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4例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91例男性和23例女性。所有病例均为手术患者,病理诊断明确,随访数据完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时间的关系,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因素。结果:114例患者平均年龄(57.3±12.6)岁。肿瘤位于左肾49例,右肾65例。4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型pRCC 42例,2型7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为(5.5±3.6)cm。肿瘤分期pT1a期52例,pT1b期22例,pT2期4例,pT3期33例,pT4期3例。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WHO/ISUP)分级Ⅰ级13例,Ⅱ级44例,Ⅲ级51例,Ⅳ级6例。114例患者中34例伴有脉管癌栓,30例伴淋巴结转移,3例伴肾上腺转移。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5.6%。1型和2型pRCC患者在年龄(P=0.046)、BMI(P=0.008)、手术方式(P=0.001)、肿瘤最大径(P<0.001)、脉管癌栓(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pT分期(P<0.001)和核分级(P<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型和2型pRCC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9.4%,1型预后明显优于2型(P=0.003)。2型pRCC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01)、脉管癌栓(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1)与其预后紧密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为2型pRCC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pRCC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06)、脉管癌栓(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8)是影响其预后的显著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脉管癌栓是其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6)。结论:2型pRCC比1型pRCC发病率更高,淋巴结转移更易出现,pT分期更晚,核分级更高。在2型pRCC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pRCC患者中,脉管癌栓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当代教育事业虽然不断在进行发展创新,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对一些教师的影响仍旧根深蒂固,导致当代很多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散,仅仅把学生的能力体现在应试考试上,课堂气氛压抑。基于此,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中注入生命化教育理念,促进两者有效合作,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