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水,只是南水北调工程万里长征第一步,通水后的水质保护和工程运行管理更为关键。因此,如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配套设施和调度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安全运行,保护好北方地区的这条用水“生命线”,任重道远。
水质保障是重中之重
2013年10月,媒体爆出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源头的丹江口入库河流水污染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的担忧。
“南水北调工程以受水区城市用水为主要供水目标,水质好坏是决定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
为保证供水安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范了水量调度、水质保障、用水管理和工程保护四个方面。
据悉,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河道跨越的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与天然河湖交错; 中线水源状况良好,但影响水质的因素众多。因此,在调水过程中,为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各省都需要努力保护水源,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
本刊记者从南水北调网站了解到,为确保通水前和通水后中线水源的水质达标,陕西省建立汉江丹江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的生态屏障。此外,白河县还率先推出江汉水质保护“河长制”。
“河长制”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县、镇、村(社区)三级分工负责制,对应落实总河长、责任河长、河长、巡河长工作责任制。同时,按照“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以断面水质情况为主要指标,建立汉江、丹江流域上下游水污染补偿制度。
而山东泗水县在东线通水后环保、公安和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对七家重点排污企业采取24小时驻厂监察措施,并开展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李原园表示,《条例》对东线工程调水沿线区域和中线工程水源地污染物治理设施、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排污口设置、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等均作了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为从源头上有效防治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工程水质提供了保障。” 李原园说。
供用水管理复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和用水管理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一方面,调水管理涉及到调水区及其下游、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关系复杂,决策的影响因素多;另一方面,北调之水将对受水区现有供水体系、用水习惯造成较大影响,管理难度大。”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目前我国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而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王浩表示。
当前,河北是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拥有中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据河北省水利部门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已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方,年均超采量50多亿方,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12年河北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共有地下水漏斗26个,其中,有七个漏斗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针对地下水开采严重的受水地区,《条例》规定,受水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配置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和当地水资源替代超采的地下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并对本行政区域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推广节水技术、设备和设施,提高用水效率。
“由于调水成本将明显高于当地水源供水成本,必须合理配置当地水和外调水,避免出现一方面外调水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继续超采地下水、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王浩表示。
有专家认为,要解决地下水开采问题,就得大量引进地表水;也有专家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调来之水只能暂时缓解缺水问题,难以治本,只有节水才是长久之路。
工程管理权属难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的建成,这部分的运行管理正逐步纳入议事日程。”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建设管理司副巡视员井书光表示。
据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水干线全长1467公里,中线一期工程干线全长1432公里。工程沿途经众多公路、铁路、河流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带,并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包括暗涵、隧洞、倒虹吸、巨型渡槽,还有丹江口大坝、大型泵站群和平原水库等重要工程设施。
“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就途经八个省,利益关系复杂。这么大的工程,运行管理涉及面广,管理起来肯定不简单。”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说。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机构一直争论不下。在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前夕,鄂竟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东线一期工程将采取由南水北调办组建总公司管理的模式,并且这一模式有望在中线和西线推广。 据悉,目前,东线一期工程已组建了新的南水北调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即中国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负责总调度和执行水量调度计划。而山东境内的工程和江苏境内的辛劳泵站分别由山东干线公司和江苏水源有限公司代管。
“相对于东线工程的情况,中线一期在工程运营管理方面复杂得多。”鄂竟平表示,估计中线工程具体安排会在上半年确定。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并没有消息显示中线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已组建。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在通水后,让“南水”真正造福沿线百姓才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
水质保障是重中之重
2013年10月,媒体爆出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源头的丹江口入库河流水污染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的担忧。
“南水北调工程以受水区城市用水为主要供水目标,水质好坏是决定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
为保证供水安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范了水量调度、水质保障、用水管理和工程保护四个方面。
据悉,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河道跨越的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与天然河湖交错; 中线水源状况良好,但影响水质的因素众多。因此,在调水过程中,为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各省都需要努力保护水源,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
本刊记者从南水北调网站了解到,为确保通水前和通水后中线水源的水质达标,陕西省建立汉江丹江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的生态屏障。此外,白河县还率先推出江汉水质保护“河长制”。
“河长制”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县、镇、村(社区)三级分工负责制,对应落实总河长、责任河长、河长、巡河长工作责任制。同时,按照“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以断面水质情况为主要指标,建立汉江、丹江流域上下游水污染补偿制度。
而山东泗水县在东线通水后环保、公安和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对七家重点排污企业采取24小时驻厂监察措施,并开展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李原园表示,《条例》对东线工程调水沿线区域和中线工程水源地污染物治理设施、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排污口设置、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等均作了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为从源头上有效防治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工程水质提供了保障。” 李原园说。
供用水管理复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和用水管理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一方面,调水管理涉及到调水区及其下游、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关系复杂,决策的影响因素多;另一方面,北调之水将对受水区现有供水体系、用水习惯造成较大影响,管理难度大。”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目前我国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而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王浩表示。
当前,河北是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拥有中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据河北省水利部门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已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方,年均超采量50多亿方,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12年河北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共有地下水漏斗26个,其中,有七个漏斗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针对地下水开采严重的受水地区,《条例》规定,受水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配置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和当地水资源替代超采的地下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并对本行政区域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推广节水技术、设备和设施,提高用水效率。
“由于调水成本将明显高于当地水源供水成本,必须合理配置当地水和外调水,避免出现一方面外调水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继续超采地下水、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王浩表示。
有专家认为,要解决地下水开采问题,就得大量引进地表水;也有专家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调来之水只能暂时缓解缺水问题,难以治本,只有节水才是长久之路。
工程管理权属难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的建成,这部分的运行管理正逐步纳入议事日程。”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建设管理司副巡视员井书光表示。
据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水干线全长1467公里,中线一期工程干线全长1432公里。工程沿途经众多公路、铁路、河流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带,并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包括暗涵、隧洞、倒虹吸、巨型渡槽,还有丹江口大坝、大型泵站群和平原水库等重要工程设施。
“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就途经八个省,利益关系复杂。这么大的工程,运行管理涉及面广,管理起来肯定不简单。”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说。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机构一直争论不下。在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前夕,鄂竟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东线一期工程将采取由南水北调办组建总公司管理的模式,并且这一模式有望在中线和西线推广。 据悉,目前,东线一期工程已组建了新的南水北调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即中国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负责总调度和执行水量调度计划。而山东境内的工程和江苏境内的辛劳泵站分别由山东干线公司和江苏水源有限公司代管。
“相对于东线工程的情况,中线一期在工程运营管理方面复杂得多。”鄂竟平表示,估计中线工程具体安排会在上半年确定。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并没有消息显示中线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已组建。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在通水后,让“南水”真正造福沿线百姓才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