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推算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理论值。经降维分析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的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95~225kg/hm2、60~75kg/hm2和75~90kg/hm2。
  关键词:小麦;“3414”肥效试验;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0-0092-3
  1 试验来源和目的
  本试验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安徽省‘3414’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2016年在全椒县六镇镇郑桥村进行了小麦“3414”肥效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探索全椒县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2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全椒县六镇镇郑桥村张学锋户承包田安排小麦“3414”肥效试验。该试验点地处丘陵,经度118°07′35.44″,纬度32°06′46.56″,常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灌溉能力较好。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1.1 供试土壤 试验设在张学锋户的承包地,前茬水稻,1年2熟;供试土壤为马肝土田,质地重壤。试验田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如下:有机质11.2g/kg,全氮1.12g/kg,有效磷(P)11.6mg/kg,速效钾(K)125mg/kg,pH6.3。
  3.1.2 供試材料 尿素由山西丰嘉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含氮量(N)46%;过磷酸钙由铜陵市铜官山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含纯磷量(P2O5)12%;氯化钾为俄罗斯进口,含纯钾量(K2O)60%。供试小麦品种为镇麦4号。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因素及水平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最大施肥量为N 270kg/hm2、P2O5 108kg/hm2、K2O 175.5kg/hm2。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
  3.2.2 试验小区 试验小区长方形,面积20m2(2.5m×8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每一处理插标牌,标出小区号,处理名称等。本试验不设重复。
  3.2.3 施肥方案 本试验磷、钾肥一次性基施,氮肥60%基施,40%作追肥分2次施用,1/3在小麦返青期使用,2/3在小麦拔节时追施。各小区具体施肥方案见表2。
  3.3 肥料利用率 计算公式如下: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缺素区农作吸收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中养分含量(%)×100]
  3.4 试验过程 2016年11月4日整地作区施肥,5日播种,播种量300kg/hm2;2017年2月8日追施返青肥,3月17日追施拔节肥,6月2日考种测产,3日实收计产。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4.1.1 穗数 处理间穗数的变幅在264万~468万穗/hm2,处理1最低,处理11最高;本次试验条件下,穗数与氮肥用量成正比,高氮肥的处理分蘖能力强,穗数多;一定量的磷肥也有增加了穗数效果。
  4.1.2 每穗粒数 处理间每穗粒数的幅度是16.3~32.1个,处理1最低,处理4最高,氮素用量与穗粒数成正比,一定量的钾肥均有助于增加穗粒数,磷肥用量对穗粒数影响不明显。
  4.1.3 千粒重 处理间千粒重在39.6~43.1,以处理8最低,处理12最高,施一定量的氮、磷素能促进千粒重,钾素对增加千粒重效果明显。
  4.2 不同处理的产量比较
  4.2.1 产量结果 处理9产量最高为4894.5kg/hm2,处理6次之为4855.5kg/hm2,空白产量最低为1540.5kg/hm2。氮磷钾3者之间,氮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磷、钾次之;施肥区氮、磷、钾较缺素区每kg纯养分平均增产小麦分别为204kg/hm2、
  156kg/hm2和43.5kg/hm2。
  4.2.2 回归分析 通过试验结果作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施肥量与产量的数量模型如下:
  该方程虽为非典型三元二次效应方程,但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拟合方程结果用于生产指导;根据方程回归系数分析,氮磷钾3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力度大小表现为:N>P>K;从交互项系数分析,PK>NK>NP。P、K素主效应显著,符合供试土壤养分状况。
  4.2.3 最大和最佳施肥量 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得出的最大产量为4888.5kg/hm2、最佳产量4657.5kg/hm2。纯N、P2O5、K2O和小麦的单价(元/kg)分别按4.20、4.80、5.60、2.00计算,最大和最佳产量的施肥量见表6。
  对方程进行降维分析得出3个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得出氮、磷、钾最大、最佳施肥量和产量。
  4.3 相对产量 又称为作物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计算公式为:
  相对产量(%)=(缺肥区产量/施肥区产量)×100
  经计算,空白区31.7%,缺N区、缺P区、缺K区分别为39.9%、78.3%和91.6%。供试土壤基础地力相对较低,N、P素供应缺乏,K素含量较高,供试土壤地力属中下水平。
  4.4 化肥利用率 小麦的需肥特性为每生产100kg需吸收纯N3.0kg、P2O51.2kg、K2O3.0kg,计算本试验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8.7%、17.6%和10.4%。
  4.5 经济效益 由表7可知,新增纯收益最好的是处理9,最差的是处理2;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处理8,投入产出比最低的仍是处理2。
  5 结论
  (1)试验中产量最高的处理是处理9为4894.5kg/hm2,空白产量最低,为1540.5kg/hm2。施肥区氮、磷、钾较缺素区纯养分平均增产小麦分别为204kg/hm2、156kg/hm2和43.5kg/hm2。
  (2)空白区相对产量为31.7%,缺N区、缺P区、缺K区分别为39.9%、78.3%和91.6%。供试土壤基础地力相对较低,N、P素供应缺乏,K素含量较高,供试土壤地力属中下水平。
  (3)近似最佳水平处理的6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8.7%、17.6%和10.4%。
  (4)新增纯收益最好的是处理9,最差的是处理2。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处理8,投入产出比最低的仍是处理2。
  (5)通过本次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为非典型方程,得出六镇镇郑桥村氮、磷、钾理论最佳施肥量为纯N199.5kg/hm2、P205 22.5kg/hm2、K2O0kg/hm2,最佳产量为4657.5kg/hm2。结合降维分析、土壤养分测试及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195~225kg/hm2、60~75kg/hm2和75~90kg/hm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综述了河流水体有机碳的研究状况,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河流其有机碳含量及来源均存在显著差异;水温、土壤有机质的侵蚀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等均会对河流水体有机碳的输出通量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河流;有机碳;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X52;P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028-03  Abstract:Research progress on t
摘 要:该文从品种选择、测土配方施肥、适期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姜;栽培技术;颖州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47-02  1 颍州区基本情况  颍州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属黄淮海平原,全区人口71万人,耕地面积2.8万hm2。地处暖温带南缘,常年日照2 500h,无霜期222d
摘 要:该文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异丙隆(10、20、40、60、80、100mg/L)对小麦幼苗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丙隆能降低小麦幼苗叶绿素的含量,10、20、40、60、80、100mg/L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0mg/L)低2.55%、6.81%、11.91%、19.57%、28.94%、32.34%。异丙隆能够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
为了快速准确的测定大豆根系的形态指标,将平台扫描仪与SmartRoot软件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根系形态测量体系。该文以大豆根为例,使用扫描仪获取根系图像,探讨利用SmartRoot软件测定其根系形态指标的可靠性以及不同分辨率对形态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Win Rhizo Basic验证Smart-Root测定的大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直径的标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46%、7.36
自从朔黄铁路信号设备2万端改造完毕后,BES-1600/25型扼流适配变压器广泛应用于朔黄铁路上、下行正线轨道电路上.由于扼流变压器Ⅰ次侧信号圈48匝,Ⅱ次侧牵引圈只有16匝,变压
通过网络手段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新模式的教学方法。在互联网下多媒体教学系统正被广泛地应用。本文讨论了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通过更新存储页面传送顺序技术来提高虚拟机实时传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和电气设备的更新,电力能源消耗量正在不断提高,对电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而配网自动化主要指通过对通信技术、信息化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
摘 要:万载县粳稻稻曲病发生轻重,一般与品种和抽穗期天气有关,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和确定最佳的施药次数,是防治稻曲病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一季晚粳采用5%纹曲星1 200mL/hm2、用水量750kg防治稻曲病效果较好,最佳时期为抽穗前5~7d和始穗至抽穗期各施一次药,防效可达72.47%。  关键词:一季晚粳;稻曲病;防治适期;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本文在分析了行业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结合独立学院培养大数据人才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以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大数据应用型人才的优势,从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