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发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桑生地黄汤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25--01
笔者对39例饮食运动治疗不满意,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肥胖病人,联合应用自拟桑生地黄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择病例体重指数(BMI)均≥26,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30~68岁。
1,2治疗方法首选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口服观察2天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则改为0.5g,每日3次,口服2周,复查FBG、2HPG、BMI未达标。联合桑生地黄汤治疗,药物组成:桑白皮30g,葛根15g,生熟地各20g,苍术10g,玄参15g,知母10g,天花粉15g,山药20g,玉竹15g,黄连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FBG、2HPG、BMI。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治疗结果
2,1联合治疗前后FBG、2HPG、BMI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采用联合方案治疗2周,FBG、2HPG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BMI降低(P<0.05)。2,z不良反应1例发生低血糖,7例服药4天有轻微恶心,第2周症状缓减(改饭后服二甲双胍)。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等,病机从脏腑辨证主要与肺、胃、肾关系密切,依次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从阴阳而言,为阴虚阳亢;从气血及症状来看,又有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之说。肥胖糖尿病者,则除身体消瘦一症与中医消渴病之描述有所不同外,余症则同。而肥胖糖尿病者从病机上看,与传统之消渴病机基本相同,所不同是传统上虽已强调分上、中、下三消,并认为本病病理不外肾阳不足,水亏火旺或燥热内盛、伤津耗液,即在辨证时,注重肾虚为本,燥热为标。正如《石室秘录》:“三消一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医贯》中云:“治消之法,无不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医学心悟》中也指出“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但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从以上论述看,现在之糖尿病虽可归属为中医之消渴病范畴,但不完全等同于消渴病;即便按消渴病治疗多偏肾虚为本,对阻断消渴病发展的病机的每一环节观察不够,比如肥胖一症与古之消渴病之消瘦不同。其实现今初发糖尿病者,往往没有“三多一少”症,多数患者大多是体检时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被发现患有糖尿病,患者自认为平时身体很好,无不适,仅体重增加。而这类病人往往过去“胃口”很好,膏粱厚味吃得较多。从中医辨证看,则属胃纳亢进,胃火亢盛。而桑生地黄汤有清胃火润燥之功,并兼有润肺、滋肾的作用。其中桑白皮泻肺中伏火,金火得清,则肝胃火降;知母、花粉、玉竹清肺胃之燥热而滋阴生津降低胃纳;黄连直折胃火;生熟地清热生津,且滋肾中之真阴;配葛根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山药则健脾胃补肺气,脾胃健运,则清升浊降,津液化生有源;苍术健脾燥湿,玄参滋阴清热而泻无根之火,二药相配则燥而不烈,滋而不腻,刚柔相济。故本方主要以患者消谷、肥胖胃火亢盛的特点而设。
二甲双胍是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主要作用机制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肝糖的输出,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可使体重减轻。所以在初发肥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以二甲双胍联合桑生地黄汤在阻止病情发展的环节上能起到协同作用,故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25--01
笔者对39例饮食运动治疗不满意,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肥胖病人,联合应用自拟桑生地黄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择病例体重指数(BMI)均≥26,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30~68岁。
1,2治疗方法首选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口服观察2天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则改为0.5g,每日3次,口服2周,复查FBG、2HPG、BMI未达标。联合桑生地黄汤治疗,药物组成:桑白皮30g,葛根15g,生熟地各20g,苍术10g,玄参15g,知母10g,天花粉15g,山药20g,玉竹15g,黄连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FBG、2HPG、BMI。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治疗结果
2,1联合治疗前后FBG、2HPG、BMI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采用联合方案治疗2周,FBG、2HPG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BMI降低(P<0.05)。2,z不良反应1例发生低血糖,7例服药4天有轻微恶心,第2周症状缓减(改饭后服二甲双胍)。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等,病机从脏腑辨证主要与肺、胃、肾关系密切,依次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从阴阳而言,为阴虚阳亢;从气血及症状来看,又有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之说。肥胖糖尿病者,则除身体消瘦一症与中医消渴病之描述有所不同外,余症则同。而肥胖糖尿病者从病机上看,与传统之消渴病机基本相同,所不同是传统上虽已强调分上、中、下三消,并认为本病病理不外肾阳不足,水亏火旺或燥热内盛、伤津耗液,即在辨证时,注重肾虚为本,燥热为标。正如《石室秘录》:“三消一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医贯》中云:“治消之法,无不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医学心悟》中也指出“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但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从以上论述看,现在之糖尿病虽可归属为中医之消渴病范畴,但不完全等同于消渴病;即便按消渴病治疗多偏肾虚为本,对阻断消渴病发展的病机的每一环节观察不够,比如肥胖一症与古之消渴病之消瘦不同。其实现今初发糖尿病者,往往没有“三多一少”症,多数患者大多是体检时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被发现患有糖尿病,患者自认为平时身体很好,无不适,仅体重增加。而这类病人往往过去“胃口”很好,膏粱厚味吃得较多。从中医辨证看,则属胃纳亢进,胃火亢盛。而桑生地黄汤有清胃火润燥之功,并兼有润肺、滋肾的作用。其中桑白皮泻肺中伏火,金火得清,则肝胃火降;知母、花粉、玉竹清肺胃之燥热而滋阴生津降低胃纳;黄连直折胃火;生熟地清热生津,且滋肾中之真阴;配葛根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山药则健脾胃补肺气,脾胃健运,则清升浊降,津液化生有源;苍术健脾燥湿,玄参滋阴清热而泻无根之火,二药相配则燥而不烈,滋而不腻,刚柔相济。故本方主要以患者消谷、肥胖胃火亢盛的特点而设。
二甲双胍是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主要作用机制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肝糖的输出,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可使体重减轻。所以在初发肥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以二甲双胍联合桑生地黄汤在阻止病情发展的环节上能起到协同作用,故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