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23日,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项工程旨在通过向社会募捐善款来资助中国一万所学校开展“防艾”教育活动,以改变中国一亿多初中以上的大中学生“防艾”知识与性知识缺乏的状况。会上,曾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授予的“爱心大使”称号的中国首部青春期性心理咨询热线的创办人一童,应邀做了题为《聆听青少年的心声》的大会发言。他18岁弃学开办全国第一个青少年性心理咨询热线的独特行为及他恳切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的性问题、提倡青少年性教育开放的新颖观点,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赞誉。然而,人们更多的还是困惑:这个才华横溢的少年究竟为什么开办了这样一个与他的年龄及阅历相悖的性心理热线?
我心灿烂
一童的真名叫李童。父母是长春郊外的普通农民,文化程度都不高。他喜欢读书,从小学四五年级起就能看大部头的小说。见他语文成绩好,平时还爱写诗画画,老师就让他当了宣传委员。在长春126中学读书的3年时间里,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担任班干部,而且还经常为班级出板报、写发言稿、参加作文比赛等。上中学后,当他混沌初开的时候,他的一些同学们已经在背着老师偷偷地向异性同学暗送秋波了。而他利用这段时间读完了不少世界名著:《红与黑》、《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还有一些关于性学方面的书籍。这不仅令他大开眼界,而且让他对青春期性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许是他从小就一个人离开父母到长春读书的缘故,遇事常常自作主张;也许是他读外国书读多了的缘故,他形成了特立独行自由不羁的性格,做事与思维往往显得有些叛逆。读初三时,这种反叛意识更加强烈。2002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他突然想到要用手中这支笔来写出自己同龄人在青春期对性的茫然、懵懂、困惑、求索的那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与表现。于是,他开始细心地观察同学们的行为,并利用业余时间去附近的酒吧、咖啡厅等处去体验生活,采访陌生的同龄人,然后将这些记录下来。一开始同学们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有一次他去酒吧采访时正巧遇见了同校不同班的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将此事向老师汇报了。当老师批评一童时,他说出原委,但老师与同学们都半信半疑。直到半年后,他的12万字长篇小说《我心灿烂》在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5000册一销而空,老师和同学们才认识了他的才华。这部小说围绕性问题在花季同龄人中的种种表现,细腻地表现了少男少女们对性的渴望及他们内心的躁动,告诉他们如何正确、理智地看待和认识性,如何妥善地接纳性这个青春期献给花季少男少女们的礼物。书出版后,一童被吸收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2002年9月,初中毕业的一童在别的同学们都已经走进高中为考大学而拼搏的时候,又作出了一个令家人与老师、同学们都惊诧不已的决定:放弃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不进入任何一所高中,采取自己在家自学与家教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争取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用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对青春期性心理、性教育的研究与咨询,来写自己想写的关于性教育方面的著作。他梦想着要成为中国第一个写性教育与性心理的青少年作家,成为第一个倡导性教育开放的青少年作家!
当时,他的父母及家人和老师都不同意,百般劝说,但他均不为所动。他说:“我想用我写作欲望最强、灵感最多的时候作我最想做的事——再写一本性教育的书。我需要大量时间来采访,来构思,来读书,正规学校的作息时间太不适合我。我的目标是名牌大学!如果有机会,我最想去英国读性心理学、性教育学和文学!”
我心执着
一童的“一个人的高中”开始了。他在离市区很远的地方借了亲属的一间两室住房,每天除了去一位家教那里学习英语与数学外,其它时间都由自己支配:读书、写作、听音乐、采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到2004年5月,他的第二部围绕青春期少年对性的渴望及倡导开放式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赤裸的欲望》脱稿。
当年10月中旬,省博物馆举办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性文化、性用品教育展览。一童去观看了两次,并对举办者和解说员进行了采访。他敏锐地发现,本来对性极为关注的青少年却极少有来参观展览的,即使来了也是东躲西藏的,很怕遇见认识的人。他就此事询问解说员,解说员说:“你也是少年,你应该更能理解他们。他们的年龄使他们对性有深深的兴趣,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种种变化,对异性的身体与生理更是非常想了解,但传统的教育对性却让他们讳莫如深,视为洪水猛兽。因此,他们就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矛盾:想看还怕人耻笑,不敢看还真想知道。其实,他们比成年人更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育啊!”一席话提醒了一童:我何不开一个针对青少年性心理性教育方面的心理热线呢!我虽没有性经历,但我看过大量的书,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我本身就是青少年,与同龄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可以更好地沟通啊。
这天晚上,他兴奋得一夜无眠。一件件与青春期性心理性教育有关的往事浮现在眼前。上初二时学校开了性教育课,在学到男性与女性的生殖器这一节时,老师还没讲自己先脸红了,索性不讲了,让同学们自己去看书,而且不允许进行交流。还有一次,一个同班男生与女生发生了性关系,这个男生问一童他们这算不算结婚?同学对性的无知迷茫令他哭笑不得。
10月20日,经过周密准备的“一童青春期性心理咨询热线”开始了试开通。一部普通电话,两台电脑,还有一间卧室,这些就成了一童的全部工作设备。这之前,他曾自费打印了10000多张宣传海报,大标题写着“一个18岁作家开通中国首部青春期性心理咨询热线”。一童捧着厚厚的宣传海报到附近的几家大中学校去分发。一时间,同学们被这新奇的宣传与开热线的人物吸引了,纷纷抢要海报,10000份很快就发光了。
10月23日,热线正式开通。早晨5点多钟,第一个电话打了进来。这个19岁的高三学生向一童大胆地问了不少关于性的问题。一童对他的问题做了回答,还给他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咨询题。在电话中,这个学生毫不犹豫地一一作答。据一童掌握的资料分析,他的心态与行为可以说在中学生及15—20岁的青少年中很有代表性,他记录下谈话内容:
一童:你第一次渴望异性身体的时间?
咨询者:16岁。
一童:你知道什么是健康的性吗,你知道不健康的性与性病、艾滋病等疾病的关系吗?
咨询者:不太明白。老师讲的不具体,家长也不正面教育,社会上还是处于一种保守的状态。滥性当然会染上各种性病,不过要是我,我会注意,戴安全套呗。
一童:你第一次了解性的年龄?
咨询者:16岁。
一童:你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性?
咨询者:其实也算不上了解,只是无意间听到父母在说。
一童:你第一次触摸异性身体在什么时候?
咨询者:高中的时候。
一童:你是否和家长谈过自己对性的看法和经历?
咨询者:没有。不好意思,不敢。
一童:你怎么看性,怎么看性心理?
咨询者:性是做出来的,性心理是想的。
一童:能否谈一下你对青少年与性的看法,您觉得过早发生性行为对青少年有什么危害?
咨询者:我觉得现在的青少年几乎全部都尝试并且渴望性关系,我觉得过早的产生性行为不会有什么危害,我们会很舒服,把那些粘乎乎的、乳白色的东西弄出来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一童:你认为性代表的是什么?
咨询者:代表爱。如果有女孩爱我,就要与我有关系,否则她就不是真的爱我。
一童:你对性有没有过恐惧,能否谈一下你的心理状况或者活动?
咨询者:有过,我在自慰的时候怕被别人看到,非常害怕,就是梦遗或遗精时也一样。
一童:你渴望了解性知识吗,想怎么了解?
咨询者:非常渴望。看黄片、上网呗,非常容易了解。
一童:你满意目前学校或是家长教给你的性知识吗,你有什么想法或是建议?
咨询者:不满意。再开放一点就好了,最好有实物演示(笑)。
一童:你熟悉的青少年、同学、朋友的人群中发生性行为的人多吗,百分比是多少?
咨询者:非常多,还有怀孕打胎的呢。80%还要多!
一童:你觉得自己的性心理、性生理健康吗?
咨询者:不知道,还可以吧。
一童:你喜欢看淫秽书籍和浏览黄色网站吗,为什么?
咨询者:喜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一童:你觉得性行为代表婚姻吗?
咨询者:不代表,总不能发生关系就结婚吧!
一童:你是否有暗恋的异性?
咨询者:16岁就有了。不过不固定。
随后,他又接了几个电话,都是同龄人的,有的是中学生,有的是大学生,也有职业中专的学生。到早晨8点钟,他已接了13个电话。有的问自己爱上老师怎么办;有的问自己与女生接吻了,会不会生小孩;有的问自己根本不想谈恋爱,可怎么也控制不住对女生的好感……一童从他们的提问中感受到他们对性知识的既渴望又害羞的心理,也知道了他们对社会、学校及家庭性教育方面欠缺的不满,知道了他们对自己性心理方面的问题急于解决的迫切心情,也更坚信自己这个热线开得有意义。
这一天,他共接了近30个电话!疲惫不堪的一童兴奋得不能自已。入夜,他在日记本上写了一行字:中国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童愿为你解!
我心飞翔
当一童开通热线的时候,他曾有过充分的心理准备,想过会接到一些无聊或怀疑的电话等,但他从未想到会接到如此激烈的指责的电话。10月24日上午,一位性教育专家打来电话,对一童抛出一连串的责问:“你是个未成年的人,你有什么资格开性心理热线?你有过性经历吗?你懂得多少性的知识?我劝你还是自知些为好,尽快结束对你是最明智的选择!”还未等一童回话他就放下了电话。
这话犹如一盆兜头泼下的凉水,浇得一童有些蒙头转向了:难道我做错了?
刚放下这个电话,又接到一个家长电话:“你还是个孩子,不好好学习,搞什么性咨询!你自己都不懂的东西还给别人讲解,别浪费时间,上学去吧!”一童回答说:“正因为我也是个学生,是他们的同龄人,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最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心里话也才愿意和我说。这是成人热线所不具备的。我是没有性经历,但我们研究探讨的是性教育、性心理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性技巧,这些我想我的间接知识是可以完成的。而且,我还在继续学习……”
2005年4月,一童接到了一个初中女孩的哭诉:她和一个男生同居一年多了,还为这个男生堕过胎。可现在男生却和别的女孩在一起了。她说她痛苦极了,又不敢和别人讲,就是想从楼上跳下去。一童默默地听着,站在她的角度为她想着每一个问题的对策,并及时而细心地开导她,告诉她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让它过去吧,你应该面对现实,走好自己明天的路。在她心情平静了一些后,一童还给了她很多建议。这个电话持续了一个小时,最后她承诺要好好生活。后来,这个女孩成了一童很要好的朋友。
开办热线不久,一童的社会责任感、独特个性、出众才华与青春激情就感染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人。很快,他就有了自己的“粉丝”。2005年初,长春师范学院的老师邀请一童去他们学校和大学生座谈。在座谈结束时一童说:“我们要正视自己的迷惘,共同呼吁社会来关注青少年性教育。一个人的呐喊是无力的,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许多同学鼓掌,并正式提出要当“一童热线”的志愿者。
为了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层决策者对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视,一童在2005年初曾先后给温家宝总理和国家计生委写信,大胆地提出“中国现行的学校性教育应该来一次大洗牌”的观点。一个北大的女生找到了一童,说她在网上看见了他写给计生委的信,她和很多北大学生都支持他,并表示想做他的志愿者。她说:“北大曾经也想搞这么一个组织,宣传性教育,可后来却搁浅了,没想到这么多人想做却做不起来的事情居然让一个小弟弟给做成了。我们支持你!”就这样,北京大学有了一童的志愿者。后来,中国人民大学和全国许多其他地方的高校学生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2006年2月,在两会召开之际,一童给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写信。他以一名正在青春期里成长的青少年和“先驱者”的身份向社会呼吁:尽快把青少年性教育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当中,请全社会及教育者们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青少年性教育。一童在信中写道:
我这部热线开通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一年来接到的电话数以万计,热线反映出来的问题比较突出:几乎90%以上的孩子都对性感到好奇;直接或者间接有过性行为的少年在60%左右;发生性行为而堕过胎的少女占到10%;产生过轻生念头的有15起。可以肯定地说,我接触过的青少年,都对目前学校、家庭给予他们的性教育不满意,他们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出奇一致,那就是上黄色网站、看黄色碟片和淫秽书籍……
“无意中喝了男生喝过的水会不会怀孕?”很多同龄人打来电话提出的问题相当幼稚。细想想,问题虽然荒唐,却真实地道出了我国目前青少年性教育问题的尴尬。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界的悲哀吗?
我不提倡性开放,我提倡性教育开放。性教育的保守和抽象,是我们国内教育体制的一个陋习。不可否认,有关教育者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我们觉得那种努力许多仍停留在表面。我们想得到更清楚真切的知识。如果全社会把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普及开来,并使之具体化、理智化,特别是认真化,我们就不会对性过于敏感,就会用清醒的头脑来对待性,对待爱情。
2006年初,一童用半年多时间写完关于青少年性问题的剧本《书包•玫瑰•花季》,经过一家报纸连续刊载后,引来许多热心人的支持与帮助,很快就有30多位学生与老师参加了排练。2006年春节前后,这些自发的群众演员已经成功地将全剧排完。一位专业导演看完后说:“他们的演技完全达到了公开演出的水平。”然而,因为没有资金,无法公演。
2006年5月1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东北地区唯一一个“爱心大使”的桂冠颁给一童。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代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主席伍德森博士将他签发的证书与奖牌寄到一童手上时,正在为自己的话剧因无钱无法公演而发愁的一童终于笑了。他说:“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将‘一童热线’办得更好,为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做出我的贡献!”
2006年12月初,一童创作了一首讲述早恋害处、警示青少年不要早恋的歌词《早恋有毒》,在长春一家报社的介绍下,国家一级作曲家林华秀决定帮助一童将这首歌词谱曲,并在歌词上提出修改意见。一童想将这首歌制作成Flash,放在各大网站,供青少年点击、下载,希望广大青少年由此得到教育,不要走入早恋的沼泽地。
面对困境,一童仍在不断地努力。一童热线开办三年来,已接到了几万个电话,为数以万计的青少年解决了青春的烦恼与困惑,也赢得了社会的承认与支持。一童在朝着他心中既定的目标走着,不在乎任何非议。他在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励志格言:“只有斩断双臂,才能长出新的翅膀!”●
(谢绝转载、上网、摘编)
(责编:上官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