  覃丽萍, 黄思良. 茉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06, 37(2): 139-141.
  杜婵娟, 杨  迪, 潘连富, 等. 我国茉莉病害的发生种类及综合治理[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7): 167-171.
  杜婵娟, 晏卫红, 潘连富, 等. 木霉制剂对茉莉白绢病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 169-173.
  傅俊范, 刘  波, 周如军, 等. 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 36(5): 635-640.
  王  雅, 黄思良, 何朋朋, 等. 芝麻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35(1): 84-91.
  魏  林, 梁志怀, 唐炎英, 等. 茄果类蔬菜白绢病为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J]. 长江蔬菜, 2019(15): 50-51.
  严  凯, 高丽丽, 刘  芳, 等. 辣椒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效果[J]. 山地農业生物学报, 2008, 27(1): 24-28.
  徐成楠, 迟福梅, 冀志蕊, 等. 苹果白绢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48(4): 99-103.
  Xie C, Huang C H, Vallad G E. Mycelial compatibility and pathogenic diversity among Sclerotium Rolfsii isolates in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J]. Plant Disease, 2012, 98(12): 1685-1694.
  邓  欣, 谭济才. 湖南茉莉病害调查[J]. 湖南农业科学, 1991(5): 42-44, 47.
  阮瑞国. 闽东茉莉白绢病的综合防治[J]. 福建茶叶, 1991(01): 31-50.
  胡月瑛, 王琼芳. 茉莉白绢病发生规律与防控对策[J]. 四川农业科技, 2019(4): 49-50.
  Jeyaprabha J,Raja I Y.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Trichoderma virideagainst wilt disease of Jasmine (Jasminum sambac L. Aiton) caused by Sclerotium rolfsii Sacc.[J]. Trends in Biosciences, 2015, 8(9): 2403-2408.
  Maheswari M P U, Muthusamy M, Alice D. Evaluation of antagonists against jasmine wilt caused by Sclerotium rolfsii Sacc.[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02, 16(2): 135-140.
  张献强, 黎起秦, 甘启范, 等. 防治茉莉白绢病的药剂筛选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0): 5152-5154.
  覃丽萍, 黄思良, 谢  玲. 氟啶胺与粘帚霉对防治茉莉白绢病的协同增效作用[J]. 农药, 2007, 46(4): 269-271.
  徐  同, 林振玉, 夏声广. 哈茨木霉拮抗白绢病菌机制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9, 4(2): 179-180.
  杨  义, 黄永禄, 张献强, 等. 芽孢杆菌Bv22菌株对茉莉花白绢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6): 554-557.
  晏立英, 宋万朵, 张  芳, 等. 花生白绢病温室接种技术的建立和苗期抗病性鉴定[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39(5): 687-692.   李  辉, 向  葵, 张志明, 等. 玉米穗腐病抗性机制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 2019, 27(4): 167-174.
  Shokes F M, Weber Z, Gorbet D W, et al. Evaluation of peanut genotypes for resistance to southern stem rot using an agar disk technique[J]. Peanut Science, 1998, 25(1): 12-17.
  董炜博, 石延茂, 孙爱香, 等. 花生白绢病的温室接种技术及抗性鉴定[J]. 花生学报, 2001(3): 17-20.
  Pujer S, Kenchangoudar P V, Gowda M V C, et al. Evaluation of groundnut genotypes for resistance to Sclerotium rolfsii under artificial field inoculated conditions[C]//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Peanut Research Community-Advances in Arachis through Genomics and Biotechnology (AAGB-2015), 2015.
  Sennoi R, Jogloy S, Saksirirat W, et al. Genotypic variation of resistance to southern stem rot of Jerusalem artichoke caused by Sclerotium rolfsii[J]. Euphytica, 2013, 190(3): 415-424.
  Gholami M, Ebrahimi A, Mozafari J, et al.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screening of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landraces for resistance to collar rot fungus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in North of Iran[J].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20, 102(1): 67-78.
  李先民, 劉新亮, 李春牛, 等. 不同光照条件下杜鹃红山茶幼苗的生长效应及抗氧化生理响应[J].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40(4): 688-692.
  谢玲玲, 黄法就, 蔡  汉. 茉莉花的栽培品种及其比较[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3): 26-27.
  责任编辑:谢龙莲
其他文献
摘 要:干热河谷等“热区”以其充足的光照及相对较高的温度为冬春季蔬菜生产提供了重要条件,合理的水肥管理是保障区域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為提高西南热区特色作物水肥管理能力,巩固北方冬春蔬菜供应链,设置不同灌溉量(4469.10、2253.60、1806.70m3/hm2)和施氮量(240、210、180、150kg/hm2)2个因子,在元谋干热河谷开展冬春季节番茄大田试验,分析
摘 要:針对籽用工业大麻种植区存在的灌水施氮不合理问题,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水平灌水量和施氮量,探讨作物生长、SPAD值(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性能、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变化,揭示麻籽产量对水氮互作的响应机制等,为确定适宜的水氮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灌溉水平设0(W0)、60(W1)、120(W2)、180(W3)mm,施氮量设0(N0)、225(N1)、450(N
摘 要:本研究以槟榔为对象,采用色差、气质、液相、紫外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外观形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的干燥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最快到达干燥终点的是微波干燥;干燥后槟榔外皮亮度增加,绿色度下降,黄色度提高;槟榔干制品的厚度与干燥温度呈负相关,低温的冻干可基本保持槟榔的厚度;干燥过程中槟榔的硬度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失水率50%时硬度最低,为后续粉碎工艺提供
摘 要: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由炭疽病菌侵染引起的橡胶树炭疽病是当前我国橡胶生产上最为严重的两大叶部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分离自云南保山的喀斯特炭疽病菌MeCkYN1705为对照,对海南新发炭疽病菌喀斯特炭疽菌HCkHNQZ1736进行抗药性评价。结果表明,菌株HCkHNQZ1736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表现出高抗药性,EC50达1107.2654?g/mL,而MeCkYN170
摘 要:為了以环保的方式提高桉树皮的利用价值,利用微生物腐熟发酵,使其成为理化性质与泥炭土相似的有机基质。通过培育经济植物辣木、青花、生菜、番茄、烟草和生石花,探讨桉树皮原料基质的育苗效果。研究不同腐熟程度桉树皮的主要养分含量,以及复配不同比例珍珠岩(10%、20%、30%)对6种供试植物种子发芽率,苗期株高、冠幅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60 d的桉树皮内速效氮磷钾的含量都高于泥炭土,且6种供
摘 要: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la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ANRSV)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中分别可诱导十字花科作物和槟榔产生坏死病症的2种不同属病毒。VPg(Viral protein genome linked)作为与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基因组5′端的结合蛋白,在病毒复
摘 要:以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LA处理对刺葡萄愈伤组织生物量及主要抗氧化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积累量的影响,明确ALA与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合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低浓度(0.05~1.0 mg/L)ALA可促进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显著增加刺葡萄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同时,中低浓度ALA能显著增加刺葡萄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
摘 要:为了解广东省清远市沙糖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分析结果树不同砧穗组合叶片、果实养分丰缺状况,为沙糖橘营养科学管理、果园合理施肥及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清远市27个10~15年生枳砧和酸橘砧沙糖橘果园的土壤、叶片及果实,分析土壤、叶片及果实矿质养分含量,分析土壤、叶片及果实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远沙糖橘果园土壤pH整体偏酸性,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有机质含量适量及以上果园占比70
摘 要:采用乙醚超聲萃取法提取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马来西亚产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和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沉香结香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的主要为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对映-4(15)-桉叶烷-11-醇-1-酮、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和(1β,4αβ,7β,8αβ)-八氢-7
摘 要:为明确广西贺州市栀子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采集根部有明显根结的栀子根系进行根结线虫分离鉴定,通过观察根结线虫2龄幼虫、雌成虫、会阴花纹特征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利用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线虫2龄幼虫和雌成虫形态特征及形态测量值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