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儿童通过游戏能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这是因为,欢快的游戏情境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
[关键词] 环境创设;幼儿发展;多样性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这是因为欢快的游戏情境,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近年来,幼儿园大力开展幼儿活动区活动,寓教育于游戏,受到了幼儿的喜欢。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营造自由发展的游戏环境
近年来,通过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创设活动区环境时,教师的观念有了转变,会更多地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创设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宽松氛围。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益智区、手工区、表演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当看到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自主、有序地进行游戏、学习时,大家真正体会到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魅力和影响。
二、巧妙利用时空策略,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以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集体活动多,游戏时间少;等待时间多,自主活动时间少。严格规范的时间安排虽然使幼儿园管理井井有条、面面俱到,但也束缚了教师和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将一日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将线状的时间结构调整为块状结构,如早上来园7:30至9:30这个时间段,孩子以活动区为主要内容,并安排自取早点时间和户外体育锻炼时间。除此之外,下午的游戏时间,餐前、离园的等待时间,也都为孩子的活动区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
(二)创设开放空间,体现活动的灵活性
开展活动区活动以来,幼儿园的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窗台、操场,甚至卫生间,都设置了活动区,每个角落都成了孩子游戏的场地。我园的活动区为封闭区域和开放区域相结合,独立区域和组合区域相结合。环境的创设既要便于幼儿之间相互交换共同合作,又要留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让幼儿专注地探索。在区域划分时,我们把相对安静的活动区如: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图书区等,安排在室内;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区如:表演区、运动区、角色区等,安排在走廊或室外。活动区的布局改变了以往的桌子、椅子、柜子等平面式摆放,将桌面、地面、墙面、室内和室外,组合为立体空间,更添了一份高低有别、错落有致的游戏场景。
(三)增设公共区域,提高游戏的互动性
以往幼儿园活动区域都是班级制,孩子只是在自己班的地盘游戏。渐渐地老师们发现,在自由活动时间,一些孩子走到别的班级的走廊区域时,就被有趣的游戏吸引,在家长和老师不停的催促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游戏资源呢?于是,我们制定了公共活动区域游戏规则,每周拿出一天作为游戏时间,各班进行角色互动游戏。这一天是幼儿园最热闹的,孩子们会在“烟台银行”取钱后,去“小吃街”就餐,去“超市”购物,再去“快餐店打工”,带“宝宝”去医院看病……真正体现了“小区角大世界”。“公共区域”打破了班级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班与班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呈现出的交往、互动局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三、材料投放多元化,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应根据阶段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提供材料,促进幼儿发展。所以我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可以是一个目标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也可以是一种材料为达成多项目标而服务。如:大班数学区,为了让孩子练习10以内加减法,教师们设计“夹夹乐式题板”——孩子取出试题卡片,用筷子夹出试题的答案,放入小杯子中,手脑并用;“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小朋友通过算数列出好朋友的电话等,形式不同,但都是围绕同一目标。
(二)材料投放的多样性
幼儿园活动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可选择的。我园游戏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幼儿园为各班级配置的成品和半成品材料;二是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活动材料。瞧,废旧香烟盒变成多米诺骨牌,易拉罐玩成花样垒高,广告纸成为宝宝的裙子……这些低结构的材料,有的成为游戏的替代品,有的成了操作工具,似乎孩子们的想象都能通过材料制作得以实现。
(三)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必须考虑能在原有基础上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样的活动内容,各年龄段要求不同,达到的目的也不相同。如操作区里小班的夹球游戏,是用夹子练习将球放入蛋槽中,锻炼手眼协调性和手部肌肉的灵活性;而同样的游戏在中班,教师将蛋槽和乒乓球涂上了不同颜色,孩子用筷子夹球的同时还要考虑同样的蛋巣要放入同样颜色的乒乓球。随着年龄的增加,难度加大,挑战也会加大,孩子的兴趣更加浓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活动内容多样性,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游戏
(一)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能唤起情感共鸣
《纲要》倡导幼儿的学习贴近幼儿生活。我园将具有幼儿生活体验方面的内容自然地融入活动区。如小班开设的生活区中,教师为孩子准备了吃豆豆、扣扣子、穿衣服等活动,在“娃娃家”里学习给娃娃喂奶、洗澡、做饭,使幼儿将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大班的生活区里,孩子们学习模仿整理小书包和铅笔盒,学习自己系红领巾,为入小学做准备。生活经验的成功迁移,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求,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与主题相融合
我园提倡活动区活动和主题教学有机结合,比如中班开展主题《寻找小秘密》时,在美工区开设了“我的朋友画像”“我的指纹变变变”;探索区里开设了“寻找空气的秘密”“制泡高手”等。在大班《爱家乡》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在美工区用贝壳拼图,用葡萄酒盒子画装饰画;搭建区里的孩子们用各种材料搭建“美丽的滨海路”;角色游戏“烟台大剧院”“蓬莱小面馆”等,更是热闹非凡。 五、有序的规则是幼儿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进区卡的运用
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序地进行游戏,我们对每个活动区进行人数限制,投放了相应数量的进区卡。孩子们需持卡进入活动区,当本区域卡已取完,就要选择别的区域。幼儿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进区卡,可以帮助幼儿选择可以去的区域,促进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选择区域的情况。
(二)游戏规则提示
区域活动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游戏角色分配,为玩具发生争执,活动结束后不能将玩具分类收放整齐等。教师会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活动区内,提醒大家遵守规则。
六、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隐形指导者
(一)引导者、参与者
区域活动中,教师是以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的。当游戏开始时,以引导者的身份一步一步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建议。如:在进行角色游戏“逛商店”时,幼儿出现了沟通交流问题,教师就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主动和“营业员”进行沟通,为其他幼儿做出榜样。渐渐地,幼儿能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交流,游戏的真正目的也达到了。做游戏的支持者:小班教师在观察“娃娃家”时发现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于是在老师的提议和支持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蛋糕盒等物品,几天后,“蓬莱小面馆”开业了!
(二)重视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
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正确地评价,能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评价可以多种形式:全班进行、分组讨论、个人交流等。我们倡导的评价更多关注幼儿个体在游戏中的发展,如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索?是否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尝试新的玩法?讲评时,教师引导孩子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游戏的,碰到困难时又如何解决等。交流分享的过程也是孩子多种能力充分提高的过程。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创造的原动力。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路走来,教师们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纯的创设“让幼儿玩得高兴、带领幼儿学习”的区域,演变为以清楚的目标意识为引领,创设“幼儿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区域,区域活动游戏有了新的内涵……当我们的孩子在活动区里快乐游戏时,你一定不会否认孩子同时也在学习。因为,在游戏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孩子的发展与成长!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关键词] 环境创设;幼儿发展;多样性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这是因为欢快的游戏情境,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近年来,幼儿园大力开展幼儿活动区活动,寓教育于游戏,受到了幼儿的喜欢。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营造自由发展的游戏环境
近年来,通过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创设活动区环境时,教师的观念有了转变,会更多地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创设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宽松氛围。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益智区、手工区、表演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当看到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自主、有序地进行游戏、学习时,大家真正体会到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魅力和影响。
二、巧妙利用时空策略,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以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集体活动多,游戏时间少;等待时间多,自主活动时间少。严格规范的时间安排虽然使幼儿园管理井井有条、面面俱到,但也束缚了教师和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将一日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将线状的时间结构调整为块状结构,如早上来园7:30至9:30这个时间段,孩子以活动区为主要内容,并安排自取早点时间和户外体育锻炼时间。除此之外,下午的游戏时间,餐前、离园的等待时间,也都为孩子的活动区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
(二)创设开放空间,体现活动的灵活性
开展活动区活动以来,幼儿园的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窗台、操场,甚至卫生间,都设置了活动区,每个角落都成了孩子游戏的场地。我园的活动区为封闭区域和开放区域相结合,独立区域和组合区域相结合。环境的创设既要便于幼儿之间相互交换共同合作,又要留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让幼儿专注地探索。在区域划分时,我们把相对安静的活动区如: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图书区等,安排在室内;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区如:表演区、运动区、角色区等,安排在走廊或室外。活动区的布局改变了以往的桌子、椅子、柜子等平面式摆放,将桌面、地面、墙面、室内和室外,组合为立体空间,更添了一份高低有别、错落有致的游戏场景。
(三)增设公共区域,提高游戏的互动性
以往幼儿园活动区域都是班级制,孩子只是在自己班的地盘游戏。渐渐地老师们发现,在自由活动时间,一些孩子走到别的班级的走廊区域时,就被有趣的游戏吸引,在家长和老师不停的催促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游戏资源呢?于是,我们制定了公共活动区域游戏规则,每周拿出一天作为游戏时间,各班进行角色互动游戏。这一天是幼儿园最热闹的,孩子们会在“烟台银行”取钱后,去“小吃街”就餐,去“超市”购物,再去“快餐店打工”,带“宝宝”去医院看病……真正体现了“小区角大世界”。“公共区域”打破了班级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班与班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呈现出的交往、互动局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三、材料投放多元化,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应根据阶段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提供材料,促进幼儿发展。所以我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可以是一个目标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也可以是一种材料为达成多项目标而服务。如:大班数学区,为了让孩子练习10以内加减法,教师们设计“夹夹乐式题板”——孩子取出试题卡片,用筷子夹出试题的答案,放入小杯子中,手脑并用;“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小朋友通过算数列出好朋友的电话等,形式不同,但都是围绕同一目标。
(二)材料投放的多样性
幼儿园活动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可选择的。我园游戏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幼儿园为各班级配置的成品和半成品材料;二是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活动材料。瞧,废旧香烟盒变成多米诺骨牌,易拉罐玩成花样垒高,广告纸成为宝宝的裙子……这些低结构的材料,有的成为游戏的替代品,有的成了操作工具,似乎孩子们的想象都能通过材料制作得以实现。
(三)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必须考虑能在原有基础上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样的活动内容,各年龄段要求不同,达到的目的也不相同。如操作区里小班的夹球游戏,是用夹子练习将球放入蛋槽中,锻炼手眼协调性和手部肌肉的灵活性;而同样的游戏在中班,教师将蛋槽和乒乓球涂上了不同颜色,孩子用筷子夹球的同时还要考虑同样的蛋巣要放入同样颜色的乒乓球。随着年龄的增加,难度加大,挑战也会加大,孩子的兴趣更加浓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活动内容多样性,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游戏
(一)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能唤起情感共鸣
《纲要》倡导幼儿的学习贴近幼儿生活。我园将具有幼儿生活体验方面的内容自然地融入活动区。如小班开设的生活区中,教师为孩子准备了吃豆豆、扣扣子、穿衣服等活动,在“娃娃家”里学习给娃娃喂奶、洗澡、做饭,使幼儿将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大班的生活区里,孩子们学习模仿整理小书包和铅笔盒,学习自己系红领巾,为入小学做准备。生活经验的成功迁移,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求,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与主题相融合
我园提倡活动区活动和主题教学有机结合,比如中班开展主题《寻找小秘密》时,在美工区开设了“我的朋友画像”“我的指纹变变变”;探索区里开设了“寻找空气的秘密”“制泡高手”等。在大班《爱家乡》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在美工区用贝壳拼图,用葡萄酒盒子画装饰画;搭建区里的孩子们用各种材料搭建“美丽的滨海路”;角色游戏“烟台大剧院”“蓬莱小面馆”等,更是热闹非凡。 五、有序的规则是幼儿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进区卡的运用
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序地进行游戏,我们对每个活动区进行人数限制,投放了相应数量的进区卡。孩子们需持卡进入活动区,当本区域卡已取完,就要选择别的区域。幼儿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进区卡,可以帮助幼儿选择可以去的区域,促进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选择区域的情况。
(二)游戏规则提示
区域活动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游戏角色分配,为玩具发生争执,活动结束后不能将玩具分类收放整齐等。教师会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活动区内,提醒大家遵守规则。
六、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隐形指导者
(一)引导者、参与者
区域活动中,教师是以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的。当游戏开始时,以引导者的身份一步一步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建议。如:在进行角色游戏“逛商店”时,幼儿出现了沟通交流问题,教师就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主动和“营业员”进行沟通,为其他幼儿做出榜样。渐渐地,幼儿能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交流,游戏的真正目的也达到了。做游戏的支持者:小班教师在观察“娃娃家”时发现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于是在老师的提议和支持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蛋糕盒等物品,几天后,“蓬莱小面馆”开业了!
(二)重视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
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正确地评价,能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评价可以多种形式:全班进行、分组讨论、个人交流等。我们倡导的评价更多关注幼儿个体在游戏中的发展,如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索?是否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尝试新的玩法?讲评时,教师引导孩子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游戏的,碰到困难时又如何解决等。交流分享的过程也是孩子多种能力充分提高的过程。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创造的原动力。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路走来,教师们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纯的创设“让幼儿玩得高兴、带领幼儿学习”的区域,演变为以清楚的目标意识为引领,创设“幼儿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区域,区域活动游戏有了新的内涵……当我们的孩子在活动区里快乐游戏时,你一定不会否认孩子同时也在学习。因为,在游戏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孩子的发展与成长!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