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总感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开展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检查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99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69-01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已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遗传因素为基础,加之免疫因素和外界环境影响,进而造成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的一种代谢性临床综合症[1]。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功能代谢紊乱,高血脂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血脂检查可为糖尿病患者高血脂等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47.9±5.4岁。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7.3±5.1岁,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病程3.2±0.7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8.2±5.8岁,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检查方法。
1.2.1.1血液样本收集。两组患者与血液样本采集前3周均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同时严禁使用任何会影响患者血脂含量的药物,样本采集前,禁食12h,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3ml,置于干燥试管中,取血清,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血液样本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进行检测。
1.2.1.2检测仪器与试剂。使用7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查,检测试剂均有浙江康美药业公司提供,所有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范围内。
1.2.1.3测定法。使用酶法对血液样本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行检测,使用终点法对血液样本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2]。
1.2.2临床观察指标。分别以两组患者血液样本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值作为观察指标。
3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目前是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以外中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3],该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不敏感为主要临床特征,多数患者出现肥胖,同时患者的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升高,进而造成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升高[4],导致患者的脂代谢出现异常。开展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是目前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指标,甘油三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存在一定的联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恶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还与患者缺乏运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有关,因此开展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从而说明了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值高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同时血脂异常也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总感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开展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检查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军苗.对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认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222-223
[2]訾全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56-57
[3]陈忠杰,张菁,杨庆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068-5069
[4]白洲霞.2型糖尿病血清载脂蛋白A1、B、脂蛋白水平观察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1(10):1146-1147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总感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开展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检查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99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69-01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已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遗传因素为基础,加之免疫因素和外界环境影响,进而造成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的一种代谢性临床综合症[1]。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功能代谢紊乱,高血脂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血脂检查可为糖尿病患者高血脂等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47.9±5.4岁。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7.3±5.1岁,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病程3.2±0.7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8.2±5.8岁,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检查方法。
1.2.1.1血液样本收集。两组患者与血液样本采集前3周均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同时严禁使用任何会影响患者血脂含量的药物,样本采集前,禁食12h,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3ml,置于干燥试管中,取血清,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血液样本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进行检测。
1.2.1.2检测仪器与试剂。使用7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查,检测试剂均有浙江康美药业公司提供,所有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范围内。
1.2.1.3测定法。使用酶法对血液样本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行检测,使用终点法对血液样本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2]。
1.2.2临床观察指标。分别以两组患者血液样本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值作为观察指标。
3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目前是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以外中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3],该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不敏感为主要临床特征,多数患者出现肥胖,同时患者的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升高,进而造成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升高[4],导致患者的脂代谢出现异常。开展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是目前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指标,甘油三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存在一定的联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恶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还与患者缺乏运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有关,因此开展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从而说明了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值高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同时血脂异常也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总感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开展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检查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军苗.对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认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222-223
[2]訾全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56-57
[3]陈忠杰,张菁,杨庆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068-5069
[4]白洲霞.2型糖尿病血清载脂蛋白A1、B、脂蛋白水平观察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1(10):1146-1147