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40-01
摘 要 通过研究和掌握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为科学指导跆拳道训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对提高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特征明显,表现为整场比赛攻防次数多,时间非常短;攻防间步伐调整频繁,每次在6.9--7.19s之间;这种持续爆发性肌肉用力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高能磷酸原供能与较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赛中的BLA和HR较高,表明糖酵解供能在跆拳道比赛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 比赛时间结构 能量代谢 特点 跆拳道
跆拳道运动技能属于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目,在实际比赛中对抗性较为强烈,相对来说运动员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非常大。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时靠使用战略和技术的发挥来达到想要的比赛结果,而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具备极强的机体能量代谢功能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跆拳道运动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据对目前世界跆拳道比赛规则的调查,比赛规则制定形式是以分三场比赛进行,每场比赛时间定为两分钟,每场比赛间隔时间为一分钟,如果出现三场比赛结束其双方结果为平分时,就会进行赛前规定的“突然死亡”的加时赛,本场比赛时间为六分钟至八分钟。最终比赛结果根据加时赛胜负进行公开公正评比。跆拳道比赛场上动作结构与节奏不甚规律,这样就使得其比赛时间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比较复杂。所以了解和掌握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对于科学指导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跆拳道运动员的ATP CP的储备和功能能力
在训练和比赛中,许多运动项目都是3种能量代谢系统都参与供能,但在比赛中的某一阶段可能以某一种能量代谢系统供能为主,而在另一阶段可能发生转换又以另一种能量代谢系统供能为主。从跆拳道运动竞赛规则、技术动作特点和比赛时间结构来看,其结构与节奏没有规律性,有别于柔道、摔跤等对抗性项目。跆拳道运动的技术主要以下肢为主,要求动作快速、准确、有力,同时在快速进攻时又以积极躲闪和快速的移动来进行防守。运动员的有效得分必须使用规则允许的技术,准确、有力地击中有效得分部位。研究结果显示,每次进攻和防守的时间仅在0.41-0.54s之间,表明跆拳道技术动作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爆发性肌肉用力。因此,要求跆拳道运动员具备良好的ATP、CP的储备和供能能力,也就是高能磷酸物质的供能能力。
三、肌肉耐力和爆发力
身体各项功能具有连接执行的特点,没有肌肉就不能通过神经传输使动作完成,而在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某种动作会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完成,这时肌肉就会发挥收缩或者维持收缩的能力,因此,对于肌肉耐力的练习,多数情况下以重复练习动作为主,例如:蛙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动作,都可以完成对肌肉练习的目的。而静力性练习很少使用,不过静力练习对于肌肉的耐力锻炼和身体平衡能力的锻炼都有良好的效果。而迅速发挥肌肉所带来的效果,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身体运动的速度相结合,可瞬间爆发强有效的力度,而这样的爆发力在跆拳道比赛中非常重要。由此可见,这类练习加大了力度后可有效地取得优异成绩;而在平时的锻炼中不可缺少的是对肌肉耐力的练习,能够提升速度并结合肌肉力量,直接有效地增加了爆发力。
四、跆拳道运动员有氧耐力作为基础
跆拳道比赛中攻防间为步伐调整,这种低强度运动主要以有氧代谢供能为基础。跆拳道比赛的运动员在每场比赛中都要以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对战,所以他们每场的运动量是相当大的。按照以往经验可以总结出,每个阶段的运动员都需要在一天中分出比赛结果。也就是说,冠军要在比赛当天进行很多场比赛,这样就以表明冠军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中要付出最长时间和最大的运动量。因此,跆拳道运动员需要充沛的体力,而有氧代谢能力越强的运动员的运动体力就会越好。运动员的身体需要通过很强的有氧耐力作为基础,使有氧供能系统不断的补充ATP和CP,加速机体乳酸的消除,才可以保证运动员有充沛的体能和爆发力来完成技术动作和所有的比赛。
五、心率和乳酸的变化
心脏是人体中最敏感的反映区,容易对其进行测量,它属于监控范围内的一个重要且具有实用价值的部位,它控制人体运动过程中的负荷强度,为运动质量提供保障,可根据训练需求对训练强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达到人体最佳状态。在无氧耐力专项训练中,通过测量的心率控制值可看出运动员的负荷量在某种范围比值,出现过量情况下可进行立刻调整,从而使运动员训练达到有效的目的。
在以往的大型比赛中,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检测时基本以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为准。通过对监控训练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和对竞赛分析的综合情况进行有效的研究。在短时间内运动量过大而引起的爆发性用力(6s-8s)由输出功率最大的磷酸原系统即ATP CP系统供能,乳酸堆积较少、比赛中乳酸消除的次数相对于其它对抗性项目较多或者长时间的有氧代谢等几种情况下,都能会使无氧糖酵解功能的比例减少。以此看来,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时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高能磷酸原供能与较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极高的有氧代谢耐力,应多以加强有氧代谢能力为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达到有氧代谢功能渐强的效果。
虽然跆拳道运动不是源于我国,但随着奥运的推动,世界的一体化,跆拳道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也异常迅速,它在我国也逐步深入和全面,但该运动在科研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全面,为我国跆拳道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帆扬.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J].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2014.
[2] 丁敏.规则改革下跆拳道女子+67KG级选手的技战术变化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15.
摘 要 通过研究和掌握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为科学指导跆拳道训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对提高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特征明显,表现为整场比赛攻防次数多,时间非常短;攻防间步伐调整频繁,每次在6.9--7.19s之间;这种持续爆发性肌肉用力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高能磷酸原供能与较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赛中的BLA和HR较高,表明糖酵解供能在跆拳道比赛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 比赛时间结构 能量代谢 特点 跆拳道
跆拳道运动技能属于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目,在实际比赛中对抗性较为强烈,相对来说运动员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非常大。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时靠使用战略和技术的发挥来达到想要的比赛结果,而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具备极强的机体能量代谢功能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跆拳道运动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据对目前世界跆拳道比赛规则的调查,比赛规则制定形式是以分三场比赛进行,每场比赛时间定为两分钟,每场比赛间隔时间为一分钟,如果出现三场比赛结束其双方结果为平分时,就会进行赛前规定的“突然死亡”的加时赛,本场比赛时间为六分钟至八分钟。最终比赛结果根据加时赛胜负进行公开公正评比。跆拳道比赛场上动作结构与节奏不甚规律,这样就使得其比赛时间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比较复杂。所以了解和掌握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对于科学指导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跆拳道运动员的ATP CP的储备和功能能力
在训练和比赛中,许多运动项目都是3种能量代谢系统都参与供能,但在比赛中的某一阶段可能以某一种能量代谢系统供能为主,而在另一阶段可能发生转换又以另一种能量代谢系统供能为主。从跆拳道运动竞赛规则、技术动作特点和比赛时间结构来看,其结构与节奏没有规律性,有别于柔道、摔跤等对抗性项目。跆拳道运动的技术主要以下肢为主,要求动作快速、准确、有力,同时在快速进攻时又以积极躲闪和快速的移动来进行防守。运动员的有效得分必须使用规则允许的技术,准确、有力地击中有效得分部位。研究结果显示,每次进攻和防守的时间仅在0.41-0.54s之间,表明跆拳道技术动作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爆发性肌肉用力。因此,要求跆拳道运动员具备良好的ATP、CP的储备和供能能力,也就是高能磷酸物质的供能能力。
三、肌肉耐力和爆发力
身体各项功能具有连接执行的特点,没有肌肉就不能通过神经传输使动作完成,而在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某种动作会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完成,这时肌肉就会发挥收缩或者维持收缩的能力,因此,对于肌肉耐力的练习,多数情况下以重复练习动作为主,例如:蛙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动作,都可以完成对肌肉练习的目的。而静力性练习很少使用,不过静力练习对于肌肉的耐力锻炼和身体平衡能力的锻炼都有良好的效果。而迅速发挥肌肉所带来的效果,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身体运动的速度相结合,可瞬间爆发强有效的力度,而这样的爆发力在跆拳道比赛中非常重要。由此可见,这类练习加大了力度后可有效地取得优异成绩;而在平时的锻炼中不可缺少的是对肌肉耐力的练习,能够提升速度并结合肌肉力量,直接有效地增加了爆发力。
四、跆拳道运动员有氧耐力作为基础
跆拳道比赛中攻防间为步伐调整,这种低强度运动主要以有氧代谢供能为基础。跆拳道比赛的运动员在每场比赛中都要以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对战,所以他们每场的运动量是相当大的。按照以往经验可以总结出,每个阶段的运动员都需要在一天中分出比赛结果。也就是说,冠军要在比赛当天进行很多场比赛,这样就以表明冠军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中要付出最长时间和最大的运动量。因此,跆拳道运动员需要充沛的体力,而有氧代谢能力越强的运动员的运动体力就会越好。运动员的身体需要通过很强的有氧耐力作为基础,使有氧供能系统不断的补充ATP和CP,加速机体乳酸的消除,才可以保证运动员有充沛的体能和爆发力来完成技术动作和所有的比赛。
五、心率和乳酸的变化
心脏是人体中最敏感的反映区,容易对其进行测量,它属于监控范围内的一个重要且具有实用价值的部位,它控制人体运动过程中的负荷强度,为运动质量提供保障,可根据训练需求对训练强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达到人体最佳状态。在无氧耐力专项训练中,通过测量的心率控制值可看出运动员的负荷量在某种范围比值,出现过量情况下可进行立刻调整,从而使运动员训练达到有效的目的。
在以往的大型比赛中,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检测时基本以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为准。通过对监控训练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和对竞赛分析的综合情况进行有效的研究。在短时间内运动量过大而引起的爆发性用力(6s-8s)由输出功率最大的磷酸原系统即ATP CP系统供能,乳酸堆积较少、比赛中乳酸消除的次数相对于其它对抗性项目较多或者长时间的有氧代谢等几种情况下,都能会使无氧糖酵解功能的比例减少。以此看来,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时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高能磷酸原供能与较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极高的有氧代谢耐力,应多以加强有氧代谢能力为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达到有氧代谢功能渐强的效果。
虽然跆拳道运动不是源于我国,但随着奥运的推动,世界的一体化,跆拳道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也异常迅速,它在我国也逐步深入和全面,但该运动在科研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全面,为我国跆拳道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帆扬.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J].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2014.
[2] 丁敏.规则改革下跆拳道女子+67KG级选手的技战术变化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