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技术优势,秉持以哲学思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具有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有益尝试。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应吸收新兴科技与教育教学模式的优长,充分遵循哲学学科特征,全面把握哲学教育的功能与使命,自觉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哲学教育教学过程。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鄂教高函20180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技术优势,秉持以哲学思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具有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有益尝试。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应吸收新兴科技与教育教学模式的优长,充分遵循哲学学科特征,全面把握哲学教育的功能与使命,自觉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哲学教育教学过程。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积极探索建设全科医生制度,其中全科医生的培养是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关键。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制度,但是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薄弱、人才培养体系脱节、继续教育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问题困扰和阻碍了全科医生的培养。解决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应采取加快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育和卫生两个系统人才培养协调共商机制、优化全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大力发展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等措施,完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三校共处,除合作的面相外,校际的分立与竞争也是客观存在的。三校合组西南联大,所谓联合实际仅限于教学,除此之外在经费、组织及研究上均保持并立分置的格局。由于在组织、经费及学科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清华在联大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由此触发北大的自尊心和危机感,导致联大人事与组织上的一系列争执,甚至有分校之议。北大因内部的空虚而有严重的危机感,屡屡提出分校以突出主体性,但蒋梦麟等人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认识到战时环境下即使独立也难有发展的可能,不如期之于战后。由于认识与期望的歧异,北大内部出现分裂,对学校发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科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专业齐全。建校之初即创设教科,1990年获批“教育管理”硕士点,2007年在民族学下设民族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民族教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5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等7个专业领域:教院按教学大类设置本科专业,开设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4
当前,教育存在"成功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两种观念类型。"成功型思维"主导的教育以成功为目的,以结果为主导,以人为工具,使教育具有强烈的外在功用性,意义狭隘化,结果导向性和单向同一性。"成长型思维"主导的教育以人的整体成长为目的,以人的思维成长为要旨,强调人的内在成长感、持续发展性、过程导向性和成长多样性。两种观念类型未必彼此对立,也可以彼此互补,交错耦合成为成功而成功、为成功而成长、为成长而成功、为成长而成长四种关系类型。要立德树人培养创新人才,教育追求应从重"成功型思维"转向重
在理念和制度上,创业型大学是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原型。受创业型大学致力于"创业"的影响,"创新创业"也被视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一种新职能或新使命,但事实上创新创业之于大学的价值和意蕴远不止于此。在基于知识的经济社会中,创新创业成了大学合法性的新来源,创新创业是大学转型发展的新范式而不是新职能。为满足创业革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所有大学都要从旧范式向创新创业新范式转移。作为"创新创业"的一部分,大学在推动自身范式转换的过程中,既要克服旧范式残存的制度惰性,也要应对新范式可能引发的观念冲击。
教学存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在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视域下,教学历史意识是关于教学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时空状态的历史意识类型,主要由教学时空意识、教学关系意识、教学状态意识和教学形态意识四种意识成分构成,它们同时也构成教学历史意识的四个分析维度。教学历史意识的提出,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释教学存在中有关教学历史性的相关理论问题,有利于确立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人与文化的立场,有助于以关系论、整体论和生成论的思想实现对以往以实体论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的超越,并逐渐融入教师职业人格,成就具有教学历史意识的教师。
《高等教育法》实施二十来,教育事业发展、学生权利保障、内外治理结构与依章办学等法律规定基本得以落地,但省级教育统筹、教师权利保障、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与评估信息公开等条款仍未得到有效实施。总结成就与揭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法律规定。面向未来,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应合理配置权责、修法落实并举、细化配套规定、创新监管方式,以理顺高等学校内外治理结构、破解教师权益救济的制度困局、激励举办者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督促评估信息依法公开接受监督。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政府、社会和高校等相关主体运用质量监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持续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历了质量保障初始时期、质量失控时期、质量保障恢复重建时期、质量保障制度建立时期、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时期五个阶段。总体而言,如今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研究的理论深度有限;政府的质量保障作用突出,但社会和高校的作用发挥不够;本科质量保障的重点地位已经确立,但实施成效不容乐观;高度重视评估评价的作用,但缺乏多种质量保障
在智能化时代,是固守"为了职业"的目的型职业教育,还是向"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转变,这关乎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智能化时代劳动者不断增强的生涯与人本诉求预示着目的型职业教育将因无法适应未来而失效。在学校职业教育的局限性日渐凸显以及职业的教育意蕴日益彰显的背景下,"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的发展被赋予现实需要和时代可能。向"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转变,需要将教育场域从"在学校里"拓展至"在职业中",教育内容从零散的专业技能变革为综合的关键能力,教学方式从机械训练转换为行动
从规范伦理学的视域来说,教育伦理学有道义论的教育伦理学、功利论的教育伦理学和美德论的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它们均具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基于对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之实质和基础的考量,在方向上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理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获得科学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思想保证;在理论构架上应超越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对立,实现理论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迈向更高层次;其中国特色包括彰显教育伦理学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