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给老师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遵循音乐教学规律,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高学生听觉水平,培养良好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首先要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能力奠定基础。实施听力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让学生听旋律、和声、人声、乐器声,同时辨别音色、音调、力度等,增强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和唱歌技巧,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谱基础,所以在教学歌曲时应要求学生识谱唱歌,而在识谱过程中需要学生逐渐形成“一目数行”的意识,所以教师应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鼓励学生多加练习,通过实践练习发现不足,并深刻反省,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当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再通过不断练习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技能,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实践练习,那么学生只能纸上谈兵,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切分音符”时应给学生展示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识谱技巧,通过融会贯通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教唱新歌时,应注重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当学生初步掌握音符的高低和时值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谱练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对于比较简单的曲谱,可以让学生谱曲唱歌,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对于难度稍大的曲谱,教师可以适当指导与讲解,之后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在提高学生视唱水平的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际上,音乐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对自己具有自信,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更为专注地练习。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听觉艺术,是时间艺术与情感艺术的结合体,情感蕴含在每个旋律与音符中,通过时间的流淌释放情感。当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只要精心感受,就能体会到蕴藏在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指导学生学会体验音乐情感,并与之产生情感碰撞,实现情感交流,激发学生与每一个音符之间的共鸣,让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奔腾。同时,音乐教师要善于思考、体验、感受和积累,并善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主题类的乐曲或视频,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审美,让学生一边倾听动听的音符旋律,一边观看生动的画面,由此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从而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实际上,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但是教師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传递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自己的审美感受,学生也可以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音乐欣赏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音乐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认知需求,灵活合理地选择音乐作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认知视野。教师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尽量选择生活化作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科学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新课标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音乐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容量,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理论知识抽象乏味,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有趣的课件,在课件中引入新颖的动画、生动的音效,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予学生双重刺激,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保卫黄河》时,可以利用大屏幕播放“西安事变”、“ 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直接感受事件的发生过程,促进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营造和谐的鉴赏氛围,因为良好的鉴赏环境会影响听者的心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所以良好的鉴赏氛围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音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乐曲特点及其创作背景,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鉴赏氛围,还可以借助动画片呈现音乐剧,让学生理解哪种乐曲代表故事中怎样的情节,以此感染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心情随着音乐的起伏时而舒缓时而紧张。例如,在教学舒缓类乐曲时,可以将教室的窗帘拉好,让教室内光线昏暗,使学生放松心情,真正融入音乐、感受音乐,促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获得升华。
四、采用层层递进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器乐旋律教学中要先易后难。旋律是音乐的基础,是经过艺术构思由若干音节组成的有节奏感的和谐运动。一般来说,一首乐曲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旋律是否流畅顺耳。所以演奏好旋律是器乐教学的第一任务。旋律是由节奏和节拍组合而成的,只有将其全部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才能凸显旋律的和谐美妙。如果学生难以熟练运用乐器演奏乐曲,那么就难以弹出准确的旋律。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式实施教学,首先带领学生对所学乐曲进行深入分析,从比较简单的旋律入手,争取演奏出准确和谐的旋律,通过演奏简单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乐曲节奏,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演奏难度较大的乐句时,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旋律演奏过程,力求乐曲的完整与和谐。此外,声部练习应由少到多。之所以演奏出美妙绝伦的乐曲,声部发挥了很大作用。多声部的乐曲具有多重音响特征,但是利用器乐演奏多声部是音乐教学难点之一。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从单声部入手,让学生自学多声部。教师可以从乐曲中选出主旋律声部,让所有学生一起学习,最终达到整齐准确的演奏效果。当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教师再逐一引入其他声部旋律,让学生一边演奏,一边聆听多声部和声效果,之后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练习时间,让学生自主演奏。 五、积极设计艺术舞台,实施有效德育渗透
音乐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应将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让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音乐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歌曲和器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为此,在音乐课堂与课外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强化德育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多样化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组织校园歌唱比赛、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等,将音乐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将整个地区的音乐老师联系起来,为学生创建生动鲜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音乐活动,学生轻松展示自我,充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更加亲近大自然,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当学生参加活动得奖或输掉比赛时,教师都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获得奖励不能骄傲,失败了也不气馁的道理。此外,在学生活动之余,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借助相应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在社会上立足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大合唱,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评价学生的声乐成绩。在声乐考试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演唱能够表现自己水平的歌曲,同时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教师应制作一张评分表,将其发给其他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终得出综合得分。其次,评价学生的乐理成绩。初中音乐课程中包含的乐理知识并不多,难度也不大,但是要让学生记住很多专有名词和相关节奏,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评价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时,不能单纯采用传统卷面考试的方式,还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用简单评价的方式抽取与歌曲相关的乐理知识。此外,评价学生的表演成绩。学生的表演不但包括演唱,还包括器乐演奏和舞蹈,教师应鼓励学生丰富表演方式,唱一首拿手的曲子或跳一段优美的舞蹈,才艺比较多的学生可以多表演几个项目,然后由教师给予综合评价。最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维度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课堂纪律等);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知识与技能等);艺术实践表现(班级和学校的文艺活动参与情况等);艺术特长(声乐、舞蹈、器乐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分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独特的方式找寻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這样教育才能被称之为艺术,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更高的质量。音乐教师要注重日常积累,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不断反复与学习,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席向阳.浅论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J].音乐天地,2015(03):78-79.
[2]张方明.“新课标”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5):67-68.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遵循音乐教学规律,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高学生听觉水平,培养良好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首先要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能力奠定基础。实施听力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让学生听旋律、和声、人声、乐器声,同时辨别音色、音调、力度等,增强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和唱歌技巧,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谱基础,所以在教学歌曲时应要求学生识谱唱歌,而在识谱过程中需要学生逐渐形成“一目数行”的意识,所以教师应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鼓励学生多加练习,通过实践练习发现不足,并深刻反省,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当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再通过不断练习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技能,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实践练习,那么学生只能纸上谈兵,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切分音符”时应给学生展示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识谱技巧,通过融会贯通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教唱新歌时,应注重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当学生初步掌握音符的高低和时值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谱练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对于比较简单的曲谱,可以让学生谱曲唱歌,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对于难度稍大的曲谱,教师可以适当指导与讲解,之后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在提高学生视唱水平的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际上,音乐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对自己具有自信,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更为专注地练习。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听觉艺术,是时间艺术与情感艺术的结合体,情感蕴含在每个旋律与音符中,通过时间的流淌释放情感。当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只要精心感受,就能体会到蕴藏在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指导学生学会体验音乐情感,并与之产生情感碰撞,实现情感交流,激发学生与每一个音符之间的共鸣,让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奔腾。同时,音乐教师要善于思考、体验、感受和积累,并善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主题类的乐曲或视频,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审美,让学生一边倾听动听的音符旋律,一边观看生动的画面,由此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从而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实际上,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但是教師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传递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自己的审美感受,学生也可以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音乐欣赏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音乐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认知需求,灵活合理地选择音乐作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认知视野。教师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尽量选择生活化作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科学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新课标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音乐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容量,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理论知识抽象乏味,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有趣的课件,在课件中引入新颖的动画、生动的音效,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予学生双重刺激,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保卫黄河》时,可以利用大屏幕播放“西安事变”、“ 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直接感受事件的发生过程,促进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营造和谐的鉴赏氛围,因为良好的鉴赏环境会影响听者的心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所以良好的鉴赏氛围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音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乐曲特点及其创作背景,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鉴赏氛围,还可以借助动画片呈现音乐剧,让学生理解哪种乐曲代表故事中怎样的情节,以此感染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心情随着音乐的起伏时而舒缓时而紧张。例如,在教学舒缓类乐曲时,可以将教室的窗帘拉好,让教室内光线昏暗,使学生放松心情,真正融入音乐、感受音乐,促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获得升华。
四、采用层层递进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器乐旋律教学中要先易后难。旋律是音乐的基础,是经过艺术构思由若干音节组成的有节奏感的和谐运动。一般来说,一首乐曲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旋律是否流畅顺耳。所以演奏好旋律是器乐教学的第一任务。旋律是由节奏和节拍组合而成的,只有将其全部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才能凸显旋律的和谐美妙。如果学生难以熟练运用乐器演奏乐曲,那么就难以弹出准确的旋律。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式实施教学,首先带领学生对所学乐曲进行深入分析,从比较简单的旋律入手,争取演奏出准确和谐的旋律,通过演奏简单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乐曲节奏,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演奏难度较大的乐句时,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旋律演奏过程,力求乐曲的完整与和谐。此外,声部练习应由少到多。之所以演奏出美妙绝伦的乐曲,声部发挥了很大作用。多声部的乐曲具有多重音响特征,但是利用器乐演奏多声部是音乐教学难点之一。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从单声部入手,让学生自学多声部。教师可以从乐曲中选出主旋律声部,让所有学生一起学习,最终达到整齐准确的演奏效果。当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教师再逐一引入其他声部旋律,让学生一边演奏,一边聆听多声部和声效果,之后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练习时间,让学生自主演奏。 五、积极设计艺术舞台,实施有效德育渗透
音乐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应将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让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音乐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歌曲和器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为此,在音乐课堂与课外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强化德育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多样化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组织校园歌唱比赛、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等,将音乐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将整个地区的音乐老师联系起来,为学生创建生动鲜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音乐活动,学生轻松展示自我,充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更加亲近大自然,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当学生参加活动得奖或输掉比赛时,教师都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获得奖励不能骄傲,失败了也不气馁的道理。此外,在学生活动之余,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借助相应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在社会上立足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大合唱,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评价学生的声乐成绩。在声乐考试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演唱能够表现自己水平的歌曲,同时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教师应制作一张评分表,将其发给其他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终得出综合得分。其次,评价学生的乐理成绩。初中音乐课程中包含的乐理知识并不多,难度也不大,但是要让学生记住很多专有名词和相关节奏,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评价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时,不能单纯采用传统卷面考试的方式,还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用简单评价的方式抽取与歌曲相关的乐理知识。此外,评价学生的表演成绩。学生的表演不但包括演唱,还包括器乐演奏和舞蹈,教师应鼓励学生丰富表演方式,唱一首拿手的曲子或跳一段优美的舞蹈,才艺比较多的学生可以多表演几个项目,然后由教师给予综合评价。最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维度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课堂纪律等);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知识与技能等);艺术实践表现(班级和学校的文艺活动参与情况等);艺术特长(声乐、舞蹈、器乐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分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独特的方式找寻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這样教育才能被称之为艺术,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更高的质量。音乐教师要注重日常积累,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不断反复与学习,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席向阳.浅论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J].音乐天地,2015(03):78-79.
[2]张方明.“新课标”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