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三个家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c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往以色列前,也不知怎么头脑一热,决定尝试全程以沙发客的方式旅行。我自认为旅行时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便是与当地人交谈甚至相处。出发前忐忑不安地联系了三家沙发主,三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年龄段,正是他们,成为引领我了解现今以色列人思想的最佳窗口。
  在特拉维夫的第一家沙发主是来自美国的犹太料理师Noar,待人礼貌而尊重,是个温暖而稳重的大男孩。十几岁时他就独身来到特拉维夫生活,因为对美食的热爱,成为了一名厨师。在特拉维夫的夜晚见到他的第一面,我心中的石头便落了地。Noar迎面而来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抬起行李箱便往上搬,邊搬行李边怀有歉意地说,自己住的地方有些老旧,希望我不会介意。“虽然这里旧旧的,但我很喜欢。屋顶还有一片小花园,晚上的时候你可以在那里看星星。”因为室友正短途旅行,家中只有我们二人,我便住在他室友的房间。Noar热爱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相处,了解不同的文化。他的客厅里有一幅很大的世界地图,每收容一位沙发客,他都会在地图上做标记。慢慢的,密密麻麻的标记布满了画面。墙壁上都是各国沙发客留下的便条,表达对他的谢意。他珍爱这些回忆与经历,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这些故事。交谈的过程中,他对文字尤其感兴趣。在向他介绍中文的拼写、字形、翻译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也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自豪感。语言是文化的根源,中文是如此繁复却具有深意的文字。
  Noar出门的时候常忘记锁门,一次我提醒他,他憨笑说,反正家里也没什么可偷。他的生活很忙碌,白天整日都在餐厅工作,黄昏去健身房健身,回到家已是七点。一晚,他忽然邀请我去他朋友的生日party。派对就在一间公寓的屋顶,参加的人大多都是来自美国的年轻犹太人。大家拿着啤酒瓶,吃着墨西哥食物聊着天。夏季的凉风,头顶的圆月,耳边是他们谈笑的声音。彼此虽然都是陌生人,但都会有人主动与我打招呼、攀谈,没有人埋头玩手机,每个人都享受着当下时刻的美好。旅行之后,我发觉自己渐渐摒弃了亚洲人骨子里那份羞涩。乐于与他人交朋友,也渴望聆听他人的故事。
  在party上,我遇到了Noar的哥哥Adar,一个很特别的大男孩。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得以知晓年轻的犹太人对于巴以现状的看法。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恩怨深如海,但他依旧在努力尝试着化解它。他曾召集一群年轻人躺在宽大的公路上,排列成大写的“PEACE”,用航拍机器拍下并发表在Facebook上。他还制作过一部影片,影片中,他在耶路撒冷街头举着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一个犹太人,我爱你,如果你爱我,请给我一个拥抱。”事实上,在圣城,这个充满冲突与争议的是非之地,说不定下一秒就会遭到极端分子攻击。但是他依然这么做了,为了告诉所有的阿拉伯人,政治无关人民,我们愿意与你们相拥。陆陆续续地,有许多的阿拉伯人上前拥抱了他。这是一种跨越种族的、来之不易的拥抱,政治上的冲突,不该以人民的生活做牺牲。



  我的第二位沙发主在耶路撒冷,叫Dina,她是一位单身母亲,有七个孩子。两个孩子仍与她一同居住,因为觉得以色列才是她真正的家,所以离开远在美国的亲人回来定居。Dina是个十分睿智、热诚的女性,她把床让给我,自己却睡在沙发。因为养大了七个孩子,她形容自己很”tough“,即使在再嘈杂的客厅,也可以很轻松地入睡。且家里的所有孩子,都是home school抚养长大。
  Dina的家中有三只猫、两只大狗,都是收容而来的流浪猫狗。大儿子Joshua是电影系的学生,课余还是鼓手和调酒师。他对拍电影极其痴迷,时常熬夜剪片,也会鼓捣家中的物品拍摄。一次Joshua拆了家里的电扇、枕头,关了灯举着相机就拍了起来。我饶有兴趣地看着他认真的样子,Dina便在一边笑着和我说,my son is crazy,却从来不会打扰,只微笑看着他。在以色列,所有的人必须参军。Joshua在部队三年后,才回来继续念大学。因为特殊的社会环境,以色列人通常会选择在高中毕业后参军,退伍后再花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旅行、游历世界。等归来的时候,更为成熟、拥有更多阅历的他们,也更清楚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做的。这之后,才会选择自己的专业。
  在D i n a家的日子里,黄昏Joshua会带着我一起遛狗。夜晚洗完澡,大狗便懒洋洋地躺在路中间,挡住了我的去路还若无其事。最小的猫咪会爬上我的床等我一起入睡。这样的日子,就好似融入了他们的家中。一切很自然,也如此温暖。
  第三家沙发主是一对古灵精怪的老夫妻。有趣的是,他们俩是黄昏恋,结婚只一年多。彼此离异后都有孩子,通过网络相识,blind date后在一起。爷爷笑着说,So we are still in the honeymoon(我们仍在度蜜月呢)。爷爷每次见到我,会扑上来在我脸颊亲吻两下,一开始一度让我饱受惊吓。相处之后慢慢发现,他们是如此年轻的一对老人,喜欢与年轻人打交道,探索年轻人喜欢的事物。爷爷的英文没有那么好,通常一句话可能要讲上半分钟,奶奶也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说完。
  第一晚接到我时,已是午夜十二点,他们刚看完女儿的音乐会,看得出已经十分疲累,但仍坚持带我去Market吃好吃的。深夜,爷爷开车带着我们绕耶路撒冷城夜游,不厌其烦地介绍一处处地方。走路的时候,他们喜欢牵着我的手或是将我搂在怀里,甚是亲密。爷爷为了帮我拿行李,一次还从楼梯上不小心摔倒……
  他们的家中,总会为沙发客专门留出一间客房。奶奶说,其实她最近收到过许多申请,但是只接受了我的。因为她感觉得到,在我身上有某些真诚与善良在吸引着她。不难看出,他们是真的将沙发客当成了这个family的一部分。不知是何来的幸运,总让我撞见这么多的温暖。
  在以色列的每一天,都过的极其自在。虽说是沙发客,但却没有一日是真的睡在沙发。每天都在探索、吸纳新的事物。到了夜晚,也不再觉得这个城市不属于我。反而觉得,即使离开过后,自己在那儿也拥有着可以回去的家。
其他文献
第一种武器:理解公司文化  这一点很重要,你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首先要感受它的氛围,然后再去感受它的文化,并努力让自己融入进去。  这一点决定你能不能充满激情地在这个地方干好工作,以及能不能如鱼得水般掌控工作的关键。第二种武器:了解自己  对于这一点,有人觉得非常可笑,啥叫了解自己,自己难倒还不了解自己吗?真是瞎扯淡!  但你真的了解自己吗,如果让你说出自己的10条缺点和10条优点,恐怕你得思考半
期刊
内容摘要: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建设是我们身处其中的现代性的内在要求,而作为现代性重要后果的全球化就成为进行法制建设的当然背景;法律移植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而这又是以法律理想图景的建构为预设的。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展开法律移植的理念基础、基本视界和方法选择: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存在于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内在逻辑之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化必须以普适性法治精神为基本向度,走出一条奠基于一切优秀
期刊
内容摘要:ACTA作为知识产权执法的最新国际标准,在个别侵权救济措施方面超越了TRIPs协议的要求。但是,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与ACTA之间并不存在深刻的矛盾,甚至在大多数方面已经符合ACTA的标准。因此,是否接受ACTA规则可以作为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国际谈判中的筹码。同时,ACTA提供了一个全面审视、评估、反思和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执法制度的机会。  关键词:ACTA TRIPs协议 知识产权执法 民
期刊
我经常会在后台收到读者的留言,不少人很困惑:“感觉自己挺优秀的,为什么大家都不太愿意搭理我呢?”“有些人各方面条件都比我差,为什么她却总是比我更受人欢迎?”  类似的问题,我以前也经历过,直到看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才发现,要想获得好人缘其实是有法可循的。  想要拥有好人缘,被人赏识、尊重,让人愿意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取决于自身各个方面的因素。  类似于尊重他人、保持微笑、好好说话、学会倾听
期刊
内容摘要:证人出庭作证已成为一项强制性义务,一旦违反将受到最高拘留十日的惩罚,这有利于改善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状。但强制出庭作证存在例外,一旦证人有正当理由或者被告人是自己的近亲属将享有作证豁免权。归根结底,强制出庭只是一种手段,出庭作证才是目的。为打破证人出庭作证的各种顾虑,关键在于构建多层次有效的证人保护措施,才能由强制出庭转变为自愿出庭。  关键词:证人 强制出庭 新刑事诉讼法证人保护  证
期刊
我很喜欢南瓜,总觉得它长的憨厚质朴,用它做的美食又金灿灿的,从内心深处把一种品格魅力与它联系在一起,总认为它所展示的是品质的厚重和品性的低调、金秋的收获和生活的殷实。  记得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粮食不够吃,妈很为难,就用便宜的南瓜熬小米或玉米面粥喝。那种甜滋滋的味道,是很受孩子们喜欢的。每到秋季,家里会买很多南瓜,晒在窗台上,一般可吃到进入冬季。  现在日子好了,不仅用南瓜熬粥喝,还变着
期刊
内容摘要:行政规划的法律效果是决定规划性质和可诉性的核心要素,与行政规划未来性的特征相适应,规划的法律效果有特殊性。无论是独立行政规划,还是需补充行政规划,其性质都取决于自身对现实影响或限制的法律效果,规划确定的方式和效果对于已经对外公告并生效的规划自身之法律效果和性质并无影响。法律有无“明确规定”规划确定的方式或效果不应成为规划可诉的前提条件。对“成熟性”的理解不应片面化,应该既包括行政决定的成
期刊
前几天见了一个朋友,聊起了西藏,他说:“我特别想去趟西藏。我在现世江湖混得特别累,相信去了西藏,一定能得到一种超脱。”我大笑道:“哥们儿,别去了。没用!”  很多人喜欢把旅行当作救命稻草,可谁知“救命稻草”这个词本身就是个谬论。传说它的出处有二:一是说一个人溺水了,抓到了一根稻草,意念上觉得是抓到了陆地,就靠意志游到岸边活了下来;二是说那个人靠着稻草的空心呼吸,最终等到他人的营救。不论哪个,时间长
期刊
从南宁出发去越南的前夜,与在青旅结识的姐姐一同逛了中山路。从拥挤的人潮这头,被推倒整条路的尽头。南宁的冬季已有了夏末的气息。很喜欢夜市,总因这样简单的温暖,贴近的烟火气息而心生欢喜。孩童骑在父亲肩头,情侣牵着彼此的手,邻座的男孩替女友剥好手中的食物。坐在满满烧烤气味的二月,坐在拥挤人群的矮凳中间,她说,我们喜欢把油条泡在豆浆里吃。我们起身,买一杯鲜榨椰子汁,一杯奇异果汁,吃一条粉卷,找回许多零钱。
期刊
她离开那天,天空刚刚飘过雨。哑默的黄昏,惨白的街灯,一阵清风吹过,树影中流动着丝丝凉意。  没有送别,也没有亲友的陪伴,她一个人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在沉寂的街上踽踽独行,竟像一只晚来无巢可归的雀儿那般徘徊着。灰白的上衣,黑的裤,头发也凌乱不堪,她看着自己的影子在路的转角被另一片黑暗吞没,忽然就觉得自己不是在走,也不是在逃,而像是幽灵一般的飘。  人影在路角的黑暗中消失,他的声音却还在今日街头的空气里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