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高管频繁套现 外埠扩张受困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owen25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6日,A股市场曾经的第一高价股碧水源遭到3名高管大额减持,其一天内合计套现1.2亿元。这令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这家今年股价持续上涨的公司。
  碧水源于2010年4月登陆创业板,其号称是环保与高科技并驾的新兴产业公司。2010年上市时,其高达94.5倍的发行市盈率令人惊叹。而此后1年多股价跌幅超过50%,也让投资者们体会到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差距。
  今年1月,随着公司业绩不断增长,其股价也再次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但就在股价刚刚重拾升势之时,公司的各大股东与高管就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减持手中股票。除上述3名高管外,碧水源前任副总经理、设计研究院院长梁辉在今年5月底一次性套现1.57亿元。此外,公司其他小股东发起人也跑得无影无踪。
  这家曾经“看起来很美”的公司,为何遭遇高管集体减持?
  公司的中报暴露了蛛丝马迹。近两年公司业绩主要依靠北京地区及北京子公司的利润贡献,外埠公司经营惨淡为碧水源的业绩增长埋下隐患。
  高管频繁大额套现
  
  对碧水源而言,高管持股犹如一枚定时炸弹,在解禁后给其带来很大的减持压力。
  根据深交所公告,今年8月16日,即公司上市后第二批锁定股解禁4个月后,公司监事、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亦力,监事、预算采购部经理周念云,副总经理、董秘何愿平三人合计减持350万股碧水源。
  他们此次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套现1.2亿元,而当日在竞价交易市场,碧水源的成交金额也仅有6408万元。其中减持最多的董秘何愿平售出150万股,套现5151万元。
  此次减持后,碧水源上述3名高管持股比例仍占到公司总股本15%以上。
  受此影响,大宗交易信息公布后次日,公司股价便大幅跳空低开,当日跌幅高达5.95%。
  对碧水源而言,原始股东大额减持带来的股票下跌已不是第一次。今年5月30日,公司前任副总经理、设计研究院院长梁辉的减持也曾造成股价大幅下跌。作为公司前任高管,梁辉所持股份的限售日期为公司上市后24个月。这意味着,其限售股需等到今年4月21日才能解禁。
  但就在其限售股解禁后一个多月,即5月30日,梁辉一天之内就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售出了540万股,套现1.57亿元。这一大额抛售在次日导致公司股票下跌4.39%。
  相对于高管24个月的锁定期而言,公司一些小股东的限售期更短,仅为12个月。他们的出逃速度更快。碧水源上市首年即2010年的年报显示,公司第六大股东上海鑫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碧水源825万股,占总股本5.61%;自然人刘世莹持有286万股,占总股本1.95%;上海纳米创业持有247万股,占总股本比1.68%。
  但截至2012年中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以上三家无一在列,公司当前第十大流通股东为富兰克林国海潜力组合基金,其持股占碧水源总股本的0.75%。由此可以推断,上述3名小股东,至少已减持了手中一半的股份。
  关系型公司外埠扩张受困
  碧水源全称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早成立于2001年,公司的主要业务区域在北京。碧水源主要为客户提供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和参与市政建设工程,而近年来也因其公告中所称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资源化技术”倍受投资人关注。
  对于公司的靓丽业绩到底是来源于其真实技术含量还是其管理层的“深厚政府背景”,一直受到市场人士非议。而对此《投资者报》也在2010年公司上市伊始就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同时作出了“碧水源:并没有那么美”的相关判断。
  从公司近年业绩来看,其在北京的业务发展的确“备受照顾”。2010年、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0%、105%;而来自北京区域的营收贡献占比为64%、46%,今年上半年占比为56%。公司因此也被看成依靠政府的关系型公司。
  从财报来看,公司北京地区业务发展良好,但若从公司与外省当地公司共建的联营、合营子公司来看就不那么乐观了。
  碧水源共有16家主要子公司,北京7家,外埠9家。2011年,外埠子公司贡献最多是云南水务产业投资公司和江苏碧水源环境科技公司,两家公司分别贡献利润6639万元和1799.7万元。但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净利润大幅缩水,两家仅分别贡献利润759.8万元和24万元。其他7家外埠公司有5家亏损。
  对此,山西证券环保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是受行业特有的季节性影响,“上半年的工程通常要到下半年入账”。
  从公司2010年~2011年营收来看,公司上半年营收大概只占全年的1/5。但即便如此,公司9家外埠公司2012年的盈利仍不容乐观。
  其中,子公司云南水务产业投资的收益更是远低于其期初的盈利目标。根据公司当初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该公司2011年实现净利润7177万元,2012年实现净利润1.6亿元。2011年公司算是勉强完成目标,但其今年上半年仅759万元的净利润恐怕很难达成2012计划目标。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纯投资的项目,没有抵押担保,投资赚钱就赚钱,赔钱就由各委托人按照A、B等级比例自行承担。”日前,外贸信托“一壹影视(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一壹影视”)的相关产品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作为国内首只涉足影视投资的信托产品,一壹影视信托的发行招致业内诸多讨论,继红酒、艺术品之后,影视制作能否成为信托文化投资的下一片蓝海,市场疑问不断。  8月21日,带着对产品的疑问,《投
期刊
近日受市场对美国新作大豆减产的忧虑升温带动,大连豆粕期货大幅走高,主力1301合约创出了4187元的年内新高,距历史高点4227元仅一步之遥。  从目前来看,随着美国大豆越来越接近收获期,市场愈加关注作物产量前景,减产预期仍对豆类系列品种的价格具有支撑作用。但随着收获期的临近,大豆季节性供给压力将逐步显现,加之前期的天气炒作已使市场对减产题材形成一定的心理承受力,投资者后期做多豆粕需警惕季节性回调
期刊
低迷的市场让投资者近期有点找不到方向,但是基金公司却不同,在产品发行上非常清晰,它们开始集中发行债券类基金,并且集中备战高收益信用债基金。  基于对债市的看好,债券基金发行火爆。《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截至8月23日,包括嘉实、博时、国海富兰克林等在内的多家公司近期正在发行或者拟发行的债券型基金共有11只。  新发债基中信用债方向的产品成为主流,目前正在发行的债券基金已有5只为信用债类基金,占
期刊
上周外汇市场格局率先由美联储会议纪要打破,8月23日公布的纪要显示,许多委员认为,除非经济出现大幅回升迹象,否则他们的态度倾向于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美联储可能“很快”实施新一轮货币刺激措施。显然,这是迄今为止美联储推出QE3的最强烈暗示,市场人士以此认为9月美联储会议采取行动的几率相当高,以致美元汇率受重挫,美元指数刷新两个月低点81.22,而非美货币全线飙升,欧元兑美元最高攀上七周
期刊
进入8月,短期理财债基扩容势头不减,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获悉,光大保德信旗下第二只短期理财产品——光大保德信添盛双月理财债券基金于8月24日正式发行,投资者可通过银行、券商及光大保德信基金直销平台购买。  业内人士指出,身处资本市场,投资者必须认识到不同的资金量肯定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银行协议存款利率就明显高于一般储蓄利率。但协议存款门槛极高,普通投资者很难参与其中,但如果能借助光大保德信
期刊
王卫东能算得上股市中的“浪子”,他总是在不断的寻找新标的,寻找他自己。  他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文科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家乡宣传部,专门给领导写发言稿;90年代初懵懂“下海”投身股市,三个月后开始写股评,后曾创办实业。  最后,他认定,股市才是自己的终极战场。从广发银行海南证券到广发证券,再到华龙证券,最后2006年来到了新华基金公司。  他刚刚进入新华基金公司时,就是个薪水单薄的小小研究员;现
期刊
常年出差在外的霍思琦是一名在新时代典型的职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个性独立,精打细算,“平时工作比较忙,结婚没休过一天婚假。”时间精力多半投入在工作中。结婚这3年来,靠着一步一步的积累和规划,霍思琦在居住的城市已经买了房,并预备着下一项投资。  大学之后工作,辗转过三四个城市。从装饰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到连锁超市的店面营运管理,到台商企业销售经理,再到目前电商企业区域分公司的资深客户经理
期刊
7月24日,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通教育)创业板首发获通过,该公司主要从事家校互动信息服务,即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为中小学校(或幼儿园)与学生家长提供沟通互动的服务。  全通教育的业务及盈利模式并不复杂,整个业务链主要包括四个主体:SP(服务提供商)全通教育、基础运营商(主要是中移动)、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全通教育一方面为中移动提供家校互动系统的开发及维护,另一方面开拓学校及教师用户,而
期刊
涉嫌违反保荐条款的赢时胜,在今年6月中旬顺利过会,公司拟在创业板发行1500万股。这为其控制人与公司的利益输送链敞开了一扇门。  赢时胜是一家为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类定制软件服务的软件企业。  但是,在金融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形下,赢时胜依靠超常增长的应收账款和政府补助来提升业绩的方式,恐怕难以维持太久。  行业低迷为求盈利耍花招  作为一家金融软件类公司,赢时胜难免
期刊
8月21日,被称为“我国本土综合实力最强的民营生物疫苗企业”智飞生物发布了中报业绩,表面上看,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有所增长,但若扣除政府补贴这项非经常性损益,其实际净利同比下滑近两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份中报发布之前,智飞生物的副董事长吴冠江赶在“窗口期”前借反弹之势大幅减持,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套现4.2亿元。  此外,公司一名副总经理和董秘自去年就开始减持,到目前为止,三人套现约5亿元。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