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闾瑛: 张学良唯一女儿的百岁人生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6529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居美国70余年的张闾瑛是张学良唯一的女儿,她的人生平静而安和,从“帅府千金”到留洋学子,曾经从教的她晚年热心华人社团活动。2015年,百岁老人张闾瑛在旧金山安然辞世。张闾瑛的母亲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1914年,张学良奉父命与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市)绅商于文斗之女于凤至结婚,婚后于凤至迁居沈阳大帅府。于凤至年长张学良3岁,所以张学良婚后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称之。于凤至嫁进张家时,张学良年方14岁,尚未成年,在生活上,于凤至对张学良无微不至地关怀照料,问寒问暖。
  1916年,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出生了,虽然是个女孩,但张家上下十分欣喜。由于张作霖早年曾浪迹医巫闾山之麓,张学良取义闾山之“闾”和上古时期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英”之名,为女儿取名张闾英(张学良胞弟张学铭之女取名张闾娥)。后因《尔雅·释地》中有“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闾之珣玗琪焉”之语,张学良又为3个儿子分别取名闾珣、闾玗、闾琪,闾英也随之改写为闾瑛。
  张闾瑛满月时,张作霖专门在帅府摆下酒席,大宴宾朋,庆祝自己有了第一个孙辈。张学良对爱女十分疼爱,经常哄“小千金”入睡,得空便带着小闾瑛玩耍。
  1916年至1919年,沈阳张氏帅府可谓连年得喜。在张闾瑛之后,于凤至接连为张学良生下闾珣、闾玗、闾琪3个儿子,可以说是每年降生1个。1919年张学良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并由此走上职业军人之路,他不得不割舍儿女私情,张闾瑛幼年时期的教育,主要由母亲于凤至完成。
  受母亲于凤至喜欢诗文的影响,张闾瑛幼年即能背诵多首古诗。8岁时,闾瑛入小学读书。1928年张学良子承父业主政东北,张闾瑛已经长得落落大方。张学良在公务繁忙之余带着闾瑛姐弟郊游、打网球,闾瑛在大帅府度过了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
  张闾瑛还因其特殊的家庭出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930年2月5日出版的沈阳《大亚画报》头版头条刊登着张闾瑛的照片,照片下边的文字是:张学良女公子闾英女士之近影。张建文摄。此时的张闾瑛年方14岁,长相清秀,气质不俗,颇有大家闺秀之风。
  张闾瑛曾就读于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张闾瑛决心出洋留学,但父亲张学良考虑到她尚未成年,并未同意她的要求。1933年4月,张学良下野出国到欧洲考察,将于凤至和闾瑛、闾琪、闾玗姐弟带上,他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意大利。而后,张闾瑛又随父母考察了法国、英国等国家,愈加坚定了留学之念。征得张学良同意后,于凤至决定留在意大利罗马,安排和照顾在当地求学的张闾瑛姐弟。起初,张学良结交的墨索里尼女婿齐亚诺对闾瑛姐弟的生活和求学给予了一些照顾。
  就这样,张闾瑛姐弟在母亲的陪伴和呵护下,在罗马度过了两年多的学习时光。1936年11月,风云突变,由于意大利支持日本,宣布承认“满洲国”,张学良与已经担任意大利外长的齐亚诺私交破裂,于凤至被迫携闾瑛姐弟到英国伦敦继续学业。
  初到伦敦,20岁的张闾瑛进入一所大学攻读,期间,她与同样留学英国的陶鹏飞相识。此前,早在1933年出国前,就有人想把闾瑛介绍给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但张闾瑛不为孔家的财势所动,坚决拒绝了这门提亲,并对外界说:“要嫁就嫁给布衣。”就这样,在伦敦,张闾瑛与年长自己几岁的陶鹏飞自由恋爱了。
  陶鹏飞是辽宁省凤城县(今凤城市)人,早年曾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三中学。他喜欢篮球运动,担任过三中篮球队队长,在1927年6月举行的奉天省第一次球术比赛中,由于陶鹏飞和队友们的努力,第三中学获得冠军。中学毕业后,陶鹏飞考入张学良任校长的东北大学,期间又由于篮球特长被推举为东北大学篮球队队长,受过张学良校长的接见。1928年,陶鹏飞率东北大学篮球队去大连旅顺与日本篮球队比赛并取得胜利。“九·一八”事变后,陶鹏飞流亡关内,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陶家没有显赫的军政界背景,连陶鹏飞本人也没有想到,在伦敦留学期间,能与昔日的大学校长张学良独生女恋爱。张闾瑛欣赏陶鹏飞的才学、人品和强健体魄。陶鹏飞通过和张闾瑛接触,发现闾瑛没有大小姐的娇惯之气,相反自立能力特别强。两人课余时间经常在泰晤士河畔漫步,彼此诉说心事,排解烦忧。
  陶鹏飞学业优异,在当时留英中国学生中堪称佼佼者,他勤奋好学,广泛结交中外学者,在英国学业结束后又赴德国和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并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此时,张闾瑛也结束了在伦敦的大学学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张闾瑛和陶鹏飞走得更近,她写信给已经处于幽禁之中的张学良,希望能早日与陶鹏飞举办婚事,但并没有得到父亲张学良的首肯。
  随着张闾瑛和陶鹏飞爱情的升温,1941年,经母亲于凤至做主,张闾瑛和陶鹏飞喜结连理,在纽约组成了自己的家庭。由于西安事變后张学良失去自由,国内形势不利于张闾瑛姐弟发展,张闾瑛决定留居美国,同时也是为了陪伴长居美国的母亲。
  1958年秋,张闾瑛与母亲于凤至变卖了在纽约长岛的别墅,一同移居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起初她们居住在旧金山的蒙哥马利街。喜欢清静的于凤至不习惯居于闹市,1960年独自搬到距旧金山30余公里的郊区小镇多树城,张闾瑛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照看母亲。
  在旧金山,陶鹏飞被聘为加州大学教授,张闾瑛也从事教育工作,夫妻俩在加州华人社会中很有影响,由于他们执教有方,为人诚恳,谦逊有礼,受到当地华人的尊重和爱戴。为了广泛团结和联谊加州华人,1966年5月,陶鹏飞发起创办了旧金山华人社团——旧金山中华联谊会,并担任会长多年,张闾瑛也作为该社团骨干,协助丈夫处理联谊会各项事务。直到年逾九旬,张闾瑛仍经常担当旧金山中华联谊会义工,投身联谊会的一些工作。
  自从1933年与父亲在欧洲分别,张闾瑛就再也没有见过张学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思父之情与日俱增。更令张闾瑛遗憾的是,父亲从来没有见过女婿陶鹏飞。对陶鹏飞而言,虽然在学生时代见过张学良,但那时张学良的身份是东北大学校长而非自己的岳父,陶鹏飞也渴望自己与闾瑛的结合能早日得到岳父的认可。   1961年春,蒋介石为了笼络大批散居在海外的华裔学者,准备在台湾召开所谓的“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以学术会议的方式邀请海外的华裔学者来台湾参观考察。陶鹏飞教授和张闾瑛双双被列入会议的邀请名单。然而,面对邀请函,张闾瑛却犹豫了,因为她从心底对蒋介石多年来幽禁父亲的行为感到愤慨,但想到如果能去台湾就会寻找时机见到父亲,张闾瑛还是决定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去与思念多年的父亲相见。临行前,张闾瑛特意拜望了母亲于凤至,于凤至也支持张闾瑛前往台湾伺机探望张学良。
  在台湾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尽管张闾瑛刻意保持低调,但其身份仍然不胫而走。当人们得知张学良的独生女从美国赶来参会时,都用惊讶的目光注视着张闾瑛。蒋介石也听说了与会学者中有“特殊”身份的张闾瑛,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年的“帅府千金”靠才学成为海外华裔女学者。
  这次阳明山会议的会期很长,很多海外学者利用休会期间游山玩水,张闾瑛却在为见到父亲而奔走忙碌。陶鹏飞和张闾瑛夫妇动用社会关系,找到张学良的挚友和旧部王新衡、黄仁霖和何世礼等国民党军政界名流,希望他们能出面帮忙,结果却得到答复:没有蒋介石的允许,任何人也不能批准张闾瑛到张学良寓所探望。眼看会期即将结束,与父亲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张闾瑛心急如焚。天无绝人之路,在国民党将领王新衡的引荐下,张闾瑛和丈夫陶鹏飞找到了国民党元老张群求助。与此同时,张闾瑛还求助于台北当地媒体,希望能得到舆论的帮助。
  其实,张学良也试图争取见到张闾瑛。一天,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上街买菜,无意中看到《自立晚报》上刊登的《张学良之女来台探亲,官方不理不睬》的新闻,急忙买了一份报纸,赶回家同张学良仔细阅读。这时,张学良才知道女儿、女婿已经来到台湾并渴望与自己相见。无奈之下,张学良给张群写信求助,希望能帮忙联系到闾瑛。恰在此时,陶鹏飞、张闾瑛夫妇找上门来。张群被双方的亲情感动,亲自出面当“说客”,终于促成蒋介石同意张闾瑛与父亲张学良见面。
  1961年8月30日下午,张闾瑛和陶鹏飞终于走进有便衣特务严密守护的台北市北投区复兴岗一带的一个神秘院落,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张学良。1933年意大利一别,至今已过去28个寒暑!此刻的张闾瑛欲哭无泪,眼前的父亲已经谢顶驼背、垂垂老矣,与当年气宇轩昂、雄姿英发的全国陆海空军上将副司令判若两人,岁月的风霜镌刻在张学良的脸上。闾瑛禁不住泪流满面,哽咽得一时语塞。张学良也发现,眼前的女儿早已不是记忆里那个天真烂漫、豆蔻年华的少女,她已经成为一个颇具学者气质的中年妇女了。父女相见,相拥而泣,在场者无不感慨万千。
  平息了激动的情绪后,张闾瑛将陶鹏飞介绍给父亲和赵一荻女士。陶鹏飞脱口而出“爸爸”,并向张学良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张闾瑛还向父亲转达了母亲于凤至的想念之情,并拿出于凤至的近照送给父亲。父女相隔28年相见,彼此有诉不完的话语。正当他们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时,负责监视张学良的人员过来提醒他们:1个小时的规定会面时间到了。临别前,张学良对闾瑛叮嘱:“回去告诉你母亲,说我在这里很好,叫她不要惦记。你母亲一个人在美国,你们一定要劝告她多关心自己,不要总为我操心。”
  此次父女相见,成了台湾媒体记者捕捉的对象。面对记者的询问,出于对张学良的保护,陶鹏飞只是平淡地对媒体说:“他们的环境,我很生疏。”只字不提见面的具体情况。第二天,台北《联合报》刊登出这条新闻,从报道中不难看出,由于会面被限定为1个小时,而且“经过事先的安排”,因此给人的印象不像是亲人团聚,倒有些像探望狱中的被囚禁之人。
  1972年,张闾瑛退休。几年后,陶鹏飞教授也因为年龄原因不再从教。他们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社团建设和活动中,张闾瑛还一度担任丈夫发起组建的加州中华联谊会总干事。退休后的张闾瑛用大量时间陪伴母亲于凤至,并为母亲养老送终。1990年3月,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病逝,此时于凤至所生的3个儿子已全部离开人间。几个月后的6月1日,台湾当局在台北圆山饭店为张学良举办“九秩寿庆”,张闾瑛作为特邀客人飞抵台北。张闾瑛出现在父亲的祝寿席上,引起了不小震动,张闾瑛为父亲能恢复人身自由而喜泪交集。
  1991年3月,張学良携赵一荻到美国探亲访友,所到第一站就是张闾瑛居住的旧金山。张闾瑛、陶鹏飞伉俪与张闾琳(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之子)夫妇一同到机场迎接两位老人。张学良、赵一荻初到旧金山,就住在张闾瑛家中。张闾瑛、陶鹏飞陪同两位老人游览了金门大桥、东河、金门公园等名胜,还带着张学良、赵一荻到唐人街品尝了东北家乡菜。
  1993年12月,张学良、赵一荻夫妇再次飞到大洋彼岸,选择在美国夏威夷定居。张闾瑛为父亲定居夏威夷操持忙碌,而后每年都会从旧金山前往夏威夷看望父亲。每年6月初张学良生日时,张闾瑛都要特地前往夏威夷为父亲祝寿。
  张学良弥留之际,张闾瑛一直陪伴在侧。可以说,张闾瑛在张学良生命的最后11年里,延续了血浓于水的父女亲情,也弥补了长达57年不能在父亲身边的遗憾。2001年10月,101岁的张学良在夏威夷病逝,张学良旧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给张闾瑛、张闾琳姐弟发去唁电,很多团体和个人也给张闾瑛发来唁电,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张闾瑛曾有回祖国大陆故地重访的意愿,但终因年事已高等原因未能成行。尽管如此,张闾瑛仍然牵挂着祖国的张学良纪念场馆建设。她将张学良在夏威夷坐过的轮椅等生活用品分别捐赠给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和东北大学;将父亲张学良、母亲于凤至穿过的服装捐给张学良出生地——辽宁省台安县的少帅陵景区并为该景区题写了楹联。她还在美国接受过辽宁省政协文史工作者和辽宁电视台纪录片《张学良》摄制组的采访,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2015年,张闾瑛在美国旧金山病逝,按其虚龄对外公布为享年100岁。“帅府千金”张闾瑛是张学良家族的第二位“百岁寿星”。作为张学良将军唯一的女儿,张闾瑛一生没有留下炫目的事迹,却以孝顺、贤惠等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档案编研工作的逐步深入,档案编研成果不断涌现。而在大量的编研成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凡省市级档案馆的编研是以馆藏档案为主,而广大区县级档案馆则是另一种情况。以上海地区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时刻,省委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我国的建筑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更是彰显了自身的独特优越性,促进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本文从研究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含义入手,对具体的概念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内涵;意义;原则;注意事项  1、概念设计的内涵剖析  1)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概念来设计结构的总体方案。其是从整个结构体系的角度,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重要。然而,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不足,影响着建筑的安全、适用性和使用寿命。文章将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重要性;不足;对策  1、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才能够保障建筑的预定使用要求,不
摘要: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如何实现老有所依成为社会热点关注问题,也牵动着政府和每个家庭的神经,亦成为 2015年“两会”各代表和委员提案里的重点讨论问题。本文根据国情,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养老地产社区模式为切入口探索解决我国养老服务的基础形式,依托“社区”构建我国新型的养老模式。  关键词:养老 养老地产 老龄社区建设 养老模式  201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关于为人、为官的修养,看过许多“慎”字文章:慎初,慎独,慎微,慎染,慎渐,慎终等等。看过后,想:真能“慎”起来,并不易。很可能,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慎心”。心乃身之主。心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