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日本近海发生了强烈地震和海啸,很多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或无家可归,福岛核电站因为地震而发生了核泄漏事故。4月,这次事故最后被评定为七级事故,成为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以来最为严重的核事故。这么大的事,自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可是在人们密切关注这次事件的同时,广大“谣言哥”也没有放弃这大展身手的机会,开始四处出没,有关核电站的“流言”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版本一路升级,总之,“谣言超市”里货品充足,“总有一款你喜欢”。
那么,我们就在其中挑几样“精彩”的,一起来分析分析。
流言: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爆炸了!
电视画面中,福岛核电站传来爆炸声,一股白烟冒了出来。“不好,核电站爆炸了”的消息一时间不胫而走,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核爆炸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年老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小小的核弹,日本不就马上投降了么?还听说冷战时,美国和当时的苏联拥有的核弹加到一起可以让世界毁灭好几次!这回这么大一个核电站爆炸,咱们离日本那么近,不玩完了吗?”
但只要是稍有物理常识的人,听到这一“噩耗”时都不会慌。因为他们知道,核电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核爆炸”的。仔细看看新闻就知道,爆炸的只是核电站里的氢气。
没错,原子弹和核电站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依靠的都是“链式反应”——一些元素,比如常用的铀?鄄235,它们的原子核可以分裂成多个小的原子核,同时会释放出很多能量,还会产生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别的原子核,使其继续分裂;在这样的连锁反应下,很多原子核不断地分裂,持续地释放能量。
原子弹的“任务”就是爆炸,要求它在极短的时间内,“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以失控的形式加速发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燃料的铀?鄄235的浓度必须足够高。从地下挖出来的天然铀矿石中,铀?鄄235的含量只有0.7%左右;而要制造原子弹,必须想办法把这个浓度提高到90%以上,否则你想让它炸都炸不了。
而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叫“低浓缩铀”,其铀?鄄235浓度比原子弹低得多,只有3%。因此它的反应速度比起原子弹来差了几千万倍,能量只会平缓地释放出来,哪怕失去控制,也完全不会发生“核爆炸”。这就像我们可以用一根火柴点燃烈性白酒,却不可能把啤酒点燃,尽管都含有酒精……
真相:核反应堆会爆炸?它没这个“本事”。
流言:日本人污染了全世界的海洋和食物链!
4月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作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排放到太平洋中。这一下,舆论又炸锅了:“日本人‘投毒’,全世界的海洋都将遭受污染,那些放射性物质首先被浮游生物吸收,然后浮游生物被小鱼吃掉,小鱼再被大鱼吃掉,大鱼再被……天哪,整条食物链都岌岌可危了!”
日本人没有事先知会并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就直接向大海排放核电站污水,这件事确实做得不地道。但是,一座核电站的污水,真的能导致“全球最大的生态灾难”吗?
我们且把情况设想到最坏——假设把整个福岛核电站中产生的所有放射性物质都倒进太平洋,由于核燃料的能量效率很高,主要的放射性物质碘?鄄131和铯?鄄137充其量只有几吨,可是太平洋的总水量有多少吨呢?答案是——超过640,000,000,000,000,000吨!这样一稀释,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污水中的放射主力之一碘?鄄131还是个短命鬼,半衰期只有8.5天,也就是说,8.5天以后就只剩原来的一半了,17天以后只剩1/4, 25.5天以后只剩1/8,34天以后只剩1/16……用不了几个月,基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另一种放射性物质铯?鄄137半衰期有30年,辐射的威胁更长久一些,不过海里的鱼并不喜欢铯?鄄137。有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全世界淡水鱼肌肉组织中铯?鄄137的含量大约是每千克200~1000贝克勒,而海鱼中这个量只有每千克0.4~3.3贝克勒,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鱼体内的钾和铯互相排斥,而海水里钾元素的含量很高,“既生钾”,便“难生铯”,所以不必担心铯?鄄137会被海里的鱼大量吸收。
真相:大海的胸怀真的是很广阔的,特别是在离福岛核电站很远的海域,无论是放射性物质本身还是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都近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你可以随便排污哦。
流言:人类建设核电站就是自取灭亡!
福岛核电站的不幸事故也使世界各地的“反核”人士行动起来,有的举行“反核集会游行”,有的在网上发起“反核签名”。他们认为核电站是人类给自己埋下的苦果,并列举历史上的核泄漏事件来对核能产业表示质疑。
我们也在这里回顾一下这些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吧。
在人们印象中,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爆炸不仅使很多人当场死亡,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很多人因为辐射得上了各种奇怪的癌症而离开人世。真实的统计结果是,在10万幸存者中,相比正常情况增加了800个死于癌症的人。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常常被人描绘为“周边地区成了人间地狱,影响大半个欧洲,无数人受害”。但根据200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它最多新增了4000个癌症患者。另一个著名的核电站事故发生在1979年美国三里岛。最后调查统计,结果是周围居民的癌症发病率并没有提高。
这次日本核电站事故中涌现了“福岛50死士”,他们的英勇无私令人敬佩,但广为流传的“由于接受了大剂量辐射,他们中70%的人将在两周内死亡”的说法却是毫无根据的流言。实际上并没有人死于辐射,他们在现场工作时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轮换,所受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可以致死的剂量。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确有20多名抢救现场的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死亡,不过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损毁程度远远大于福岛核电站的损毁程度。
人类对电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如果不用核能来发电,又会怎样呢?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这些新兴能源虽然清洁,但目前技术上还很不成熟,难以“挑大梁”,还得靠水电和燃烧煤炭的火电来代替。
可是你知道吗,近百多年来,特别重大的水电站溃坝事故发生过不下10次,每次都造成少则数百、多则数万人死亡,而全球每年死于煤矿事故的矿工也高达数千人。而且,别以为火电厂就没有核辐射——它排出的烟灰对周围环境的辐射量是同等发电量的核电站的100倍。
真相:事实和数据摆在眼前,如果说核电站“危险”,难道水电站、火电厂更安全?
其实,无论水电、火电还是核电,都有其“可怕”之处。光“怕”可没用,因为听到一些不靠谱的“流言蜚语”而过度恐慌就更不值得了。
在本次核危机中,日本方面在事先预计和事后处理上都存在一些人为的失误,而且福岛核电站本身建造得比较早,技术比较陈旧,其安全系数在全世界所有的核电站中也属于较低的。人们要做的,是从中吸取教训,今后更好地趋其利、避其害,让“可怕”的核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可是在人们密切关注这次事件的同时,广大“谣言哥”也没有放弃这大展身手的机会,开始四处出没,有关核电站的“流言”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版本一路升级,总之,“谣言超市”里货品充足,“总有一款你喜欢”。
那么,我们就在其中挑几样“精彩”的,一起来分析分析。
流言: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爆炸了!
电视画面中,福岛核电站传来爆炸声,一股白烟冒了出来。“不好,核电站爆炸了”的消息一时间不胫而走,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核爆炸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年老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小小的核弹,日本不就马上投降了么?还听说冷战时,美国和当时的苏联拥有的核弹加到一起可以让世界毁灭好几次!这回这么大一个核电站爆炸,咱们离日本那么近,不玩完了吗?”
但只要是稍有物理常识的人,听到这一“噩耗”时都不会慌。因为他们知道,核电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核爆炸”的。仔细看看新闻就知道,爆炸的只是核电站里的氢气。
没错,原子弹和核电站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依靠的都是“链式反应”——一些元素,比如常用的铀?鄄235,它们的原子核可以分裂成多个小的原子核,同时会释放出很多能量,还会产生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别的原子核,使其继续分裂;在这样的连锁反应下,很多原子核不断地分裂,持续地释放能量。
原子弹的“任务”就是爆炸,要求它在极短的时间内,“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以失控的形式加速发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燃料的铀?鄄235的浓度必须足够高。从地下挖出来的天然铀矿石中,铀?鄄235的含量只有0.7%左右;而要制造原子弹,必须想办法把这个浓度提高到90%以上,否则你想让它炸都炸不了。
而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叫“低浓缩铀”,其铀?鄄235浓度比原子弹低得多,只有3%。因此它的反应速度比起原子弹来差了几千万倍,能量只会平缓地释放出来,哪怕失去控制,也完全不会发生“核爆炸”。这就像我们可以用一根火柴点燃烈性白酒,却不可能把啤酒点燃,尽管都含有酒精……
真相:核反应堆会爆炸?它没这个“本事”。
流言:日本人污染了全世界的海洋和食物链!
4月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作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排放到太平洋中。这一下,舆论又炸锅了:“日本人‘投毒’,全世界的海洋都将遭受污染,那些放射性物质首先被浮游生物吸收,然后浮游生物被小鱼吃掉,小鱼再被大鱼吃掉,大鱼再被……天哪,整条食物链都岌岌可危了!”
日本人没有事先知会并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就直接向大海排放核电站污水,这件事确实做得不地道。但是,一座核电站的污水,真的能导致“全球最大的生态灾难”吗?
我们且把情况设想到最坏——假设把整个福岛核电站中产生的所有放射性物质都倒进太平洋,由于核燃料的能量效率很高,主要的放射性物质碘?鄄131和铯?鄄137充其量只有几吨,可是太平洋的总水量有多少吨呢?答案是——超过640,000,000,000,000,000吨!这样一稀释,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污水中的放射主力之一碘?鄄131还是个短命鬼,半衰期只有8.5天,也就是说,8.5天以后就只剩原来的一半了,17天以后只剩1/4, 25.5天以后只剩1/8,34天以后只剩1/16……用不了几个月,基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另一种放射性物质铯?鄄137半衰期有30年,辐射的威胁更长久一些,不过海里的鱼并不喜欢铯?鄄137。有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全世界淡水鱼肌肉组织中铯?鄄137的含量大约是每千克200~1000贝克勒,而海鱼中这个量只有每千克0.4~3.3贝克勒,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鱼体内的钾和铯互相排斥,而海水里钾元素的含量很高,“既生钾”,便“难生铯”,所以不必担心铯?鄄137会被海里的鱼大量吸收。
真相:大海的胸怀真的是很广阔的,特别是在离福岛核电站很远的海域,无论是放射性物质本身还是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都近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你可以随便排污哦。
流言:人类建设核电站就是自取灭亡!
福岛核电站的不幸事故也使世界各地的“反核”人士行动起来,有的举行“反核集会游行”,有的在网上发起“反核签名”。他们认为核电站是人类给自己埋下的苦果,并列举历史上的核泄漏事件来对核能产业表示质疑。
我们也在这里回顾一下这些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吧。
在人们印象中,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爆炸不仅使很多人当场死亡,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很多人因为辐射得上了各种奇怪的癌症而离开人世。真实的统计结果是,在10万幸存者中,相比正常情况增加了800个死于癌症的人。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常常被人描绘为“周边地区成了人间地狱,影响大半个欧洲,无数人受害”。但根据200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它最多新增了4000个癌症患者。另一个著名的核电站事故发生在1979年美国三里岛。最后调查统计,结果是周围居民的癌症发病率并没有提高。
这次日本核电站事故中涌现了“福岛50死士”,他们的英勇无私令人敬佩,但广为流传的“由于接受了大剂量辐射,他们中70%的人将在两周内死亡”的说法却是毫无根据的流言。实际上并没有人死于辐射,他们在现场工作时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轮换,所受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可以致死的剂量。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确有20多名抢救现场的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死亡,不过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损毁程度远远大于福岛核电站的损毁程度。
人类对电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如果不用核能来发电,又会怎样呢?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这些新兴能源虽然清洁,但目前技术上还很不成熟,难以“挑大梁”,还得靠水电和燃烧煤炭的火电来代替。
可是你知道吗,近百多年来,特别重大的水电站溃坝事故发生过不下10次,每次都造成少则数百、多则数万人死亡,而全球每年死于煤矿事故的矿工也高达数千人。而且,别以为火电厂就没有核辐射——它排出的烟灰对周围环境的辐射量是同等发电量的核电站的100倍。
真相:事实和数据摆在眼前,如果说核电站“危险”,难道水电站、火电厂更安全?
其实,无论水电、火电还是核电,都有其“可怕”之处。光“怕”可没用,因为听到一些不靠谱的“流言蜚语”而过度恐慌就更不值得了。
在本次核危机中,日本方面在事先预计和事后处理上都存在一些人为的失误,而且福岛核电站本身建造得比较早,技术比较陈旧,其安全系数在全世界所有的核电站中也属于较低的。人们要做的,是从中吸取教训,今后更好地趋其利、避其害,让“可怕”的核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