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类科技的逐渐进步,人类文明也出现了新的篇章,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单位对公共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候高校再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来评价管理类人才就逐渐经受不住时代的要求了,新时代的考核方式也呼之欲出,改革教学方式也成了很多高校在努力探索的部分。但是,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充分的改变考核的内容,进而发挥考核在每一个考试中的作用,真正实现考核与激励相挂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意识,才能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生活,为社会持续提供在管理方面很有建树的人才。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效果评估
通过浏览了很多相关文件,得知在国内对教学当中的考核措施还是很有研究的。根据现在的一些研究来看,现在的考核体系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科目的考核,或者是对于涉及科目比较多的某一相关领域的考核,在其中大部分的考核采用的都是比较与分析的方法。中国与国外因为文化和历史不同,所以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态势是完全不同的,国外主要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这些考核方式也是在我们国家在教学中需要提升的部分。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于管理类学习的考核方式还比较少,但是大部分管理课程都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践行性,比如说市场营销、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是需要用到管理类人才的。本文就是通过探讨实践性比较强的管理类课程的考核改革,目的是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体人员素养,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
一、 传统考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大多数管理类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这些专业要求的是学生在学术方面拥有很强的应用性,需要学生具备很多能力,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所以,在管理类的课程中,除了需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理论课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的教学目的,也就是把教师上课所列举出来的理论全部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加强他们软能力的进步。
在高校的传统考核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的学校都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学生的期末成绩。大部分都是按照平时的成绩占30%,期末考试的成绩的占70%的比例计算。而平时成绩包括了学生的出勤率、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整体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是按照学生期末的书面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主要导向。
这种书面考核成绩对于培养管理类人才是具有很大弊端的。
1. 在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之下,学生们会过分的正视考试的结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这样并不注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很好的用于未来工作的实践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正是由于这种考核体系,导致了学生在平常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经常会出现玩手机、打瞌睡的状况;甚至会出现不写作业,或者是抄袭作业的恶劣行为。
3. 在这种考核之下,教师们一般会选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就是箱只是匆匆灌输的学生的思想当中,这时候就会出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不反思等这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状况发生。
4. 由于期末考试的书面成绩占了学生总成绩的较大比重,所以在考试之前,学生们往往会采用过为极端的复习方法,由于时间短,而且时间比较紧,学生会在这段时间学习到大量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很难消化的,也很难进行实际的应用。所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发展。
针对这种考核带来的不良现象,就促使我们寻找考核方式的新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软能力,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状态变为主动学习状态。
二、 完善公共管理类课程考试方式的途径
(一)对原先的考试体制进行管理和改革,建立培养专业人才的考核体系
公共管理科学是运用管理学的内容研究其他部门对社会机构管理的一门应用类科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主要是想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比如说,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目前來看,我国对公共管理类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该体质的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适应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因此对原先的考核体质进行整改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为了培养各类专业素养的人才,不同的考核方式有它们自己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专业进行不同的组合,根据不同的课程来进行分配,从多角度考查学生。所以,相关部门在选用考核方式的时候,一定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要在专业程度、模拟方案、具体实施等方面都下功夫,用社会的主体导向为基础,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大力推动公共管理类课程的考核改革,这样才能让改革落到实处服务于学生。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推行考核多样化
先前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古板,对于书上基础内容考核较多,过于死板,无法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要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即考试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对书本上的内容熟悉,而且要能够考察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积极,理性的基本素质。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
(三)强化过程性考试
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平常的随堂检测、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吸收和强化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另外,作为教授者,教师要在平常的课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心理变化,可以加大学生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据的比例,平时成绩也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课堂作业、小组活动、课后作业等,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平时的学习与期末考试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学生们很少会出现在课堂上乏味无趣的状态,也不会在期末考试前期疯狂的背书和做题,这样的学习更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四)引导教师参与考试改革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不应该只是执行该项改革的措施,而应该主动参与进来。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特点和改革的方案更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改革的过程中,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以及建议,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五)考试评价引入学生的评价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的考核,让学生对每次考试进行评价,可以评价自己的成绩和问题,也可以评价这次考试卷子的难易,甚至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适度参考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的结果,尤其是在小组共同完成的考核当中,成员之间的评价更能够体现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成绩。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对于学生的考核结果来源于各个方面,而不是单一的,这样会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发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考核结果更客观更全面。
三、 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通过本人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对于学习与以前相比较积极。它改变了先前的古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与自己成员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相互了解,就会大致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以及进行反思,知道自己需要补充和学习哪些知识。通过小组可以增进学生们的感情,教师应将学习成绩好的和较差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得到质的飞跃。可以进行一阶段的考核,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退步,这样一来,学生的參与度也较高。当学生看到自己每个阶段的成果,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但对于这种新型考核方式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缺点,对教师本身的要求较高,能够带动起所有学生,还要分清主次关系。实施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自身的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如果设计不当,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无法持续进行。对于这个教学设计,老师要把握好度,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基础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需要能够调节好学生与课堂的关系,要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学习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考核不能单单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应该从多角度、长远地看待管理人人才的未来,为学生创造出新的考核方式,让学生们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在学习期间就能提高自身的软能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各大高校可以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培养出更多的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靳秉强,王丽慧,高连香.公共管理类课程授课八忌,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2]韦海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公共管理类课程改革需要选择多样化的考核方式[N].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斗学版),2011,10.
作者简介:刘大峰,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贵阳。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效果评估
通过浏览了很多相关文件,得知在国内对教学当中的考核措施还是很有研究的。根据现在的一些研究来看,现在的考核体系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科目的考核,或者是对于涉及科目比较多的某一相关领域的考核,在其中大部分的考核采用的都是比较与分析的方法。中国与国外因为文化和历史不同,所以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态势是完全不同的,国外主要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这些考核方式也是在我们国家在教学中需要提升的部分。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于管理类学习的考核方式还比较少,但是大部分管理课程都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践行性,比如说市场营销、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是需要用到管理类人才的。本文就是通过探讨实践性比较强的管理类课程的考核改革,目的是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体人员素养,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
一、 传统考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大多数管理类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这些专业要求的是学生在学术方面拥有很强的应用性,需要学生具备很多能力,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所以,在管理类的课程中,除了需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理论课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的教学目的,也就是把教师上课所列举出来的理论全部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加强他们软能力的进步。
在高校的传统考核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的学校都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学生的期末成绩。大部分都是按照平时的成绩占30%,期末考试的成绩的占70%的比例计算。而平时成绩包括了学生的出勤率、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整体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是按照学生期末的书面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主要导向。
这种书面考核成绩对于培养管理类人才是具有很大弊端的。
1. 在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之下,学生们会过分的正视考试的结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这样并不注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很好的用于未来工作的实践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正是由于这种考核体系,导致了学生在平常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经常会出现玩手机、打瞌睡的状况;甚至会出现不写作业,或者是抄袭作业的恶劣行为。
3. 在这种考核之下,教师们一般会选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就是箱只是匆匆灌输的学生的思想当中,这时候就会出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不反思等这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状况发生。
4. 由于期末考试的书面成绩占了学生总成绩的较大比重,所以在考试之前,学生们往往会采用过为极端的复习方法,由于时间短,而且时间比较紧,学生会在这段时间学习到大量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很难消化的,也很难进行实际的应用。所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发展。
针对这种考核带来的不良现象,就促使我们寻找考核方式的新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软能力,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状态变为主动学习状态。
二、 完善公共管理类课程考试方式的途径
(一)对原先的考试体制进行管理和改革,建立培养专业人才的考核体系
公共管理科学是运用管理学的内容研究其他部门对社会机构管理的一门应用类科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主要是想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比如说,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目前來看,我国对公共管理类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该体质的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适应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因此对原先的考核体质进行整改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为了培养各类专业素养的人才,不同的考核方式有它们自己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专业进行不同的组合,根据不同的课程来进行分配,从多角度考查学生。所以,相关部门在选用考核方式的时候,一定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要在专业程度、模拟方案、具体实施等方面都下功夫,用社会的主体导向为基础,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大力推动公共管理类课程的考核改革,这样才能让改革落到实处服务于学生。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推行考核多样化
先前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古板,对于书上基础内容考核较多,过于死板,无法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要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即考试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对书本上的内容熟悉,而且要能够考察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积极,理性的基本素质。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
(三)强化过程性考试
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平常的随堂检测、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吸收和强化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另外,作为教授者,教师要在平常的课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心理变化,可以加大学生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据的比例,平时成绩也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课堂作业、小组活动、课后作业等,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平时的学习与期末考试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学生们很少会出现在课堂上乏味无趣的状态,也不会在期末考试前期疯狂的背书和做题,这样的学习更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四)引导教师参与考试改革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不应该只是执行该项改革的措施,而应该主动参与进来。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特点和改革的方案更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改革的过程中,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以及建议,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五)考试评价引入学生的评价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的考核,让学生对每次考试进行评价,可以评价自己的成绩和问题,也可以评价这次考试卷子的难易,甚至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适度参考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的结果,尤其是在小组共同完成的考核当中,成员之间的评价更能够体现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成绩。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对于学生的考核结果来源于各个方面,而不是单一的,这样会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发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考核结果更客观更全面。
三、 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通过本人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对于学习与以前相比较积极。它改变了先前的古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与自己成员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相互了解,就会大致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以及进行反思,知道自己需要补充和学习哪些知识。通过小组可以增进学生们的感情,教师应将学习成绩好的和较差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得到质的飞跃。可以进行一阶段的考核,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退步,这样一来,学生的參与度也较高。当学生看到自己每个阶段的成果,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但对于这种新型考核方式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缺点,对教师本身的要求较高,能够带动起所有学生,还要分清主次关系。实施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自身的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如果设计不当,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无法持续进行。对于这个教学设计,老师要把握好度,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基础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需要能够调节好学生与课堂的关系,要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学习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考核不能单单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应该从多角度、长远地看待管理人人才的未来,为学生创造出新的考核方式,让学生们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在学习期间就能提高自身的软能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各大高校可以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培养出更多的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靳秉强,王丽慧,高连香.公共管理类课程授课八忌,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2]韦海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公共管理类课程改革需要选择多样化的考核方式[N].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斗学版),2011,10.
作者简介:刘大峰,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