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设计的策略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教育应该发挥其自身教育功能,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己经受到普遍认可。笔者依照高中生物教学实际,结合在一线教学研究、探索、尝试经验,探讨了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应创设的学习环境。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出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将会成为每个高中生物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何设计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案、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每个高中生物学教师面临的挑战。作为一线生物教学教师,本人根据探究性学习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设计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即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以交流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 改变课堂教师主体地位,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使用那些条理化、照本宣科讲述知识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教学上不断尝试、更新、探索。传统课堂上教师更多的考虑如何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容易听明白,容易接受,这样就忽视了给学生提供思考、表达、讨论的机会;传统的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新教材中添加了探究性实验。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留出更多的空白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讨论和总结,多让学生提出质疑,给学生提供实验、学习、探究、交流的机会,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思考, 以便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逐步获得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重组教与学的关系,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以学习为中心”既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内因,教师的教学是外因,因此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努力做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 使内因与外因紧密结合,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科中的主要原理或概念,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在哪里应用新知识以及如何应用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发展组织良好的生物知识体系,使知识条理化以利于有计划、有策略地思考。如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充分利用科学史,引导学生探究,结合数学知识,揭示生命规律,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生命过程等形式。
  三、注重调控学生探究过程,创设以评价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评价的内容来看,重点应放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
  因此在生物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要求能正确地评价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和选取那些开放性的即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或者为学生提供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自测或讨论。例如你认为家乡的河流受到了污染,你是如何发现的?要做哪些实验去证明?再如有个科学家认为真菌可能产生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他必须做什么实验去证明他的假设?教师确定问题,并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确定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评价,建立有利于师生创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感受学业生活的愉悦,发现生命的灿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以合作学习为平台,创设以交流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挑战别人的观点。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讨论作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课堂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谈论科学观点时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有利于学生让教师和班上其他同学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建立自己是如何利用所学的东西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思考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问题、教学时间安排问题、教学资源问题,学生存在着功课太繁重,探究技能差问题,但这些问题随着探究性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会发生质的改变,未来的高中教师面临的外部障碍会逐渐消除,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因此改变教师传统观念,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福学.探究教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2]刘久成.刘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4(1).
其他文献
【摘要】 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本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育 现状 措施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就像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利用诸如刘谦、赵薇、赵本山、小沈阳等名人推销产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商家的成功得益于“名人效应”或“偶像效应”。 由此联想到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努力塑造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使“偶像效应”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实“偶像效应”在教育史上不乏先例。魏巍在他的散文《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凯洛
“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上课什么也不听,看小说,玩手机、打闹… …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你这算轻的,某班学生竟然当众顶撞老师,还出口成‘脏’”。   “前几天。有个班学生公然在教室里和老师发生冲突,还想动手打老师呢”.  …….  这是课余几个老师的谈话,我听后感触很深,我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老师,又多年担任班主任,形形色色的学生,不同性格的老师我都接触了很多,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况也相对了
化学实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需要,也是了解现代化学发展趋势的需要。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让人们在绿色、美丽、清洁的环境下生活,我们应该改变观点,把治理污染转变为预防污染。要预防化学污染,最关键的是从小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让学生尽早地、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说服和教育周围的人,从而达到化学教育的目的。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
新课标像一盏灯,照亮了老师的心坎,指明了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与任务,进一步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从研究课堂教学入手,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掌握学习方法,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  一、优化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认为:教师、学生与文本各自进行平等充分对话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只有各自充分进行“对访”,师生、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交流)才会成为现实。而几乎每一位教师在课前,都能做到和文本充分“对话”,即钻研好教材。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今有的课堂却忽略了,“对话”不够,以至造成后来的“生生、师生”的对话老是出现“故障”,
赵振宇教授的新作《现代新闻评论》是一部颇有新意的理论著作。这种新意并不仅仅表现在个别概念或范畴的新颖性上,尽管概念或范畴是建构理论范式必不可少的要素;也不仅仅表现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逻辑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最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自学阅读数学,从中领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
物理量是量度物理属性或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量,初中物理学中的物理量有频率、音调、响度、音色、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电功)、质量、密度、速度、力(重力、弹力、压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内能、比热容、热值等二十多个,想使学生彻底理解并能运用自如,绝非易事。而物理量又是物理学科的基石,是物理概念与物理定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