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会在学校听到这样的声音“唉,又要写作文了!”,也常常会在语文课堂上看到学生啃着笔头看着作文本发呆的一幕。作为语文教师不禁要深思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导致了作文教学尴尬的现状?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
据笔者调查,目前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还采用较为陈旧的传统模式,即教学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命题、指导、评改、讲评。“命题”,就是教师确定作文题目,由学生照题作文。“指导”,一般指在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写作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评改”,即老师评改学生习作,给出评语。“讲评”,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评讲。我们分析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它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教学主体错位”,教学完全从教师本位出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教师传授所谓“技巧”、“经验”的满堂灌形式,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而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试问这样枯燥乏味的作文课,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呢?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更无从谈起了。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就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做了一些尝试,让“合作”走进作文课堂,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角。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作文课没兴趣,基于这一点,把“合作学习”引入作文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作文课堂中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
一、创设“合作写作”平台,培养“合作写作”习惯
作文上的有意合作,能带来资源共享,带来智慧共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为方便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要建立“合作写作”的机制。笔者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四个人一小组,八个人一大组,每个组设一个小组长。选一位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并积极进行培养。这样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的划分需要考虑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学生的性别比例、交往意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其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写作”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并养成习惯。要培养学生“五会”: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发言人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学会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需要一个培养训练过程,让学生养成合作习惯。另外,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更大地发挥同学间合作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最佳组长、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者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通过组与组竞争,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课上,把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作为写作教学策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生实际,习作训练中创设学生感到内容新鲜、形式新颖的写作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努力观察,选取角度抒写自己的切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戏剧、小品、游戏、辩论、音乐等形式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通过倾听、观察、想象、思索进入情境。例如:作文的命题环节,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呈现。作文课上,教师指导一个合作小组表演题为“上学路上”的小品。表演需要四位学生的参与:第一位学生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香蕉,把香蕉皮随手丢在地上。第二位学生背着书包经过,发现地上的香蕉皮,他跳着过去了。第三位学生经过时,一脚踩上香蕉皮差点摔倒,他气愤地把香蕉皮踢到一边。第四位学生经过时踩到香蕉皮摔了一跤,他捡起香蕉皮把它扔到了垃圾桶里。这四位学生的表演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写作情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都要就如何立意和构思发表自己的意见,组内学生的讨论交流形成生生互动的活跃局面。这即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又增强了其成就欲,激发了写作兴趣。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也锻炼表达能力,也从合作中受到启发和激励,并不断获得写作灵感,从而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写作。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集体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既激活了思维,又激发了兴趣。合作的课堂让写作再也不是难事,而变为一种趣事、乐事。作文课堂告别了以往的死气沉沉,变得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三、主体参与,在评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评改是教师最头痛的工作。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评改作文,而作文发给学生后,学生最多看一眼评语,至于这次作文的得失根本不去想,因此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很难提高了。要改变这种情况,评改中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既能克服教师工作重收效微的弊端,又能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提高。评改课上,要注重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相结合。在生生互动中,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组内成员的作文,听取组内合作伙伴的意见。第一步可组织组内相互传阅习作,进行初评,找出错别字、运用不当的词语,画出不通顺的语句。发现问题学生可及时改正。第二步进行高层次的交流合作,主要是就习作的布局谋篇、文章立意、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个环节主要由成绩好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作者商讨修改意见,并指导其修改。如果合作小组对某一问题有不同意见,教师可参与到小组中给予指导,现场分析习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评改过程要重“改”,因为学生只有通过修改习作才能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提高写作水平。“评”要突出学生的优点,抓住闪光点、进步点,以求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每个小组在评改过程中,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内范读或上墙展示,并给予加分;推荐一篇进步作文,评出进步点,也给予加分。这样,“评”的过程即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竞争过程。成绩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学们的赏识和教师的认可,这就大大激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在整个评改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师生合作,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个性差异得到了互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赏析与表达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了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满足了学生写作文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文兴趣。
“合作”走进作文课堂,师生一起研究命题、一起写作、一起修改,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文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会产生一般教学模式得不到的效果。
据笔者调查,目前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还采用较为陈旧的传统模式,即教学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命题、指导、评改、讲评。“命题”,就是教师确定作文题目,由学生照题作文。“指导”,一般指在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写作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评改”,即老师评改学生习作,给出评语。“讲评”,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评讲。我们分析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它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教学主体错位”,教学完全从教师本位出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教师传授所谓“技巧”、“经验”的满堂灌形式,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而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试问这样枯燥乏味的作文课,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呢?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更无从谈起了。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就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做了一些尝试,让“合作”走进作文课堂,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角。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作文课没兴趣,基于这一点,把“合作学习”引入作文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作文课堂中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
一、创设“合作写作”平台,培养“合作写作”习惯
作文上的有意合作,能带来资源共享,带来智慧共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为方便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要建立“合作写作”的机制。笔者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四个人一小组,八个人一大组,每个组设一个小组长。选一位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并积极进行培养。这样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的划分需要考虑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学生的性别比例、交往意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其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写作”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并养成习惯。要培养学生“五会”: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发言人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学会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需要一个培养训练过程,让学生养成合作习惯。另外,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更大地发挥同学间合作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最佳组长、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者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通过组与组竞争,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课上,把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作为写作教学策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生实际,习作训练中创设学生感到内容新鲜、形式新颖的写作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努力观察,选取角度抒写自己的切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戏剧、小品、游戏、辩论、音乐等形式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通过倾听、观察、想象、思索进入情境。例如:作文的命题环节,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呈现。作文课上,教师指导一个合作小组表演题为“上学路上”的小品。表演需要四位学生的参与:第一位学生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香蕉,把香蕉皮随手丢在地上。第二位学生背着书包经过,发现地上的香蕉皮,他跳着过去了。第三位学生经过时,一脚踩上香蕉皮差点摔倒,他气愤地把香蕉皮踢到一边。第四位学生经过时踩到香蕉皮摔了一跤,他捡起香蕉皮把它扔到了垃圾桶里。这四位学生的表演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写作情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都要就如何立意和构思发表自己的意见,组内学生的讨论交流形成生生互动的活跃局面。这即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又增强了其成就欲,激发了写作兴趣。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也锻炼表达能力,也从合作中受到启发和激励,并不断获得写作灵感,从而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写作。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集体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既激活了思维,又激发了兴趣。合作的课堂让写作再也不是难事,而变为一种趣事、乐事。作文课堂告别了以往的死气沉沉,变得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三、主体参与,在评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评改是教师最头痛的工作。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评改作文,而作文发给学生后,学生最多看一眼评语,至于这次作文的得失根本不去想,因此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很难提高了。要改变这种情况,评改中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既能克服教师工作重收效微的弊端,又能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提高。评改课上,要注重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相结合。在生生互动中,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组内成员的作文,听取组内合作伙伴的意见。第一步可组织组内相互传阅习作,进行初评,找出错别字、运用不当的词语,画出不通顺的语句。发现问题学生可及时改正。第二步进行高层次的交流合作,主要是就习作的布局谋篇、文章立意、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个环节主要由成绩好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作者商讨修改意见,并指导其修改。如果合作小组对某一问题有不同意见,教师可参与到小组中给予指导,现场分析习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评改过程要重“改”,因为学生只有通过修改习作才能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提高写作水平。“评”要突出学生的优点,抓住闪光点、进步点,以求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每个小组在评改过程中,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内范读或上墙展示,并给予加分;推荐一篇进步作文,评出进步点,也给予加分。这样,“评”的过程即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竞争过程。成绩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学们的赏识和教师的认可,这就大大激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在整个评改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师生合作,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个性差异得到了互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赏析与表达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了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满足了学生写作文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文兴趣。
“合作”走进作文课堂,师生一起研究命题、一起写作、一起修改,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文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会产生一般教学模式得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