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东部、北部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接壤,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是欧盟与独联体各国地缘政治的交叉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建交以来,中国与乌克兰在各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加深。日前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乌两国务实合作仍展现出强大韧性。
乌克兰希望与中方积极拓展各领域互利合作
根据乌克兰统计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乌克兰对华货物贸易总额为154.19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对华出口71.13亿美元,同比增长98%。中国继续保持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同年,中乌开通中欧班列,为两国贸易扩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范先荣指出,乌克兰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乌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乌克兰作为欧亚物流中心枢纽地位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中乌经贸合作更加快捷便利,两国人民获得更多实惠。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中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广大的市场和强劲的内需潜力为中乌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空间。”范先荣称。
2020年底,中国和乌克兰宣布启动贸易自由化安排联合可行性研究。目前,两国已在经贸、农业、航天、科技等多个领域达成重要成果和共识。一旦双方正式达成有关协议,中国企业对乌克兰出口、投资门槛将大为降低。
乌克兰副总理斯特凡妮希娜表示:“乌克兰有强烈意愿与中国一起,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各领域互利合作,提振两国经济的发展。”
据标普预测,2020年乌克兰经济萎缩5.5%。与此同时,IMF指出,中国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的重要贡献者。因此,经济低迷的乌克兰希望搭上中国经济的“快车”。
今年3月,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签署一项新法令,对来自中国的游客实行临时免签证制度。7月,泽连斯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电话通话,双方就两国间签署免签协议达成一致意见。
乌克兰政治分析师和东方学家安德烈·布扎罗夫表示,中乌之间建立互免签证制度极具现实意义,是两国人民开启相互旅游和劳务移民的必要前提。
在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明确引入免签制度的相关参数对乌克兰和中国尤为重要。布扎罗夫认为,互免签证制度不会因中国劳务移民涌入导致中国劳动力在乌克兰扩张。
乌实施“大型基建”倡议
今年6月,乌克兰社区和领土发展部部长阿列克谢·车尔尼雪夫在出席“乌克兰30周年——生态”论坛期间透露,乌政府计划到2024年前加强25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在相关经济领域创造数10万个就业岗位。
在工业园区的诸多优势中,车尔尼雪夫提到了“低准入门槛”和新投资便利,主要包括利息补偿、优惠贷款、税收和海关优惠。
6月3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同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长库布拉科夫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克兰政府关于深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协定》。根据《协定》,中乌双方鼓励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动构建两国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为实施合作项目提供必要帮助和支持。
近年来,中国和乌克兰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中国企业在乌承包工程市场新签合同额连续两年超过20亿美元,为乌实施经济发展项目做出积极贡献。今年是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该《协定》签署是两国政府深化经贸合作的具体行动,回应了两国企业加强互利合作的需求,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当前,乌政府正在实施“大型基建”倡议,积极推动交通、电力等领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乌克兰一直是欧洲道路安全状况最差的国家之一,全国主要公路路面破损率约为55%,全国12%的交通事故是由路面损坏直接导致。近年,乌政府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2018—2022年公路发展目标,计划拨款3000亿格里夫纳修建公路。“大型基建”计划中提出,拟出资850亿格里夫纳改造国家级公路,出资222亿格里夫纳修建地方公路。
在铁路方面,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发达的铁路运输交通网络,铁路密度不仅在独联体国家中名列第一,在欧洲也位居前列。在“2017—2021现代化战略”中提到,未来5年,乌将投入1300—1500亿格里夫纳发展铁路,提高运输和运营能力。
在航空领域,乌政府批准了航空港发展规划,对17个机场进行改造,至2023年将客运量提高一倍。
乌克兰海岸线2000多公里,主要商业港口共18个,各大海港均是重要的黑海海运交通枢纽。水运领域也有着不小的投资机会。
乌克兰是俄罗斯向欧盟输送天然气的主要过境国,天然气管道与所有邻国相通,管道总长3.76万公里,居欧洲第二。管道运输也是乌吸引投资的一大领域。
近年来,乌克兰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用户数量逐步增加。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8%。网络基建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投资机遇。
选择工程项目需慎重,实时关注防疫情况
中乌建交以来,在经贸领域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政府和部门间合作协定,主要包括《中乌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中乌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中乌政府间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国人民银行和乌克兰国家银行间合作协议》《中乌政府间海关合作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等,上述协定为双方企业开展经贸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下称驻乌经商处)称,乌克兰基建市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特别是港口和道路交通建设、电讯设施建设等领域有着切实的发展需要,对外国投资和企业带资承包有较强烈的需求。中资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动向,科学决策。
首先,在考察项目过程中应充分了解项目背景、融资担保、运营要求、合作伙伴背景等具体条件。根据自身实力和运营经验,慎重选择工程项目,公平公正参与竞标。
“乌克兰对外国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准入要求非常严格,其中部分手续办理周期较长。中国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乌有关法律法规及时获取相关资质。”驻乌经商处提醒道。
随着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组织给予的贷款支持,基建作为乌克兰经济的驱动力,未来几年将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驻乌经商处分析,受其国内生产供应能力限制,建筑机械设备和材料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局面。工程承包企业应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提前做好相关施工准备。
驻乌经商处介绍,乌克兰法律对引进外籍劳务人员有严格规定。中国企业无论使用当地劳动力,还是引进中国劳动力,都必须充分了解、严格遵守乌有关法律,全面核算劳动力成本,规范签订相关用工合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罢工传统,必要时提前与工会谈判工资待遇。
驻乌经商处建议,中方企业需在工程合同谈判、签署、执行过程当中,依法行事,如业主方有超出合同规定的要求,请务必要求業主签署补充合同,搜集好相关证据,以备工程验收和索赔时使用。
另外,受疫情影响,国内工人无法按时派出,中国企业在乌承包工程项目普遍出现进度滞后现象,部分企业选择加大本地分包力度。乌克兰公共和私营部门投资意愿下降,导致洽谈业务的进展缓慢。制造业企业应面临原材料供给不及时、需求下降等问题,部分企业选择以停工、削减工资支出等方式应对。驻乌经商处建议,有关企业应密切关注乌疫情发展形势和防疫政策动向,进一步完善项目投资、投标可行性分析,做好风险预判。
自建交以来,中国与乌克兰在各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加深。日前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乌两国务实合作仍展现出强大韧性。
乌克兰希望与中方积极拓展各领域互利合作
根据乌克兰统计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乌克兰对华货物贸易总额为154.19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对华出口71.13亿美元,同比增长98%。中国继续保持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同年,中乌开通中欧班列,为两国贸易扩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范先荣指出,乌克兰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乌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乌克兰作为欧亚物流中心枢纽地位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中乌经贸合作更加快捷便利,两国人民获得更多实惠。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中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广大的市场和强劲的内需潜力为中乌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空间。”范先荣称。
2020年底,中国和乌克兰宣布启动贸易自由化安排联合可行性研究。目前,两国已在经贸、农业、航天、科技等多个领域达成重要成果和共识。一旦双方正式达成有关协议,中国企业对乌克兰出口、投资门槛将大为降低。
乌克兰副总理斯特凡妮希娜表示:“乌克兰有强烈意愿与中国一起,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各领域互利合作,提振两国经济的发展。”
据标普预测,2020年乌克兰经济萎缩5.5%。与此同时,IMF指出,中国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的重要贡献者。因此,经济低迷的乌克兰希望搭上中国经济的“快车”。
今年3月,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签署一项新法令,对来自中国的游客实行临时免签证制度。7月,泽连斯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电话通话,双方就两国间签署免签协议达成一致意见。
乌克兰政治分析师和东方学家安德烈·布扎罗夫表示,中乌之间建立互免签证制度极具现实意义,是两国人民开启相互旅游和劳务移民的必要前提。
在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明确引入免签制度的相关参数对乌克兰和中国尤为重要。布扎罗夫认为,互免签证制度不会因中国劳务移民涌入导致中国劳动力在乌克兰扩张。
乌实施“大型基建”倡议
今年6月,乌克兰社区和领土发展部部长阿列克谢·车尔尼雪夫在出席“乌克兰30周年——生态”论坛期间透露,乌政府计划到2024年前加强25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在相关经济领域创造数10万个就业岗位。
在工业园区的诸多优势中,车尔尼雪夫提到了“低准入门槛”和新投资便利,主要包括利息补偿、优惠贷款、税收和海关优惠。
6月3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同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长库布拉科夫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克兰政府关于深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协定》。根据《协定》,中乌双方鼓励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动构建两国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为实施合作项目提供必要帮助和支持。
近年来,中国和乌克兰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中国企业在乌承包工程市场新签合同额连续两年超过20亿美元,为乌实施经济发展项目做出积极贡献。今年是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该《协定》签署是两国政府深化经贸合作的具体行动,回应了两国企业加强互利合作的需求,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当前,乌政府正在实施“大型基建”倡议,积极推动交通、电力等领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乌克兰一直是欧洲道路安全状况最差的国家之一,全国主要公路路面破损率约为55%,全国12%的交通事故是由路面损坏直接导致。近年,乌政府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2018—2022年公路发展目标,计划拨款3000亿格里夫纳修建公路。“大型基建”计划中提出,拟出资850亿格里夫纳改造国家级公路,出资222亿格里夫纳修建地方公路。
在铁路方面,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发达的铁路运输交通网络,铁路密度不仅在独联体国家中名列第一,在欧洲也位居前列。在“2017—2021现代化战略”中提到,未来5年,乌将投入1300—1500亿格里夫纳发展铁路,提高运输和运营能力。
在航空领域,乌政府批准了航空港发展规划,对17个机场进行改造,至2023年将客运量提高一倍。
乌克兰海岸线2000多公里,主要商业港口共18个,各大海港均是重要的黑海海运交通枢纽。水运领域也有着不小的投资机会。
乌克兰是俄罗斯向欧盟输送天然气的主要过境国,天然气管道与所有邻国相通,管道总长3.76万公里,居欧洲第二。管道运输也是乌吸引投资的一大领域。
近年来,乌克兰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用户数量逐步增加。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8%。网络基建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投资机遇。
选择工程项目需慎重,实时关注防疫情况
中乌建交以来,在经贸领域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政府和部门间合作协定,主要包括《中乌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中乌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中乌政府间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国人民银行和乌克兰国家银行间合作协议》《中乌政府间海关合作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等,上述协定为双方企业开展经贸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下称驻乌经商处)称,乌克兰基建市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特别是港口和道路交通建设、电讯设施建设等领域有着切实的发展需要,对外国投资和企业带资承包有较强烈的需求。中资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动向,科学决策。
首先,在考察项目过程中应充分了解项目背景、融资担保、运营要求、合作伙伴背景等具体条件。根据自身实力和运营经验,慎重选择工程项目,公平公正参与竞标。
“乌克兰对外国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准入要求非常严格,其中部分手续办理周期较长。中国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乌有关法律法规及时获取相关资质。”驻乌经商处提醒道。
随着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组织给予的贷款支持,基建作为乌克兰经济的驱动力,未来几年将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驻乌经商处分析,受其国内生产供应能力限制,建筑机械设备和材料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局面。工程承包企业应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提前做好相关施工准备。
驻乌经商处介绍,乌克兰法律对引进外籍劳务人员有严格规定。中国企业无论使用当地劳动力,还是引进中国劳动力,都必须充分了解、严格遵守乌有关法律,全面核算劳动力成本,规范签订相关用工合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罢工传统,必要时提前与工会谈判工资待遇。
驻乌经商处建议,中方企业需在工程合同谈判、签署、执行过程当中,依法行事,如业主方有超出合同规定的要求,请务必要求業主签署补充合同,搜集好相关证据,以备工程验收和索赔时使用。
另外,受疫情影响,国内工人无法按时派出,中国企业在乌承包工程项目普遍出现进度滞后现象,部分企业选择加大本地分包力度。乌克兰公共和私营部门投资意愿下降,导致洽谈业务的进展缓慢。制造业企业应面临原材料供给不及时、需求下降等问题,部分企业选择以停工、削减工资支出等方式应对。驻乌经商处建议,有关企业应密切关注乌疫情发展形势和防疫政策动向,进一步完善项目投资、投标可行性分析,做好风险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