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世界55%的人住在城市里,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8%。
说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第一个会想到的便是2010年于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笔者依稀记得,在荷兰国家馆总长800米的8字型“快乐街”上摆着巨型的米菲兔,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知道这只嘴巴呈x型、印在诸多文具上的兔子来自荷兰。
在那个秋天,不仅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上海世博会,全球还为城市专门设立了纪念曰。世界城市日,正是来自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中的倡议,其总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9年度的主题为“城市转型,创新发展”。
2018年的一份联合国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人口有55%居住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8%。城市化与人口居住地从农村向城市地区的逐步转变,加上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一项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城市地区可能增加25亿人,接近90%的增长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在2018年和2050年之间,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将占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增长的35%。
前述报告提到,欧洲的城市化率已达到74%。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全球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荷兰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5.9人,远远高于中国内地的每平方公里152.1人。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国家,是如何进行城市管理,让城市的街区成为满足民众各式需求的“快乐街”的呢?
城市宽容每一种不一样的活法:给思思的礼物
今年9岁的思思是一个中荷混血男孩,住在阿姆斯特丹的卫星城市希尔弗瑟姆,是母亲王蓓的二儿子。因为猫叫综合征的原因,思思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猫叫综合征”因婴儿期的哭声像猫叫而得名,是一种由第五号染色体(5p)短臂缺损而引起的基因异常症状,其罕见程度为五万分之一。猫叫综合征的孩子比正常孩子发育迟缓,生长期因人而异,有的可能十分缓慢,比如三四岁时仍依赖助步器行走,大小便也不太能够自理等等。思思在6个月大的时候,被检查出了猫叫综合征。
“荷护”中荷特殊儿童交流项目的创始人王蓓在荷兰生活已近20年,她告诉笔者,尽管几年前从老街区搬入新小区,家门口方便思思的轮椅进出家门的小斜坡一直“如影随形”。
2017年,也就是思思7歲左右的时候,王蓓一家乔迁至一个新区的小区。在小区建设之前,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了整体的规划设计,其中给沿街设计的样子,都是独门独户,院子与家门口之间有小楼梯上下。而王蓓家的房子也正好是沿街的。
从外观统一的角度出发,如果直接投入建设,思思每天轮椅上下楼梯将成为一个棘手的“小麻烦”。于是,在设计规划之初,王蓓就作为居民提出了是否可以将自家的沿街楼梯设计成小斜坡,方便思思出门和回家。
“市政建设非常复杂,要考虑市政形象、可持续发展、排水等等,重新装修的话,有些方面涉及到公共部分的,比如说沿街的部分的话,也需要市政审批的。”王蓓告诉笔者,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非常庞大的部门负责相关问题。
提出意见后不久,市政厅就派人来到王蓓家了解了思思的情况和现实需求。两三个月后,市政厅批给了思思一个斜坡板。王蓓说,在市政厅的人上门了解情况之前,她只是开具了思思的相关诊断证明,并不需要其他繁琐的证明和程序。
“我觉得这是真正在实现居民生活的无障碍出行。现在荷兰对很多残障人士的福利,都已经从中央政府下放到各个地方和城市了,所以如果家里有残障人士的话,你可以对任何设施提出需求。”王蓓向笔者介绍,有一些需求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报销,但有一些仍然需要市政厅予以帮助。
王蓓的家里还有一个自动升降的小电梯,也是通过市政厅审批资助的。因安装这一设备的费用需要上万欧元,普通家庭很难自己负担,因此市政厅亦会给予相关的帮助。
不久之前曾有过一个社会问题的争论——我们平时看到的盲人、残障人士越来越少了,究竟是这个特殊的群体真的变少了?还是那些人已经不再出门了?
思思是个爱笑的男孩子,也时常去户外探索。而这个小小的电梯和斜坡,或许是帮助这些孩子拥抱世界的第一步。时至今日,我们仍不知道医学是否可以突破罕见病的难题;但我们知道,不管是突然有一天思思可以跑跳行走、还是会一直坐着探索世界,他一定都会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里自由自在。
所有交通工具“生而平等”:让自行车也能“有尊严”
有限的城市空间里,骑车出行的朋友们一定受过这种“委屈”:车道比机动车道窄很多,承受着天然的“冬凉夏暖”,还要吸旁边的车子尾气。
在2014年的欧洲可持续机动性主题周上,一群拉脱维亚的青年举行了一场富有创意的街头抗议,打响了自行车城市道路的争夺“反击战”。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街道上,这群青年扛着全比例汽车骨架骑上车道,展示了汽车占用的空间远比单独的一辆自行车所占的空间要大得多。
随着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年轻城市的马路越造越宽,自行車道却越来越窄,甚至很多自行车只能被迫抢占人行道。然而,对于荷兰这样一个“全民爱骑车”的国家来说,不仅不会怠慢自行车,反而要给自行车设立更加便捷更加“尊贵”的交通设施服务。
阿姆斯特丹市民每天骑行约200万公里市中心68%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车
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素有欧洲“自行车之都”的称号。数据显示,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自行车使用率在过去的20年内提高了40%,全市人每天骑行合计约200万公里。市中心68%的出行方式是骑车,但仅有11%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配给自行车,相反,汽车占据的基础设施空间却是自行车的4倍。2016年,荷兰人开创性地设立了全球首个“自行车市长”一职,来解决曰益严峻的自行车拥堵与停车难问题。
更为难得的是,荷兰还努力吸纳孩子们对城市建设的意见,譬如在今年7月,荷兰阿姆斯特丹选了10岁的阿米·塔赫里作为新上任的“初级自行车市长”。这位“小市长”很有想法,他希望打造一个更适合儿童骑车的城市——为智能化的自行车道增添一些创意元素。
此前,在NEMO科学中心举办的一场关于自行车展览的开幕式上,50名参赛选手受邀,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模型。塔赫里作为参赛者之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自行车道上有传感器,如果有人在骑车,可以自动播放音乐,夜晚就点亮灯。这样也许会让人们更愿意骑自行车,也能在骑车的过程中更有趣和安全。”这个提议最终让塔赫里获胜,阿姆斯特丹监督交通事务的市议员迪克斯玛宣布将努力把这个计划变为现实。9岁的前“市长”洛塔·克罗克授予了塔赫里一个由改装过的自行车链制成的市长制服领子。
比赛亚军得主丽兹和亚当的想法也得到了肯定,丽兹想要开辟特殊的自行车路线来教孩子们安全地骑车,亚当则主张建立一个以自行车为基础的儿童游乐园。迪克斯玛说,市政府也将努力实现这些想法。
除了改善自行车道以外,荷兰人还想为自行车打造遮风避雨的港湾。曾经,荷兰东北部城市格罗宁根的中央车站前面停满了自行车,不仅不方便行人进出,事实上,也不方便自行车的存取。
2007年,为了解决格罗宁根的自行车“停车难”,不同于修建单独的停车楼或停车广场,设计师采取把停车场放在下沉的空间里,在上面覆盖一个广场,以达到解决停车问题和改造火车站广场的双重目的。彼时,格罗宁根车站的这一自行车停车库是最早的大型自行车停车库之一,也是荷兰最大的自行车停车库。当年停车库开放时,可容纳4000多辆自行车,加上其它停放空间,可以容纳约6000辆自行车。
随着火车、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旅客的数量继续快速地增长,几乎有一半的乘客是骑自行车来到火车站的。就在今年,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开放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存放处,这个存车处有1.25万个自行车停放位,现在,乘客们可以将他们的自行车停放在荷兰最大的火车站的站台附近。
荷兰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及水管理国务秘书范丰霍芬说:“这个自行车存放处的规模,显示有很多人——特别是上班一族,已经发现了自行车是对抗道路繁忙的秘密武器。”她表示,在未来,荷兰将会继续投资,让骑自行车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和安全。
如今,各国的年轻人们在讨论城市便捷程度的时候,也不再仅仅是以新修了多少路和多少桥作为衡量的标准,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深以为然——“真正考验一座城市的,是能在建筑物密集地形复杂的市中心‘螺狮壳里做道场’。这种繁华城市内部的新建工程,考验着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许多城市早已过了最基本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时期,冰冷的钢筋水泥所架起的城市,拥有多大的包容度、对每个群体的便捷度,真正能够温暖多少人,或许才是未来决定这个城市能否“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因素。(摘自“荷兰在线”)(编辑/诺伊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