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凑合着”找了一个伟人
卓琳1916年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本名浦琼英。七七事变爆发后,卓琳到达延安投奔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因工作需要改名卓琳。
1939年秋,邓小平与卓琳相识在延安。卓琳说:“他(邓小平)找跟我一块儿到延安的女朋友,让她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不同意。谈了两次,我说我年纪还轻,不想那么早结婚,我拒绝了。因为当时去延安的那些长征老干部都是工农干部,我就怕跟一个工农干部结婚,不是看不起他们,是怕他们没有知识,跟他们说话说不到一块……我想,我结婚可不能找工农干部,我要找知识分子。”
被拒绝的邓小平并未灰心,干脆自己主动找上门来,卓琳听了他的有关情况和理想后,觉得他还不错,是个知识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算了吧,凑合吧。”
婚后几天,卓琳便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
下放江西“你耕田来我织布”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邓小平对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卓琳一门心思地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那个时候,清醒的卓琳特别信任自己的丈夫,始终都认为邓小平是对的。
1969年10月,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卓琳毫不犹豫地陪伴邓小平到了江西。当时因工资全部停发,改发很少量的生活费,生活尤为拮据。邓小平原来爱抽的“熊猫烟”不抽了,改为“前门烟”。
他们还开垦出了一块地,种些蔬果。邓小平挖地,卓琳就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拣石头。
邓家的“中心”
卓琳曾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结果自己三个子女也都相继选择了物理这门专业,而且考上的也都是北大物理系。从这一点,足见在潜移默化中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之大。
在家里,卓琳是“中心”,而邓小平是“核心”。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家里开支都是由卓琳计划、执行,邓小平从不过问,当然卓琳总是尽量将开支向丈夫倾斜。
一大家十几口在一块儿吃饭,在三年困难时期,卓琳为保证丈夫吃好一点儿,要他单独吃,邓小平不干。后来,她派次女邓楠陪着老爷子吃,老爷子也不干。卓琳没辙了,只得单独给他炒一个菜,结果到了饭桌也叫老爷子“给你点、给你点”给分了。
安享晚年
晚年的卓琳,对待生和死的问题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讨论身后事,很早就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她说,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就行了,不要给国家添什么麻烦。
1997年邓小平辞世后,每逢祭日,卓琳都会预先买些花在院子里抛撒,边撒边喊——“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这情这景,令人动容。
邓小平辞世后,卓琳就一直在家中安度晚年,每天早饭后,卓琳要听上一会儿京戏,这是她一生的爱好;卓琳还喜欢听评书,没事的时候就听上几段《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她尤其喜爱的是《红楼梦》,其中不少精彩段落还能背下来。
近些年来,卓琳还多次为云南的“希望工程”捐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家人已连续两天匿名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后,卓琳再次与中國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又拿出自己多年的工资积蓄,向灾区人民捐款10万元。
卓琳1916年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本名浦琼英。七七事变爆发后,卓琳到达延安投奔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因工作需要改名卓琳。
1939年秋,邓小平与卓琳相识在延安。卓琳说:“他(邓小平)找跟我一块儿到延安的女朋友,让她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不同意。谈了两次,我说我年纪还轻,不想那么早结婚,我拒绝了。因为当时去延安的那些长征老干部都是工农干部,我就怕跟一个工农干部结婚,不是看不起他们,是怕他们没有知识,跟他们说话说不到一块……我想,我结婚可不能找工农干部,我要找知识分子。”
被拒绝的邓小平并未灰心,干脆自己主动找上门来,卓琳听了他的有关情况和理想后,觉得他还不错,是个知识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算了吧,凑合吧。”
婚后几天,卓琳便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
下放江西“你耕田来我织布”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邓小平对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卓琳一门心思地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那个时候,清醒的卓琳特别信任自己的丈夫,始终都认为邓小平是对的。
1969年10月,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卓琳毫不犹豫地陪伴邓小平到了江西。当时因工资全部停发,改发很少量的生活费,生活尤为拮据。邓小平原来爱抽的“熊猫烟”不抽了,改为“前门烟”。
他们还开垦出了一块地,种些蔬果。邓小平挖地,卓琳就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拣石头。
邓家的“中心”
卓琳曾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结果自己三个子女也都相继选择了物理这门专业,而且考上的也都是北大物理系。从这一点,足见在潜移默化中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之大。
在家里,卓琳是“中心”,而邓小平是“核心”。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家里开支都是由卓琳计划、执行,邓小平从不过问,当然卓琳总是尽量将开支向丈夫倾斜。
一大家十几口在一块儿吃饭,在三年困难时期,卓琳为保证丈夫吃好一点儿,要他单独吃,邓小平不干。后来,她派次女邓楠陪着老爷子吃,老爷子也不干。卓琳没辙了,只得单独给他炒一个菜,结果到了饭桌也叫老爷子“给你点、给你点”给分了。
安享晚年
晚年的卓琳,对待生和死的问题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讨论身后事,很早就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她说,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就行了,不要给国家添什么麻烦。
1997年邓小平辞世后,每逢祭日,卓琳都会预先买些花在院子里抛撒,边撒边喊——“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这情这景,令人动容。
邓小平辞世后,卓琳就一直在家中安度晚年,每天早饭后,卓琳要听上一会儿京戏,这是她一生的爱好;卓琳还喜欢听评书,没事的时候就听上几段《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她尤其喜爱的是《红楼梦》,其中不少精彩段落还能背下来。
近些年来,卓琳还多次为云南的“希望工程”捐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家人已连续两天匿名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后,卓琳再次与中國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又拿出自己多年的工资积蓄,向灾区人民捐款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