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的重要认识程度不够深刻,在教学时,根据学生身心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标。一、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二、对知识产生欲望感,三、体验到做主人的幸福感,四、让学生体验到价值感,五、让学生体验到被关注感。
【关键词】兴趣;主体地位;价值感;关注感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62-02
目前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的重要认识程度不够深刻,甚至有些个别学生还有一些不良习惯。另外由于年龄的原因,抵制社会一些不正之风能力差、对社会诸多现象认识、理解、驾驭能力不高等。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常年和父母分离,缺少关爱,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现状,进行政治课教学。另外政治课很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缺乏学生需要的趣味性、很多知识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身心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标。
一、运用“首因效应”,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 衣着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断对方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影响着人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
《学记》中写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作为老师,首先让学生喜欢自己。所以,在第一堂課上,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在着装问题上不能太随便、太时尚,女教师尤其不能穿得太性感。
黑格尔:“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学生眼里,教师如同一尊偶像,这“偶像”不但衣着、仪态、举止、姿态等外在形象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而内在素养对学生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
其次,就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二、运用“期待理论”,对知识产生欲望感
著名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对此,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一个公式:M=V×E。公式中,M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称为激励水平;V表示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和评价高低,称为效价;E表示某一特别行为会导致一个预期效果的概率,称为期望值。这个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所激发的动机也就越强烈。
运用“期望理论”,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高且合理的期望值。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政治理论产生兴趣,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心理学讲,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思想政治课较为抽象、趣味性差,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的一致和契合,学生往往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不感兴趣,因而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德育》第二册 第三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时,我运用了比喻,让学生理解“开放”是怎样的开放,“开放”就好像“开窗户”,开窗户是为了让新鲜的空气进来,但同时也可能把苍蝇、蚊虫放进来,所以,就必须再按上窗纱,把对人们造成侵害的东西阻止在外面,开放就是如此,不是把外国的所有东西都引进来,而是引进来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就愿意学习政治了!
此外,“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更多的“活动”, 因此,可依据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到社会上去进行调查、观赏、访问等社会实际活动,也可以展开一些课堂争辩赛、主题演讲等活动。经过活动,学生取得深入的感受,有所启迪,有所思考 ,有所收获,有所生长。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定位”,体验到幸福感
自我定位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定位弱的人更多地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且把困难看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常常悲观,导致目标难以实现,没有幸福感。
莫泊桑曾说过:“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只要我们把积极心理学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让年轻的生命轻舞飞扬。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教科书是绝对权威”等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师生间的能动对流,使学生觉得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什么,而是在研究什么,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幸福感。
比如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让学生扮演教材中的角色,理解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偶然的物与物的交换——扩大了的物物交换——产生了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难点是为什么会出现一般等价物?我就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商品持有者,进行交换,当别人想和他交换时,他并不需要对方的产品,他想要的产品持有者又不需要他的商品,要想换取自己想要的商品,要经过很多次交换才能成功,有的可能始终不能交换成功!就这样,他们亲自体验了物与物交换的困难,迫切想找一个大家都喜欢要的商品,这样,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大家都喜欢的,然后再去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两步就完成了!这个人们都乐于接受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一般等价物这一难点。 四、运用“霍桑效应”赏识学生,体验到价值感
所谓“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加鼓励,指的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鼓励的人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赏识鼓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被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我进行了课堂改革,让学生上课试讲。特意在每节课的进程中,着意选择带有适度挑战性而跨度小的教学内容,分别精心设置便于学生上课试讲的小课题,提前一周在班上下达课题教学任务,到下周新课同步時走上讲台,代替教师上台试讲。学生讲完后,给予适当拔高鼓励性记分,以肯定成绩为主。还明确告知学生,上课试讲所得成绩占平时成绩50%,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五、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体验到被关注感
迁移规律,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对另一种情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孩子走进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被老师重视的孩子,成绩优秀,自信心更强,无论在智力还是性格的发展上都会好一些。而一旦被老师忽略,孩子不仅会成绩下降,出现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碍,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还可能会自暴自弃。孩子在学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绩差,不是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不是常被请家长,而是老师不再关注他,他做了什么都不会在意,被老师完全放弃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绝对是灰暗的。
还有,在中专班有一个冷漠、自傲、言语刻薄的女孩,她眼中一直流露出与她那年龄极不相符的冷漠眼神,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在内心深处甚至有一种排斥心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还算尽人意, 但就是待人刻薄,对人冷漠,因此也就导致同学们都疏远他。我深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她具有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全的心灵。于是,我开始注意她,一旦发现有机会,就和她沟通,交流,从她的口中得知,她的这些个性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妈妈在外打工,她长期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孩子逐渐变得冷漠,仇视一切。所以,我经常找她谈心,聊学习、聊未来、聊家常等等,就这样让她感受到,社会上除了家人还有老师和社会上很多人还在关注着她!慢慢地她就开始和同学交流了!
【参考文献】
[1] [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著;徐红 译.积极心理学[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M].
[2] 卢丽娟.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 王萌.论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6.
【关键词】兴趣;主体地位;价值感;关注感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62-02
目前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的重要认识程度不够深刻,甚至有些个别学生还有一些不良习惯。另外由于年龄的原因,抵制社会一些不正之风能力差、对社会诸多现象认识、理解、驾驭能力不高等。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常年和父母分离,缺少关爱,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现状,进行政治课教学。另外政治课很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缺乏学生需要的趣味性、很多知识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身心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标。
一、运用“首因效应”,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 衣着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断对方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影响着人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
《学记》中写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作为老师,首先让学生喜欢自己。所以,在第一堂課上,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在着装问题上不能太随便、太时尚,女教师尤其不能穿得太性感。
黑格尔:“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学生眼里,教师如同一尊偶像,这“偶像”不但衣着、仪态、举止、姿态等外在形象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而内在素养对学生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
其次,就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二、运用“期待理论”,对知识产生欲望感
著名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对此,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一个公式:M=V×E。公式中,M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称为激励水平;V表示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和评价高低,称为效价;E表示某一特别行为会导致一个预期效果的概率,称为期望值。这个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所激发的动机也就越强烈。
运用“期望理论”,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高且合理的期望值。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政治理论产生兴趣,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心理学讲,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思想政治课较为抽象、趣味性差,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的一致和契合,学生往往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不感兴趣,因而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德育》第二册 第三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时,我运用了比喻,让学生理解“开放”是怎样的开放,“开放”就好像“开窗户”,开窗户是为了让新鲜的空气进来,但同时也可能把苍蝇、蚊虫放进来,所以,就必须再按上窗纱,把对人们造成侵害的东西阻止在外面,开放就是如此,不是把外国的所有东西都引进来,而是引进来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就愿意学习政治了!
此外,“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更多的“活动”, 因此,可依据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到社会上去进行调查、观赏、访问等社会实际活动,也可以展开一些课堂争辩赛、主题演讲等活动。经过活动,学生取得深入的感受,有所启迪,有所思考 ,有所收获,有所生长。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定位”,体验到幸福感
自我定位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定位弱的人更多地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且把困难看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常常悲观,导致目标难以实现,没有幸福感。
莫泊桑曾说过:“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只要我们把积极心理学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让年轻的生命轻舞飞扬。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教科书是绝对权威”等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师生间的能动对流,使学生觉得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什么,而是在研究什么,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幸福感。
比如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让学生扮演教材中的角色,理解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偶然的物与物的交换——扩大了的物物交换——产生了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难点是为什么会出现一般等价物?我就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商品持有者,进行交换,当别人想和他交换时,他并不需要对方的产品,他想要的产品持有者又不需要他的商品,要想换取自己想要的商品,要经过很多次交换才能成功,有的可能始终不能交换成功!就这样,他们亲自体验了物与物交换的困难,迫切想找一个大家都喜欢要的商品,这样,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大家都喜欢的,然后再去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两步就完成了!这个人们都乐于接受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一般等价物这一难点。 四、运用“霍桑效应”赏识学生,体验到价值感
所谓“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加鼓励,指的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鼓励的人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赏识鼓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被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我进行了课堂改革,让学生上课试讲。特意在每节课的进程中,着意选择带有适度挑战性而跨度小的教学内容,分别精心设置便于学生上课试讲的小课题,提前一周在班上下达课题教学任务,到下周新课同步時走上讲台,代替教师上台试讲。学生讲完后,给予适当拔高鼓励性记分,以肯定成绩为主。还明确告知学生,上课试讲所得成绩占平时成绩50%,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五、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体验到被关注感
迁移规律,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对另一种情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孩子走进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被老师重视的孩子,成绩优秀,自信心更强,无论在智力还是性格的发展上都会好一些。而一旦被老师忽略,孩子不仅会成绩下降,出现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碍,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还可能会自暴自弃。孩子在学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绩差,不是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不是常被请家长,而是老师不再关注他,他做了什么都不会在意,被老师完全放弃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绝对是灰暗的。
还有,在中专班有一个冷漠、自傲、言语刻薄的女孩,她眼中一直流露出与她那年龄极不相符的冷漠眼神,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在内心深处甚至有一种排斥心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还算尽人意, 但就是待人刻薄,对人冷漠,因此也就导致同学们都疏远他。我深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她具有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全的心灵。于是,我开始注意她,一旦发现有机会,就和她沟通,交流,从她的口中得知,她的这些个性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妈妈在外打工,她长期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孩子逐渐变得冷漠,仇视一切。所以,我经常找她谈心,聊学习、聊未来、聊家常等等,就这样让她感受到,社会上除了家人还有老师和社会上很多人还在关注着她!慢慢地她就开始和同学交流了!
【参考文献】
[1] [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著;徐红 译.积极心理学[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M].
[2] 卢丽娟.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 王萌.论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