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通过H-P滤波分离出实际GDP的趋势项和波动项,计算实际GDP的波动率,并依据波动率划分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1978-2005年中国经历了3个朱格拉周期和1个基钦周期共4个经济周期,且最后一次经济周期仍在继续。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如下特征:一是高位平稳运行,波动幅度减小、周期加长;二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三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
【关键词】 H-P滤波 经济周期波动 波动率
一、引言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划分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波动大部分是基于增长率分析的,然而基于增长率分析经济波动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增长率变换对原数据中的周期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减少了相对较长的周期波动的波幅,同时加大了数据中随机或不规则成分的波幅。二是无法分离出经济指标中所包含的趋势项和波动项,因而,不能反映经济变量围绕其长期趋势的上下波动。本文使用H-P滤波将趋势项和波动项完全分开,并基于此划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周期并分析其波动的特征。
二、潜在产出的估计及波动率的测量
1、潜在产出的估计方法
若以y为实际产出,y?鄢为潜在产出,yvar为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则有:y=y?鄢+yvar。其中,yvar就是我们要最终得到的波动分量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处对潜在产出的定义是:在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中期的总产出水平,即潜在产出是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的产出水平。在这个定义下,可以认为潜在产出近似为实际产出的长期趋势值。本文中将实际产出的长期趋势值看作潜在产出。估计潜在产出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H-P滤波法。H-P滤波法把样本点的趋势值当作潜在产出,通过最小化实际产出和样本点的趋势值,来估算出潜在产出。
H-P滤波法用公式表示为:
大,估计趋势越光滑,?姿趋于无穷大时,估计趋势将接近线性函数。H-P滤波方法实际存在着权衡的问题,即要2、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率的测量
为了更好地描述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文章引进波动率(Ratio of Fluctuation)。波动率用公式表示为:
波动率表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占潜在产出的比率,它反映了实际产出相对于潜在产出的偏离程度,即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上下波动的程度。之所以选用波动率指标是因为,它将趋势项和波动项完全分开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增长型经济周期波动的变化轨迹,同时又可以反映出现有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最新统计的年度数据,按照GDP平减指数对名义GDP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实际GDP。H-P滤波中?姿取Backus和Kehoe建议的100,使用Eview 5.0对实际GDP进行估计后,得到的1978-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率如三、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划分及其特征
1、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划分
根据“峰-峰”法划分,改革开放至今一共经历了4次经济周期,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经济周期按其长度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朱格拉(Juglar)周期:中周期(主周期),一般为7-11年,往往由2-3个副周期组成;第二,基钦(Kitchen)周期:短周期(副周期),40个月左右;第三,康德拉杰夫(Codrutieff):长周期,45-60年;第四,库茨涅茨(Kuznets)周期:建筑业周期,15-25年。第五,熊彼特(Schumpeter)周期:综合了长、中、短周期,1个长周期等于6个中周期,1个中周期等于3个短周期。从表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个朱格拉周期和1个基钦周期共4个经济周期。若将1985-1988年的经济周期作为副周期并入1978-1984年的经济周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完全属于朱格拉周期,这与工商业固定资本投资周期相吻合,反映了我国经济周期是属于投资驱动型的。
2、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特征
(1)高位平稳运行,波动幅度减小、周期拉长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资源正常限度的充分地利用,且不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情况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经测算,1978-2005年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67%,而年均潜在经济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0.07%。这一切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位增长并可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内仍将保持这种高位增长趋势。文章采用波动系数(Coefficient of Fluctuation)来描述中长期波动。波动系数反映了变量剔除长期趋势后的标准差与变量均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观经济的波动系数仅为3.8%,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从波动幅度来看,1978-1984年經济周期的波动幅度达到了20.41个百分点,而1985-1988年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只有2.62个百分点,若将两周期合并,则1978-1988年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为20.41个百分点;1989-1995年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为8.67,1996-2005年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为8.25,波动幅度明显减小且两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变化相当平稳。从波动周期长度来看,4个经济周期的长度分别为7年、4年、7年、10年,且最后一个经济周期仍在继续。因此,1989年是经济波动的分界点,1989年后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减小并保持平稳,同时经济周期不断拉长。
(2)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
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此模型探讨当加速原理与凯恩斯乘数一起发生作用时,收入决定的动态过程。此外,此模型还证明,仅仅是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内生的周期性波动。假设国内生产总值Yt由消费Ct、投资It、政府支出G0构成,Ct由上期国内生产总值Yt-1决定,It与消费增量ΔCt-1=Ct-Ct-1成固定比例,G0则为外生变量。我们可以构建以下的乘数-加速数模型:
方程中Y?鄢为除去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后的GDP,Y为除去净出口后的GDP,Y(-1),Y(-2)分别表示滞后一期及滞后两期的Y。回归结果令人满意,拟合度很好,调整后R2达到了0.99,系数t值在1%的水平下均显著,序列相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
3、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
现代经济波动理论将经济波动的来源归结于内部传导和外部冲击。反映内部传导机制的模型基本都是产出变量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单变量的二阶自回归模型。对GDP波动分量建立二阶自回归模方程中DGDP代表GDP波动分量,从回归方程来看,结果令人满意,方程系数t值在1%水平下均显著,序列相关的LM检验显示残差不存在序列相关。调整后的R2为0.87,即回归平方和占总体平方和的比率为87%,即我国经济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高达87%,而外部冲击因素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只有13%。这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随着产出波动性的降低(波动幅度减小,波动周期拉长),经济周期不断微波化,但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周期的微波化与经济高增长的趋势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增长型经济的主体轮廓。这种经济周期的微波化与经济高增长的趋势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杰、王立勇: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及潜在因素改革[J].2008(3).
[2] 陈杰:产出缺口与通胀缺口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兼评宏观经济调控执行绩效[J].当代财经,2008(4).
[3] 陈杰:消费波动能平抑产出波动吗[J].经济体制改革,2008(6).
[4]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11).
[5] 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H-P滤波 经济周期波动 波动率
一、引言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划分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波动大部分是基于增长率分析的,然而基于增长率分析经济波动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增长率变换对原数据中的周期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减少了相对较长的周期波动的波幅,同时加大了数据中随机或不规则成分的波幅。二是无法分离出经济指标中所包含的趋势项和波动项,因而,不能反映经济变量围绕其长期趋势的上下波动。本文使用H-P滤波将趋势项和波动项完全分开,并基于此划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周期并分析其波动的特征。
二、潜在产出的估计及波动率的测量
1、潜在产出的估计方法
若以y为实际产出,y?鄢为潜在产出,yvar为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则有:y=y?鄢+yvar。其中,yvar就是我们要最终得到的波动分量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处对潜在产出的定义是:在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中期的总产出水平,即潜在产出是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的产出水平。在这个定义下,可以认为潜在产出近似为实际产出的长期趋势值。本文中将实际产出的长期趋势值看作潜在产出。估计潜在产出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H-P滤波法。H-P滤波法把样本点的趋势值当作潜在产出,通过最小化实际产出和样本点的趋势值,来估算出潜在产出。
H-P滤波法用公式表示为:
大,估计趋势越光滑,?姿趋于无穷大时,估计趋势将接近线性函数。H-P滤波方法实际存在着权衡的问题,即要2、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率的测量
为了更好地描述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文章引进波动率(Ratio of Fluctuation)。波动率用公式表示为:
波动率表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占潜在产出的比率,它反映了实际产出相对于潜在产出的偏离程度,即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上下波动的程度。之所以选用波动率指标是因为,它将趋势项和波动项完全分开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增长型经济周期波动的变化轨迹,同时又可以反映出现有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最新统计的年度数据,按照GDP平减指数对名义GDP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实际GDP。H-P滤波中?姿取Backus和Kehoe建议的100,使用Eview 5.0对实际GDP进行估计后,得到的1978-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率如三、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划分及其特征
1、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划分
根据“峰-峰”法划分,改革开放至今一共经历了4次经济周期,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经济周期按其长度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朱格拉(Juglar)周期:中周期(主周期),一般为7-11年,往往由2-3个副周期组成;第二,基钦(Kitchen)周期:短周期(副周期),40个月左右;第三,康德拉杰夫(Codrutieff):长周期,45-60年;第四,库茨涅茨(Kuznets)周期:建筑业周期,15-25年。第五,熊彼特(Schumpeter)周期:综合了长、中、短周期,1个长周期等于6个中周期,1个中周期等于3个短周期。从表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个朱格拉周期和1个基钦周期共4个经济周期。若将1985-1988年的经济周期作为副周期并入1978-1984年的经济周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完全属于朱格拉周期,这与工商业固定资本投资周期相吻合,反映了我国经济周期是属于投资驱动型的。
2、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特征
(1)高位平稳运行,波动幅度减小、周期拉长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资源正常限度的充分地利用,且不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情况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经测算,1978-2005年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67%,而年均潜在经济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0.07%。这一切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位增长并可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内仍将保持这种高位增长趋势。文章采用波动系数(Coefficient of Fluctuation)来描述中长期波动。波动系数反映了变量剔除长期趋势后的标准差与变量均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观经济的波动系数仅为3.8%,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从波动幅度来看,1978-1984年經济周期的波动幅度达到了20.41个百分点,而1985-1988年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只有2.62个百分点,若将两周期合并,则1978-1988年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为20.41个百分点;1989-1995年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为8.67,1996-2005年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为8.25,波动幅度明显减小且两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变化相当平稳。从波动周期长度来看,4个经济周期的长度分别为7年、4年、7年、10年,且最后一个经济周期仍在继续。因此,1989年是经济波动的分界点,1989年后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减小并保持平稳,同时经济周期不断拉长。
(2)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
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此模型探讨当加速原理与凯恩斯乘数一起发生作用时,收入决定的动态过程。此外,此模型还证明,仅仅是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内生的周期性波动。假设国内生产总值Yt由消费Ct、投资It、政府支出G0构成,Ct由上期国内生产总值Yt-1决定,It与消费增量ΔCt-1=Ct-Ct-1成固定比例,G0则为外生变量。我们可以构建以下的乘数-加速数模型:
方程中Y?鄢为除去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后的GDP,Y为除去净出口后的GDP,Y(-1),Y(-2)分别表示滞后一期及滞后两期的Y。回归结果令人满意,拟合度很好,调整后R2达到了0.99,系数t值在1%的水平下均显著,序列相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
3、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
现代经济波动理论将经济波动的来源归结于内部传导和外部冲击。反映内部传导机制的模型基本都是产出变量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单变量的二阶自回归模型。对GDP波动分量建立二阶自回归模方程中DGDP代表GDP波动分量,从回归方程来看,结果令人满意,方程系数t值在1%水平下均显著,序列相关的LM检验显示残差不存在序列相关。调整后的R2为0.87,即回归平方和占总体平方和的比率为87%,即我国经济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高达87%,而外部冲击因素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只有13%。这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是稳定且衰减的阶梯波动,波动主要来源于内部传导。随着产出波动性的降低(波动幅度减小,波动周期拉长),经济周期不断微波化,但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周期的微波化与经济高增长的趋势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增长型经济的主体轮廓。这种经济周期的微波化与经济高增长的趋势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杰、王立勇: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及潜在因素改革[J].2008(3).
[2] 陈杰:产出缺口与通胀缺口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兼评宏观经济调控执行绩效[J].当代财经,2008(4).
[3] 陈杰:消费波动能平抑产出波动吗[J].经济体制改革,2008(6).
[4]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11).
[5] 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