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青春在血与火的锻打中闪光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涛是江苏省公安消防总队南京市支队溧水中队消防员,这个有理想的年轻小伙,始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无私奉献。8年的警营生涯,他挥洒着青春与热血,2000多次冲进烈焰升腾的火场和各种灾害事故现场,营救出无数遇险群众。2018年5月,吴涛被溧水团区委评为“溧水十佳青春榜样”,同时被江苏消防总队评为“江苏消防青春榜样”。

选择当兵,进入消防系统


  吴涛1992年出生于安徽铜陵。小时候,吴涛对军人就有一种崇拜之情,他觉得一身军装彰显着威武与庄严。2010年中专毕业以后,吴涛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军人。本来他是要被分配到新疆武警支队,但是后来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南京消防系统,成了一名消防战士。
  对消防这一领域吴涛还是很陌生的,做消防兵,他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自己每天一睁眼,就面对着高强度的训练。远距离供水、破拆项目、负重攀登高层、高层垂直水带等,每一项训练都得达标。
  挂钩梯训练是消防训练的必修课之一。刚开始吴涛有点恐高,爬梯动作不规范。在大家休息的时候,他就缠着班长陪他训练,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了挂钩梯技能。挂钩梯要求动作迅速,挂梯、翻越、挂梯、翻越,连续上楼层会非常消耗体能。每天晚上,吴涛洗完澡上床休息,才发现身体疲惫得连翻身都难。
  真正领略消防职业的重要性,来自第一次出警救火,吴涛不顾危险从火场救出一个人,被救的那个人拥抱着吴涛流着泪说“谢谢”,那一刻,他说自己爱上了消防。他觉得消防兵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真正是人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最帅肉垫消防员”让千万网友感动


  在消防队多年的历练,吴涛早已从一个新兵成长为南京市支队溧水中队一班班长,负责头部车的指挥。2017年7月4日,南京溧水区晶桥镇玉迪橡胶厂突发大火,溧水消防中队接到火警后,吴涛带着战友们紧急出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当时厂房所有的窗户都往外冒浓烟,里面大量橡胶材料是易燃物,不及时扑灭后果不堪设想。”吴涛和队友以最快的速度铺设水带,接通水管。由于燃烧的物质都是橡胶颗粒,水很难渗透进去,吴涛就带着队友把车开到厂区中心,水枪不间断地喷射,换了三四个呼吸器。后来请来挖掘机挖开结成堆的橡胶颗粒,水枪把它浇透,终于把余火扑灭,累得瘫倒在地上的他们,这个时候才发现,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从下午3点到开始灭火,到完全把火消灭,吴涛和队友们奋战了7个多小时,没有人知道,他们连饭都没吃过。吴涛和队友也早已忘记了累和饿,脑子里想的就一件事:赶紧把火扑灭。
  2017年7月12日,南京市溧水区塞纳名邸小区发生火灾,接到火警后,1分钟之内吴涛和队友们穿好消防衣,驾驶消防车迅速奔赴火场。现场一片混乱,火势异常猛烈,滚滚浓烟充满楼道。围观的群众说房子里还有人,情况万分危急,容不得多想,吴涛在水枪的掩护下,毅然冲进楼内。浓烟让他看不清楼内情况,他只好摸索着挨家挨户敲门高喊,当在3楼发现两名受困儿童时,他立刻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和隨身携带的面罩取下给他们佩戴,自己则用毛巾简单捂住口鼻,将两名儿童成功救出。
  做消防员,除了救火,各种灾害事故现场也都有他们的身影。2018年1月25日晚,南京市溧水区一辆白色轿车因为路面结冰翻入河里。作为头部车指挥的吴涛率先赶到现场时看到一辆白色轿车四轮朝天,河水淹没车窗,情况危急。时值隆冬腊月,吴涛跳入冰冷的河中,焦急地拍打着车门,问里面有人没有?反复问了多遍,里面传来低低的声音说:“快救我出去,我坚持不住了。”吴涛和队友商量,用起吊机把车子吊出水面,然后敲开车窗救出被困人员。当时路面结冰很滑,起吊机停在路边稍有不慎便会滑进河里。吴涛架起单杠梯爬到车上,把绳索固定在车底盘上,起吊机慢慢吊起了轿车。在起吊过程中,吴涛紧盯吊臂,沉着指挥。当车子吊出水面,吴涛敲破车窗把被困人员拉出来时,被困者下身已冻僵,失去知觉,而且肚子也裸露在外。吴涛不停地对他说:“坚持住。”“来,手给我,抱着我。”吴涛身体躺着,让被困者整个趴在他身上,然后队友把被困者从吴涛身上拉上了岸。整个过程,吴涛充当肉垫把被困者成功救出。
  吴涛救人的整个视频被人拍下来并传到了网络,受到千万网友点赞。网友们纷纷说:“这起救援让人热泪盈眶”“暖心之举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吴涛更是被人们称赞为“最帅肉垫消防员”。

选择消防,无悔于青春


  从最初的消防战士,到南京市支队溧水中队一班班长,吴涛时刻牢记使命,忠于职守。他常常说,既然选择了消防,便只顾风雨兼程。
  吴涛连续4年被抽调到新兵连带兵,他对那些新兵给予兄长般的关怀。有位新兵对分配到消防这一块想不通,他说本来是握真枪,想不到握的是水枪。吴涛就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听,说自己刚开始当兵起初也不是分到消防队,对消防也是懵懵懂懂,但自从在火场救出第一个人后,觉得消防这一职业很崇高。那位新兵在吴涛的影响下,重新认识了消防工作的含义,从此每项技能训练都拿第一。
  在生活上吴涛宽以待人,技能训练却异常严格。为了让新同志学得更好更快,吴涛以身作则,每项训练都率先做示范,娴熟而又快捷的动作让新兵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消防队的8年里,吴涛遇到过许多危险的灾害现场,他没有退却过,没有叫过一声苦,他说消防兵都是铮铮铁骨的汉子。但是,男子汉也有柔情的一面。2018年2月14日晚上,连续8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的吴涛在溧水“秦淮源灯会”现场执勤,从浙江台州乘车回安徽老家过年的父母中途在溧水下车,在街上偶遇吴涛,看到除夕前夜风尘仆仆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父母,吴涛潸然泪下,向他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父亲说:“男子汉不能轻易掉眼泪。”父亲哪里知道,吴涛掉的是喜悦的泪水。



  有人问吴涛,选择做一名消防员后悔过吗?他说,从没想过“后悔”两个字。熟悉吴涛的人都说他很傻,把安全送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吴涛却说:“只要万千家庭因他们的付出而感到安全温暖,他愿意做这样的‘傻子’。”
  电影《阿甘正传》是吴涛最喜欢的一部片子,他钦佩主人公阿甘“只懂付出不求回报”的品质,对阿甘“认定的一件事,就坚持不懈地去做”的那种韧劲很欣赏。他说:“理想不会老去,青春永远靓丽。”正因如此,在工作生活中的他,就像阿甘那样,无论遇到什么,都会一直忠于他的职业。
其他文献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引发人们对反腐败工作的极大关注,其实反腐不仅是纪委、检察院的事情,老百姓的参与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古代,人们善于引经据典、吟诗联句讽刺戏谑一些懒官庸官贪官,对于反对腐败遏制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绝妙的形式。  用谚语讽刺懒官庸官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群众用谚语、成语等讽刺挖苦那些无能的官员,可谓是入木三分。《七修类稿》中用成语
期刊
在阴雨绵绵的周末,把贰佰的新专辑《嘿,抬头!》听了,听完很不开心。听贰佰的歌,有种黏糊糊、湿漉漉挥之不去的挫败感,就像梅雨季节的雾气,阴湿、晦暗、颓丧。是的,颓丧,再简化一点,一个字,就是“丧”。尤其是“丧文化”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的今天,葛优瘫、悲伤蛙、马男波杰克、鲍比希尔等善于散播负能量、毒鸡汤的“丧人”受年轻人极力追捧。“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感觉身体被掏空”,差不多是年轻人最爱的话语和表情
期刊
理想,在我国古代把它叫作“志”,它是人们改变世界的奋斗目标。《辞海》上的解释就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  千百年来,理想是一个光艳夺目的字眼,具有无穷的魅力,它同“幸福”一样,令人十分向往。鲁迅东渡日本时年仅21岁,在拯救民族的大志中呼喊出“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19岁挥毫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毛泽东离开家乡时对父亲慷慨歌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期刊
当一群业务拔尖的85后、90后开始走上管理岗位,也开始挑战传统“按资排辈”“年龄分级”的职场生态,“上司比我年轻”的情形愈发频繁地出现在许多企业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指出,该职场现象叫“年龄倒挂”,即一个机构的职位级别与年龄构成“倒挂”形态。下属比我老,上司比我小,“年龄倒挂”职场困境该怎么破?  应该承认,“年龄倒挂”确实会让一些老职场人觉得尴尬。基于人类共有的年龄偏见,他们不愿意天天被一
期刊
江苏淮安吴承恩故居纪念馆成为网友关注焦点。一段网传视频称,故居内陈设大量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等展品,与吴承恩相关的史料较少。有游客质疑“这里到底是吴承恩故居还是六小龄童故居”?当地文保单位表示,六小龄童家族展览部分并未违规出现在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吴承恩故居内,不违反相关文保工作的规定。六小龄童表示,他只是无偿捐赠了部分展品,从没参与过吴承恩故居纪念馆的布展工作。(2018年12月4日《北京青年报》)
期刊
2018年11月8日,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通讯管理局、江苏省青年联合会主办的2018年海选“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活动落幕,共有100名青年入选。  他,以驾驶滑移装载机横跨滚筒沸腾央视《挑战不可能》录制大厅,把“极限挑战”和“工匠精神”融入血脉;他,8年如一日战斗在灭火救援一线,立足岗位忠诚履责,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火魔威胁时,他始终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屏障;她,一位普
期刊
从魔方这样的小物件里,你能玩出什么?一般人会觉得转啊转,也没有头绪,就算复原了,一转动,仿佛又回到了原点。85后张耀明却偏爱这个小物件,他认为魔方有魔力。钻进去认真玩,他玩出了全国第一个魔方运动协会,玩出了《魔方》杂志,玩出了魔方赛事……玩了10年,成为魔方界最有影响力的推广达人之一。自学魔方,探索未知世界  张耀明出生于江苏江都,喜欢思考的他,从小就喜欢在书本里探索世界,末了,总要问句“为什么”
期刊
2018年9月,对于我来说肯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从2017年3月份签订出版合同,一年半的期盼,这心情真的和等待孩子来临一样五味杂陈,直到我看到封面的时候,这颗心算是真的落地了。  我的第一篇铅字作品發表于大学校报,那是一篇类似于七律的古体诗,给了我5元稿费。而真正开始写作是2007年的秋天,我开始在母校读硕士,我读的是伦理学,说实在的如果不入门的话真的会比较枯燥。机缘巧合,我投
期刊
少年理想  小时候,赵晓勇的爷爷是村里的老支书,退职后村里赠阅了《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州日报》等报刊。赵晓勇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开始翻看报纸,除了时事,他看得比较多的是文学副刊、评论等栏目。那时候,他心里就有个朦胧的愿望:如果成为一名记者该多好。  刚进入扬州大学时,赵晓勇有心要把扬州城好好逛一逛,就花50元买了一辆旧自行车,骑遍了扬州的大街小巷。  那年春节,去表叔家拜年,表叔是高中老师,毕
期刊
很多人都对理想主义者有一种偏颇的认识,不务实、痴人说梦或异想天开。  我的父母就有这样的想法,在他们眼里,年龄越大,就该越现实,不要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尽管嘴上不说,但是每次面对我,他们心里的潜台词一定是:做个现实点儿的人吧。找份工资不错的工作,买套说得过去的房子,找个平凡又挑不出错儿的老公,接着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这才是现实的人生。  可他们不知道,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