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话题】吃货 环保 健康 抉择 进化
“吃货”是一个好名词,指向于“吃”,定性于“货”。而在中国古代,这样的人却有一个更加风雅的名字,叫作“饕客”。
出于本能,人类最初的吃是所谓的“茹毛饮血”——逮住什么吃什么,连毛带血地生吃其实与文明没有多少关系,而是缺少一个前提。因为没有“火”,人类只能选择“实事求是”,为了“高雅”而饿死,这样的“吃货”才是真正的“蠢货”!
火的发明,相传起于燧人。燧人氏是上古“三皇”之一,是不是最早的“吃货”则是值得推敲的。燧人氏的吃法主要体现于改进,有质变的成分,但形式单一那是肯定。一个没有大餐,天天爬起来啃“烧烤”的人,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名副其实的“吃货”。
中国的首位“吃货”就是一位“女汉子”,大名曰“妇好”。商王武丁有60多位妻子,妇好是其中的一位。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军事统帅,她曾率军东征西讨,帮助武丁拓展疆土。妇好的宝物是“三联甗”,可以煮可以蒸,享受的美味不再是单一的“烤全羊”“烤金针菇”之类,食物上也不再沾满各种草木灰。
妇好的美食算是干净了,但美食品种依旧不丰富——“三联甗”太笨重,“功能”设计太简单。为什么不设计“高科技”产品“锅”呢?因为没有铁。中国的铁器出现于战国时期,之前用的是陶锅。陶锅只能“煮”和“蒸”,一个“炒菜”都没有,对“吃货”来说就太悲催了。铜锅比铁锅不是更珍贵吗?问题是你家里钱不够,不仅用不起铜锅,铁锅也需要你爹是大款!冶铁工艺的成熟与普及大约在汉代,所以大批量的“吃货”也应出现在这个时期。
汉代的“吃货”,其实也是不好意思晒朋友圈的。“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肉食主要来源于“野生动物”。荤菜吃不起难道不可以吃素菜?这话就跟晋惠帝问“何不食肉糜”差不多了。素菜必须要有油,压榨油、调和油、色拉油都可以,但没地方买。中国人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中,至少有四件都是“吃货”的观点。中国植物油的出现可追溯到秦汉以前,但普遍食用则在汉末至西晋之间。《晋书·王濬传》载:王濬率军攻吴,用植物油焚烧江中铁链。王濬显然是拿植物油当“汽油”用,但他这一烧不打紧——香气扑鼻,这么好的东西当燃料,实在太可惜了,没有一个“吃货”会赞成。
不管怎么说,到这个时候为止,“吃货”形成的客观条件算是基本形成了。不久,北魏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这本书科普了植物油,推广了99种菜式做法,算是满足了“吃货”们对吃的精细要求。
【素材分析】中國是一个吃的国度,舌尖上的中国,也是幸福满满的。自古以来,吃样翻新,与时俱进。从“茹毛饮血”到火化“腥臊”,从“钻木取火”到“陶锅蒸煮”,从形式单一到花样百出,不管如何,吃的样式越来越多,吃的营养越来越丰富,人们不但关注吃得饱、吃得好,更要求吃得天然、吃得健康。
NEW视野
我们经常说“虎毒不食子”,但是,有些动物不但是“吃货”,还是“蠢货”——动物妈妈如果得不到食物,也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例如长尾南蜥妈妈产了一窝蛋,在其周围有很多捕食者。这个时候,长尾南蜥妈妈就会在孩子孵化前将蛋吃掉。科学家表示,长尾南蜥妈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捕食者的存在让它的孩子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可能,它只能选择吃掉蛋,实现营养的再循环。
(特约教师 陈琼)
“吃货”是一个好名词,指向于“吃”,定性于“货”。而在中国古代,这样的人却有一个更加风雅的名字,叫作“饕客”。
出于本能,人类最初的吃是所谓的“茹毛饮血”——逮住什么吃什么,连毛带血地生吃其实与文明没有多少关系,而是缺少一个前提。因为没有“火”,人类只能选择“实事求是”,为了“高雅”而饿死,这样的“吃货”才是真正的“蠢货”!
火的发明,相传起于燧人。燧人氏是上古“三皇”之一,是不是最早的“吃货”则是值得推敲的。燧人氏的吃法主要体现于改进,有质变的成分,但形式单一那是肯定。一个没有大餐,天天爬起来啃“烧烤”的人,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名副其实的“吃货”。
中国的首位“吃货”就是一位“女汉子”,大名曰“妇好”。商王武丁有60多位妻子,妇好是其中的一位。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军事统帅,她曾率军东征西讨,帮助武丁拓展疆土。妇好的宝物是“三联甗”,可以煮可以蒸,享受的美味不再是单一的“烤全羊”“烤金针菇”之类,食物上也不再沾满各种草木灰。
妇好的美食算是干净了,但美食品种依旧不丰富——“三联甗”太笨重,“功能”设计太简单。为什么不设计“高科技”产品“锅”呢?因为没有铁。中国的铁器出现于战国时期,之前用的是陶锅。陶锅只能“煮”和“蒸”,一个“炒菜”都没有,对“吃货”来说就太悲催了。铜锅比铁锅不是更珍贵吗?问题是你家里钱不够,不仅用不起铜锅,铁锅也需要你爹是大款!冶铁工艺的成熟与普及大约在汉代,所以大批量的“吃货”也应出现在这个时期。
汉代的“吃货”,其实也是不好意思晒朋友圈的。“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肉食主要来源于“野生动物”。荤菜吃不起难道不可以吃素菜?这话就跟晋惠帝问“何不食肉糜”差不多了。素菜必须要有油,压榨油、调和油、色拉油都可以,但没地方买。中国人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中,至少有四件都是“吃货”的观点。中国植物油的出现可追溯到秦汉以前,但普遍食用则在汉末至西晋之间。《晋书·王濬传》载:王濬率军攻吴,用植物油焚烧江中铁链。王濬显然是拿植物油当“汽油”用,但他这一烧不打紧——香气扑鼻,这么好的东西当燃料,实在太可惜了,没有一个“吃货”会赞成。
不管怎么说,到这个时候为止,“吃货”形成的客观条件算是基本形成了。不久,北魏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这本书科普了植物油,推广了99种菜式做法,算是满足了“吃货”们对吃的精细要求。
【素材分析】中國是一个吃的国度,舌尖上的中国,也是幸福满满的。自古以来,吃样翻新,与时俱进。从“茹毛饮血”到火化“腥臊”,从“钻木取火”到“陶锅蒸煮”,从形式单一到花样百出,不管如何,吃的样式越来越多,吃的营养越来越丰富,人们不但关注吃得饱、吃得好,更要求吃得天然、吃得健康。
NEW视野
我们经常说“虎毒不食子”,但是,有些动物不但是“吃货”,还是“蠢货”——动物妈妈如果得不到食物,也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例如长尾南蜥妈妈产了一窝蛋,在其周围有很多捕食者。这个时候,长尾南蜥妈妈就会在孩子孵化前将蛋吃掉。科学家表示,长尾南蜥妈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捕食者的存在让它的孩子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可能,它只能选择吃掉蛋,实现营养的再循环。
(特约教师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