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权利意识视阈下法治教育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ang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治教育作为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前提。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中央明确指出法治教育应当“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但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愿景却背道而驰,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霸凌、校园贷、性侵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何法律在诸多案件中未能及时扮演权利守护者的形象,反而往往成为事后维权的工具?从诸多社会现象中,折射出法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将从多角度、深层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架构法治教育的基本轮廓,为法治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资料。
  关键词:法治教育;权利意识;国民理念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7-0152-02
  作者简介:袁德华(1998-),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2016级本科;叶菁(1985-),女,法学硕士,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法学系,主任,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法学以及国际法学研究;杨紫青(1999-),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2017级本科;陈伟健(1999-),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2017级本科;杨彭焱(1999-),男,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2017级学生。

一、法治教育的现状


  (一)沟通方式欠缺导致校园矛盾激化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代际文化差距逐渐拉大,现有的教育体制由苏联引入,与现今社会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法治文化在基础教育中处于劣势,难于发挥法治社会中应由的积极作用。因而,大量校园矛盾“聚少成多,积少致巨”,由此形成私力救济盛行的校园暴力事件。
  与此同时,随着交流方式变革的日益深入,家庭内部、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日益丰富,但沟通效率却未能有本质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与家长间的感情隔阂慢慢产生,校园内部矛盾无法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助长校园暴力事件的发展势头。
  (二)施暴群体特征偏向女性群体主导
  世界范围内,“无论年龄、种族或社会阶级如何,也无论身处哪个国家,男性总是更有可能卷入犯罪活动中去,而且是以最为严重的方式”。但恰恰相反,在我国校园暴力事件中,女性群体却占据绝对多数。与此同时,在校园暴力中,群体性构成了校园暴力活动的基本特征。由于群体性暴力活动可以加强心理性帮助,消解恐惧感,因此也加大了校园暴力的可能危害,同时也提高了校园暴力的发生频率。
  (三)施暴手段由现实场域转向网络领域
  传统校园暴力往往出现于校园内部或校园附近的偏僻角落,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校园暴力的场域逐步向虚拟世界拓展,向社会公众传播。新型的校园暴力活动对于受害者的心理与身体健康造成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影响。在江西永新,九名女大学生将以为女生拖拽至空地,随后对其进行虐待,并将视频不加掩饰地上传至网络,网民的集体起哄,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随着青少年日益早熟,校园暴力的也呈现出成年化、犯罪化的倾向,主要行为方式包括:猥亵、勒索财物、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等。

二、权利意识的培养基础


  权利感情,是指公民权利意识与公民人格的结合程度。公民提起各类诉讼,并非纯粹追求利益,个人的名誉与人格往往掺杂其中。权利感情丰富的国家,公民更加认同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对国家的认识、社会的探讨更为深入,从而培养了深厚的法感情与国民意识。但我国封建时代长期推行封建礼教与愚民政策,导致我国欠缺传统的权利感情,国民意识淡薄。
  公法的实施实现在于公权力机关的积极履责,私法的权威则悬于权利的行使。“个人坚决主张自己应有的权利,这是法律能够发生效力的前提”。当公民知悉如何主张和保卫私人生活过程中的权利时,必然知晓如何保护政治上的权利实现,如何保障国家利益,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捍卫国家独立。但若相反,公民对私人权利的侵犯行为,不问何方、何人、何因、何由,如何有效捍卫国家之权?因此,在当前的社会与国际的大环境中,通过法治教育推动权利感情的培养,明确权利的捍卫意识,通过法治教育为权利意识的培养提供养分,利用教育的浅进性与引导性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重要举措。

三、法治教育现实缺漏


  (一)法治教育氛围欠缺
  当前的校园内部,学校、校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特别权利关系盛行,学校对学生权利的倾轧,学生之间的权利侵犯,民主法治的校园环境仍未形成。因而,当书本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学生会对书本中的知识产生相对怀疑,“假、大、空”的认可逐渐形成,则难以在学生心中形成真实的法律观念。现实的社会氛围中,将逐步消解公众对法治的信任。
  (二)法治教育的专业人士缺位
  与美国不同,中国高等教育并不注重培养学生投身法律教育工作,仅从知识层面进行研讨。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投身于基础法律教育的法律人才较少,而法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却正在与此。由大量普通教师承担的法治教育课程,与此同时,教师的法治意识培训与研修亦较少进行,因而当前法治教育成效难以显现。
  (三)教材编排体系不够完善
  法治教材虽然贯穿教育始终,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到大学的《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但法律课程中,对于公民的权利主要通过较为笼统的列举方式进行展示,难以全面呈现法律的全貌。在此类法学教育过程中,难以培养权利感情,并由此产生法律信赖,以及现代社会所急需的公民意识。透过云秀暴力事件、浙江小男孩禁锢等事件,再次向社会法治教育敲响了警钟。学校对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漠视以及日趋形式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充斥暴力、血腥等因素的影视作品、网络游戏将青少年引入偏离的行为轨道。所谓的普法活动,往往针对社会的热点问题开展,且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響。
其他文献
媒体报道了江苏盐城特大跨国劳务诈骗案,在当地颇有名气、专门从事对外劳务输出十多年的孙世荣、季玉霞夫妻,一个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一个人间蒸发。然而,更为悲惨的是那些毁
【摘 要】随着中职语文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谐”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和谐”的大前提下,對如何更好的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和谐;语文教学;改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远方的朋友从路途上寄来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只写了三个字:在路上。 虽然寥寥数字,已看见了朋友那一贯渴望壮游、拒绝平庸、不贪图安逸的心态,也看见了他怀揣着一张已经揉得
生态旅游产业是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演化方向,本文围绕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The ecotouri
探讨当代艺术市场需要明确两点:第一,在一个具体时期,市场的火热不一定就意味着艺术水准的提高,市场上的高价也不一定代表艺术上的成功。因为艺术市场说到底是一种经济行为,这
摘 要:环境保护禁止令是指在环境民事侵权案件审理过程中,涉案当事人为了防止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人继续实施危害环境的行为,向审理法院提出的,以禁止污染行为人实施环境损害行为或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为内容的一种民事裁定。它是一种旨在及时制止损害环境的行为的诉前或诉中禁令。本文将其与民事诉讼中的行为保全、财产保全、先予执行作对比,分析出环境保护禁止令的概念特征,还从无救济即无权利、迟到的正义非正义等程序正义
【摘要】高中教學是高中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充分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遵循教学规律,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达到高中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方法;特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这次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时期全省档案工作情况,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工作任务,动员全省档案部门嗣绕立足民生、
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也是整个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部分。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作用显著。改革方面,首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