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达到590亿美元,其中40%通过并购实现,其中不乏中石化集团增资Repsol Brasil40%股权,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国企业在国外并购也遭遇过一些国家以所谓影响国家安全等一些原因为由的抵制。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华为收购3leaf部分资产案的分析,来说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一些规避风险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国企业 华为 并购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54-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为响应中国企业“走出去”政策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全球化战略,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实施跨国并购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对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不透、防范不当,不但严重影响企业对外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还有可能对企业造成较大威胁。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概况
企业并购是一种复杂的高风险企业重组交易行为,需要企业自身条件和国内外环境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并购成功。企业跨国并购涉及的环境复杂并且内外部条件苛刻,所以风险高。调查显示,并购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中国企业已有的跨国并购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中国经济崛起所带来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使中国企业的国外并购要想获得成功更是难上加难。
近年来,并购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成稳步上涨趋势,而这一系列的并购中每年大约有10%的失败率。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65.1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投资只有63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23.8%;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559.1亿美元,并购投资陡升到2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0%;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65.3亿美元,并购占35%;2010年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达到590亿美元,其中40%通过并购实现。如下图所示:
二、华为收购3leaf部分资产案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2010年5月,华为斥资200万美元收购了3Leaf的部分资产,华为方面透露,2010年9月华为向美商务部递交申请,并获得批准。2010年11月,华为自愿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递交了正式申请。然而却遭到5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政府,宣称华为收购3Leaf案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2011年2月11号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曾要求其自愿放弃这一收购,但2月14日华为表示拒绝,称将等待美国政府作出决定。虽然结果不被看好,但是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将坚持走完所有程序,直到产生明确的结论,无论这个结果最终是否有利于华为,我们想借这次机会请求美国政府全面地调查华为。2011年2月19日晚间,华为在美国发布声明表示服从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3Leaf某些特定资产的收购申请。
200万美元无论对美国还是对华为来说都是冰山一角,但是美国为什么把这200万美元并购案看的如此重视,并最终以妨碍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的收购。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后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环境将日益恶化,美国某报社曾表示:中国可以买我们的国债,但是绝不能投资我们的企业。笔者认为类似的情况不会仅仅发生在美国,金融危机过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类似华为的情况很有可能在其他的地方再次发生,此次案件无疑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敲响警钟。
三、跨国并购风险
华为收购3leaf部分资产案以及近几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案例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政治风险。首先,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的差异,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国外经济活动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威胁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全球经济,因此中国企业国外并购很容易受到被并购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抵制。其次,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尤其在世界工厂地位以及全球市场份额中存在竞争和摩擦,也会对中国企业的国外并购造成一定障碍。
法律风险。各国法律一般对外资并购均有管制性规定,目的是防止国外企业在本国形成垄断,以保证本国经济安全,所以在跨国并购中,大宗交易往往会遇到法律障碍。目前我国熟悉国外法律法规的专业性人才还比较缺乏,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为并购服务的专业化组织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法律、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支持,因此存在法律法规风险。
文化差异引发的风险。首先,各国文化由于历史和制度等方面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用工制度、薪酬、企业管理等方面,对中国都嗤之以鼻。其次,中国企业并购当地企业后,要让当地员工接受企业整体文化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比较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选择文化距离越小的东道国,海外并购后的绩效也越好。但随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域结构日趋多元化,文化差异成为影响企业海外并购的不利条件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估价风险,资金风险等。对于估价风险来说无疑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并购过程中,双方企业最直接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并购价格的数量,而成交价格支付的多少与目标被并购企业在市场上的价值和今后的收益利润的多少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因此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整个过程的核心工作。充足的资金是一个跨国并购能否成功的基本保障。一个企业要实施跨国并购,在资金上肯定有强烈的要求,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并购资金交易是家常便饭,然而大部分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有资金的支付来完成这样一项大型的并购活动,于是进行并购的企业便选择了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卖方融资、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活动。由于各国利率与汇率时常变动,巨大的资金将面临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四、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并购风险的对策
对于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对策,笔者认为应该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
首先是从企业层面上分析,笔者认为:
1.企业应该致力于通过各种渠道搜寻东道国背景环境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情况进行评估,这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东道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外资并购等法规体系与监管政策,还包括东道国与我国政治经贸往来现状,对中国的舆论氛围,东道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等。在此基础上,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案,制定有效的公关方案。
2.企业应该合理制定出并购价格。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其次,应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主要针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产业背景和产业状况、营运体系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评价方法、适用范围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作为评估参考依据。再次,企业在具有并购意向时可积极接洽熟悉中国企业及东道国市场环境的国际中介机构,请专业人员全程协助和参与跨国并购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3.企业应该采用机动灵活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进行融资战略设计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及相应的融资成本,各种融资方式对本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未来汇率变动的趋势,本企业的资本结构、外汇风险、税收、资金来源的分散化,跨国转移资金的自由度等。同时在融资渠道上应采取机动灵活的融资方式。
4.跨国并购要求并购企业必须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及运作经验,所以企业应该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跨国人才。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之前,要做好知识的准备和人才准备。要制定有效的、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的对外投资战略相匹配。
5.要树立危机意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财务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有效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从国家层面上分析,笔者认为:
1.建立政府支持体系。第一,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双边、多边贸易体制谈判对中国企业提供政治风险信息收集、预测、评估、规避的政策指导;第二,政府可以以外交支持经济,在国际政治活动中打经济牌,与东道国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及时沟通,开展有针对性的政府商业外交,为我国企业创造较为有力的竞争环境;第三,按照国际通行做法,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鼓励与制约双结合的措施管理跨国并购。
2.鼓励并扶持非政府支持体系的构建。如加强本土中介机构的培育,使本土中介机构的适应性应更强;鼓励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提供金融支持;适度发展外资商业银行,带动我国银行商业化进程,扩宽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渠道等等。
3.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和完善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要加强对跨国并购的总体规划,制定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定期选定和公布海外投资的鼓励行业,从宏观上指导和把握跨国并购的方向,既鼓励企业跨国发展,又规范企业跨国并购行为。
4.针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人才缺乏的问题,国家应在教育层面予以支持,营造有利于海外并购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教育制度环境,倡导现有管理者在海外并购中角色的转换,为国内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相关并购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建勋,孙小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赵保国.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策略研究[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2010
3.阎大颖.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J].经济评论,2009(2)
4.2007-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5.张文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总体评估和政策讨论[J].经济界,2010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00)
(责编:贾伟)
关键词:中国企业 华为 并购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54-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为响应中国企业“走出去”政策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全球化战略,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实施跨国并购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对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不透、防范不当,不但严重影响企业对外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还有可能对企业造成较大威胁。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概况
企业并购是一种复杂的高风险企业重组交易行为,需要企业自身条件和国内外环境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并购成功。企业跨国并购涉及的环境复杂并且内外部条件苛刻,所以风险高。调查显示,并购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中国企业已有的跨国并购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中国经济崛起所带来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使中国企业的国外并购要想获得成功更是难上加难。
近年来,并购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成稳步上涨趋势,而这一系列的并购中每年大约有10%的失败率。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65.1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投资只有63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23.8%;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559.1亿美元,并购投资陡升到2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0%;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65.3亿美元,并购占35%;2010年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达到590亿美元,其中40%通过并购实现。如下图所示:
二、华为收购3leaf部分资产案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2010年5月,华为斥资200万美元收购了3Leaf的部分资产,华为方面透露,2010年9月华为向美商务部递交申请,并获得批准。2010年11月,华为自愿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递交了正式申请。然而却遭到5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政府,宣称华为收购3Leaf案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2011年2月11号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曾要求其自愿放弃这一收购,但2月14日华为表示拒绝,称将等待美国政府作出决定。虽然结果不被看好,但是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将坚持走完所有程序,直到产生明确的结论,无论这个结果最终是否有利于华为,我们想借这次机会请求美国政府全面地调查华为。2011年2月19日晚间,华为在美国发布声明表示服从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3Leaf某些特定资产的收购申请。
200万美元无论对美国还是对华为来说都是冰山一角,但是美国为什么把这200万美元并购案看的如此重视,并最终以妨碍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的收购。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后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环境将日益恶化,美国某报社曾表示:中国可以买我们的国债,但是绝不能投资我们的企业。笔者认为类似的情况不会仅仅发生在美国,金融危机过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类似华为的情况很有可能在其他的地方再次发生,此次案件无疑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敲响警钟。
三、跨国并购风险
华为收购3leaf部分资产案以及近几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案例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政治风险。首先,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的差异,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国外经济活动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威胁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全球经济,因此中国企业国外并购很容易受到被并购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抵制。其次,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尤其在世界工厂地位以及全球市场份额中存在竞争和摩擦,也会对中国企业的国外并购造成一定障碍。
法律风险。各国法律一般对外资并购均有管制性规定,目的是防止国外企业在本国形成垄断,以保证本国经济安全,所以在跨国并购中,大宗交易往往会遇到法律障碍。目前我国熟悉国外法律法规的专业性人才还比较缺乏,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为并购服务的专业化组织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法律、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支持,因此存在法律法规风险。
文化差异引发的风险。首先,各国文化由于历史和制度等方面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用工制度、薪酬、企业管理等方面,对中国都嗤之以鼻。其次,中国企业并购当地企业后,要让当地员工接受企业整体文化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比较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选择文化距离越小的东道国,海外并购后的绩效也越好。但随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域结构日趋多元化,文化差异成为影响企业海外并购的不利条件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估价风险,资金风险等。对于估价风险来说无疑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并购过程中,双方企业最直接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并购价格的数量,而成交价格支付的多少与目标被并购企业在市场上的价值和今后的收益利润的多少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因此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整个过程的核心工作。充足的资金是一个跨国并购能否成功的基本保障。一个企业要实施跨国并购,在资金上肯定有强烈的要求,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并购资金交易是家常便饭,然而大部分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有资金的支付来完成这样一项大型的并购活动,于是进行并购的企业便选择了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卖方融资、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活动。由于各国利率与汇率时常变动,巨大的资金将面临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四、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并购风险的对策
对于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对策,笔者认为应该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
首先是从企业层面上分析,笔者认为:
1.企业应该致力于通过各种渠道搜寻东道国背景环境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情况进行评估,这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东道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外资并购等法规体系与监管政策,还包括东道国与我国政治经贸往来现状,对中国的舆论氛围,东道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等。在此基础上,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案,制定有效的公关方案。
2.企业应该合理制定出并购价格。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其次,应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主要针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产业背景和产业状况、营运体系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评价方法、适用范围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作为评估参考依据。再次,企业在具有并购意向时可积极接洽熟悉中国企业及东道国市场环境的国际中介机构,请专业人员全程协助和参与跨国并购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3.企业应该采用机动灵活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进行融资战略设计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及相应的融资成本,各种融资方式对本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未来汇率变动的趋势,本企业的资本结构、外汇风险、税收、资金来源的分散化,跨国转移资金的自由度等。同时在融资渠道上应采取机动灵活的融资方式。
4.跨国并购要求并购企业必须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及运作经验,所以企业应该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跨国人才。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之前,要做好知识的准备和人才准备。要制定有效的、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的对外投资战略相匹配。
5.要树立危机意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财务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有效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从国家层面上分析,笔者认为:
1.建立政府支持体系。第一,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双边、多边贸易体制谈判对中国企业提供政治风险信息收集、预测、评估、规避的政策指导;第二,政府可以以外交支持经济,在国际政治活动中打经济牌,与东道国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及时沟通,开展有针对性的政府商业外交,为我国企业创造较为有力的竞争环境;第三,按照国际通行做法,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鼓励与制约双结合的措施管理跨国并购。
2.鼓励并扶持非政府支持体系的构建。如加强本土中介机构的培育,使本土中介机构的适应性应更强;鼓励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提供金融支持;适度发展外资商业银行,带动我国银行商业化进程,扩宽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渠道等等。
3.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和完善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要加强对跨国并购的总体规划,制定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定期选定和公布海外投资的鼓励行业,从宏观上指导和把握跨国并购的方向,既鼓励企业跨国发展,又规范企业跨国并购行为。
4.针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人才缺乏的问题,国家应在教育层面予以支持,营造有利于海外并购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教育制度环境,倡导现有管理者在海外并购中角色的转换,为国内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相关并购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建勋,孙小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赵保国.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策略研究[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2010
3.阎大颖.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J].经济评论,2009(2)
4.2007-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5.张文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总体评估和政策讨论[J].经济界,2010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