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7月21日,日本政坛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在众议院议员全体会议上宣读了由天皇签名的解散诏书,宣告众议院正式解散。并将在8月30日举行众议院选举。根据日本宪法,众议院拥有组阁权,即获得相对多数席位的政党将有权组织内阁,因此,这也意味着,日本政坛即将迎来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争夺战”:执政半个多世纪的自民党对阵成立10余年的民主党。
两党之争
自民党,即日本自由民主党,1955年11月由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非现在民主党)合并而成,是日本最大的民主保守政党。成立后,自民党通过选举组成日本第一个保守政府。从1955年至今的54年间,自民党除在1993年的选举中失利,短暂沦为在野党外,一直独占日本的政治舞台。日本政坛上时常有新的政党涌现,并在大选中与自民党竞争,但他们的力量根本无法与自民党相抗衡。于是,长期以来自民党被称为“万年执政党”。
日本民主党,日本目前最大的在野党。成立于1996年9月。1998年4月,日本民主党、民政党、友爱新党、民主改革联合4个在野党组成新的民主党。当时,新民主党在国会参议院占有38个席位,在众议院占有93个席位,成为日本政坛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属温和保守型政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并主张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深化经济关系,强调对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该党支持基础主要为工会组织和市民工薪阶层,其党员主要为年轻的职业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律师、医生、银行家和新闻工作人员等。
民主党成立以来与自民党的竞争不断加剧,在众议院所获议席数不断增多。尤其在2003年,由于民主党与小泽一郎领导的自由党的合并,使民主党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同年11月9日举行的第43届大选中,民主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众议院480个议席中,民主党的议席从选前的115席激增为177席,净增62席。而主要执政党自民党由原来的247席降至237席,跌破众议院议席的半数;日本政坛由此进入了两大保守政党抗衡的时代。
在2007年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获得37个席位,而民主党赢得60席。其他主要政党获得的议席分别是:公明党9席、共产党3席、社民党2席、国民新党2席、日本新党1席。此外,无党派获得7个议席。参议院选举后,自民党的议席由选举前的110席减至83席,公明党、共产党、社民党等党派的议席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民主党由81席增至109席,成为参议院第一大党。
参议院主导权的易帜严重制约着自民党政府。如参议院对众议院的议案具有否决权,虽然众议院也可以反过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参议院通过的否决案,但在实际操作上执政党很难连续在众院再次表决被否决的法案:参议院有权对首相提出问责决议案,虽然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若获得通过,对执政内阁的打击是很大的。可以说,从民主党获得参议院主导权起,自民党就面临着民主党的种种“刁难”与“压迫”,很多众议院通过的议案被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否决。两院主导权的不统一加剧了两党的竞争。
矛盾白热化
在日本政坛出现的朝野政党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状况下,内阁与自民党的施政意志与施政能力大受困扰。安倍晋三在苦撑了两个月后以健康问题为由辞职;福田接手后,国内发展仍无起色,民众不满与抨击日增,本来就不高的支持率一路直降,最终福田也以突然辞职作结;被自民党寄予希望的麻生上台后,依然没能扭转自民党影响下降的趋势,朝日新闻社的调查显示,麻生内阁的支持率最高时也只有48%,还不如安倍、福田时的63%和53%。而2009年7月12日自民党在继名古屋、琦玉、千叶、静冈县四地地方选举中遭遇失败后,又在被视为日本众议院“前哨站”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丧失了东京都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这无疑给支持率徘徊在低位的麻生当头一击。为此,麻生决定背水一战,提前解散众议院,于8月30日举行大选。但无论如何自民党的地位与影响已一落千丈,据《朝日新闻》在7月2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民党支持率为20%,比7月初的上次调查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民主党支持率则为31%,比上次调查增加了6个百分点,两者差距迅速扩大。可以说,自民党的下野边缘趋势与民主党的强劲走红势头形成了鲜明对比,两党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面对如此形势,人们不禁要问,自民党为何从长期独步日本政坛,一下子变得黯然无神——让民主党走红政局呢?
首先,麻生上台后未能解决广大民众所关心的民生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令日本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麻生一直忙于削减开支与税收,筹备292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包括向家庭发放现金,并努力减少日本高额的公共债务。然而他的努力迟迟不见成果,民生决定民主,切实关系到选民自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使选民对他逐渐失去信心。
其次,自民党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机能,执政能力受到日本民众怀疑。自1993年之后,自民党实际就已经开始处于衰落态势。打着“打碎自民党”旗号上台的小泉纯一郎开出的药方是新自由主义指向的“构造改革”,此举非但没有“打碎”自民党,反而使自民党得以“喘息”。但随着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加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的菜单受到清算,小泉改革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地方经济凋敝和农业的萧条,对退休金制度、医疗制度、社保等改革表示不安的人越发增多,各种社会矛盾呈表面化。这种情况下,作为执政党的政治掌舵者,必须实施进一步的改革,但“后小泉”时期的三任领导人却止步不前,非但未能矫正此前改革的负面效果,而且很快输光了靠改革而重建的政权凝聚力和新道统。加上麻生之前连续两任首相在关键时刻“撂挑子”,令国民失望透顶,进而对自民党的执政能力也产生了深刻自自质疑。同时,自民党内部不断出现的一系列政治丑闻也加深了民众的不信任感。
另外,麻生个人魅力逐渐下降,自民党内的派系斗争,也加剧了自民党内部的分裂与民众的不满。山梨县三千多名自民党员宣布集体退党,自民党内部纷争可以说不断升温,这更加招致了普通民众与选民对自民党的不满与不信任。
而与其竞争的民主党却在不断加强自身调整,发展成熟。内政上,民主党提出反对世袭政治,反对官僚内阁制,实施民意主导的政治,并派代表专门去英国取经。经济上,民主党集中攻击以自民党为中心的政权是由官僚主导的,税金浪费严重问题。民主党提出废止汽油税暂定税率、公立学校教育无偿化、儿童补助、农户所得补偿制度、地方高速公路免费化等等,并承诺未来4年不增税,财源问题将靠“排除浪费”来筹措。这些主张博取了不少选民的心。另外,二战以来,日本社会阶层逐渐发生变化,中产阶级兴起,民主党的“建立以市民为中心的社会,以市民利益为选举导向”的政治纲领,迎合了日本中产阶级的要求,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状,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广大民众对民主党的支持。
党争的社会影响
然而无论是民主党上台组阁还是自民党依旧主政,日本社会都不会有太大变化。一方面,由于日本社会政治与社会生活基本上是分开的,社会生活主要由日本官僚机构主导,国家机构基本不会受到政治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民主党上台后,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恢复振兴日本经济,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险与医疗救护措施,如何促进就业和减缓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如何改变已在日本根深蒂固的官僚政治制度,等等。在野党一旦登上政坛,就不得不采取较为务实、可推行的政策。
对外政策上,民主党表示,“将构筑紧密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与美国分担作用的同时承担日本的责任”;美国新任驻日大使目前则在国会答辩时表示,对日美同盟关系没有担心,美方与日本的自民党和民主党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见美日关系基本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在与亚洲国家关系上,民主党提出“全力构筑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信赖关系”。认为“日本首相和阁僚参拜靖国神社‘有问题’,主张另建国家追悼设施”,这些主张有可能会缓和日本与亚洲国家间较为敏感的问题。(文章代码:1723)
责任编辑 林京
两党之争
自民党,即日本自由民主党,1955年11月由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非现在民主党)合并而成,是日本最大的民主保守政党。成立后,自民党通过选举组成日本第一个保守政府。从1955年至今的54年间,自民党除在1993年的选举中失利,短暂沦为在野党外,一直独占日本的政治舞台。日本政坛上时常有新的政党涌现,并在大选中与自民党竞争,但他们的力量根本无法与自民党相抗衡。于是,长期以来自民党被称为“万年执政党”。
日本民主党,日本目前最大的在野党。成立于1996年9月。1998年4月,日本民主党、民政党、友爱新党、民主改革联合4个在野党组成新的民主党。当时,新民主党在国会参议院占有38个席位,在众议院占有93个席位,成为日本政坛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属温和保守型政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并主张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深化经济关系,强调对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该党支持基础主要为工会组织和市民工薪阶层,其党员主要为年轻的职业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律师、医生、银行家和新闻工作人员等。
民主党成立以来与自民党的竞争不断加剧,在众议院所获议席数不断增多。尤其在2003年,由于民主党与小泽一郎领导的自由党的合并,使民主党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同年11月9日举行的第43届大选中,民主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众议院480个议席中,民主党的议席从选前的115席激增为177席,净增62席。而主要执政党自民党由原来的247席降至237席,跌破众议院议席的半数;日本政坛由此进入了两大保守政党抗衡的时代。
在2007年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获得37个席位,而民主党赢得60席。其他主要政党获得的议席分别是:公明党9席、共产党3席、社民党2席、国民新党2席、日本新党1席。此外,无党派获得7个议席。参议院选举后,自民党的议席由选举前的110席减至83席,公明党、共产党、社民党等党派的议席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民主党由81席增至109席,成为参议院第一大党。
参议院主导权的易帜严重制约着自民党政府。如参议院对众议院的议案具有否决权,虽然众议院也可以反过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参议院通过的否决案,但在实际操作上执政党很难连续在众院再次表决被否决的法案:参议院有权对首相提出问责决议案,虽然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若获得通过,对执政内阁的打击是很大的。可以说,从民主党获得参议院主导权起,自民党就面临着民主党的种种“刁难”与“压迫”,很多众议院通过的议案被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否决。两院主导权的不统一加剧了两党的竞争。
矛盾白热化
在日本政坛出现的朝野政党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状况下,内阁与自民党的施政意志与施政能力大受困扰。安倍晋三在苦撑了两个月后以健康问题为由辞职;福田接手后,国内发展仍无起色,民众不满与抨击日增,本来就不高的支持率一路直降,最终福田也以突然辞职作结;被自民党寄予希望的麻生上台后,依然没能扭转自民党影响下降的趋势,朝日新闻社的调查显示,麻生内阁的支持率最高时也只有48%,还不如安倍、福田时的63%和53%。而2009年7月12日自民党在继名古屋、琦玉、千叶、静冈县四地地方选举中遭遇失败后,又在被视为日本众议院“前哨站”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丧失了东京都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这无疑给支持率徘徊在低位的麻生当头一击。为此,麻生决定背水一战,提前解散众议院,于8月30日举行大选。但无论如何自民党的地位与影响已一落千丈,据《朝日新闻》在7月2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民党支持率为20%,比7月初的上次调查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民主党支持率则为31%,比上次调查增加了6个百分点,两者差距迅速扩大。可以说,自民党的下野边缘趋势与民主党的强劲走红势头形成了鲜明对比,两党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面对如此形势,人们不禁要问,自民党为何从长期独步日本政坛,一下子变得黯然无神——让民主党走红政局呢?
首先,麻生上台后未能解决广大民众所关心的民生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令日本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麻生一直忙于削减开支与税收,筹备292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包括向家庭发放现金,并努力减少日本高额的公共债务。然而他的努力迟迟不见成果,民生决定民主,切实关系到选民自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使选民对他逐渐失去信心。
其次,自民党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机能,执政能力受到日本民众怀疑。自1993年之后,自民党实际就已经开始处于衰落态势。打着“打碎自民党”旗号上台的小泉纯一郎开出的药方是新自由主义指向的“构造改革”,此举非但没有“打碎”自民党,反而使自民党得以“喘息”。但随着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加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的菜单受到清算,小泉改革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地方经济凋敝和农业的萧条,对退休金制度、医疗制度、社保等改革表示不安的人越发增多,各种社会矛盾呈表面化。这种情况下,作为执政党的政治掌舵者,必须实施进一步的改革,但“后小泉”时期的三任领导人却止步不前,非但未能矫正此前改革的负面效果,而且很快输光了靠改革而重建的政权凝聚力和新道统。加上麻生之前连续两任首相在关键时刻“撂挑子”,令国民失望透顶,进而对自民党的执政能力也产生了深刻自自质疑。同时,自民党内部不断出现的一系列政治丑闻也加深了民众的不信任感。
另外,麻生个人魅力逐渐下降,自民党内的派系斗争,也加剧了自民党内部的分裂与民众的不满。山梨县三千多名自民党员宣布集体退党,自民党内部纷争可以说不断升温,这更加招致了普通民众与选民对自民党的不满与不信任。
而与其竞争的民主党却在不断加强自身调整,发展成熟。内政上,民主党提出反对世袭政治,反对官僚内阁制,实施民意主导的政治,并派代表专门去英国取经。经济上,民主党集中攻击以自民党为中心的政权是由官僚主导的,税金浪费严重问题。民主党提出废止汽油税暂定税率、公立学校教育无偿化、儿童补助、农户所得补偿制度、地方高速公路免费化等等,并承诺未来4年不增税,财源问题将靠“排除浪费”来筹措。这些主张博取了不少选民的心。另外,二战以来,日本社会阶层逐渐发生变化,中产阶级兴起,民主党的“建立以市民为中心的社会,以市民利益为选举导向”的政治纲领,迎合了日本中产阶级的要求,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状,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广大民众对民主党的支持。
党争的社会影响
然而无论是民主党上台组阁还是自民党依旧主政,日本社会都不会有太大变化。一方面,由于日本社会政治与社会生活基本上是分开的,社会生活主要由日本官僚机构主导,国家机构基本不会受到政治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民主党上台后,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恢复振兴日本经济,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险与医疗救护措施,如何促进就业和减缓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如何改变已在日本根深蒂固的官僚政治制度,等等。在野党一旦登上政坛,就不得不采取较为务实、可推行的政策。
对外政策上,民主党表示,“将构筑紧密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与美国分担作用的同时承担日本的责任”;美国新任驻日大使目前则在国会答辩时表示,对日美同盟关系没有担心,美方与日本的自民党和民主党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见美日关系基本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在与亚洲国家关系上,民主党提出“全力构筑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信赖关系”。认为“日本首相和阁僚参拜靖国神社‘有问题’,主张另建国家追悼设施”,这些主张有可能会缓和日本与亚洲国家间较为敏感的问题。(文章代码:1723)
责任编辑 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