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电视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上个世纪初,《北方的那努克》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根据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通过各种手法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处理的影像”。当前,对于纪录片定义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如何可以确认的是:纪录片与传统故事片有着不同的理念,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其与故事片的根本区别在于故事片对剧情的要求比较高。与传统故事片的区别,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记录与实录存在一定的区别,纪录片的内涵在于尽量贴近实际,并包含作者的思想情怀在里面。在纪录片中拍摄者将自己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记录事实的同时将自己想要表现的感情融入其中,将客观记录的事实表达出来。
2.纪录片中所表达的观点仅限于作者本人,并不具有权威性也不具有真理性,观众无需当其作为真理。在纪录片中拍摄者以充满人文情怀的视角将所记录的实际生活和现实场景展现出来,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3.记录要带着目的性,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强行追求新颖效果。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新颖,盲目采用吸引眼球的手段。当今主流的纪录片越来越带有通俗气息,有些纪录片为追求新颖效果会刻意拍摄一些带有内涵的镜头让纪录片更加通俗易懂。在纪录片展示过程中,有些拍摄者甚至夹带一些“私货”传授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因此,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把握题材。让整个题材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二、电视纪录片展现深度的手法特点
纪录片本身展现的就是真实的。电视纪录片是对生活的一种发现和有选择的再现,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等摄影手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而且这种“真”具有如同生活一样的丰富而完整的气息或情状,显示生活的实际存在的样子。纪录片本身不仅仅是记录作用,更要把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在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曾有专家做过相关论述,他们认为纪录片本身具有真实和虚实结合的特点,人在纪录片中承担的作用也无可取代。关于纪录片拍摄手法,本人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分析,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真实再现的手法
纪录片具有真实性的特点,真实性是电视纪录片所独有的内涵。该手法也有另一种别称,即“实景再现”。首先,在纪录片中传递给观众的东西要真实。但是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有些场景已经发生过了。为了展现情景的真实性,只得采取实景再现的手法模拟出来。它是根据历史留下的各类资料,以符合生活逻辑,尊重客观事实的形式重现历史,以弥补影像资料的不足,起到了缝合历史断点的作用,创作出真实的意境。它颠覆了以往纪录片叙事单调无味、刻板的不足,丰富了画面语言,满足了观众观看的欲望。2014年,作者在拍摄电视纪录片《老房子的故事》之湄潭文庙时,就采用了该手法来再现七十多年前浙大西迁湄潭办学时,李政道在湄潭永兴借用茶馆学习的场景。这种场景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只有这样才能贴近生活,给观众以共鸣。
(二)虚实结合的手法
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很多场景无法及时跟进拍摄,因此,必须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要记录的东西完整地表现出来。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撑,虚实结合的手法在电视纪录片中比较常用,与虚拟不同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是将过去实际发生的场景通过数字特技技术,依据历史重现历史,并不是完全虚构,所以称之为虚实结合手法。该手法在电视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增加纪录片完整性和可视性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12集纪录片《故宫》就是利用先进的3D技术还原历史,展现故宫建造过程。通过3D动画与摄像师的实景拍摄完美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长镜头的合理运用
纪录片中的长镜头也是较常见的手法。顾名思义,长镜头即长时间对准某一场景进行拍攝,有利于实现纪录片的完整性。突出表现在纪录片对长镜头的情有独钟上,合理运用长镜头可以给观众展现完整的拍摄场景,这种镜头集中聚焦于某个场景,让观众能深层次地感知记录场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爱》在拍摄一对金婚老人住处的最后一个镜头时,就是运用了长镜头拍摄。这个镜头是从老人住的大杂院里往外走,不停机稳稳当当地通过大杂院的巷道,一直往前走跨过门槛,来到胡同中间抓拍,构思一些偶发性的因素。这个时候镜头摇过来,正好一位老人推着菜车走来,一个放学的小姑娘向远处走去。这个长镜头抓住了一个平常的事情,在该片中非常富有哲理的意味。
三、拍摄手法的应用
(一)在剧本中的运用
好的纪录片需要好的剧本作为辅助,在电视纪录片中保持真实的剧本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和启迪。纪录片的剧本一定要脉络清晰,逻辑合理性要把握好。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要在繁琐叙事的同时,始终理清故事的脉络,才能把握好纪录片的主旨和内涵。不能因剧本脉络不清楚导致整个纪录片可看性差,让观众云里雾里丧失观看兴趣。因此,纪录片的拍摄不能脱离现实,要掌握好虚实结合的度,在保证完整可看的同时让纪录片不脱离主题。
(二)宣传的作用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对于宣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纪录片的拍摄理念在宣传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纪录片的拍摄讲求真实,只有真实可看的才会吸引观众。在宣传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新颖上,留有一定的悬念才会引起观众的兴趣,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四、结语
纪录片未来多样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手法的运用,因此在电视纪录片创造过程中要尝试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长镜头、一个片段可以展现生活场景、生活体验,这种纪录片将观众的视角转移到普通生活状态上,这种作品充满了人文情怀。随着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纪录片创作的手法日渐丰富,其传播方式面临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媒体人参与到纪录片的拍摄当中,导致纪录片的数量不断增加,然而质量水平却没有提高。因此,只有把握住纪录片的脉络将拍摄手法精细化,并熟练运用拍摄手法才能拍出质量高的纪录片。
参考文献:
[1]尹红.霸权与多元:新世纪电视文化随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朱静和.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运动[D]. 中国人民大学,2009.
[3]刘涛.从话语方式到记录质感[J].北京师范大学,2016.
[4]任远主编.电视纪录片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遵义市广播电视台)
纪录片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上个世纪初,《北方的那努克》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根据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通过各种手法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处理的影像”。当前,对于纪录片定义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如何可以确认的是:纪录片与传统故事片有着不同的理念,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其与故事片的根本区别在于故事片对剧情的要求比较高。与传统故事片的区别,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记录与实录存在一定的区别,纪录片的内涵在于尽量贴近实际,并包含作者的思想情怀在里面。在纪录片中拍摄者将自己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记录事实的同时将自己想要表现的感情融入其中,将客观记录的事实表达出来。
2.纪录片中所表达的观点仅限于作者本人,并不具有权威性也不具有真理性,观众无需当其作为真理。在纪录片中拍摄者以充满人文情怀的视角将所记录的实际生活和现实场景展现出来,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3.记录要带着目的性,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强行追求新颖效果。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新颖,盲目采用吸引眼球的手段。当今主流的纪录片越来越带有通俗气息,有些纪录片为追求新颖效果会刻意拍摄一些带有内涵的镜头让纪录片更加通俗易懂。在纪录片展示过程中,有些拍摄者甚至夹带一些“私货”传授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因此,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把握题材。让整个题材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二、电视纪录片展现深度的手法特点
纪录片本身展现的就是真实的。电视纪录片是对生活的一种发现和有选择的再现,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等摄影手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而且这种“真”具有如同生活一样的丰富而完整的气息或情状,显示生活的实际存在的样子。纪录片本身不仅仅是记录作用,更要把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在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曾有专家做过相关论述,他们认为纪录片本身具有真实和虚实结合的特点,人在纪录片中承担的作用也无可取代。关于纪录片拍摄手法,本人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分析,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真实再现的手法
纪录片具有真实性的特点,真实性是电视纪录片所独有的内涵。该手法也有另一种别称,即“实景再现”。首先,在纪录片中传递给观众的东西要真实。但是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有些场景已经发生过了。为了展现情景的真实性,只得采取实景再现的手法模拟出来。它是根据历史留下的各类资料,以符合生活逻辑,尊重客观事实的形式重现历史,以弥补影像资料的不足,起到了缝合历史断点的作用,创作出真实的意境。它颠覆了以往纪录片叙事单调无味、刻板的不足,丰富了画面语言,满足了观众观看的欲望。2014年,作者在拍摄电视纪录片《老房子的故事》之湄潭文庙时,就采用了该手法来再现七十多年前浙大西迁湄潭办学时,李政道在湄潭永兴借用茶馆学习的场景。这种场景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只有这样才能贴近生活,给观众以共鸣。
(二)虚实结合的手法
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很多场景无法及时跟进拍摄,因此,必须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要记录的东西完整地表现出来。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撑,虚实结合的手法在电视纪录片中比较常用,与虚拟不同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是将过去实际发生的场景通过数字特技技术,依据历史重现历史,并不是完全虚构,所以称之为虚实结合手法。该手法在电视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增加纪录片完整性和可视性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12集纪录片《故宫》就是利用先进的3D技术还原历史,展现故宫建造过程。通过3D动画与摄像师的实景拍摄完美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长镜头的合理运用
纪录片中的长镜头也是较常见的手法。顾名思义,长镜头即长时间对准某一场景进行拍攝,有利于实现纪录片的完整性。突出表现在纪录片对长镜头的情有独钟上,合理运用长镜头可以给观众展现完整的拍摄场景,这种镜头集中聚焦于某个场景,让观众能深层次地感知记录场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爱》在拍摄一对金婚老人住处的最后一个镜头时,就是运用了长镜头拍摄。这个镜头是从老人住的大杂院里往外走,不停机稳稳当当地通过大杂院的巷道,一直往前走跨过门槛,来到胡同中间抓拍,构思一些偶发性的因素。这个时候镜头摇过来,正好一位老人推着菜车走来,一个放学的小姑娘向远处走去。这个长镜头抓住了一个平常的事情,在该片中非常富有哲理的意味。
三、拍摄手法的应用
(一)在剧本中的运用
好的纪录片需要好的剧本作为辅助,在电视纪录片中保持真实的剧本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和启迪。纪录片的剧本一定要脉络清晰,逻辑合理性要把握好。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要在繁琐叙事的同时,始终理清故事的脉络,才能把握好纪录片的主旨和内涵。不能因剧本脉络不清楚导致整个纪录片可看性差,让观众云里雾里丧失观看兴趣。因此,纪录片的拍摄不能脱离现实,要掌握好虚实结合的度,在保证完整可看的同时让纪录片不脱离主题。
(二)宣传的作用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对于宣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纪录片的拍摄理念在宣传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纪录片的拍摄讲求真实,只有真实可看的才会吸引观众。在宣传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新颖上,留有一定的悬念才会引起观众的兴趣,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四、结语
纪录片未来多样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手法的运用,因此在电视纪录片创造过程中要尝试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长镜头、一个片段可以展现生活场景、生活体验,这种纪录片将观众的视角转移到普通生活状态上,这种作品充满了人文情怀。随着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纪录片创作的手法日渐丰富,其传播方式面临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媒体人参与到纪录片的拍摄当中,导致纪录片的数量不断增加,然而质量水平却没有提高。因此,只有把握住纪录片的脉络将拍摄手法精细化,并熟练运用拍摄手法才能拍出质量高的纪录片。
参考文献:
[1]尹红.霸权与多元:新世纪电视文化随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朱静和.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运动[D]. 中国人民大学,2009.
[3]刘涛.从话语方式到记录质感[J].北京师范大学,2016.
[4]任远主编.电视纪录片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遵义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